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物理和數學雜談

2020-08-13 百科漫談

作者:科普君Xue Shu雪樹

日期:2020-08-05

量子力學聽起來是不是很酷炫?各種科普滿天飛。相比起來,牛頓力學就遜色不少,散發著幾百年前的古舊氣息。
這其中有不少錯覺。
一個在平面上滾動的球,屬於牛頓力學範疇;而一個在磁場中自旋起舞的電子,是典型的量子問題。即使是搞物理的同學或者物理學家,也往往認為後者更高級,它是物理學革命的產物。這其中有不少錯覺。
實際上經典的牛頓力學和量子力學之間的相似性和傳承性,遠比你能想像到的要大得多。
按照馬赫的說法,物理學中並沒有革命。
兩者不只是一脈相承,有時甚至是無縫對接。
理論框架層面的無縫滑動和類比,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裡只提一個具體例子層面的對應。
我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圖1圖2),竟然把前面提到的磁場中電子的動力學問題,和剛體球(就是說這個球很剛硬,不會變形)在平面或曲面上的運動學問題,一一對應起來了。


就是說,通過一個數學變換,可以把前者的牛頓力學運動學範疇的方程,變成量子力學動力學範疇的薛丁格方程。
這樣,兩個不同的領域,至少在這一大類問題上,就可以互相借鑑,互通有無了。
一百二十年前,物理學家索末菲和數學家克萊因,曾經合著過一本剛體力學的大部頭著作《陀螺理論》(德文版),十年前,這本書被翻譯成英文版了。之所以過了這麼久才翻譯,某種程度上可能就是因為大家意識到,原來這麼古老的學科也如此富有生機。
最有趣的是,藉助這兩個方程的對應,物理學家Kholodenko(圖3)順手巧妙地解決了一個非常變態的多重積分(圖2)。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在於,他不是單純從數學角度看待這個積分,而是把它嵌入一個更大的框架內:把這個積分看作方程的一個解。而這個方程本身又可以嵌入到物理學中:數學家是很難想到這個方程的,但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它是非常自然的。然後把剛體力學的方程變換成薛丁格方程。薛丁格的方程的解也可以看成一個積分。這個積分跟前面那個積分之間有一個簡單的關係,可是它比前面那個積分簡單多了。解決了這個積分,前面那個積分也就迎刃而解了。
真是妙極。
用個初等的例子來打比方的話,這種感覺有點像,你如果在直角坐標系中求圓的面積,那是需要一點點技巧有一點點難度的,但是如果你把坐標系從直角坐標系變成極坐標,然後在這個框架下,求圓的面積,簡直是小菜一碟了。因為極坐標就是看待圓形的最佳視角。
當然,這個比方不太恰當,因為它沒有涉及到物理。
這兩篇文章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它部分解決了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困惑。大家要知道,物理學的所有定律,本質上都有統計的特性或層展(emergent)的特性,都是近似的,它最多只是近似的正確。在物理學中並沒有絕對正確。所有理論都是錯的,只是其中有一些更好用。這跟數學完全不一樣。數學中,一個定理一旦證明了,一萬年後再看,它還是對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物理學和數學往往攜手並進。矛盾在於,物理學這樣一個相對正確的科學,為什麼能給數學帶來絕對正確的進展?譬如,最近半個世紀,弦理論堪稱耀眼奪目,連數學家們也歡喜得不得了。因為在弦理論的框架下,一大堆數學難題得到了解決。它簡直就是個下金蛋的母雞。可是,弦理論這樣一個在物理上都沒站穩腳跟的近似的物理學框架,為什麼竟然能帶來絕對正確的數學進展?
我們還是以上面的積分和剛體力學為例,來給出一個片面的回答。
我們把這個複雜的多重積分看作一個未知的數學難題,來看一下它是怎樣得到解決的。
前面提到,這個複雜的積分,可以看作一個方程的特殊解。你如果把這個方程告訴數學家,告訴他這個方程的一個特殊解是這個積分。然後你告訴他,做一個變換,去解另一個方程的積分,因為它更簡單。他去驗證,果然如此。他其實能跟得上物理學家的節奏,因為這些步驟和方程都是絕對精確的。剛體方程描述了剛體的運動,從物理學角度而言,我們說它近似,是指這個方程跟現實世界做對比的時候,不能完全匹配。但是你如果不管這一點,只從數學本身看,它作為一個方程而言,則是絕對正確的。數學家也完全能看懂這個方程,問題在於,他極難想到這個方程。且不說,他根本想不到去把積分嵌入一個方程,即使想到了,從積分逆推方程,是逆流而上,也極難。數學家隨手就可以寫出成千上萬個方程,但從概率的角度講,它們幾乎都是變態的沒用的。數學家幾乎不可能想到眼前這一個最適合這個難題的方程。這就是為什麼數學家看到它時能看懂,卻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從物理學家的角度看,這一切都很自然。物理學的方程跟現實世界相比,雖然肯定是近似的,但它畢竟有很大的合理性。物理學家藉由近似的物理理論和物理直覺的指引,列出了一個方程,這個方程本身是絕對精確的。然後自然而然求解方程得到了一個積分。這個過程是順流而下。一個球在平面上滾動,這不是很自然的事嗎?數學方程有千千萬萬,而物理學家有著看待這個世界的最自然的視角,他們能找出那些最自然的方程。而這些自然而然的東西必然蘊含著豐富重要的結構——數學結構。是的,物理理論確實是近似的。但是只要它的框架是合理的,它的視角是自然的,它的方程就是重要的。反過來說也往往是對的,一個物理理論越是合理,合乎自然之理,它的數學結構就越是重要。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什麼如此多的物理學家對弦理論著迷,認為它一定在正確的路上(on the right track)。上帝賦予它如此有趣的數學結構,它一定有著不同尋常的合理之處。
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是兩種不同的境界。這就是為什麼物理學不斷給數學帶來奇蹟。
【我是雪樹,讓我們一起撩撥宇宙的琴弦】
注釋:
1、詳細的物理對應和解釋,請看這篇文章:
KINEMATICS OF THE ROLLING SPHERE AND QUANTUM SPIN. ANTHONY M. BLOCH† AND ALBERTO G. ROJO
這個對應最早是由費曼發現的。
2、用這種對應來解決一個極難的數學上的多重積分,請看這篇文章:
When physics helps mathematics: calculation of the sophisticated
multiple integral. A. L. Kholodenko
3、這個具體的數學變換叫霍普夫映射。

