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中子星的合併,可以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2020-11-22 騰訊網

中子星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之一,如果我們半徑為70萬公裡的太陽是一顆中子星,那麼它的質量將被凝聚成半徑約為12公裡近乎完美的球體。當兩顆中子星碰撞並合併成一顆超大質量中子星時,新天體核心中的物質變得非常熱和緻密。根據物理計算,這些條件可能導致強子,如中子和質子,溶解到它們的夸克和膠子成分中,從而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2017年首次發現合併中子星發出的引力波信號,該信號不僅提供了有關引力性質的信息,還提供了有關物質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信息。然而,當這些引力波在2017年首次被發現時,它們並沒有被記錄到匯合點以外。這就是法蘭克福物理學家的研究開始的地方,他們模擬了合併中子星和合併的產物,以探索從強子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轉變的條件,以及這將如何影響相應的引力波。

圖示:兩顆合併中子星的計算機模擬,它與一張來自重離子碰撞的圖像混合在一起,以突出天體物理和核物理的聯繫。

結果是:在合併的特定後期階段,發生了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相變,並在引力波信號上留下了明顯的特徵信號。歌德大學盧西亞諾·雷佐拉(Luciano Rezzolla)教授對此深信不疑:與之前的模擬相比,我們在引力波中發現了一個明顯更清晰的特徵。如果這個特徵出現在中子星合併中接收到的引力波中,將有一個明確的證據,證明目前的宇宙中存在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探測到GW170817中子星雙星系統中的引力波,為研究核飽和密度以上物質的性質打開了一扇新窗口。密度達到核物質的幾倍,溫度高達100 MeV,這樣的合併也代表著從受限強子物質到非禁閉夸克物質的相變(PT)潛在地點。雖然在GW170817中缺乏合併後的信號,使得無法對這種情況進行實驗評估,但兩項理論研究已經探索了中子星雙星系統合併中PTS的合併後引力波特徵。

研究通過呈現PT發生的新特徵來擴展和完善這幅圖,更具體地說,使用完全廣義相對論流體動力學模擬,並採用包括PT的適當構造的狀態方程,提出了「延遲PT」的出現,即合併後一段時間才發展起來的PT,並產生具有夸克物質核心的亞穩天體,即超質量混合星。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合併後的信號,顯示出兩個截然不同的基本引力波頻率(PT之前和之後)相關的信號,有望成為迄今為止最強和最乾淨的信號之一,也是目前宇宙中產生夸克物質的最好信號之一。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歌德大學

