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周六舊文回顧,菠蘿和醬油相遇,這招式果然是來自什麼都能吃的廣東人。神奇的搭配到底能產生怎樣的口味,並不是最重要的,擁有神奇的想法和放手付諸實踐比得到美味更有趣。
——深夜君
- 正文 -
村上的《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恰巧裡面有一篇文章娓娓道來菠蘿與畫家之間的故事,而文章末尾的這一小段「人的性格這東西,大概無法出於邏輯的緣故反覆無常。我一邊吃著菠蘿當零食,一邊幽幽地想。」,仿佛看到村上悠閒的咬著菠蘿,卻有如抽著雪茄的雅興,讓人覺得有點小賤卻喜愛。
上次在惠州小聚的時候,幾個人還在餐桌上聊到潮汕的美食,終究得出還是潮汕人的嘴最叼。而身邊的朋友也不一一證實這群神奇的吃貨。「潮汕人真的很會吃,大概是食物種類不多但產量豐富的緣故,他們能將一種食材吃出多種花樣。」而,菠蘿,亦如此。不蘸醬油的菠蘿還叫菠蘿嗎?
在這個只有冬夏季節的廣州,菠蘿也早早就現身於各種路邊攤,只見小販嫻熟的去皮,把「內刺」剔除,用小刀平均的分成幾塊,放入一個個泡著鹽水的罐子裡。一塊菠蘿一塊錢,一邊疾走一邊咬著菠蘿,這大概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可,在老家,可沒有泡鹽水的說法,淋上醬油,才是最正的菠蘿吃法。
大人總是不讓小孩子直接吃菠蘿,會「咬舌頭」,而且不可以在嘴裡逗留的時間太長,要快速的嚼爛吞下去。後來每次吃菠蘿的時候,好像耳邊總有一種聲音,叫自己快快吞下去,好像在參加田徑賽一樣讓人不得不加快步伐。可菠蘿的味道卻沒有因為這「快速」而淡忘,反而,看到菠蘿就會不由自主的流口水,那種熟悉的味道會通過腦皮層傳遞到身上的每一處神經。突然,想來一兩塊……
手裡拿著一塊菠蘿,在醬油裡翻個滾,送進嘴裡,牙齒在觸碰到菠蘿的一剎那,開啟快速模式,巴拉巴拉兩下子就把一整塊菠蘿解決了。酸酸甜甜中,帶點海鮮醬油的香味,味道夠奇特,但你能想像菠蘿遇到口腔潰瘍的情景麼?那酸爽……酸爽得我想站起來跳支舞。
菠蘿蘸醬油的吃法,其實應該跟菠蘿泡鹽水的原理是一樣的,菠蘿中含有刺激作用的甙類物質和菠蘿蛋白酶,可以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對口腔黏膜和嘴唇的幼嫩表皮有刺激作用,如果吃菠蘿前不用鹽水泡,會讓人有一種麻痺刺痛感,鹽水可以浸出甙類。既然鹽水OK,為什麼非得是醬油呢,這個,我得回去問問我爺爺奶奶。也許他們能說出個典故來。
除了作為一種水果,作為菜餚它也也演繹得得心應手。還記得第一次在餐桌上看到菠蘿牛肉時,那一臉驚詫的表情,差點嚇壞隔壁的姐姐。
菠蘿蘸醬油,楊梅蘸醬油,西瓜一定要搭配梅粉...這也許只有潮汕的親們才能意會其中的美味。而在這個初夏的午後,吃慣了泡在鹽水裡的菠蘿,試試蘸著醬油的它,也許會讓你莫名的愜意……
文 / MISS貓在廣州
圖片 / MISS貓在廣州
BGM / 菠蘿菠蘿蜜 - 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