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認為是地質學與地層學之父,最後卻放棄了科學皈依天主教

2020-12-06 浩涯羲和

在地質學概論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聽說過尼古拉斯·斯坦諾。但是任何一個想要理解地球上的生命的人,都應該看看斯坦諾如何擴展並連接了這些個概念:地球、生命、理解。

斯坦諾本名尼爾斯·斯坦森,出生於1638年的丹麥,父親是一名金匠。他年幼時多病,而他的很多校友都死於瘟疫。他活了下來並成為一個屍體解剖學家,研究不同物種間共有的器官。

他在動物頭骨內發現了輸送唾液的管道。他駁斥了笛卡爾的只有人類有松果體腺的觀點,證明了它不是靈魂之所在,這可以說是神經科學的開端。就當時來說,最非凡的是他所採用的方法。

斯坦諾從來不讓古文獻,如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或者笛卡爾的演繹法,影響到經驗性的、實驗性的證據。通過推測和理性分析,他的視野走向深遠。斯坦諾曾觀察膽結石如何在溼潤的器官上累積生長。其過程與他在金匠行業中所習得的鍛造原理相符合。這些通過固體的結構間的關係來了解固體的規則對各個學科都有用。

後來,託斯卡納大公讓他解剖了一條鯊魚。鯊魚的牙齒和舌石相似,是一種在其他石頭中發現的奇怪石頭,在馬爾他以及佛羅倫斯附近的山上可見。古羅馬時期的自然學家老普林尼認為這些石頭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在黑暗時代,民謠中傳說它們是蛇的舌頭,被聖保羅變成石頭。

斯坦諾發現舌石就是鯊魚的牙齒,反之亦然,因為它們有相同的結構生長跡象。他認為類似的東西有著類似的形成過程,他主張這些古代的牙齒來自古代水中的鯊魚,巖石在牙齒周圍生長而後形成山脈。巖層在早年曾是水系沉積物,它們水平生長,一層又一層,從下層最古老的到上層最新的。如果巖層變形、傾斜、被斷層或峽谷切開,這些變化都是在巖層形成後才發生的。

這在今天聽起來很簡單,而當時這是革命性的。他創立了地層學,並為地質學奠定了基礎。通過發現來自不同時期的鯊魚牙齒有著同一起源,並陳述當前的自然規律在過去也通用,斯坦諾為均變論埋下了種子,其中心思想是過去所發生的改變和現在正在進行的作用方式相同。

到了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均變論地質學家詹姆斯·赫頓查爾斯·萊爾研究了當前十分緩慢的侵蝕和沉積過程,意識到地球的年齡要遠遠老於聖經中所猜測的6000年。他們在研究中發現了巖石循環,在20世紀中期它和板塊構造學說一起給予了我們有著熔化的地殼、震動的、包容萬象的地球理論。

現在,往大處想,來看看生物學。假設你在某一巖層找到了鯊魚牙齒,在其下方找到了某種你從未見過的生物的化石。更深的化石年代更老,對嗎?你現在有證據表明物種隨著時間起源並滅絕。拿均變論來說。某一種過程可能現在仍在進行,導致巖石、甚至生命發生變化。這也可能解釋了由斯丹諾這樣的解剖學家所發現的物種間的相似和不同之處。

查爾斯·達爾文在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漫長旅途中閱讀其好友查爾斯·萊爾的書《地質學原理》,這可以說是斯坦諾所創立的學科。可以說尼古拉斯·斯坦諾幫助發展了進化論,為地質學奠基,並展示了無偏見的經驗觀察如何能跨越知識的疆界來深化我們的洞察力。

後來,斯坦諾苦於自己的科學發現與宗教信仰無法調和。他於17世紀70年代放棄了科學研究,轉而研究宗教,並改變了自己的信仰,從信義宗信徒改為天主教信徒。1675年開始擔任聖職,1677年成為一名主教,並被委任為德國北部和斯堪地那維亞教區的牧師。1686年在德國什未林去世。

