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住垃圾如何分類怎麼辦?想知道分好的垃圾都去了哪裡?奧運會獎牌竟然是用電子垃圾製成的,這事您知道嗎?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一場名為「生活減法」的垃圾分類特色展正在北京科學中心進行,展覽預計將持續到3月初。
和夥伴下一局真人版垃圾分類飛行棋,玩一把垃圾分類「遊戲機」,看一場垃圾科普實驗秀……不同於以往靜態展品為主的展覽,垃圾分類特色展主打「互動體驗」,展廳如同遊樂場,寓教於樂,以玩為主。
觀展亮點
垃圾分類「遊戲機」
檢測自己垃圾分類水平
進入北京科學中心垃圾分類特色展廳,地板上鋪設的超大號飛行棋棋盤讓人眼前一亮。原來,這是工作人員特別設計的一款名為「看誰跑得快」的垃圾分類真人版飛行棋遊戲。每一名參與遊戲的觀眾,都是一枚真人版棋子。每答對一個問題,「棋子」就可以在棋盤上向前移動一步。第一個抵達終點的冠軍,除了可以獲得「環保衛士」的頭銜外,還能夠獲得贈票或是科技味兒十足的小獎品。
「比如走到畫有漢堡圖案的棋盤格子時,就要回答出『漢堡屬於哪種垃圾』這一問題;走到畫有計算器圖案的格子時,就要回答『電子垃圾如果放錯了,會帶來什麼危害』這一問題;走到畫有油漆桶圖案的格子時,則要回答『建築垃圾有哪些利用價值』這一問題。這款飛行棋遊戲中所涉及的全部問題,都與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息息相關。」北京科學中心展覽工程部策劃管理主管陳晨介紹。
想知道自己的垃圾分類水平如何,玩玩垃圾分類「遊戲機」測試一下吧。
真人版飛行棋遊戲——看誰跑得快。
展廳內,擺放著一臺如同遊戲廳內投籃機大小的設備。緩緩滾動的傳送帶上,不時顯現出礦泉水瓶、塑料盒、燈泡、溫度計等不同的垃圾,觀眾則通過點擊面前「遊戲機」的觸屏,來為傳送帶上的垃圾進行分類。只要分得對,就能獲得相應的積分。陳晨表示,這是館內的一臺「老設備」,2018年9月開始服役,也是一直以來北京科學中心內唯一與垃圾分類相關的一件展品。
展覽還特別設計了一款名為「看誰分得準」的小遊戲。在規定時間內,只要將印有不同垃圾圖案的卡片正確分類,並以最快速度準確投放進4個不同的垃圾桶內,即可取得勝利並贏取小獎品。「無論是會議還是一些主題活動,都會為嘉賓發放胸卡。但是活動結束後,胸卡便會被當作垃圾丟棄。我們就琢磨,能不能利用這些被丟棄的胸卡設計一款垃圾分類小遊戲呢。」陳晨介紹,工作人員回收了100多張胸卡,在透明的卡套內插入印有不同垃圾圖案的卡片,作為垃圾分類遊戲道具。
垃圾「七十二變」
電子垃圾製成奧運獎牌
一塊畫滿圖畫的展板上,紅、綠、藍三種不同顏色的透明小圓片不斷旋轉,隨著透明圓片的位移,圖畫就會變換出不同的畫面。這是一款被命名為「七十二變」的展品,觀眾通過觀察展品上不同顏色的遊動小圓片,可以看出不同垃圾分類處理後再生出了哪些新產品,從而了解垃圾循環再生知識。
陳晨揭秘說,在物理學中,有一種「加色原理」,在設計這款展品的時候,特意將物理原理加入其中。讓觀眾能夠了解到,垃圾其實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比如,廢棄的塑料瓶可以製成文化衫,舊的玻璃瓶可以製成瓷磚,舊的輪胎可以製成水泥。「廢棄電子產品中提煉出的金屬物質,可以製成獎牌。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獎牌,其製作原材料就來源於約7.8萬噸的電子垃圾。」
葫蘆娃 喜羊羊
動畫講解垃圾分類
除了互動展品和展板外,展廳內的兩個電視屏幕上,還在不間斷循環播放著四部動畫短片。本市垃圾分類卡通形象代言人「分小萌」、葫蘆娃、喜羊羊和灰太狼等卡通人物,透過電視屏幕,正輪番向觀眾傳播垃圾分類和減量的知識。
「每個短片的時長都不會超過5分鐘。我們觀察過,如果短片的長度超過5分鐘,一般觀眾都會失去耐心。所以,為垃圾分類特色展選擇的短片時長基本都在3分鐘左右。」陳晨介紹,比如,其中一部名為《看,撿垃圾的動物》的短片,就是一部曾在國際上獲過獎的優秀兒童短片。在不到4分鐘的短片中,大自然變成了人類的垃圾場,鴿子、火烈鳥等可愛的動物把人類丟棄的垃圾當做玩具、食物、同類,引發了種種嚴重的問題。
孩子都愛動畫,小朋友一進入展廳,就會被顏色鮮豔、情節有趣的視頻短片吸引。「我們發現,有的孩子站在屏幕前面,能翻來覆去地把這些短片看上好多遍,媽媽拉都拉不走。比如,『分小萌』一出現,孩子就手舞足蹈地隨著音樂開始擺動起舞。」陳晨說,用卡通形象來傳播垃圾分類的知識,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
被隨手丟棄的瓶子、廢紙、小木棍經過改造變成了裝飾品。
礦泉水瓶展示牆
心得裝進「留言瓶」
