我們常說的北京時間是從哪裡來的?探測衛星「悟空號」如何幫我們尋找暗物質?量子通信為何能讓信息傳輸更安全?……在12月27日開幕的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上,觀眾可以找到答案。據悉,本次展覽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行,預計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等一批中科院科技創新成果也在展覽中亮相。
本次巡展以中小學生作為傳播重點人群,重點遴選了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在數、理、化、天、地、生六大方面較易於被青少年理解的重大科技進展和成果,通過更深入淺出、生動靈活的方式予以展示。用科學成果和科學故事激發青少年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升科學素養,開拓科學視野。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展示內容都以漫畫方式呈現,科普講解語言通俗易懂,以「大朋友」的口吻介紹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我們所熟悉的科學現象、科技成果。如告訴我們播發北京時間的,其實是來自陝西的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因為這裡是祖國大地的幾何中心,時間從這裡播發抵達各地時間較短。另外展覽也介紹了一批最新應用的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研製的金屬防護塗料就為不久前竣工的港珠澳特大橋的鋼樁穿上了保護「靴子」。
據介紹,中國科學院自2012年以來,力推「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年度巡展」,旨在向社會公眾及時傳播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和重大科研進展。八年來,巡展足跡遍布了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以及國外烏克蘭、泰國兩地,吸引了800餘萬名觀眾現場體驗。
記者了解到,本次巡展將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展覽位於北京科學中心主展館,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五。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科學中心參觀採取預約制,觀眾需提前通過科學中心官網進行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