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2019-07-05 14:06
「喂,你是什麼垃圾?」
據說這是來自上海人民的靈魂拷問。
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於7月1日全面實施,要求上海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如果現在你身處上海,做到「不隨地丟垃圾」已經不夠了,還得把垃圾分門別類地進行投放。
來看看具體要求:
是不是已經暈了?
網絡上的段子手也沒閒著,發明出一新詞兒:拎得清。
這原來是江浙一帶的方言,形容一個人腦子靈光、做事有分寸。但現在被網友用來調侃「手裡拎著垃圾能分清的上海人」。
如果上海人(包括在上海的外地遊客)對垃圾「拎不清」,政府執法部門將開出罰單:個人混投垃圾,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則可罰5萬元。就問你方不方?
來,趕緊學一波英語壓壓驚。
垃圾分類主要包括:
記住這四類垃圾的英文說法:
Hazardous Waste
有害垃圾
Recyclable Waste
可回收垃圾
Household Food Waste
溼垃圾(廚餘垃圾)
Residual Waste
幹垃圾
這裡你肯定注意到一個問題,垃圾不是garbage嗎,怎麼官方用的是waste?
下面就簡單說說garbage和waste的區別。
首先,garbage和rubbish意思是一樣的。在北美(美國、加拿大),人們習慣用garbage,而英國人習慣用rubbish表示垃圾。
根據牛津詞典的釋義,garbage主要指類似food、paper這樣的有機廢料,包括廚房的剩菜剩飯等。
再看看waste:
Waste指人們「不再需要、並丟棄的materials」,materials(材料)一詞的範疇就比較廣了,可以指任何被丟棄的東西。
上海市推行的「垃圾分類條例」,涉及一切被丟棄的東西,所以用waste更為合適。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值得跟大家探討。
有人一想到「垃圾分類」,就會想到classification或者sorting(分類)。
但waste classification或sorting(一般都用waste sorting),是指把垃圾按照element(元素)進行分類,比如分成紙張、玻璃、塑料、紡織品、木製品、皮革橡膠、廢舊金屬……
而上海市推行的垃圾分類沒有那麼細,只是對垃圾進行「乾濕分類」,並沒有要求市民把垃圾根據其質地進行分類,所以筆者建議翻譯為waste segregation(垃圾分離)更為準確,歡迎大家探討。
維基百科把waste segregation定義為dividing waste into dry and wet(把垃圾乾濕分類)。
其實,實施垃圾分類回收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製造垃圾是人類最擅長的事兒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餐巾紙、塑膠袋、快遞盒被丟棄,並在自然界中積累,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和垃圾和平共處的辦法,而垃圾分類無疑是提高垃圾處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編輯:yaning)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