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的多名研究生將參與月壤研究!

2020-12-21 河南省教育廳

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進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多名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將參與月壤的研究。

12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三名研究生在對月球模型進行科研實踐探討。

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他從小喜歡天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期間主修化學專業,熟悉並掌握了一些地質樣品分析儀器的操作技術。他將在老師指導下對月壤光譜數據進行分析的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

「月球表面覆蓋於基巖之上的風化物質統稱為月壤,它們一般來自於撞擊、火山或空間高能粒子作用形成的碎屑。」 他表示,鏟取的樣本,其實既有可能來自本地,也有可能來自著陸區周圍。只有了解這些物質的實際來源,之後才能為實驗室分析提供地質的背景。

「我們的方法不會人為地解析光譜,而是試圖將它與周圍的可能物質來源的軌道器光譜放在一起,進行一個聚類,這樣能夠更好地利用光譜信息,並分辨月壤的來源。」陳朝鵬說。

陳朝鵬

23歲的張宗煜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還沒有機會參與嫦娥五號月壤結構探測儀前期驗證試驗的工作。他目前參與工作裡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著陸器本身對雷達回波信號的幹擾較強。如果不能有效抑制,後續獲取雷達圖像、進行地質解譯的工作也會存在困難。

「我們嘗試利用雷達對空觀測的數據和實際觀測的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抑制著陸器平臺對雷達信號的幹擾。我們還通過適當的優化算法進行去除,相關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張宗煜說。

張宗煜

24歲的郭林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20級博士研究生,他在國家天文臺跟隨導師從事科學研究時間已經有兩年。他說:「我參與嫦娥五號礦物光譜儀數據處理的一部分工作,將解譯出來的輻亮度數據經過計算得到反射率光譜,得到的光譜再經過老師和同學們分析,就能夠反應對應的礦物信息。」

郭林說,探月工程已經取得了較多的科學數據,這些數據是一座寶礦。我作為學生,就是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挖掘數據中的信息。

郭林

三位同學都表示,很榮幸自己能參與到探月歷史發展進程中,期待能夠輔助老師們對月球樣品進行地面的分析,參與探尋更多蘊含月球演化的奧秘,是國科大科教融合辦學的體制機制,給了我們在國家重大需求項目中從事高水平科研實踐的機會。和陳朝鵬、張宗煜、郭林一樣,國科大還有多名研究生有機會直接參與月壤研究。

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立項啟動。11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升空。歷時23天後,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研究部研究員劉建軍接受《中國日報》記者採訪表示,探月工程是我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科大研究生參與相關研究工作有很強的榮譽感,這有助於提升他們的科研熱情、積極性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探月工程,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也是我國月球和行星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劉建軍說:「探月工程科學探測數據和返回月球樣品的研究,既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也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有望獲得原創性的科研成果,為學生培養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創新實踐平臺。」

