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寫這段文字之前,我先查閱了信件,因為我首先想到幫助過我的人,當我放一個衛星的時候,實際上自己也不清楚這個項目到底能不能順利完成,但,有人信啊,老外就相信,美國人都是大孩子;他們會從時差12個小時的地方寄給你書和資料,我很感謝ta,查閱的信件告訴我,那是2013年的冬天.
寄來的的的確確是很有用的東西,能幫助你減少很多工夫,包括一本專門講解CV-41從45年到退役期間艦載機的資料,只講艦載機,很詳盡;還有兩本圖冊是第一手的航母照片資料,許多照片都是獨家的.
美帝寄來的部分中途島書籍資料
當收到這些書籍,我終於明白一件事,這項目你老鄧不做也要做了,你收了人家的資料,怎麼可以不把事情給辦了呢.(題外話:除了中途島,還有一個項目也遭遇了這樣的情況,那就是郡級驅逐艦,我也收了資料了,大家可以等等看... ...)
然後,國內的大佬們也老起勁了,有提方案的,有贈原廠圖的,當然,最多的是許願的... ...
必須要提的就是:還有我的拍檔,Tommy曹先生,他每年都和太太出國渡假,於是,那年他們乾脆租車把西海岸踩了一遍,其中最重要的一站當然就是聖地牙哥,因為CV-41」中途島」博物館就在那裡.
現在的我還時常會翻閱他提供給我的高清,其中還有專程僱了艘小船拍攝外圍的那些圖片,不僅是中途島,除了大修中的CVN-72,甚至還有建造中的LCS;一手照片對我和團隊的繪圖研發來講,作用是決定性的.感恩啊.
圖片取自Tommy提供給我的聖地牙哥停靠的LSD-45康斯託克號
先前說從2013年就開始立項了,為什麼會拖延至今,4年以後才得以最終完成,追根朔源這是一個技術積累的過程;
完整的資料從整個項目來看是重要的一塊拼圖,接下來就是技術力量的支持;
以2013年的技術,我覺得上馬中途島的項目一定會留下遺憾,我說的這個遺憾就是無法做出二層甲板;做出二層甲板停機庫,就必須將甲板和艦體分為兩個零件,如果讓兩個零件各自翻模,按照樹脂模型的特性,必定會有大的,無法接受的長短落差,矽膠模具在收縮,樹脂也在.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在尋找一種比較折衷的方案,包括將部分零件塑膠化,和F-35C一樣,如果塑膠化中途島的話,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絕不是那種只是付錢提要求,然後完全委任給模具廠裡做的人,你不讓我參與其中,我無法安生;思考盤算很久,終究還是放棄了.
另一個方案就是將需要大體配位的部件安排在同一套矽膠模具中翻模,這樣至少他們的收縮率是基本一致的;雖然這還是樹脂方案,也只是當年的一個構想.
構想是需要不斷實踐驗證的;很快第一個實踐項目開始了:1/350的毒蜘蛛和飛馬級,16CM長度的艦體,甲板被安排在同一套模具中,結果是好的,想法被驗證了.
OrangeHobby出品的N03-058飛馬級水翼艇,艦體,甲板被安排在同一片模具中嘗試做到相對誤差最低.
然後,我嘗試了更大型化的艦船,那就是1/700的美國級,在經歷過了一些失敗,取得了很多數據之後的2016年尾,我們終於開始陸續開始製作中途島號的原型了.
很多人認為OrangeHobby至少是個20人以上的團隊;但實際上我們只是5個人的微型企業,整個流程從研發到打包出貨;其中只有印刷品和蝕刻件需要外包,其餘工作都是5個人自己來完成,簡單來講,我們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收集資料,能對研發有幫助的都到碗裡來,分析之後就對要做的項目有一個大體的概念,接下去就是由設計師使用3D軟體建模的工作,繪稿建模的同時把零件按照加工需要拆分出來,拆分出來的零件須要仔細的推敲之後再進行排模,排列完成的零件使用軟體轉換成程序代碼,接下來就是使用CNC精雕加工把原型細緻的製作出來,有了原型之後就可以交給翻模師傅製作模具翻模了,通常在試模之後就可以量產,包裝,入庫了.
