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需要穿衣服嗎?衛星又是靠什麼來調節體溫呢?

2020-08-28 奔跑吧爸爸

炎熱的夏天到了,小夥伴們都穿的清清涼涼,並且以淺色顏色衣服為主。如果覺得熱就開空調,如果開空調覺得冷就加件外套,總之怎麼涼爽舒適怎麼來。那麼,太空中的衛星是否要穿衣服?衛星又是怎麼調節體溫呢?其實,衛星不僅要穿衣服,而且也有類似人類的體溫調節系統。

人造衛星一般運行在離地面300km以上的高空,由於所處空間環境基本上為真空,沒有空氣不存在大氣對流效應,因此面向太陽的一側溫度可達80℃~200℃,而背向太陽側的溫度基本在-200℃上下。衛星內部有上千萬個電子元器件,這些電子元器件的工作範圍一般在-40℃~60℃內,因此,衛星需要穿特殊的衣服,並且需要有自己的體溫調節系統,讓溫度穩定在10℃-40℃範圍內而正常工作。

我國高分二號衛星(外表金黃色)

臺灣2017年發射的福衛五號(金黃色的衣服)

俄羅斯的格格納斯導航衛星(GLONASS,銀色外套)

大家從電視上看到的衛星,有些表面是金色的,有些是銀光閃閃的,這些就是衛星衣服的顏色。衛星結構體外穿了一個多達十幾層(總厚度只有幾個毫米)的金色或者銀色外衣,這個特殊的柔性外衣叫做「多層隔熱材料」,簡稱「多層」。這些柔性多層材料由鍍鋁聚酯薄膜(銀色)、聚醯亞胺薄膜(金色)與尼龍網交替疊合組成,當太陽照射時多層能把光線層層反射出去,而艙內的熱量與外界交換通道又被多層隔熱材料隔斷。因此,真空環境中,「多層」起到隔熱與保溫作用,具有極好的隔熱和保溫性能。

多層隔熱材料組成

多層隔熱材料實物

當然有這些衣服還遠遠不夠。就像我們人類一樣,正是有了體溫調節系統,天冷的時候體內會增加產熱,天熱的時候又會減少產熱和通過出汗散熱,我們的體溫才能維持在正常範圍(35.5℃~37.4℃),衛星也有類似的體溫調節系統。衛星通常設計有加熱器,並通過溫度傳感器-熱敏電阻來測量各個部件的實時溫度。如果溫度低於某個設定閾值(比如5℃),加熱器就會通電工作,如果溫度達到某個門限值(比如35℃),加熱器就會斷電停止工作。這樣一來,衛星體內溫度就會穩定在合適的範圍內。

衛星所用加熱片

當然了,保溫容易散熱難,溫度低了開加熱器就可以,但是溫度如果過高呢?比如衛星艙內某個地方安裝有大功率器件,這些大功率器件工作時會散發大量的熱,這時如果再疊加長時間太陽光照射,那麼整個器件升溫速度就會遠遠大於散熱速度,這對於某些溫度敏感器件來說將是致命因素,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其實我們的熱控設計師們已經考慮到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應用到另一種熱控材料—鈰玻璃鍍銀二次表面鏡片(OSR)。


OSR鈰玻璃鍍銀二次表面鏡片

不同於加熱器的主動熱控,OSR為被動熱控塗層元件,已被廣泛應用於各大、中型衛星的溫度控制。它由對太陽光譜透明且有高發射率的第一表面和對太陽光譜有高反射比的第二表面組成,所以被稱為二次表面鏡,結構如圖所示。第一表面為發射率>0.8、厚度為0.2mm的石英玻璃,第二表面(高反射比層)為鍍銀層,背後有保護層為高溫鎳基合金膜。OSR的法向發射率εn和太陽光譜吸收比αs是兩個最重要的參數,理論上αs/εn決定了暴露在空間環境時它的平衡溫度,αs/εn的數值越小,由它所控制的衛星表面的溫度便越低。通常OSR片會被貼在衛星溫度敏感器件的背面,這樣就能增加散熱面,能有效減少太陽的輻射能量,降低了因太陽照射的變化引起的表面溫度周期性波動的幅度,使溫度敏感器件保持低溫。OSR片對於衛星相關器件在苛刻空間溫度環境下的穩定性及可靠性起到關鍵作用。

