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又走向黑洞

2021-01-15 毒舌電影

太想看了。

太想看了。

Sir昨晚點開個預告片後,咂摸到現在。

臺詞諱莫如深,卻勾勒出一場清晰的大尺度遊戲:

公交車爆炸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蘇科長,鄭局長的兒子。

這麼敏感的時候,你跟這麼敏感的人吃飯,動過腦子沒有?

一倒手,一百個億就進他手裡了。

中央巡視組下來,希望你端正態度。

錢外有錢,官外還有官……

畫面流光溢彩,分外詭異。

看著像韓國犯罪片?

不。

導演欄大寫著張藝謀——

上映時間,2020。

在等不來《一秒鐘》的日子裡,勤奮的張藝謀沒閒著,除了完成《堅如磐石》,還剛剛殺青了諜戰片《懸崖之上》。

△ 《一秒鐘》遙遙無期,《懸崖之上》殺青

預告片中最引人遐想的是兩點。

一,地點重慶。

為什麼選在重慶?

二,臺詞說「我是不希望老爺子資源介入進來」。

這個老爺子是誰?

第一點,懂的自然懂。

第二點,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得從19年前的一部劇說起。

Sir收到獨家爆料,《堅如磐石》故事其實改編自它——

《黑洞》

當年這劇的創作團隊厲害了。

導演,管虎。

編劇,陸川、張成功(另一部代表作《黑冰》)。

絕對男一號,陳道明。

演員名單裡有陶澤如、丁嘉麗、董勇、陶紅、袁立、梁靜、黃渤、馬伊琍、劉天池等,無不是今天的演技「秤砣」。

張藝謀究竟會怎樣「魔改」,我們拭目以待。

但19年前被國產劇捅出的黑洞。

還在無聲地審視我們的當下。

01

弒父

反腐掃黑劇。

它播出時,馬上成為北京地區收視冠軍,之後又被各個地方電視臺重播。

論熱度,當年只有《還珠格格》能與之比肩。

論尺度,2017年爆款《人民的名義》也小巫見大巫。

《黑洞》取材於真實案件。

故事的原型,是原安徽阜陽市紀委書記的兒子史青峰,他利用父親的人脈網絡,多年來掩蓋著自己貪汙、受賄、強姦等罪行。

原著作者張成功在公安系統工作了20多年,《黑洞》中的警察劉振漢,現實中就是張成功對桌的同事,因為打擊犯罪分子遭到報復,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抓到監獄,和那些被他抓起來的犯罪分子關到一個牢房,在心靈和身體上都受到非人折磨。

把活生生的冤假錯案搬上螢屏,多少年都沒見過有電視劇這麼幹了。

《黑洞》值得稱道的地方實在不少。

導演管虎因為對電視劇「不熟」,所以拍起戲來心高氣傲,沒有條條框框。

《黑洞》是他的電視劇處女作,是按照電影的規格去拍的。

在構圖上打破觀眾的收看習慣。

一是大特寫,角色的心理活動直接壓迫觀眾神經。

二是變型或截取,將扭曲的人物關係直接用畫面說明。

說起反腐掃黑題材,我們當然有無限想像。

但管虎最關心的就一點。

所有的技巧, 都是服務於一個主題:塑造人物,展露人性。

管虎說:

我是在寫人,他好壞是隨他的性子走的,他是這樣性格的人,然後他做了這樣的事兒。只要我認為他真實、豐富就行了。

這就有了聶明宇(陳道明 飾)這號人物,剝去了職業的外衣,也模糊了正邪的分界。

陳道明形容:

這個人物身上有莎士比亞戲劇的氣質,相當於《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

他是一個走私殺人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喜愛拉手風琴的中年人。

平易近人,與一幫老幹部,演奏的曲目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根紅苗正。

但是,他恨他的父親。

這裡的父親,一指實際的父親。

二是指聶明宇早就厭倦的正統道德和主流文化。

這二者之間有合流的時候。

在原著中,聶大海為了向組織效忠,將家中最後的錢財充公,直接導致兄妹倆瀕臨飢餓與恐懼。

但仍然於事無補,被打成右派後。

聶明宇成為無人看管的孤兒流落街頭,他上山下鄉,到部隊當兵,發生了事故,自此不能生育。

「十年」結束後,聶大海如願做了清官,也表現出對兒子成龍的樸素情感。

一向奉公守法的聶副市長,在得知兒子聶明宇有可能真的參與犯罪之後,不斷自我催眠,認為兒子對所有的犯罪事實毫不知情,都是手下幹的壞事。

到後來,出於補償心理,他也放棄原則,枉顧法律,呵斥劉振漢不要繼續追查下去,甚至利用自己的職權去陷害劉振漢。

但是兒子聶明宇並不領情。

還說:

老爺子

管好你自己的事兒

我們除了血緣關係

沒什麼關係了

大結局,大局已定。

聶明宇像幽靈一樣,走進父親的病房。

當聶大海說,父親還是父親,兒子還是兒子,我這一輩子不容易……

聶明宇說:我聽煩了。

眼眶噙淚,抿嘴,發出悽冷的乾笑聲。

開始了他的獨白與控訴。

你做清官, 是為自己清廉。我能理解你,但你不該犧牲你的兒子保全你自己。

看著父親被「揭穿」後,痛苦地抱住頭,翻滾時,聶明宇說完之後發出哈哈大笑,走出房間。

這場戲的處理,讓Sir想起不久前推薦的電影《春潮》。

郝蕾飾演的女兒也是在病床前控訴母親。

但很顯然的區別是,母親昏迷渾然不覺,女兒是獨白。

《黑洞》更狠、更痛苦,也更絕望,對於兩代人都是如此。

02

分裂

但今天我們事事都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去評判人物。

19年前的聶明宇在三觀的標尺下,測不準的黑洞。

他是一個走私殺人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喜愛拉手風琴的文藝青年。

他對父親恨之入骨,又是一個關愛妹妹的好哥哥。

他冷酷起來毫無人性,屬下張峰卻評價他,「聶總還有一絲別人察覺不到的善良」。

他對自己看得非常明白,「我是個活了膩的人」。

因為對父親的記恨,父慈子孝式的親情在他身上不成立;

因為沒有生育能力,傳宗接代的人生宏圖也與他無關;

他不相信聖潔的愛情,視金錢如糞土……

那他還能為了什麼而活?

陳道明對角色有過精闢的見解:

他十分清楚自己是在懸崖上跳舞,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始終有一種強烈刺激帶來的人生快感,而且是惟一的快感。

聶明宇建立起自己的黑社會帝國,對正常人來說,要理解這背後的動機,是有難度的。

因為造成他毀滅性人格的根源,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有點陌生——

你得知道什麼是深入骨髓的恨意,知道政治創傷會留下什麼樣的後遺症。

如果說《春潮》說的是政治清洗如何佔走人性,寄生在人的身上,進入下一個時代。

那麼《黑洞》則更觸目驚心。

它說的不是「遺老」,而是「遺少」。

聶明宇其實早已被殺死。

活下來的只是上一個時代的幽靈。

他遊蕩在人間,為那無人宣稱要負責的創傷而復仇。

這裡必須要讚美演員陳道明。

劇中的房間,是他一手布置的。

之前的布置是華麗的,但他覺得這不符合聶明宇的性格。

聶明宇是陳道明演繹生涯的第一個反派角色,對這個角色進行心理分析之後,陳道明決定壓著,裹著,鮮有大開大合的時刻。

人物出場常見的標配,口罩、墨鏡、手套,也都是陳道明自己找來的道具。

他認為,生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出門都要帶口罩。

所以口罩是聶明宇這個人物,懷念以前美好時光的象徵,也是他掩飾自我的面具,行頭。

這種半人半鬼、半新半舊的狀態,正是聶明宇的分裂。

一方面不斷行賄,努力拉攏父親聶大海身邊的同事下屬,方便自己走私的犯罪行動;

另一方面,卻詭異、很努力地維繫著父親「好兒子」的體面形象。

他在辦公室建了一個密室,復原自己在部隊期間的宿舍,牆上貼滿自己當兵時的獎狀,床頭掛著當兵時的帽子、皮帶等物件。

也只有在這間密室裡,時間是停止的,聶明宇是平靜、年輕、浪漫、快樂的。

走出去,他就是罪人、兇手、魔鬼。

體面的包裝、貴族的趣味、懷舊的密室,所有這一切加持了聶明宇這個角色的寓意。

他是超越一部劇的, 甚至是跨越年代的。

聶明宇是誰?

