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掘金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為東南亞掘金(ID:asia-gold)原創作品,其他公眾號轉載此文時,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標來源,並同時轉載文末二維碼,否則視作侵權。
全球疫情日益加劇,美股十天熔斷四次,各國央行大放水,在全球經濟將進入大衰退的恐慌情緒籠罩下,全球投資者都在大規模地拋售風險資產,轉而大量搶購黃金。
有句話形容這種瘋狂程度:人們現在只囤兩樣東西:廁紙和金條。
在泰國有名的耀華力路上,多家金店門口也排起了數百米長隊,不過,大家不是在搶購黃金,而是在瘋狂拋售。
圖源:khaosod.co.th
4月14日,金價飆升至七年高位,一度突破1726美元,加上泰銖一直貶值,今年以來,以泰銖為單位的金價已經上漲超過24%。
於是,泰國散戶紛紛拿起金條金飾前去金店兌現。
僅耀華力路上的一家金店,14日這天買入的黃金總額就達到2億泰銖(610萬美元),這意味著,整條路上所有金店的總額可能達到數十億泰銖。
連泰國黃金交易商協會主席吉蒂都說:「這60多年來,我從沒見過大家排這麼長的隊拋售黃金。」
這太不尋常了。
檢驗市場拋售黃金的另一個風向標,就是最近三個月的黃金進出口數據,因為泰國的金店通常是將從當地人手裡買入的黃金轉售到國外,所以從黃金的出口量可以看出國內的出售量。
來看泰國商務部的數據,今年前兩個月,黃金出口量為51994公斤,是進口量的三倍多。再看黃金淨出口量,2月是18052公斤,3月是17638公斤,加起來已經遠超2019年總淨出口量13528公斤。
由此看出,泰國市場確實出現了黃金拋售潮。
回看歷史,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1月,泰國黃金市場同樣出現黃金拋售潮。一周內,黃金的拋售量達到2007億泰銖,當時很多金店同樣因為現金儲備短缺而關閉交易,要不就換成支票付款。
兩次經濟危機之下,泰國民眾都跟全球主流背道而馳,到底是什麼引發泰國的瘋狂拋金潮?
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想,什麼情況下才會拋售黃金。
一是黃金不保值了,二是手頭缺錢了。
眾所周知,黃金作為全球公認的資產安全避風港,流動性高,這次疫情以來,黃金的價格雖然上下波動,但收益率還是跑贏了大多數主流資產。
數據來源:彭博,洲際交易所,世界黃金協會。數據截止日期:2020年3月18日
所以,泰國散戶們拋售黃金,絕不會是因為黃金不保值了。最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現金流告急,手頭真沒錢了。
現金流告急,被迫賣黃金。泰國人難道都不愛黃金嗎?
恰恰相反,在泰國,黃金的地位非常高。
泰國的黃金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當時泰國有大量金礦,以前外界稱泰國為「暹羅」,這個「暹」,在梵語中就是黃金的意思。
說到梵語,多少就能聯想到佛教。黃金與佛教掛鈎,這也是黃金地位崇高的最重要原因。
在佛教文化中,黃金是七寶之首,而且文獻中描述的佛陀有著金子般的皮膚,所以泰國的很多佛像,都是用黃金製成的,上面還粘著金箔。
自然而然,黃金在泰國人心中就有了非常重要的宗教意義,你幾乎隨處可見戴著金飾和護身符的泰國人。
泰國論壇Reddit就有位網友拿自己舉了個例子。
他說,結婚紀念日那天,他給老婆買了條蒂芙尼的白金項鍊(嗯,看來品味不錯),他說老婆很喜歡,但老婆的幾個朋友就把這條項鍊數落得一文不值,因為她們覺得,這不是真正的黃金,沒法典當——這就是泰國人的一種共識:一定要投資黃金。
畢竟在泰國,黃金珠寶的需求和流動性都很強,世界黃金協會2014年的報告就顯示,泰國的黃金需求總量僅次於印度和中國,是亞洲第三大國。
所以,金條也好、金飾也好,對於很多泰國人來說,其實並不是放在床底下避險的玩意兒,反而是流動性很高的投資品。他們會在手頭有點閒錢的時候買入黃金,等到金價漲了或者經濟困難了,就轉手賣掉。
也正因為這種投資理念,大多數泰國人的積蓄,都靜悄悄用在了黃金投資上。
這跟中國人愛存錢的習慣真的非常不同。中國14億人口,人均儲蓄存款超過了5萬,這個數字放到全世界,都是「最愛存錢」的級別。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排名,2017年中國儲蓄率是47%,遠遠高於26.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再進一步講,黃金拋售潮,恰好反映了當下泰國的經濟狀況。
現金流告急的最大原因,就是疫情帶來失業,很多人沒了收入來源。
泰國政府之前出臺了一項每人每月可領5000泰銖(約1090人民幣)的失業補貼政策,預計會有300萬符合條件的人來領,結果申請人數達到960萬,網站一度癱瘓……
泰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來,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商店沒了生意,苦苦掙扎。
當中傷得最重的,是泰國最大的搖錢樹——旅遊業。
要知道,旅遊收入對泰國GDP的貢獻率達到17%,帶動了一大批就業和創業。但第一季度,泰國旅遊收入慘不忍睹,到了4月,泰國宣布停飛所有國際航班,這相當於直接切斷了旅遊業的收入來源。
就拿住宿來說,沒了收入,現金流撐不下去,酒店企業要裁員,民宿老闆要喝西北風,還有一些人在股市碰了一鼻子灰,虧得一塌糊塗。
此時,能解決燃眉之急的,就是把手頭的黃金變現。
一名43歲黃金賣家說:「我沒有其他收入了,但我家裡還有小孩,每月還有一堆帳單要付,所以我只能來這裡賣黃金。」
悲觀與無奈已經寫在金店門前每位顧客的臉上,也寫在經濟預測上。近日,泰國央行將今年經濟的增長預測從2.8%大幅下調至-5.3%。
新的問題來了,這種拋售黃金的現象會在更多國家出現嗎?
從目前看來,下一個出現「黃金換現金」的國家,可能是印度。
其一,黃金在印度民眾資產配置中的地位同樣非常高,在農村地區尤其如此。據統計,印度農村的黃金消費量佔總量的6成。
印度對黃金的重視,跟泰國的佛教文化有一定淵源,這也說明黃金在印度國內具有很強的流動性。
其二,基於目前印度媒體的報導,換現金的跡象已經出現。印度部分農民因為封鎖政策的影響,農產品賣不出、運不走,只能開始出售黃金來換現金。
但除了泰國和印度,歷史上暫且沒有規律說明現在會出現全球大規模的黃金拋售潮。
按照歷史經驗,當市場的恐慌指數(VIX)達到極端水平時,會出現無序的拋售,包括黃金。金價的波動率也會飆升。
比如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VIX就創了歷史新高,當時金價歷經了數次回調,跌幅在15%至25%之間。但到了08年年底,黃金跟美國國債一樣,成為少數收益率為正的資產之一。
圖源:世界黃金協會
未來一段時間,金融市場會繼續震蕩,金價也有上漲的機會。長期來看,黃金的投資需求還會繼續上升,推高價格。這樣看來,泰國人是被迫黃金換現金,還要賣在了低點。
如果有收穫
歡迎 『收藏』『在看』『轉發』
三連 鼓勵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