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屬所研究生培養紀實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在第四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又有兩篇博士論文入選,至此,金屬所已經連續四屆共有7篇論文獲此殊榮,列中科院各研究所榜首,該所也是迄今為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論文最多的單位。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生培養工作成績的取得,是由於多年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堅持「質量第一」的工作原則,以「博士生為主,培養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一流人才,培養質量位居同學科前列,部分方向達到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為目標,堅持以科研為背景,學科建設和研究所發展布局有機結合,將博士生放在學科前沿的專業領域,依靠金屬所在本學科的前列地位和一流的導師力量,追求首創和求實的科研本色,並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欲望,從而提高創新能力。

    面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前沿及承擔各類重大科研課題,是研究生培養的根基和重要支撐

    金屬所研究範圍幾乎遍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所有領域,並延伸到相關學科,某些方面位於國際前列,其他方面也具有優勢,這是研究生培養的根基。金屬所承擔著各類重大科研課題150餘項,這些重大科研項目群是研究生論文選題的來源,也是高質量博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支撐。據統計,2001年畢業博士生論文選題的30%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是國家項目,40%來自科學院和其他部委,10%是國際合作或自選項目,而且多數屬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由於研究所的導師們科研經費充足,研究目標明確,掌握相關領域的國際科技動態,在研究生的選題和制訂研究方案方面有明顯優勢,是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的前提。

    擁有一批國家級、高水準的重點實驗室及各具特色的學科研究室,是研究生培養的依託

    目前,金屬所擁有「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和「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個國家基礎研究實驗室。「高性能均質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和「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個國家工程中心和多個應用研究實驗室。無論是國家實驗室還是應用研究室,都有較為先進和齊全的實驗裝備,擁有從材料微觀結構分析、表徵、材料力學、電磁學、化學分析等性能測試到樣品製備加工多個系列的儀器設備,放手供研究生使用,為學生提供了實際鍛鍊的機會。

    有一批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是研究生培養的關鍵

    金屬所成立50年來,各時期均擁有一支高水準的導師隊伍。現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7位,博士生導師60位。「嚴格的作風、嚴密的方法、嚴肅的態度」三嚴精神、「求實、創新」的學風和「兩基一外」(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一門外語)的光榮傳統,已成為金屬所培養研究生的寶貴財富,薰陶著幾代金屬所人的成長。

    金屬所在導師資格評審過程中一貫實行高標準、嚴要求,特別是注重對年輕導師的培養。目前,金屬所已有45歲以下博士生導師25名,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盧柯、張志東、成會明、周延春、楊銳、韓恩厚等一批青年科學家已經成為培養研究生的中堅力量。他們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既繼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經驗,不僅在學術上取得進步,而且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教學相長,已有3名年輕博士生導師獲得「中科院優秀導師獎」。本屆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的兩位博士生均是年輕導師具體指導培養的。

    適宜的課程教學,為研究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金屬所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在研究所內主持教學,比較好地監控課程質量,滿足了培養需要。在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時,強調加強基礎、接觸前沿、注意學科間的交叉;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驗技術(包括外語、計算機應用)並重。博士生外語教學突出應用能力提高,採取小班制(二十人左右)、外教授課,重點在聽力、口語、寫作三個方面的強化提高,要求博士生達到能與國際同行交流、撰寫並發表英文論文的實際水平。實驗技術則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由所內有經驗的實驗技術人員授課,相當一部分課時在實驗室邊示範、講解邊實際操作。

    金屬所依靠瀋陽地區的高校,基礎課程和公共課程外請教師,專業課程由本所專業人員上課,有一支穩定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較好地發揮了雙方的優勢,所內導師在前沿領域工作,授課中理論聯繫實際,所開課程質量高、信息新,很受歡迎。如近年開設的《計算材料學》、《納米材料學》、《衍射物理》、《凝固理論》等均有金屬所的特色。

    為優秀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金屬所,研究生不僅參與課題的實驗研究,還參與課題的調研、立項、課題申報、總結等科研活動的各個環節,有的博士生就負責了某個課題的實施或具體負責某個方面,受到了更深入的科研實踐的磨練,激發和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據統計,金屬所一半以上的課題有研究生參與工作,全所發表論文的三分之二是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的,2001年博士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佔全所總數的60%。研究所的發展與研究生教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金屬所倡導的自由寬鬆的學術氛圍,使研究生在學期間可與國內外一流的科學家直接交流,也有很多機會接觸國際前沿,研究生在學術交流活動中如魚得水。金屬所每年都組織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專家百餘人來所講學。還與國際上數十所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每年有十多名博士生被派出國,與國外聯合培養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金屬所每月一次的首席科學家論壇、各研究室、各研究組的報告會、討論會為研究生提供了展現才華、交流提高的舞臺,也激發了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研究生部也適時地從制度上要求,將「學術活動與學術報告」、「文獻綜述與選題報告」明確列為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對其提出了具體要求並賦予相應的學分,促進了研究生參與學術活動,提高學術交流水平。

