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光子湮滅,兩個原子核的中心碰撞: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2020-12-08 騰訊網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重離子碰撞中洛侖茲收縮的鉛核電磁場充當高能光子或光粒子的強源。這種環境讓粒子物理學家研究光子誘導的散射過程,這是其他地方無法研究的。ATLAS實驗物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關鍵過程包括將光子湮滅為一對帶相反電荷的 子。這種電磁「雙光子過程」通常在「超周邊碰撞」(UPC)中進行研究,其中碰撞鉛原子核之間的橫向間隔大於半徑之和,導致碰撞原子核之間沒有直接的強相互作用。

這為研究高能和高強度電磁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個乾淨的環境。然而,這些雙光子過程也存在於兩個原子核重疊(「中心碰撞事件」)並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碰撞中。理論上,產生的 子可以與等離子體中的電荷相互作用,使雙光子過程中產生的 子對成為等離子體中電磁場潛在有價值的探針。ATLAS合作新發布了一項新的、全面的測量UPC和非UPC碰撞事件中雙光子湮沒過程中 子對分布的方法。該測量利用了2015年和2018年大型強子對撞機重離子運行期間記錄的大型數據集。

Atlas物理學家發現, 子對分布根據碰撞的「中心性」(一種衡量兩個原子核如何正面碰撞的指標)而有系統地變化。這種行為由可觀察到的k⊥來量化,它代表垂直於 子方向的雙 子對的橫向動量。圖中顯示了幾個不同中心性類的分布,範圍從UPC事件到中心碰撞事件。從UPC到外圍再到中心碰撞事件觀察到分布的顯著變化。特別是,對於upc事件,兩個 子最有可能背靠背地產生,導致k⊥分布在k⊥=0 MeV時達到峰值。

(博科園圖示)k⊥在不同中心性區間中的分布,其中百分比值表示從最中心性事件開始的給定中心性類中事件的比例(0-5%)。左下角面板對應於UPC事件,這對中的兩個 子的PT要求大於4GeV。對分布進行歸一化,使得每個中心性類中分布的積分等於該中心性類中雙 子對與所有中心性(包括UPC事件)上的雙 子對總數的比率,紅線表示與分布的參數化擬合。圖片:ATLAS Collaboration/CERN

然而,在具有強子相互作用的更中心的碰撞中,兩個 子更有可能從純粹的背靠背略微偏移,導致k⊥分布最有可能的值大於零。根據碰撞事件的中心性,k⊥的最有可能值從upc事件中的k⊥=0 MeV移動到0-5%最中心碰撞中的k⊥=36±1 MeV。這些測量為輸出 子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中存在的電磁電荷或場之間,可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見解。然而,新的計算表明,與數據中看到效果相似的效應,可能是光子橫向動量的初始態加寬和產生過程本身的組合造成。需要未來的分析和額外測量來建立對數據中觀察到的相關特徵機制。