是時代的欠債,也是那些被欲望驅使,利用遊戲規則謀利的「聰明人」、罪人。

某種程度上,這19年前的寓言。

說透了我們的過去、當今。

03

變體

張藝謀的《堅如磐石》將《黑洞》的時間拉近了今天的我們。

將地點從動輒大衣、貂皮上身的北方,移植到魔幻重慶。

但是,從預告片裡,還是能看出某些超出具體情節點的精神呼應。

于和偉飾演的黎志田,很可能對標的就是聶明宇。

他是大老闆,心狠手辣地逼人在火鍋裡取手機。

但畫面一轉,他又是虔誠鼓掌的代表、優秀企業家,還是愛好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貴族。

分裂感有了。

張藝謀上一部公映的作品《影》,已經在說這種人性的分裂。

一個動作,「偷窺」。

誰偷窺,則意味著選擇了TA所願意選擇、相信的真相。而這真相是殘缺的,而另一部分則被掩飾。

片尾,小艾(孫儷 飾)又是透過宮殿大門,窺探到影子刺客(鄧超 飾)取代都督真身,接受群臣朝拜,勝利、偉岸的一幕。

刺客身後,就是密室。真相又被切割成陰與陽。

《影》對色彩的應用是極致素樸。

那麼《堅如磐石》則如火鍋底料般濃重油膩。

背光、光線切割,無不與人物的身份、狀態相對應。

光怪陸離、和煦暖光之下還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你會因為過於絢爛、迷惑的外觀,而看不清真相。

無論《堅如磐石》如何改編、顛覆《黑洞》。

可以確定的是 ,二元對立的黑白世界是不存在、不真實的。

文本再怎麼改,歷史典籍再怎麼解讀,也從來沒有人說過:

你看到的就是歷史、當下的全部。

欲望的黑洞與信念的磐石共同存在於我們生活、靈魂的地表。

《黑洞》中有這麼一幕,聶明宇的兄弟,同時又是刑警的劉振漢被誣告,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慷慨激昂地引用了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門檻》。

他在與妖魔鬼怪做殊死搏殺的同時,也同樣還要準備著把自己純潔高尚的靈魂丟進滿溢汙濁的無敵深淵裡,承受著從靈魂到肉體的毀滅。

表面上,是寫與犯罪分子搏殺的刑警。

但「把自己純潔高尚的靈魂丟進滿溢汙濁的無敵深淵裡,承受著從靈魂到肉體的毀滅」的,不也是聶明宇嗎?

官場的表與裡。

紅與黑。

乃至人的善惡,正義與罪責,在互為矛盾的同時,也在互補同構。

你能找到絕對的界線嗎?

越過這條界線。

向模糊曖昧的地帶,挖掘出我們從未見過的答案,才是電影對觀眾最大的負責。

當19年後,《黑洞》以這樣的方式讓我們重新記起。

我們最應該記住什麼?

