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今天你垃圾分類了嗎?
小夥伴們表示,以前問候問吃了嗎/背單詞了嗎/考試過了嗎?現在問候都改這句了,這不,從上周上海率先推出全民實行的垃圾分類制度以來,垃圾分類成為了上海新社交,熱搜吃瓜不斷!
有上海網友說,自己在校區倒垃圾,因為分類有錯誤,然後被攝像頭錄下,在小區公告欄點名批評了。還有市民為了巧妙記下垃圾分類規則,自編了口訣:「豬能吃的叫溼垃圾;豬不吃的叫幹垃圾;豬吃了會死的叫有害垃圾;可以賣出去換豬的叫可回收垃圾」。
還有小夥伴發來了疑問——紙巾不管多溼,都屬於幹垃圾;小龍蝦不管多柴,都屬於溼垃圾。送命題是:用紙巾包著的小龍蝦屬於幹垃圾還是溼垃圾?請你投出睿智的一票!
上海的瓜還沒吃完,就又有新瓜吃,魔都衝在前頭,帝都怎能示弱?
這不北京又登上熱搜榜了,北京市城管委表示,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罰款不低於上海。更妙的是,北京的垃圾分類標準與上海並不一致,分為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
記不住怎麼辦?別慌!學長先給你科普一波
其他城市的小夥伴也看過來了,住建部表示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46城名單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鹹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市。
數據顯示,中國人均日產垃圾1.2公斤,並且每年以10%的增長率遞增,垃圾處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政府大力展開環保舉措,意味著國人對環保意識開始從覺醒到落實行動的關鍵時點。社會希望市民樹立敬畏意識,引導分類意識,建立配套設施,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並對汙染環境者形成監督壓力。
在過往集思學院的優秀學生中,就有不少同學表達過自己從小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興趣。比如來自廣州國際學校的TANG KE同學,平時就愛看很多關於環境保護的紀錄片,《不可忽視的真相》等等,她尤其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又加之對經濟學感興趣,所以參與了集思學院「環境經濟學科研項目」。最後寫出了關於綠色能源的可應用性的科研報告,更是人生第一篇論文,收穫頗豐。
再比如學習集思學院國際輔導課程來自蘇州德威11年級的E同學,也非常關注環境保護問題。高中期間,自己組織建立了一個環保主題的課題社團,調查蘇州金雞湖的近年藍藻爆發原因、趨勢、分布範圍,以及在群眾中科普推廣如何防範和避免這樣的環境問題。
因為課題很有實際意義,得到了學校和老師的支持,現在他還在招募更多的同學一起加入這個項目。社團每周都會有一次活動,E同學來組織宣講項目內容,實驗數據、未來的進展安排等等。
現在,環境類的科研非常火,對於留學申請的小夥伴來說,做過環境類科研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受到招生官的青睞。所以,集思學院給未來目標申請生物、化學、商科的同學的建議是,大家可以有機會多做些高質量的環境類科研哦~
PS:如果有對環境科研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