審核 | 陳 凱

責編 | 趙浩男

來源 |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相關焦點

  • 嫦娥探月工程:國科大研究生參與月壤研究工作
    其中,許多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參與了月壤研究工作。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他從小喜歡天文,本科主修化學專業,熟悉掌握了一些地質樣品分析儀器。他說,現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月壤光譜數據分析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
  • 嫦娥探月工程:國科大研究生參與月壤研究工作
    其中,許多中國科學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參與了月壤研究工作。24歲的陳朝鵬是中國科學院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他從小喜歡天文,本科主修化學專業,熟悉掌握了一些地質樣品分析儀器。他說,現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月壤光譜數據分析工作,主要解決的是著陸區月壤的來源問題。「月球表面覆蓋於基巖之上的風化物質統稱為月壤,它們一般來自於撞擊、火山或空間高能粒子作用形成的碎屑。」
  • 澳門科大學者表示對月壤研究將助力未來載人登月建基地
    國際在線報導(駐澳門記者 肖中仁):作為我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深空探測領域研究。該實驗室的專家近日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對嫦娥五號取樣回來的月壤進行研究,將為未來載人登月和在月球建立基地打下良好基礎。
  • 地質地球所月壤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太空風化的共同作用下,月球表面形成一層廣泛分布、厚約2~15m的月壤。理解月壤的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月壤剖面記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輻射歷史,以及小行星對月面的撞擊歷史;同時,無論是環繞探測、軟著陸巡視探測,還是採樣返回,所獲得的數據和樣品幾乎全部來自月球表面特別是月壤層。但月球軌道器和月球車的遙感觀測等,基本均未能提供與月壤形成相關的直接證據。
  •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我們該如何分析月壤同位素?
    研究月壤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為什麼月壤不足2公斤?  答:樣本之所以不是兩公斤,與樣本密度有關係。如果完全是月巖,密度大,可能會超過2公斤,如果是月巖和月壤的混合樣品,可能就不足2公斤。  嫦娥五號月壤1731克是不是很少?  答:數量不少了,已經是蘇聯三次合計的5倍多,而且封裝完好。[機智]  研究月壤對研究宇宙有什麼用?
  • 湖北兩所高校出手!56名研究生擬被清退
    56名研究生擬被清退) 針對研究生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完成學業湖北這兩所高校出手了11月6日,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 西安光機所多名研究生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
    張國棟,2013年從西北大學畢業保送至西安光機所攻讀碩士學位,2015年轉博,師從趙衛、程光華研究員。曾獲國家公派資助在法國休伯特居裡實驗室聯合培養。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中科院三好學生稱號。   賀全龍,2014年從昆明理工大學畢業保送至西安光機所攻讀碩士學位,2016年轉博,師從陸敏研、王鵬飛研究員。
  • 中科院金屬所研究生培養紀實
    面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前沿及承擔各類重大科研課題,是研究生培養的根基和重要支撐    金屬所研究範圍幾乎遍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所有領域,並延伸到相關學科,某些方面位於國際前列,其他方面也具有優勢,這是研究生培養的根基。金屬所承擔著各類重大科研課題150餘項,這些重大科研項目群是研究生論文選題的來源,也是高質量博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支撐。
  • 上海交通大學將與成都合作,在成都設置研究機構,並培養研究生!
    教育資源方面更是有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大學等多所頂尖高校,雖然已經擁有著不少的頂尖高校,但對於廣大的四川省而言,教育資源當然不會嫌多的,由於處於盆地,四面環山,想要經濟快速且良好的發展,只有積極發展科技與教育,對於優秀大學更是求賢若渴,希望有更多的好大學可以落戶在成都,為成都乃至四川作出傑出的貢獻,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就有設置研究機構的想法,主要為了培養研究生,成都也看到這個機會,就毫不猶豫伸出了橄欖枝,
  • 中國科大2020年共錄取碩士研究生6500多名、博士研究生2300多名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中國科大研究生微信號消息:「各博士招生單位:請覆核2020級博士名冊,學校定於明日下午起開始製作新生銀行卡、一卡通,及列印錄取通知書等工作」。
  • 英國多所大學開啟2021學年研究生申請通道!
    利物浦大學大家勿著急,我們將安排包機。約克大學「其他幾所大學」包括我們,請大家等待消息。如此誠意,相信大家也是難以拒絕啦。克蘭菲爾德大學克蘭菲爾德大學作為英國唯一僅培養碩士及博士學位的高等學府,因不設立基礎學科以及不頒予大學學士學位,故不參與眾多排行榜綜合排名,是一所相當具有特色並且國際化的學校。由於克蘭菲爾德大學專精於航太、農業、國防、能源、生物科技等與國防企業緊密聯繫的專業,也被稱為英國「中科院」。
  • 中國核工業大學初步設計初步過審,這所大學究竟有多厲害?
    其中最吸引小仙兒的就是 中國首座「國字頭」的核工業大學 雖然高考都快成為遙遠的回憶了 還是對這所大學充滿好奇 這不這所大學最近又有新進展了 核工業大學
  • 南方科技大學與日本多所大學籤訂合作協議
    20日上午,陳十一一行在東京大學安田講堂與東京大學執行副校長相原博昭,副校長関村直人,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柴崎亮介教授進行了會談。相原博昭對陳十一訪問東京大學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東京大學的教學科研總體情況。他表示,東京大學非常期待與南科大探討建立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包括探討建立本科生交流交換、研究生聯合培養、科研合作、實驗室間合作和短期交流項目等。
  • 雙非院校研究生,值得報考麼?(良心推薦這11所大學)
    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2.學術資源和人脈資源   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麼今後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後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
  • 中物院材料所氫同位素研究團隊長期招收聯合培養研究生
    團隊現有15名固定人員,其中研究員2名,副研究員4名;2018年共承擔36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4項,ITER專項課題2項;在Science、Nano Research、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s、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 月壤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在太空風化的共同作用下,月球表面形成一層廣泛分布、厚約2~15m的月壤。理解月壤的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月壤剖面記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輻射歷史,以及小行星對月面的撞擊歷史;同時,無論是環繞探測、軟著陸巡視探測,還是採樣返回,所獲得的數據和樣品幾乎全部來自月球表面特別是月壤層。但月球軌道器和月球車的遙感觀測等,基本均未能提供與月壤形成相關的直接證據。
  • 教育部正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不得將研究生當作廉價...
    目前,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5萬人。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後,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將成為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下稱《規範》),並已在一定範圍內徵求意見。
  • 中國科學院大學將在南京設立分院,2021年開始招生,研究生有福了
    中國科學院大學將在南京設立分院,只招收研究生,該校研究生太幸福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發展,目前高校數量已經多達3000所,每一所院校也有不同的特點,而在每個省份中也有許多知名高校和不知名高校,他們得到的扶持也是不一樣的。
  • 在關於月球研究的多個關鍵領域中,這所高校貢獻巨大
    12月19日,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中國探月工程舉世矚目,而對於月球的探索與研究,吉林大學一直深耕其中。月壤分析研究此次嫦娥五號帶回的約1731克月壤樣品,將進入科研領域,為人類了解月球、探索更遙遠的深空提供重要參考。
  • 中國醫科大學6名研究生完成翻譯SARS專著
    本報訊 中國醫科大學6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日前完成了國際上第一部關於SARS的外文專著——《SARS Reference》(中文名《SARS醫學報告》)的翻譯任務。中國醫科大學2001級博士生曾昭書等人於5月18日發現此專著後,即自發組成一個翻譯小組,夜以繼日翻譯這部專著,僅用8天時間就完成了中文譯本草稿。中國醫大領導獲知此事後,給予高度重視,校長滕衛平教授、副校長何欽成教授親自指導,並向翻譯小組贈送了大量的專業文獻。經過幾天緊張的工作,終於在5月31日獲得了作者對中譯本的授權並在6月3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