其中研發團隊算上我只有兩人,兩個人的組要保證每3~4個月間隔就上市一款全新的樹脂艦船項目,這並不容易做到,但這就是我們最最優先的硬指標;
中途島的設計完成,大約是2015年年底,我無法立即開始雕銑原型,有時候我必須把一些近在眼前的項目提上優先,畢竟大部分項目都是利用成熟技術在操作,生存是必須的;
2015年還發生了一件事,OrangeHobby的1/700比例的LSD45兩棲登陸艦套件(N07-095)拿到了德國Modellfa你在雜誌頒發的」年度全球最佳艦船類產品」的獎牌,這應該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頒給商業產品類的大獎了;我1993年第一次在威龍年刊扉頁上見到過高光無比的獎牌,現如今自己也拿到了!這是我們團隊工作最佳的獎賞和肯定,我想已經沒有什麼別的獎勵可以比這更好了.
我們有相對高端的精雕設備,學習操作並不難,但操作的經驗積累是無法短期速成的;雖然現在我很少參與先期的繪圖建模的工作,但後段流程,包括排模,編程到操作機器都是我的份內;算起來,我怎麼也算是10年老司機了.
Designer如果畫的稿件脫離了加工能力範圍,那其實等於沒有畫;雕出的原型如果翻模師傅沒辦法量產,那等於沒有原型;
我很明白我就是那個承上啟下的角色,而且這個角色還有一個很有趣的附加屬性,就像哪天靈感來電了,還可以自己做一點小的脫離軌道的研發.比如我們的樹脂和金屬炮管的混澆技術.
很多人一說到製作原型,就會立刻蹦出3D列印這個字眼,實際上我並不是不想使用這個炒雞便捷的選項,如果使用3D列印,其實就是把我的這個角色直接跳過了,設計師畫出的稿件直接列印即可,只需要稍許照顧到翻模師傅的後段工序就好了.問題是,依照目前的3D列印精度真的無法和機械加工相提並論,表面光潔度也是非常雞肋
綜合下來,一臺好的CNC精雕加工仍然是目前最理想的選擇,當然,你必須有場地安放他,還有配套的起源,還要考慮到切削的碎屑怎麼處理等等問題.
2017年的春節假期,我幾乎都在工廠加班製作中途島的零件,實際上,近十年的大小假期,我都是在工廠裡做事度過的.
中途島的小零件已經是很簡單的任務了,輕車熟路,但艦體和甲板就沒這麼順利,排模就沒日沒夜的畫了兩周,轉換成程序之後陸陸續續模擬走了一遍,天了嚕的,艦體加上甲板的加工工時竟然需要170小時以上,也就是說機器一個不停歇也要走一周以上..然而這還只是個淨時間數據,並不包括中間換料,對刀之類的,我從未做過這麼久的加工,這或者又是個考驗吧,因為如果排模出現差錯,或者中途參數設置出點差錯,那麼有可能就會面臨返工.
再次覆核了有可能出錯的環節之後,2017年3月24日,終於動手了... ...
在完成主要的甲板和艦體以後,只剩下最後一個拼圖了:如何高效精密的將1/700的艦載機和甲板車表現出來.我敢說,中途島套件中附帶的消防車,牽引車和重型吊車,一定是最精密無敵的.
精確精密到不要不要的1/700的甲板車樹脂件
值得一提的是,中途島的套件中,雖然並沒有給齊1991年海灣戰爭的所有艦載機聯隊戰機,但套件中提供了整個聯隊的垂尾水貼組,這帶來了的便利我想是很直接到位的吧.
現在你看到的中途島號(編號N07-140)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摸索著做出來的,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題材,我們也在盡力把產品做到完美,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我也會依照我們的能力逐步的改進,畢竟不斷完善將是貫徹始終的目標.
我想過在工廠裡闢出一塊小的區域,做成博物館的樣子,裡面成列模型?!
不不不不,陳列的是我這些年犯過的錯,雕壞的,被動損壞的原型,堆起來也很可觀來了.光是試驗獨島艦的原型,我就做過6個;赫爾姆斯的艦體我做過3個,你能想像花了一周時間雕銑一個原型之後,拿去水鬥衝洗乾淨之後,拿手裡用力甩幹的時候手滑飛出去毀掉的原型什麼樣子了嘛,有機會可以來金山買票參觀吧.
拆開床底來一張特寫
飛行甲板上面精緻的小飛機
連飛機的細節都刻畫的一清二楚
艦島上面的雷達
艦島上面的欄杆也加上蝕刻片
√ 預訂 OrangeHobby 1/700 CV-41 中途島號 航空母艦 N07-140【√ 預訂 OrangeHobby 1/700 CV-41 中途島號 航空母艦 N07-140】,點擊連結再選擇瀏覽器打開http://c.b1yt.com/h.QgCyux?cv=KtR5ZCtBoBZ&sm=ea4690 ,或複製這條信息¥KtR5ZCtBoBZ¥後打開手機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