相關焦點

  • 數學和物理的共同演化,物理領域的重大突破有時需要數學協助
    但是,數學和物理的相互影響遠比這個故事裡講述的更複雜。在大部分有記錄的歷史中,物理和數學甚至不是分開的學科。古希臘、埃及和巴比倫的數學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距離、時間和重力都按某種特定方式運行的世界中。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家 Sylvester James Gates 說,「牛頓是第一個為了達到學術巔峰而發明一項新的數學領域的物理學家。這個數學領域就是微積分。」
  • 【物理數學】數學和物理的區別到底在哪?
    :數學系和物理系的學生有什麼差別?數學系的學生幻想著以後不做數學了去華爾街叱吒風雲;物理系學生YY著以後做不動物理了去金融界翻雲覆雨。元培的學生覺得自己是數學∪物理,數學系的學生卻覺得他們是物理 / 數學;基科的學生覺得自己是
  • 【數學】和【物理】的差別
    數學系的學生學數學分析、複分析、實分析、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線性代數、抽象代數、概率論、集合論、數論、微分幾何、微分流形、拓撲學、常微方程、偏微方程、代數幾何、組合數學、運籌學、李群與李代數等;  物理系的學生學四小力學(力、熱、光、電)、四大力學(力、電、量、統)、近代物理、場論、等離子體、固體物理、天體物理、廣義相對論
  • 文小剛:物理學的新革命——凝聚態物理中的近代數學
    從糾正對數學的偏見開始——得數學者得天下》強調,近代數學不是一個僅僅關於「數」的學問。以範疇學為代表的近代數學,更是一門關於關係和結構的抽象學問。有趣的是,近年來,這些看似和現實毫無關係的數學理論,特別是代數拓撲、代數幾何和範疇學已經開始和現代物理深度碰撞。
  • 哲學和數學與物理的關係
    哲學教會人們思維,數學把思維形式化,然後就是物理。這些東西產生的後面的驅動力來自人類希望認識自己生活的世界的本能,是內在的精神需求,也是生存需要。這有點科學達爾文主義的味道,從宗教角度,當然有不同的解釋。本文不涉及宗教問題。
  • 世界追上了居裡夫人和她女兒|物理諾獎
    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大學期間先修數學後轉物理。1992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她在今天得知自己成為第四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感到非常高興,希望能夠激勵年輕人加入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著名科學家中,女性還是偏少。在物理學,第一位女性諾獎得主為1903年的居裡夫人,她與居裡先生獲獎。1935年,第二位女性獲得物理諾獎—— 居裡夫人的長女Irene與女婿共享。
  • 【物理數學】為什麼俄羅斯的數學那麼牛?
    不僅派送了大量的留學生去西歐學習科學技術,並規定貴族子弟必須學會算術和一門外語,否則將剝奪貴族的全部特權。還從西歐引進了大量的數學人才,包括我們現在非常熟悉的伯努力兄弟,歐拉等。比如投入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發展當時的stem科目(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也就是steam 的前身)這些投入為發展俄羅斯的數學起到了相當大的發展作用。事實上,俄羅斯在培養數學人才方面非常有一套。我們的鄧小平爺爺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俄羅斯的數學,就是從娃娃抓起。
  •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
    物理數學哪個更拼智商?物理和數學的難度分析:每個階段難度不同!在小編看來物理和數學都是比較難的科目,但是很多人喜歡把二者比較起來看,因為並不是物理學的好的人數學就好,也不是數學好的人物理就好,那麼到底物理和數學哪個更難一些呢?
  • 高中物理和數學是什麼關係?數學學不好一定學不好物理嗎?