    在物質環境方面,金屬所為徹底改善研究生教育長期存在的教學條件不足、學生宿舍條件緊張的狀況,新建成了研究生教育大廈。大廈集教學區和生活區為一體。教學區建有現代化的語音教室、學術報告廳、計算機房、專用區域網等先進設施,生活區建有健身房、休息間、標準間公寓等設施。該大廈規劃用地面積3400平方米,建築佔地面積為172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4200平方米。

    充分尊重研究生的興趣和個性,研究生培養過程制度化、規範化

    從碩士生入學開始,就實行學生、導師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雙向選擇,同樣導師在為學生選題時,也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個性,注意發揮各自的優勢,因材施教。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實行集中中期檢查制、博士學位論文評審修改制、碩博連讀制、彈性學制等。彈性學制原則上規定博士階段學制為3—4年,碩博連讀為5—6年,但也允許做到五年、六年的個例存在。入選200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者劉暢同學,就是實行彈性學制後,在第四學年裡做出了創新性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樣課程學習也實行彈性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剛入所選課的盲目性,接觸課題後有目的地學習,收效更大。通過集中中期檢查環節,儘早發現問題、檢查工作、提出建議。同時把好學位論文答辯關,儘量減少錯誤,保證質量。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以來,金屬所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專門人才。其中不少同學以他們在學期間的出色工作,獲得了多種獎勵,包括國際焊接學會首屆格蘭讓獎,首屆吳健雄物理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迄今有19名同學獲得了中科院院長獎學金特別獎,43名同學獲得中科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這些都與金屬所歷屆領導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視是分不開的。

