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同樣一種美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吃法,就像我們經常提起的關於粽子的南北鹹甜之爭。可是這一次的主角換成了餃子,所謂「好吃不如餃子」。但是餃子可是北方人都愛吃的一種傳統美食,難道在吃餃子上面也有爭論嗎?答案是,確實有,那就是關於吃餃子所用的蘸料。它比鹹甜之爭還有意思,吃餃子,到底該蘸醋、醬油、蒜泥、辣椒?
餃子好吃,除了餃子本身之外,吃餃子所用的蘸料也很重要,有的人甚至將蘸料比喻為吃餃子的「靈魂」,認為沒有蘸料的餃子,是沒有靈魂的餃子。對於北方人來說,餃子並不是只在冬至的時候,為防止耳朵凍掉才吃的,喜歡它的人甚至一年365天都在吃,並且給夏天吃餃子也編出了一個順口溜,「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即使是在北方,因為幅員遼闊的原因,不僅餃子的餡料不一樣,蘸料同樣是各不相同,甚至每個家庭所用的蘸料也是不一樣的,並且還分成了好幾派。
一,吃醋派
其實對於很多重度餃子控的吃貨來說,對於餃子蘸料的看法,還真是各不相同,並且很多人對此都有自己的獨特看法。首先的一種看法是,蘸料必須是醋,而且還必須是香醋。他們給出的的理由是這樣的:吃餃子,別管是肉餡的還是素餡的,都是必須蘸著醋吃的,醋味清香,健胃,酸味配合著餃子的鮮香,這樣吃起來菜夠味。並且,還不能太酸,陳醋只能用來拌麵,吃餃子必須是香醋。
二,醬油派
有人就會反對了,蘸醋是不對的,應該是蘸醬油,這類人屬於典型的醬油派。醋味太酸,沒有鮮味,最好的吃法就是蘸著醬油吃,當然,不能是老抽,老抽的味道過於生澀,也不能是生抽,生抽的味道不夠鮮香。蘸醬油,必須要用原味的、豆香味濃的大豆醬油,這樣吃起來才過癮。仔細想一想,也是不無道理的。
三,蒜泥派
這一派的人比較多,他們認為醬油和醋只是蘸料的輔助品,吃餃子當然要有蒜泥,即使沒有醬油和醋,生吃也要吃下一頭大蒜,並且還有自己的順口溜,用它來形容不會吃餃子的人,「吃餃子不吃蒜,都是大笨蛋」。大蒜雖然味道比較辛辣,但是確實能去腥解膩,特別是在吃肉餡餃子的時候,味道還真的是不一般。
四,辣椒油派
這一派的人屬於「無辣不歡」的,平時吃麵的時候都要澆上很多辣椒油,何況是美味的餃子,怎麼能少了辣椒油?鮮美的餃子,配上鮮辣、紅油油的辣椒油,吃起來滿頭大汗、酣暢淋漓,這樣的餃子吃起來才過癮,如果在辣椒油裡再撒上一些小米辣,那感覺簡直是美上了天。
五,混合派
還有很多人對於蘸料的要求,那就是什麼都要放一點,什麼醬油、醋、蒜泥、辣椒,通通都要放一點,要求的就是混合型的口味,裡面的材料越多越好,什麼香菜啦、小蔥啦,通通都要加一點,口味越多越好。更有甚者,喜歡的蘸料一般人還真地接受不了,有喜歡白糖的,有喜歡番茄醬的,甚至還有喜歡蜂蜜的。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蘸料,都是自己的鐘愛。當然,還是那句話,「好吃不如餃子」,不知你在吃餃子的時候,最喜歡的是哪一種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