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垃圾管理條例引網絡熱議
最近最火爆的網絡議題就是上海市出臺的《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保護環境,垃圾分類,人人有責。面對突然出臺的管理條例,曾經隨意丟棄的垃圾行為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需求,學會垃圾分類成為都市居民必備的生活常識和技能,被譽為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帶火了一大批垃圾桶生產商,甚至很多廠家由於突如其來的訂單,生產能力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曾經的一個垃圾箱變為四個垃圾箱,分為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如果被發現亂扔垃圾,則會被罰款。因此網絡上出現很多段子,最經典的莫過於,在上海市買了一杯奶茶,由於不會垃圾分類,直接坐車回到江蘇才敢扔垃圾。其實垃圾分類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早已實行多年,未來垃圾分類會全面性的推廣。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針對垃圾分類做了一次科普,看看高校實驗室中的垃圾該如何分類!
實驗室沒有溼垃圾
中科大官媒針對垃圾分類做了一份公益的科普宣傳,雖然安徽省合肥市還沒有全面實行垃圾分類,但是在高校的實驗室,對於垃圾分類卻有很高的要求,由於實驗室中會使用大量的化學試劑,因此只要沾染化學試劑的垃圾都應該列為有害垃圾,例如擦淨紙,由於有化學試劑,因此被列為有害垃圾。而標籤紙則被分為幹垃圾,各種包裝盒為幹垃圾,一些金屬電線被列為可回收垃圾。。。。。經過多項分類後,實驗室的溼垃圾桶是空的,主要是由於實驗室有嚴格的管理規範,嚴禁帶入食品進行食用,因此只要在高校的實驗室中發現有溼垃圾的存在,那麼這所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就有問題!
高校實驗室中的特殊垃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年的招生規模僅為1800人左右,而且對本科生的畢業要求非常嚴格,幾乎每年都有很多因為學習出問題而退學的學生,最著名的就是2018年雲南省高考以704分的高分考入四川大學的考生,他就是中科大的退學學子,由於不適應中科大嚴格的教學模式而被勸退。一份科研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高校科研論文高引論文產出率最高的大學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此中科大以科研嚴謹而聞名,清華和北大雖然排名更高,但是學術醜聞也經常出現,但是中科大的學術造假醜聞卻很少,因為中科大以產生學術垃圾為恥辱,因此在垃圾分類的科普公益宣傳片中,批判了實驗室產生的學術垃圾,希望警示在實驗室的學生們,科研不造假,造假不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