    在以人為本的今天,金屬所更是以「培育傑出人才」為使命,培育了一批具有創新思想、不怕困難、勇於拼搏的青年科技人才,共同承擔起科教興國的偉大歷史責任。

相關焦點

  • 華東師大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研究生
    5月19日,華東師大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才聯合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進行廣泛合作。根據協議,華東師範大學將充分發揮其在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每年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提供優秀的研究生生源,其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免試生。
  •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博士後培養工作紀實
    為人師表、治學嚴謹的導師隊伍 大氣所博士後工作獨具特色,首先應歸功於那些悉心指導博士後科研的科學大家們。教學相長一直是該所培養人才的根本。 氣象學和地球流體力學家、導師曾慶存院士,25年來培養了12位博士後,如今,這些人都已成為國家大氣科學研究和業務領域的頂尖人才。
  • 金屬所07年度師昌緒獎學金獎勵優秀研究生
    日前,中科院金屬所2007年度師昌緒獎學金評審結果揭曉,馬嵩等24名在學研究生獲獎。師昌緒獎學金原為金屬所所長獎學金,是該所給予在學研究生的最高榮譽,目的是為了激勵研究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創新進取、德智體全面發展。金屬所將從獲獎者中擇優推薦申報本年度院設獎學金。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2010年研究生成績查詢開通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2010年研究生成績查詢開通 http://kaoyan.eol.cn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頻道    2010-03-04  大 中 小 經過對考生答卷反覆、認真的核對,2010年我所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績現已公布
  • 金屬所研究生部舉辦2017首場網絡視頻招生宣講會
    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數十所高校的260多名同學,通過網絡視頻平臺、手機客戶端參加了此次宣講會。  金屬所研究生部主任劉敏從「為什麼是中國科大+金屬所?」、「為什麼選擇這裡?」
  • 金屬所舉行建所60周年慶祝大會
    6月6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建所60周年慶祝大會在金屬所文化路園區舉行。瀋陽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馬思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所友應邀出席了慶祝活動。金屬所相關負責人、院士及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和研究生代表約300人參加了慶祝大會。大會由王忠明主持。楊銳首先致辭。
  • 中科院北京分院「啟明星」優秀人才計劃紀實(上)—新聞—科學網
  • 招賢納士: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與綠會聯合招聘客座研究生
    招賢納士: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所與綠會聯合招聘客座研究生 2018-11-01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2011年招收推免研究生公告
    5.所在學校教務部門(或院系)出具並加蓋公章的大學本科前三年所修課程成績單(五年制的提供前四年課程成績單)。6.通過英語等級考試證書複印件。7.已在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專利授權或其它原創性工作成果證明的複印件。8.大學期間獲獎證書複印件。
  •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向金屬所反饋巡視情況
    12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黨組巡視組向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反饋巡視情況。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科院紀檢監察組副組長、院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孫中和在會上講話,巡視組組長甘建國反饋巡視情況,瀋陽分院分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郭秀銀對巡視整改提出要求。會議由金屬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徐巖主持。
  • 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儀學院籤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
    日前,上海光機所與大連理工大學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光儀學院」)「聯合培養研究生」籤約儀式在大連理工大學研教樓713會議室舉行。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姚山,光儀學院副院長曹暾、副院長韓秀友、副書記兼副院長李曉傑、副書記兼副院長李琳、院長助理陳曉明,以及上海光機所所長邵建達、副所長冷雨欣、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杜鵑、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青年特聘研究員龔文林等出席了籤約儀式。本次籤約儀式由李曉傑主持。首先,姚山對出席籤約儀式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大連理工大學的基本情況和人才培養體系。
  • 考上中科院研究生,第一年是怎麼度過的
    那麼中科院第一年是如何培養研究生的?是在自己的研究所上課,還是北京中科院大學上課?今天科大科院考研網的學長就為大家做個權威的解答。中國科學院大學正門首先明確一點,考上中科院後,研究生一年級是需要上課的,第二年才會回各自的研究所開展科研工作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11月15日,蘭州大學三極高峰科學論壇暨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珠峰創新獎學金」捐贈儀式在蘭州大學舉行。蘭州大學供圖中新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蘭州大學16日披露,由中科院青藏所出資,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共同設立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科院青藏所「珠峰創新獎學金」(簡稱「珠峰獎學金」)。該獎學金將面向蘭州大學本科生,總金額100萬元,旨在發掘青藏所和蘭州大學聯合培養且致力於第三極、泛第三極研究的優秀學生人才,為之儲備優秀青年人才。
  • 中科院青藏所攜手蘭大深耕高原:培養泛第三極研究人才
    中新網蘭州11月16日電 (記者 丁思)蘭州大學16日披露,由中科院青藏所出資,聯合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共同設立中國地理學會、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中科院青藏所「珠峰創新獎學金」(簡稱「珠峰獎學金」)。
  • 海洋所舉辦2015年研究生導師培訓班
    副所長楊紅生出席,各學科百餘名青年導師參加培訓,活動由研究生部主任俞志明主持。   副所長楊紅生作開班致辭,並對海洋所研究生教育發展歷史、「四元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師生互動交流等作了詳細介紹。隨後,王豔芬介紹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從初期探索到制度建立並不斷完善的過程,以及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及水平等,並對海洋所重視研究生教育、舉辦導師培訓的舉措予以充分肯定。
  • 畢業要求低,補助也高,為何優秀的研究生生源不願意報考中科院?
    優秀生源遠離中科院2020年全國參加碩士研究生統考的人數再破歷史記錄,同時也把34所自主劃線高校的複試分數線拉高,有些熱門專業複試分數線高達400+,單科英語成績75+,然而考研實力雄厚的中科院卻不受優質考生的歡迎,就拿目前最熱門的自動化專業為例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歡迎你!
    2009年獲批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2014年獲批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研究所是國家最早確定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和博士後流動站單位,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地球動力學、板塊重構、地磁學、比較行星學、深空探測、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地震學、地球古環境、非常規油氣開發、關鍵金屬礦產
  • 中科院金屬所訪問我校 材料科學英才班啟動招生
    12月4日上午,中科院金屬所楊銳副所長一行7人訪問我校,與我校就材料科學英才班招生工作進行商討和交流。副校長陳初升、教務處、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材料與科學工程系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陳初升副校長  座談會上,雙方就材料科學英才班招生準備工作情況、選拔標準及培養方案進行了具體討論,並初步達成一致意見。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雲南大學聯合培養大氣科學碩士研究生...
    12月21日下午,我校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在資環樓舉行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mdash雲南大學聯合培養大氣科學碩士研究生協議」籤署儀式。出席籤署儀式的領導和專家,有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陸日宇,雲南大學副校長張力,雲南大學教務處長吳澗,以及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負責老師和雲南大學資環學院黨政領導、教師代表。
  • 多所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所接收研究生調劑
    中國科學院有很多下屬研究生培養單位,從中國科學院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科研和動手能力比較強,社會認可度也比較高,而且中國科學院畢業的碩士生繼續讀博的佔很大比例(直博比例也比較高),如果你報考中國科學院下屬的研究所,基礎課期間在北京國科大就讀,研二回到報考的研究所,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