或許是——

在黑洞裡尋找光。

而不是總想著把黑洞堵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張藝謀電影《影》將登陸北美院線,沛良之妹關曉彤能否走向國際化
    導語: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武俠動作片《影》繼去年亮相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兩大國際性電影盛會後,如今它主攻國際電影市場的腳步並未停下。製片方近日公布了電影《影》北美版的預告片和正式海報,並定檔今年5月3日在北美院線全面上映。
  • 張藝謀《一秒鐘》《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劇情演員表簡介
    張藝謀《一秒鐘》《堅如磐石》《懸崖之上》劇情演員表簡介  張藝謀一秒鐘過審衝上了熱搜,原來是新電影《一秒鐘》過審了,據悉計劃在年內上映,該故事以膠片為主題,非常有年代感的記憶,那麼,《一秒鐘》講述什麼故事?
  • 人物觀察:張藝謀網絡形象評估報告
    但自從2002年《英雄》上映之後,公眾對張藝謀的批評聲就一直沒有斷過。2002年,對於張藝謀來說是轉折的一年,以《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一個都不能少》等為代表的文藝片成為過去式,張藝謀轉型成為商業片導演。
  • 黑洞也會有走向死亡的一天嗎?會因為什麼而死亡?
    黑洞也會死亡,但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漫長到我們想像不到! 黑洞死亡的過程是通過「霍金輻射」(不再詳解,可以簡單搜索了解下),霍金輻射的過程非常慢,但再慢終有一天也會走向死亡
  • 影評《影》:若張藝謀電影無色,則張藝謀不再!
    張藝謀的新作《影》終於上映了。看完之後我非常滿意。如果要我使用一個短句來評價這部電影,這句話是——這是張藝謀的電影。 攝影系出身的張藝謀對如何呈現視覺美有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這種理解在電影的實踐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我們看到了張藝謀很多視覺上令人驚豔的電影,如《紅高粱》,如《英雄》,如此次發布的《影》。 。可以說,這種震撼是觀眾對電影藝術效果的認可,是一場影響巨大的視覺盛宴。為了讓電影看起來更好,首先必須拍攝的美,然後是敘事的美,最終是立意的美。這三者對於一部好電影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 張藝謀《一秒鐘》上映,謀女郎劉浩存亮相,沒有周冬雨當年的靈氣
    在電影圈有一個奇蹟叫張藝謀,有一個榮譽叫謀女郎,只要經過張藝謀的挑選,參演其編導電影,就有機會一夜爆紅,為眾人知曉。據悉這不是張藝謀第一次找上劉浩存,早在《影》拍攝之時,張藝謀很是看好這位小姑娘,然而當時的劉浩存還在上高中,出於對於學業的考慮並且當時角色年齡進行了改動,於是張藝謀遺憾的錯失了和劉浩存的一次合作,轉而選取關曉彤出演女主。
  • 《張藝謀和他的影》觀後感
    翻找電影觀看的時候,無意中看到有一部《張藝謀和他的影》這部更像是記錄片的電影,我打開來看,意外的發現自己收穫很多。張藝謀的電影一直被大家所看好,他說過中國不缺電影,但中國缺的是好電影。是的,在這方面張藝謀似乎看到了我們所欠缺的東西,如何導演出一部好的電影,好的作品讓大家觀後可以思考可以有所感悟,更能夠讓大家被深深地觸動。電影時長只有那麼多,但是要如何把劇本中的精華所表達出來,這不僅是演員的技術,還要導演去構思這個片段的場景和走向。
  • 《影》的「叢林法則」,延續著張藝謀一貫對權力的曖昧
    張藝謀的新片《影》講述了一出虛構的權鬥故事,它發生地是一個偏安一隅小王朝,據說本來的原型是三國時期的東吳,但是張藝謀對劇本做了大幅改動,歷史不再成為限制敘事的障礙,我們得以在這部電影裡看到鋪陳著的各種中國元素,不論是太極圖還是琴棋書畫都成為構建電影的視覺符號,一切都只是彰顯著這又是一部典型的張藝謀電影,一部形式化的視覺作品,一部他眼中的歷史迷局。
  • 張藝謀還是剪下那格時代殘影
    對張藝謀而言,這是他幾十年來一直想拍的電影,能提醒自己從哪裡出發,經歷了怎樣的波折與不堪,又是被怎樣美妙的衝動驅使著,奔走至今。01 | 一塊幕布2007年,為慶祝坎城電影節60周年華誕,組委會推出了一部拼盤獻禮片《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匯集全球35位名導。張藝謀交出的《看電影》,講的就是個放映隊下鄉放電影的故事。
  • 《巨齒鯊》全球票房超《長城》,問鼎合拍片冠軍,張藝謀冷嘲合拍
    同時,更為值得注意的,則是20日晚間票房統計工作結束之後,《巨齒鯊》的全球票房收入已經基本上可以確定超過了張藝謀導演的《長城》。老謀子的這部電影,與《巨齒鯊》一樣,也是中美合拍片,且在全球多地上映。而20日之前,中美合拍片的第二好成績,則是張藝謀導演取得。張藝謀導演2016年推出自己的特效大片《長城》,聘用多位中國演員,並且攜帶不少小鮮肉藝人,同時請來好萊塢奧斯卡的當紅藝人。該片雖然中美影迷中的口碑都不理想,但全球票房最終超過3.35億美金。
  • 張藝謀一部電影捧紅一個謀女郎,同量級的馮小剛,差在了哪兒?