然而他最出色的成就可能是他的格言:超越我們的感官和現有的理解來尋求真理,如同追尋未知之美。我們所見的很美,我們所知的更美,而最美的是我們所未知的。

相關焦點

  • 2015考研專業介紹:古生物學與地層學[070903]
    一級學科/領域名稱:地質學  二級學科代碼:070903  二級學科名稱: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介紹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是地質學研究領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通過對保存於地層中的各類化石的形態、
  • 地質學中的「水火之爭」
    近代科學崛起的歷程曲折艱難,經過了與頑固宗教勢力的長期鬥爭。地質學的處境要好得多,但也經歷了與宗教思想的幾番爭論。趣說地質學--地質學中的「水火之爭」作者:王清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已退休)歐洲的中世紀被稱為「黑暗時代」。歐洲文藝復興吹響了近代科學革命的衝鋒號。
  • 青藏高原三疊紀-古近紀生物地層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區及三疊紀–古近紀綜合生物地層表(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宏偉的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但在地質時期這裡曾是廣闊的海洋,其中滄海桑田的變化是當今地質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青藏高原三疊紀-古近紀生物地層學研究取得進展
    青藏高原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但地質時期曾是海洋,滄海桑田的變化是地質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地層學是恢復重建地質歷史的關鍵,生物地層學是地層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化石則是確定地質體時代根本和可靠的依據。然而,由於極端的自然條件、強烈的構造變形和變質作用,青藏高原地區的化石採集和生物地層學研究十分困難、進展緩慢。
  • 十九世紀的地質學,有多麼精彩!
    他認為,首要的是把地質學從博物學中分出來,地質學要把地球所呈現的現象與其原因結合起來研究。自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地質知識體系初步形成。一方面地層和生物化石的研究使地質年代和地層系統逐步建立,為其後更全面的歷史地質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當時的新技術被採用,結晶學、礦物巖石學的研究和理論的系統性日臻完善,加深了人們對地殼物質組成的認識。
  • 中國科學家沈樹忠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該獎的宗旨是獎勵在國際地層學領域做出卓越成就,對全球地層學研究具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在全球範圍內提名,由專門的評獎委員會匯總,提交國際地層委員會討論並投票,最後評選出獲獎者。沈樹忠熱愛野外地質工作,曾5次進入西藏進行科學考察,建立了喜馬拉雅地區高解析度的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和地球化學剖面,構建了南方高緯度地區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國的絕大多數省和地區開展地質考察和標本採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著。
  •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下一步將確定地質學「定位」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下一步將確定地質學「定位」 原標題:   ■「人類世」是由諾貝爾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於2000年提出。他認為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足以開創一個新的地質時代。
  • 地質學專業:就業寒冬期(高考家長每日必讀),No.81
    地質學專業學什麼呢:a、入門課程:普通地質學、地球科學概論、巖石學概論等b、巖石學方向:三大巖石學(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巖相學、結晶學與礦物學、巖石地球化學、礦物地球化學等(不同高校的課程設置不同,例如巖石地球化學和礦物地球化學一般統一設置為地球化學課程
  • 修道心得:略談學道弟子皈依拜師的意義
    值此天台山桐柏宮戊戌年,一年一度的拜師皈依法會隆重開展,餘乃有意拜師皈依道門,特寫此文以示留念。道教玄門拜師傳統歷史悠久,自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起,已有5000多年。道教歷來對於拜師收徒都是至關重視,皈依入道修行道法,投拜師父如同睜眼投胎,猶於再生父親,《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師,敬同於父」。
  • 請問地質學就是考察嗎,平時勘探地表挖挖小礦石什麼的
    地質學是基於野外實踐為基礎的一門地球科學。它包括很多分支,比如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地層學、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行星地質學等等。
