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辛曉彤) 2016年11月,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聯合發起首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徵文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目前活動已進入獲獎名單公示階段。2017年11月8日,作為「費孝通田野調查獎」評審之一,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盧暉臨接受思客記者專訪。
盧暉臨接受思客專訪。新華網 郭建偉 攝
思客:首先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今年「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的具體情況,投稿內容涵蓋哪些方面,投稿作者主要來自哪些領域?
盧暉臨:這次徵文是沒有設置主題的。因為田野調查本身有一個限定範圍,那就是經驗研究,並不是作者隨便抒發一些感想,或者純粹評論,它需要基於實地的調研。
正是因為主題不限,所以我們收到的投稿涉及方方面面,從城市到農村,從貧困問題到基層行政,再到一些社會風俗等等,題材非常廣泛。但農村的題材相對會多一點。
由於這次的活動面對公眾開放,並沒有特意強調專業性,因此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前來參與。田野調查本來就是要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環境中去,有一些作者本身就是那個環境中的一份子,這個是具有優勢的。他可能是一個鄉村的小學老師,或者是公務人員,來寫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一開始並沒有特意地設定門檻,這樣能保證群眾的參與性,也能保證題材的廣泛性。綜合所有稿件來看,很多投稿作者都不是專業研究人員,他們是普通的公眾,來自各行各業。
思客:您認為今年的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盧暉臨:今年是第一年,是開端,效果還是不錯的,這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我認為目前參與的面還不夠寬,參與的人數還不夠多。我想隨著宣傳和積累,這種狀況會有所改變。
另外,確實還有很多參與者對田野調查這種方法的理解不到位,徵文裡有大量的議論文,大量抒發個人感想的文章,它顯然和我們田野調查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我想通過評選優秀論文作為示範,能夠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田野調查,什麼是基于田野調查所寫作的這些論文。
思客:您提到了很多人對田野調查的理解不太到位,那麼田野調查的核心應該是什麼呢?
盧暉臨:我簡單介紹一下田野調查的概念和方法。田野調查最早來自於人類學,是人類學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後來慢慢成為社會學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田野調查、實地研究,差不多都是同義詞,研究者要深入到被研究者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中去,運用參與觀察的方法,來做細緻的描述,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做分析。
今年收集上來的文章,有一些你會看到,作者可能只是對某一個問題感興趣,做了那麼一次兩次專題式調研,就結束了。而有些可能是興趣所致,做了長期的觀察,這種文章的效果就會好得多。
當然這是第一屆活動,既是倡導,也是鼓勵,希望後面的參與者能夠做到持續地、長久地觀察,在這個基礎上,再針對某一個主題有一些比較深入的積累,形成文字。
盧暉臨接受思客專訪。新華網 郭建偉 攝
思客: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節奏普遍較快,有些人認為通過長期觀察得出成果的研究方式「太慢了」,有很多研究方法更快、更便捷。那麼您認為這個時代為什麼還需要田野調查呢?
盧暉臨:田野調查其實是人們認識社會、更深入地了解社會的一種重要方式。哪怕你不是一個學者,從豐富自身的角度來說,也會特別有意義。因為每個人最熟悉的只是自己那一個小的圈子或者那一個領域,比如你作為城市人,你可能對農民不是太熟悉;你作為一個中產階層,你可能對普通工人不是太熟悉。田野調查可以讓你進入到另一個世界,靠近那些從前浮光掠影接觸到的人,認真傾聽他們的聲音。可以讓你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社會,同時豐富自己。
另外,田野調查也能讓我們的有關部門和民眾有效溝通。我們一直強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如果能再結合上專業方法,那麼哪怕是最基層的民眾,他的聲音、他的需求,都可以讓有關部門聽到,再去響應對策。這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思客:現在很多學者願意運用大數據等分析方法做田野調查,比親身體驗更快捷、更高效,也可以規避很多田野調查方法本身所帶來的困難。您認為這種方式可行嗎?
盧暉臨:確實是這樣。因為你會發現,今天我們社會科學界真正能沉下心來,做紮根基層社會的研究,實際上是不容易的。我們國家的城市化進程非常快,生活方式一直都在變革,今天的學子們都有著習慣的生活方式、較為不錯的生活水平。但是來到貧困地區做調研,它的衛生條件、基礎設施可能和你平時習慣的家居生活有較大差距。所以,學者們首先要克服對艱苦環境的不適應。
此外,從投入和產出比的角度來說,你投入半年、一年,可能不一定能寫得出來一篇文章。但是如果用所謂先進的方法,可以迅速地搜集到一些數據,甚至是大數據等等,可能你很快就可以寫一篇文章。假如我們想要產出真正的高質量作品,做出真正的無愧於這個時代的大事,可能還是要用真功夫,用紮根基層,直面現實的真功夫。
思客:最後請談一談對下一屆活動的期待吧。
盧暉臨:我希望能看到學院之外的人更多地參與調研,現在參與人數不少,但是他們對于田野調查的理解還是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我也希望這次田野調查的成果發布之後,慢慢地讓他們了解什麼是田野調查,什麼是高水品的作品。在田野調查中,只要有真問題、有紮實的材料、行文通俗易懂,這樣的文章就是很不錯的嘗試。在明年我們的徵文活動中,希望看到更多這樣的作品——有鮮活的社會事實,有生動的表達,還有非常嚴謹的搜集數據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