因此,衛星不僅有自己的衣服,而且還有體溫調節系統。正是有了這些熱控防護手段,衛星才能維持在合適的溫度範圍內而正常工作。

相關焦點

  • 是什麼原因造成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而地球卻有月球呢?
    是什麼原因造成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而地球卻有月球呢?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他們如同「單身狗」一般,只有不停的圍著太陽轉,像土星有60多顆衛星,木星更狠足足有79顆「妻妾」,地球作為金星的「姊妹星」,不多不少就月球一顆,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呢?
  • 地球只有月球一顆衛星,如果出現兩顆衛星的話,會發生什麼呢?
    文/瑤堇雲詩地球只有月球一顆衛星,如果出現兩顆衛星的話,會發生什麼呢?對於宇宙中的一些情況,人類是已經有了一些了解,雖然還是有很多的未知,但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了解整個宇宙,那只能是緩下腳步,慢慢來,而就人類對太陽系的了解,對於八大行星的一番探索,可能很多人對此會提出他們的疑問,那就是除了地球以外,其他的一些行星都存在著很多顆衛星,所以人們就會疑惑,為啥地球的情況這麼特殊?
  • 月球是一顆衛星,那什麼是衛星呢?科學家給出了嚴格的定義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天文學家發現月球並非地球人獨有,其他行星也有自己的「月球」——衛星。所以說,什麼是衛星呢?圖解:太陽系部分衛星較諸地球大小圖衛星,是指環繞行星運行的天體,行星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衛星一般指自然衛星。為了區別其他天體環繞現象(例如行星繞恆星轉),衛星(moon)一般特指行星的自然衛星。
  • 鄭和下西洋沒有北鬥衛星,是如何不迷路的,靠第六感覺嗎?
    2020年6月23日,對於中國人來說又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北鬥衛星的最後一顆衛星也發射完成,這就意味著我們中國人在」衛星導航「這個領域已經打破了歐美等國數十年的封鎖,意味著我們從此不再可以受制於人。
  • 不止靠衛星,導航的方式多種多樣
    有人會問,導航難道不是要靠衛星嗎?事實上,導航方式的多樣性遠遠超乎你的想像……導航分自主和非自主你可知道,導航可不僅只靠衛星,事實上,導航的多樣性可能遠遠超乎你的想像。比如,美國宇航局前不久提出的脈衝星導航技術:太空導航需要確定一維時間和三維空間的參數,即「我現在在哪」和「現在的年、月、日、時、分、秒」。
  • 大神教你調節衛星小鍋的角度
    2、首先要知道用哪顆衛星方法有很多種啦,我這裡儘量多羅列幾種供大家參考【特殊情況】如果現在還沒有移動,可先用指南針(手機下載指南針)記錄下當前接收器指向的方位,不需要了解衛星信息; 」;4、打電話問售後,人家不給免費移,問下是哪顆衛星還不行嗎?
  • 課文《衛星比武》帶我們認識衛星的世界,衛星為我們帶來什麼作用
    2、理解內容,知道課文介紹了哪幾種人造地球衛星,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和功能。3、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衛星比武的情景。4、教育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教學重點: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幾種人造衛星的特點和功能。
  • GPS需要24顆衛星,為何北鬥系統所需衛星量卻高達55顆?
    針對這種情況,各國也開始研發專屬於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其中,就有我國的北鬥系統。北鬥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款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適用範圍籠罩全球,精度可達10米,需要55顆衛星。對此有的朋友可能就會問了,GPS系統需要24顆衛星,但是為什麼輪到中國就需要55顆衛星了呢?是因為中國技術不成熟嗎?
  • 一顆有故事的衛星:全球首顆量子衛星要上天
    然後呢科學家就選擇普通方式寄出箱子就可以了,因為沒有秘鑰別人是打不開這個箱子的。這就是絕對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Q:說了這麼多,那量子衛星又有啥作用,用光纖傳遞量子信息就好啊,造衛星多花錢啊?A:這是重點哦,量子的信息攜帶者光子在光纖中傳播短距離內可以完成,超過一定的距離限度則會失去信號,但光子在大氣層中卻可以傳遞幾千公裡,因此就需要衛星來協助。
  • 北鬥系統建成數月,靠什麼盈利呢?
    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基礎設施的一種,目前市場上的絕大部分手機都已經支持了北鬥服務了。我們現在使用各種導航軟體的時候,好像沒有發現北鬥的信息,那麼我們到底用上北鬥了嗎?根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北鬥發布會上的回答;中國百分之70的智慧型手機都用上了北鬥系統,之所以用戶感受不到,是因為手機導航常用GPS來表示。GPS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英文縮寫,不單單是指美國的GPS,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導航系統。