博科園|研究/來自:ATLAS Experiment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獲證
    最新發現與創新  宇宙在最初誕生的百萬分之幾秒內以「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這種類似「電漿」的狀態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後的第四種物質形態。近日,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被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重離子碰撞實驗證實,該實驗室RHIC-STAR國際合作組織發言人許長補教授認為,超流體中相對論量子「整體極化」的提出和被證實是近年來世界高能核物理領域裡的最重要突破。該實驗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達數萬億度的宇宙大爆炸原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這種粒子湯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幾微秒內充滿了宇宙流體,有幾萬億度,幾乎沒有任何摩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掠過。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理論物理學家傑奎琳·諾龍哈-豪斯勒(Jacquelyn Noronha-Hostler)說:這是我們所知的最極端流體。物理學家以前曾用粒子碰撞來產生這種原始的湯,一些實驗表明,某些碰撞產生的流體和質子一樣小。
  • 高達數萬億度的宇宙大爆炸原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物理學家們通過將粒子擊碎在一起,可能創造出了宇宙中最小的流體液滴——一個質子大小的滾燙的原始湯珠。這種粒子湯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幾微秒內充滿了宇宙流體,有幾萬億度,幾乎沒有任何摩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掠過。
  • 研究表明:中子星的合併,可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如果我們半徑為70萬公裡的太陽是一顆中子星,那麼它的質量將被凝聚成半徑約為12公裡近乎完美的球體。當兩顆中子星碰撞並合併成一顆超大質量中子星時,新天體核心中的物質變得非常熱和緻密。根據物理計算,這些條件可能導致強子,如中子和質子,溶解到它們的夸克和膠子成分中,從而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從大爆炸到小爆炸》前言 || 周末讀書
    內容簡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是大爆炸模型中早期宇宙所處的狀態,它的性質對於宇宙的演化過程有重要影響。人們可以在實驗室中讓接近光速的相向運動的兩束重離子對撞來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從而定量地研究它的產生機制和性質。
  • 科學網—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摘要)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冒亞軍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發表題為「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文章,對位於美國紐約長島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BNL)的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及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研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 核-核碰撞中頂級夸克產生的第一個證據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密度的演變(y軸)顯示為時間的函數。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與CMS協作合作,最近首次收集了核與核碰撞中產生頂夸克的最早證據。CMS協作,全稱:Compact Muon Solenoid,中譯為:緊湊μ子線圈,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的兩大通用型粒子偵測器中的一個。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構成了早期宇宙,科學家們可以重新創造它!
    百萬分之一秒後,這個物質變成了一個稠密的等離子體,溫度如此之高,質子和中子甚至還不能形成。我們對等離子體行為的了解越多,我們對早期宇宙的了解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在巨型粒子加速器中創造它的原因。他們從中了解到的是非常離奇的。構成宇宙早期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夸克(質子的積木,而質子又是原子的積木)和膠子(將這些夸克結合在一起的強力粒子)。
  • 宇宙中一切物質最初都是怎麼產生的?答案可能會顛覆認知!
    從物質的組成開始說起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現在這是一個小學生都知道的事實,但直到100多年前的盧瑟福從α粒子的散射實驗才知道了原子核的結構,原子核外層的電子佔據龐大的空間,而的原子核卻只佔了微不足道的中心區域
  • 我國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探索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物理性質—新聞...
  • 在宇宙誕生的最初10微秒內,夸克和膠子充滿了整個宇宙時空!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對發現這種原始物質的熱湯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在基於加速器的實驗室實驗中重新創造了這種熱湯。要在這樣的實驗中發現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觀測奇異的奇夸克非常重要,如果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被創造出來。
  • 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為何不能存在束縛態粒子外?除非宇宙大爆炸
    在宇宙中,可直接觀測的物質90%都是由原子構成,每個原子都由電子、最輕的帶電輕子以及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組成。然而,在每一個質子和中子內部,都有夸克和膠子,夸克理論認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內部的,不存在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為什麼宇宙中不存在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呢?它們又因為什麼被囚禁?今天我們來聊一下。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質子和中子在原子核內到處移動。在非常小的概率下,一個包含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的混合物(它們形成一個阿爾法粒子)可能在同一個瞬間竟移出了核之外。一個較大的原子核發生這樣的概率比小原子核的大。這樣,核內的殘留強核力就無法把阿爾法粒子困住,它就像突然釋放的彈簧,迅速的飛離原子核。
  • 在宇宙誕生的最初10微秒內,夸克和膠子充滿了整個宇宙時空!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對發現這種原始物質的熱湯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在基於加速器的實驗室實驗中重新創造了這種熱湯。要在這樣的實驗中發現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觀測奇異的奇夸克非常重要,如果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被創造出來。那麼很容易通過膠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奇異現象。
  • 跟蹤包含粲夸克的粒子以深入了解夸克如何結合
    在金核的能量碰撞中產生了某些兩夸克和三夸克強子。碰撞瞬間「融化」了構成金核的質子和中子之間的邊界,因此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其內部構造單元,夸克和膠子如何重組。如圖所示相對重離子對撞機上的STAR探測器的重味跟蹤器組件記錄的金-金碰撞。白點顯示碰撞中出現的粒子撞擊的三層中的傳感器時記錄的「碰撞」。
  • 重離子碰撞中矢量介子自旋對準的第一個證據
    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英語: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縮寫:ALICE,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所屬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五個探測器實驗之一,是一種重離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檢測器,旨在檢查極端能量密度下的強相互作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所產生的溫度和能量密度會非常大,足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種物質中的夸克和膠子將會解除夸克禁閉
  • 膠子對質子質量的直接貢獻為80%以上
    美國物理學家在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撰文稱,他們藉助光子—質子碰撞,首次對一種名為J/ψ介子的亞原子粒子進行了測量。初步結果表明,膠子對質子質量的直接貢獻為80%以上。研究人員稱,測量在以前未探索過的能量區域進行,有望開闢新研究領域。
  • 科學家首次測定:膠子對質子質量的直接貢獻為80%以上
    物理學家組織網圖美國物理學家在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撰文稱,他們藉助光子—質子碰撞,首次對一種名為J/ψ介子的亞原子粒子進行了測量。初步結果表明,膠子對質子質量的直接貢獻為80%以上。研究人員稱,測量在以前未探索過的能量區域進行,有望開闢新研究領域。J/ψ介子由一個粲夸克和一個反粲夸克組成,由光子—質子碰撞產生,因此攜帶有質子中膠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