  • 2015-2016年研究生專業排行榜: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2015-2016年研究生專業排行榜: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在全球範圍內提名,由專門的評獎委員會匯總,提交國際地層委員討論並投票,最後評選出獲獎者。在頒獎儀式上,國際地層委員會主席DavidHarper院士向沈樹忠院士頒發了證書和金牌。沈樹忠院士熱愛野外地質工作,曾5次進入西藏進行科學考察,建立了喜馬拉雅地區高解析度的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和地球化學剖面,構建了南方高緯度地區的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模式。另外,他也在祖國的極大多數省和地區開展地質考察和標本採集,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著。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是有了依靠的意思,皈依三寶就是用三寶做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依靠。相信三寶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在此就不與大家做過多的介紹了,皈依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最基礎的修行條件,你只有誠心誠意皈依三寶,供養三寶,這樣你才會得到佛力的加持,得到漫天神佛的庇佑,才可以在死後能夠迅速的往生極樂,從此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皈依之前肯定是要發心的,而發心又被分為上中下三種,其中上等的發心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諸佛世尊沿襲至今是傳承。
  • 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1596年3月31日】笛卡爾小傳:解析幾何之父,「我思故我在」的西方現代哲學之父某著名礦泉水的廣告,講述一名年輕的女子和一名老人,在街頭偶遇的故事。1634年(38歲),他完成了以哥白尼「日心說」為基礎的《論世界》;1637年(41歲),他完成了《方法論》、《哲學原理》、《形上學的沉思》等著作。笛卡爾基於一些簡單的規則,第一次創立出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是當時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也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
  • 2020中國高校地質學專業排名,南京大學第一!
    地質學以地球為研究對象,它的研究手段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要求學生有紮實的數、理、化基礎,善於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富有良好的創新精神、獨特的實踐能力和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富有社會良知和責任感,具有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善於與不同專業人員對話及合作。
  • 地層學和古生物學的探秘者
    楊群說:「長期以來的前寒武紀研究缺少宏體化石,目前還存在大量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首先是古生物方面:寒武紀之前的生物是如何演化的、動物起源在什麼時間、祖先動物什麼樣……」    2014年,南京古生物所在三峽地區燈影組的碳酸鹽地層中,發現了多種類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典型分子。
  •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放棄300倍高薪,用20年讓中國趕超西方
    「中國天眼」,簡稱FAST,是目前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而中國天眼之父,中華民族的脊梁——南仁東,他嘔心瀝血為祖國奉獻22年,他將一生都給了祖國。為了祖國的建設,放棄了300倍高薪,用二十年時間使中國趕超西方國家,然而,死後卻無人問津,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 朱森——我國近代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先驅
    早期從事地層古生物工作,對我國南方的晚古生代地層劃分卓有建樹;他與李毓堯、李捷合著的《寧鎮山脈地質》一書為我國區域地質研究的經典著作。抗戰開始,他毅然中止在國外的學習,回國從事地質教育工作,是我國近代構造地質學與小構造地質學研究的先驅。他與吳景禎、葉連俊合著的《四川龍門山地質》堪稱這方面的力作。他畢生艱苦奮鬥,為地質事業殫精竭慮,不幸中年殂亡,實為我國地質事業之重大損失。
  • 「天眼之父」南仁東
    改革先鋒:「天眼之父」南仁東新華社記者 歐東衡/攝  南仁東,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他主導提出利用我國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從論證立項到選址建設歷時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FAST重大科學工程的順利落成發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 延邊地區二疊系構造地層學研究
    關鍵詞:構造地層學 二疊系 延邊 吉林   構造地層學在國內外的研究方興末艾,是當前地學前沿之一。國際上,構造地層學主要研究構造地層單元(unit)和序列(Seqence)及其大地構造意義。大致可以分為以地層學、巖石學與構造地質學相結合研究構造巖石地層單元和序列的「狹義」構造地層學和與大地構造相結合,輔以古生物、沉積、同位素年代、古地磁等多學科,研究大的地層序列、構造及構造一地層事件演化史的「廣義」構造地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