看完展覽,有話想說?觀眾可以將觀展心得、感受寫在用廢棄礦泉水瓶製成的創意展品上,並把獨一無二的留言展覽在「留言瓶」展示牆上。在展廳的出口處,一個個空礦泉水瓶在展示牆上被拼出了愛心的形狀。「垃圾分類很有必要。」「大家齊動手愛護地球。」「支持垃圾分類。」留言被寫在五顏六色的便籤紙上,塞入空瓶中。不少便籤紙上還畫著與垃圾分類相關的兒童畫。
「牆上的『留言瓶』,全部來自於觀眾丟棄的空飲料瓶。我們收集了1000多個瓶子,撕掉標籤後,乾燥消毒,插入展示牆上的空格,就成了一件展品。」陳晨說,觀眾既可以在瓶身上寫下自己的留言,也可以在便籤紙上通過文字、繪畫等多種形式,書寫自己的感言。「元旦那天,我用瓶子在牆上擺出了2020和紅色愛心的圖案,結果沒一會兒工夫再來看,就發現觀眾已經拼出了新的造型。」
圖解中科院論文
學術知識更易懂
別看垃圾分類特色展的展廳只有150平方米,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除了互動體驗展品和簡短的文字介紹之外,展覽還展出了不少與垃圾分類相關的照片、圖表和手繪卡通動畫。被廢棄漁網纏住的海龜、垃圾堆積如山的沙灘、白雪皚皚的珠穆朗瑪峰上隨處可見登山者丟棄的垃圾……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向觀眾無聲訴說著,丟掉的垃圾對自然造成的危害。
「對於展覽來說,照片圖片的傳達效率其實要比文字的傳達效率足足高7倍。如果展板上出現大段大段的文字,觀眾可能掃上兩眼就沒興趣繼續看了,信息傳達效率很低。但是如果設計成圖文並茂的形式,或是將大段的文字拆解後繪製成圖表甚至卡通動畫,一下子就會吸引人的目光。中科院環境所的一位老師曾經寫過一篇與垃圾分類相關的論文,我們將論文中的一些內容提取出來,製作成淺顯易懂的圖例,讓普通觀眾也能看懂專業的學術知識。」北京科學中心展覽工程部部長齊亞珺表示。
管理條例不斷修改
展覽內容同步更新
從去年9月開始策劃展覽,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不斷修改完善,展覽的內容也隨之不斷調整變化。近4個月的時間裡,光是方案就改了六七個不同的版本。2019年11月27日,修改後的條例出臺之後,展覽立刻又根據最新的條例,將展出內容重新進行了一輪「更新換代」,力保展示出來的所有內容都是「最新款」。
比如,2019年12月,住建部最新頒布的《生活垃圾分類標誌》標準中,公布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的最新版標識。接下來,全市各區域新配置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標識將一律按照新國標印製,舊垃圾桶也將在舊標識上粘貼覆蓋新標識圖案後繼續使用。「現在市面上很多垃圾桶上的標識還是過去的舊版本,這次我們特意對照了住建部上個月剛剛發布的新國標,對垃圾桶上的標識進行了規範,呈現在觀眾的面前。」齊亞珺稱。
立式網架循環用
展板內容便利貼
垃圾分類特色展展出的展品「全年齡段」適用,小到學齡前,大到成年人,都可以通過觀展獲取不同的知識。
展品「七十二變」,可展示不同垃圾分類處理後再生出了哪些新產品。
就連展廳內的所有展板,都不同於一般的易拉寶,而是特別設計成了金屬鏤空的立式網架。齊亞珺表示,這種立式網架用可循環利用的金屬材質製成,展板被切成大小不一的圖形,直接貼在金屬網架上。想對某一塊內容進行更換,直接將這一小塊展板摘下來,更換上新內容就行,特別節省成本。等這個展覽結束後,金屬網架還能應用在其他展覽上,一點不浪費。
展廳的天花板上,用細細的線繩將很多本書懸掛在了半空中。「我們在策劃此次展覽前,自己對於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的知識其實並不了解。所以,前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請教了市城管委和相關領域的專家,買來相關的書籍、閱讀相關的文章,從學校借來了科普讀本和教材,甚至還有來自於國外的教材。布展的時候,就將這些書都吊在了天花板上。」陳晨說,自己還在上小學的女兒在參觀完這個展覽後,特意製作了PPT,在學校為同學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
北京科學中心還為孩子們準備了科普實驗秀及科普劇。在科普實驗秀中,工作人員將通過現場化學實驗,告訴觀眾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自熱小火鍋的發熱袋如果隨意丟棄,可能會和一些其他的垃圾發生化學反應,最後導致發熱爆燃。我們在科普實驗秀的現場,會為觀眾展示這一化學反應。」陳晨介紹。
觀展提示
■展期 持續至3月初 ■地點 北京科學中心 ■類型 免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楠 程功 攝
本版製圖 張存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