  • 衛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關於衛星的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衛星為什麼不會掉下來?關於衛星的這些常識,你知道嗎?不到沙灘球大的衛星在軌道上待了三個月,它小小的無線電發射機發出的信號音表明人類能夠將物體發射到軌道上。那麼關於衛星的常識,你知道多少呢?
  • 為準確投送東風快遞,我們需要多少顆高分衛星?
    2020年8月20日,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據公開消息報導稱,這是中國「高分專項系列衛星的完美收官」。然而還沒過去幾天,9月7日,高分十一號02星又成功發射。廣大網友們在欣喜之餘,也紛紛在問:高分衛星到底要發射幾顆?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顆高分衛星才夠用呢?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衛星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監測管理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天(31日),中國向世界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是北鬥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一筆,也是我國攀登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裡程碑。此時此刻,北鬥系統一共有45顆衛星正在浩瀚的太空為全球用戶提供著高精度的服務。這些北鬥衛星的狀態和運行平時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來監測管理,除了北鬥之外,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還管理著我國200多顆在軌運行的衛星。
  • 北鬥衛星發射成功率百分之百,靠的是什麼?
    由於三種軌道都是中高軌道,而當時在中國只有西昌發射場具備發射中高軌衛星的能力,因此,西昌與北鬥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何才能將59顆北鬥衛星成功發射到預定軌道?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面對的最大難題就是時間緊、任務多。
  • 地球竟有2顆衛星?另一顆衛星去哪了?
    那麼,衛星又是什麼呢?我們最熟悉的衛星,便是我們每天晚上抬起頭就可以看到的月球了。我們都知道,行星一般都是在恆星大的星雲殘骸中誕生的,那麼,衛星是如何來的呢?現代科學研究認為,行星大部分都是「拉郎配」,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的小行星等在路過一些大質量的行星時,受到引力的影響而被迫留在身邊,時間長了,運行軌道穩定了,也就再也不離開了,真正的成為了陪伴左右的衛星。
  • 冬天給貓咪穿衣服的危害,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上網一搜就會發現有很多賣貓咪衣服的,但是也有很多人說貓咪穿衣服的危害。那麼冬天給貓咪穿衣服,危害真的有那麼嚴重嗎?首先我們要知道,絕大多數貓咪是不需要穿衣服的,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即使你強行的給它們穿上了衣服,它們也會自己脫掉。而在脫這衣服的繁複過程中,它們就很有可能傷害到自己。如果你是家養的貓咪,根本不用擔心它們的取暖問題。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什麼時候可以替代GPS呢?
    原本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原定於 6 月 16 日就進行發射,不過為確保發射任務的萬無一失,當時航天人員決定再次針對發射任務做最後一次技術排查。 就在今天上午 9 點 43 分,北鬥導航系統的最後一刻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北鬥衛星,到底是什麼?有何意義?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北鬥衛星不止一顆衛星,但又不是同一種類。但都是被運載火箭送上天的。可是運載火箭、地球軌道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PS,這些專業詞彙到底都是什麼意思呢?運載火箭最容易理解,我們都看過火箭發射。從小衛星到太空梭,每一架太空飛行器都需要運載火箭送入太空,比如中國的長徵火箭。
  • 華為有專用衛星及衛星組網嗎?技術能否實現天網5G?謹防騙局!
    華為有專用衛星及衛星組網嗎?技術能否實現天網5G?謹防騙局!目前華為沒有屬於自己專用的衛星以及衛星組網,他目前的技術也無法實現天網5G,至於未來的6G引入衛星通信,主要是考慮到了偏遠地區無法建設基站以及建設基站成本太高以至於無法實現信號覆蓋的問題,總之現在所謂一些衛星計劃覆蓋以及全球上網這些都是騙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