研究發表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高達數萬億度的宇宙大爆炸原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這種粒子湯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幾微秒內充滿了宇宙流體,有幾萬億度,幾乎沒有任何摩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掠過。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理論物理學家傑奎琳·諾龍哈-豪斯勒(Jacquelyn Noronha-Hostler)說:這是我們所知的最極端流體。物理學家以前曾用粒子碰撞來產生這種原始的湯,一些實驗表明,某些碰撞產生的流體和質子一樣小。
  • 達數萬億度的宇宙大爆炸原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這種粒子湯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在宇宙大爆炸後的最初幾微秒內充滿了宇宙流體,有幾萬億度,幾乎沒有任何摩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掠過。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理論物理學家傑奎琳·諾龍哈-豪斯勒(Jacquelyn Noronha-Hostler)說:這是我們所知的最極端流體。物理學家以前曾用粒子碰撞來產生這種原始的湯,一些實驗表明,某些碰撞產生的流體和質子一樣小。
  • 經過40年的持續探索,科學家終於在中子星中發現了夸克核
    由二個上夸克及一個下夸克所構成的質子宇宙誕生初期,物質是一鍋由自由的夸克和膠子組成的濃稠的「湯」,這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俗稱「夸克湯」。夸克和膠子組成強子後,才發展出現在的宇宙。科學家發現從強子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相變溫度約為175百萬電子伏特(相當於2萬億攝氏度)。夸克星是一種假想的星體。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從大爆炸到小爆炸》前言 || 周末讀書
    內容簡介: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是大爆炸模型中早期宇宙所處的狀態,它的性質對於宇宙的演化過程有重要影響。人們可以在實驗室中讓接近光速的相向運動的兩束重離子對撞來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從而定量地研究它的產生機制和性質。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獲證
    最新發現與創新  宇宙在最初誕生的百萬分之幾秒內以「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這種類似「電漿」的狀態被認為是固體、液體、氣體之後的第四種物質形態。近日,我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整體極化」理論,被美國布魯克海文實驗室重離子碰撞實驗證實,該實驗室RHIC-STAR國際合作組織發言人許長補教授認為,超流體中相對論量子「整體極化」的提出和被證實是近年來世界高能核物理領域裡的最重要突破。該實驗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科學網—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摘要)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冒亞軍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上發表題為「相對論重離子對撞與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文章,對位於美國紐約長島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BNL)的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機(RHIC)及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的研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 還是中子星嗎?科學家終於找到了夸克星的證據
    宇宙誕生初期,物質是一鍋由自由的夸克和膠子組成的濃稠的「湯」,這是夸克膠子等離子體,俗稱「夸克湯」。夸克和膠子組成強子後,才發展出現在的宇宙。科學家發現從強子到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相變溫度約為175百萬電子伏特(相當於2萬億攝氏度)。夸克星是一種假想的星體。
  •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構成了早期宇宙,科學家們可以重新創造它!
    百萬分之一秒後,這個物質變成了一個稠密的等離子體,溫度如此之高,質子和中子甚至還不能形成。我們對等離子體行為的了解越多,我們對早期宇宙的了解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在巨型粒子加速器中創造它的原因。他們從中了解到的是非常離奇的。構成宇宙早期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夸克(質子的積木,而質子又是原子的積木)和膠子(將這些夸克結合在一起的強力粒子)。
  • 將光子湮滅,兩個原子核的中心碰撞:產生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重離子碰撞中洛侖茲收縮的鉛核電磁場充當高能光子或光粒子的強源。這種環境讓粒子物理學家研究光子誘導的散射過程,這是其他地方無法研究的。ATLAS實驗物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關鍵過程包括將光子湮滅為一對帶相反電荷的 子。
  • 研究:睡前刷手機讓人抑鬱,中子星的中心是自由夸克?
    同時,病毒可以在貓之間通過空氣傳播。和貓的情況相反的是狗,它們對於新冠病毒的易感性較低。對豬、雞和鴨子等牲畜展開的實驗同樣表明,這些動物對新冠病毒不易感。研究人員認為,雪貂可以作為理想的動物候選模型,用來評估抗病毒藥物或者新冠疫苗效果。同時,研究者建議對高度易感的動物開展新冠病毒監測,作為控制疫情的措施之一。
  • 科學家探測出微觀「夸克-膠子」結構
    質子和中子是原材料,大型強子對撞機相當於攪拌機,賦予粒子極高的速度和溫度,最終打破了質子和中子的結構,創造出3種幾何形狀(圓形、橢圓形和三角形)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實驗中有一個重要發現,即使在最小尺度下,這些微小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液滴也表現出了流體的性質。「如果你桌上有一瓶這玩意,倒一滴出來,你就能看到,它可以無摩擦地流動。」
  • 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為何不能存在束縛態粒子外?除非宇宙大爆炸
    在宇宙中,可直接觀測的物質90%都是由原子構成,每個原子都由電子、最輕的帶電輕子以及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組成。然而,在每一個質子和中子內部,都有夸克和膠子,夸克理論認為,夸克都是被囚禁在粒子內部的,不存在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為什麼宇宙中不存在自由狀態的夸克和膠子呢?它們又因為什麼被囚禁?今天我們來聊一下。
  • 核-核碰撞中頂級夸克產生的第一個證據
    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密度的演變(y軸)顯示為時間的函數。來自世界各地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與CMS協作合作,最近首次收集了核與核碰撞中產生頂夸克的最早證據。CMS協作,全稱:Compact Muon Solenoid,中譯為:緊湊μ子線圈,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計劃的兩大通用型粒子偵測器中的一個。
  • 我國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探索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物理性質—新聞...
  • 中子星碰撞時產生了許多元素,溫度呈指數級增長,能達8千億度!
    中子星之間的碰撞是令人著迷的宇宙事件,中子星碰撞產生了許多化學元素的形成,在這些碰撞中,溫度呈指數級增長,通常高達幾千億攝氏度。哈德斯合作組織(HADES collaboration)是一個由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大學的大型研究團隊組成,現在在實驗室環境中首次收集了中子星碰撞過程中產生的熱電磁輻射(稱為黑體輻射)測量數據。
  • 在宇宙誕生的最初10微秒內,夸克和膠子充滿了整個宇宙時空!
    名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QGP)。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對發現這種原始物質的熱湯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在基於加速器的實驗室實驗中重新創造了這種熱湯。要在這樣的實驗中發現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觀測奇異的奇夸克非常重要,如果夸克-膠子等離子體被創造出來。那麼很容易通過膠子之間的碰撞產生奇異現象。
  •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
    中子有了中子星,夸克卻還發現夸克星,這是怎麼回事呢?雙中子星合併中子星目前已經在宇宙中觀測到,而至今也沒有在宇宙中找到夸克星的蹤跡,夸克星只是一種理論上存在的天體。理論上,中子星和夸克星都是大質量恆星的演化終點,造成它們組成上存在區別的本質原因是質量的不同,夸克星要比中子星的質量更大。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內部結構恆星通過內部核聚變反應能夠產生很強的輻射壓,這種向外的壓力與自身重力相平衡。
  • 中子星碰撞會產生黑洞?
    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也可能形成黑洞。如果它們合併到一個超出臨界限制的對象中,則應創建一個黑洞。一項《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新研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該團隊對中子星合併進行了幾次計算機模擬,發現關鍵極限不僅與兩顆星的總質量有關。取而代之的是,結果取決於中子星的內部結構,這仍然是我們尚不完全了解的。
  • 超新星爆炸比中子星合併產生更多黃金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一位物理學家的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大多數重元素是從遙遠時空的一種被忽視的恆星爆炸中噴射出來的。該校物理學教授Daniel Siegel說:「宇宙中大約80%的重元素可能是以膠原體的形式形成的。
  • 中子星相撞會產生宇宙最強天體?科學家給出猜想
    如果這兩顆發生碰撞的中子星進行合併,合併後的對象能夠超出臨界限制,則可能產生一個黑洞。但是這個限制是什麼呢?《物理學評論快報》裡的一項新研究著手研究了這個問題。該小組對中子星的合併進行了幾次計算機模擬,發現這個臨界極限,不僅與兩顆恆星總質量有關,還取決於中子星的內部結構,對於後者我們仍未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