    近三十年來,張藝謀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電影第一人,不僅讓中國電影走向了世界,還開創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先河,說是中國電影的裡程碑式的人物也絲毫不為過。張藝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作品《紅高粱》一經出世,就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一舉成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出色的藝術才能,這部作品也宣告了張藝謀成為世界級的大導演。
  • 屬於張藝謀的那「一秒鐘」過去了嗎?
    「每一個導演心中都有一團燃燒的火,永遠不會熄滅,這就是電影……」這些都讓普通觀眾認為《一秒鐘》的風格如其營銷標語所說,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對此,張藝謀早兩年接受許知遠《十三邀》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或許可以作為回應:「相比歷史的真實,我會更傾向達到一種人情世故上的合理。」 【B】張藝謀真「過時」了嗎? 豆瓣7.9分,讓《一秒鐘》在張藝謀過往電影作品裡排第十位——與《歸來》同分。
  • 1987年,肖華在張藝謀衣服搜到鞏俐情書:「你在我懷裡可愛極了」
    在這段時期,她和張藝謀的感情急速發展。肖華曾想刻意與張藝謀拉開距離,但她卻不由自主地跌入了熱戀的愛河之中。在這裡,他們一起做飯、一起勞作、一起洗衣服、還一起養了狗......那時候,張藝謀的衣服髒了由肖華來洗,破了也由她來補。每當她歪著脖子給張藝謀縫襪子的時候,同學李廣平就會笑話她。
  • 電影《一秒鐘》口碑爆棚,張藝謀真的動情了……
    導演張藝謀的第22部長片,《一秒鐘》,終於上映了。看完之後,我的感覺就是一句話——這次,張藝謀又動情了。張藝謀是個很有趣的人,或者說,是個深諳世事的人。沒有人能猜到,張藝謀的下一部電影想搞什麼。改編莫言的小說,和鞏俐、姜文合作的《紅高粱》(1988年)獲獎無數,然而,在這之後,張藝謀又緊接著拍了一部《代號美洲豹》(1989年),拍的,嗯……什麼玩意兒?
  • 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管虎,你能聯想到什麼?
    說起這幾位導演,所有人都不陌生,他們是中國電影的驕傲,他們讓中國電影走向國際,讓世界了解中國,一次次地刷新觀眾的視覺體驗,一次次帶給觀眾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優秀電影。那把他們的名字組合在一起你能聯想到什麼呢?是中國電影選角行業首屈一指的一個團隊-星潤藝霖選角。
  • 待恆星熄滅、黑洞蒸發,宇宙會走向熵寂嗎?
    因為你把熵增與無序等價了(是不是聽過了太多沙堡的雞湯),事實上這是錯誤的,這種星體的集聚過程是力學平衡和熱平衡的結果,其中釋放了引力勢能,導致熱能的增加,這一過程必有熵的增加,當有引力作用時, 氣體從均勻走向結團依然是熵增加過程,熵增並非等同與無序。好了,既然熵未減少,你告訴我引力是錯誤點幹嗎?
  • 張藝謀:我見過UFO,陳凱歌:我也在場
    1985年夏天,陳凱歌的《大閱兵》開機在即,當時還是攝影師的張藝謀與其他攝影人員將設備運到駐地,製片部門的陳立國下車拉開駐地的鐵門,忽然驚惶跑回來說:藝謀,飛碟!張藝謀的描述是:如果月亮是一個洗臉盆,那玩意兒就是一個大得猶如洗衣盆的物體,像我們小時候用來洗澡的白鐵皮大盆——它以45度角傾斜地懸停在空中一動不動,而環繞它周圍一圈的光帶則在緩慢轉動著。張藝謀在那一瞬間確信它是飛碟:「只要你見到,就知道不可能是誤判,因為在我們的經驗裡沒有和它近似的物體。它和探索雜誌上刊登的圖片一模一樣。」
  • 68歲張藝謀片場上躥下跳,一切源自熱愛
    張藝謀一改往日色彩標籤,用黑白灰加入淡彩的自然色調,雕琢出一幅水墨丹青的美學畫卷,與之前作品產生強烈反差。導演坦言:「這一次再拍古裝動作片一定要拍出深度和味道來」。而在剛剛過去的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影》被媒體譽為「水墨畫風絕豔,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掘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
  • 談談張藝謀電影新作《一秒鐘》裡的刪補
    這是電影《一秒鐘》開始時兩個鏡頭裡的全部內容,簡單而純粹,殘酷又隱含生機,風格像極了多年前由張藝謀擔當攝影的《黃土地》。只是,《一秒鐘》裡的張九聲尋找的不是民歌,而是多年未見的女兒的笑顏。這似乎也意味著張藝謀電影風格的回歸,沒有了《英雄》的絢麗場面,也不再是《影》的娛樂化敘事。
  • 張藝謀《一秒鐘》被網友打8分 評論卻兩極分化
    《一秒鐘》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與情懷,在物質與精神皆匱乏的年代,人們對電影世界產生無限的好奇與熱情的故事。 雖然電影女主角劉浩存被網友吐槽,但是她卻受到了張藝謀的力捧,張藝謀曾多次公開表達對她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