    高中數學學不好,高中物理也學不好嗎?我們經常會說,數學學不好的人物理也學不好,真的是這樣嗎?老李覺得在初高中階段物理和數學並沒有太大聯繫。物理與數學的聯繫到了大學會更加緊密。大學的物理專業,從大一到大四都有高等數學。
  • 淺議現代數學物理對數學的影響
    物理和數學有著十分深刻的聯繫。「中科院物理所」公眾號經《數理人文》雜誌(微信號:math_hmat)授權轉載。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數學物理,特別是量子場論和弦論,對數學的很多領域都產生了影響。這些影響不是簡簡單單地隔靴搔癢,可以輕易地被大多數數學家所忽視。筆者遇到很多年青的數學家都曾經在某個時候(或正在)困惑:是不是需要學習一下量子力學和量子場論?
  • 從數學專業基礎課程數學分析開始的雜談
    數學專業的學生都知道,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以及空間解析幾何是數學專業學生的三大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後續包括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實變函數、概率論等的基礎。數學分析以極限為基礎,從數列極限到函數極限(數列也是特殊的函數),通過極限定義了函數的連續性以及函數的可導性。
  •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和數學哪個更拼智商
    為什麼物理好的人聰明 物理和數學哪個更拼智商很多人說物理好的人都是很聰明的,那麼為什麼說物理好的人聰明呢?原因是什麼,物理和數學那個更拼智商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他感嘆地說:「現今的數學和19世紀的數學完全不同, 甚至百分之九十九的數學家不懂物理。然而有許許多多的物理概念, 要求數學的靈感, 新的數學公式, 新的數學觀念。」二.楊武之教授是楊振寧的父親, 又是中國數學前輩,早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多年, 五十年代後則在復旦大學任教授, 所以楊振寧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但是他不能像楊福家校長要求的那樣做20次演講, 只準備講三次。順著這一話題, 楊振寧先生又談了理論物理和數學的一些關係。楊先生說:「理論物理的工作是『猜』, 而數學講究的是『證』。
  • 【物理數學】一場物理界和數學界永遠不能停下的爭論
    數學和物理的搞笑差別一場物理界和數學界永遠不能停下的爭論:
  • 大四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證明可行性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四年級物理本科生熱爾曼·託巴爾(Germain Tobar),在導師法比奧·科斯塔(Fabio Costa)博士的指導下,建立了一個新的數學模型,證明時間旅行在理論上是可能的。經典美國科幻喜劇電影《回到未來》海報,於1985年上映。
  • 燈魚雜談 | 長鬚飄飄——龍鬚燈
    雖然數量比較多,但長鬚丹們作為觀賞魚進口的種類並不多,批量進口的只有龍鬚燈(E. caudiocellatus)和印度金線燈(E. metallicus)兩種。主要分布在緬甸薩爾溫江(怒江)流域和泰國西北部。龍鬚燈在長鬚丹屬是最小的,體長4釐米左右。商品名印度金線燈,但其實分布很廣,是長鬚丹屬分布最廣的魚類,最大體長7.5釐米
  • 物理好而數學不好,物理與數學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但是根據我這些年的學習和工作經驗來看,兩者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這些區別可能是造成數學物理學習不一定是一個好,另一個就一定好。高一物理是對世界認識逐漸加深的過程,高一數學是邏輯嚴密的知識框架。在學習物理,尤其是高一的物理的時候你尤其可以看到這一點。整個高一的物理幾乎是渾然一體的。學完之後你學到的是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前前後後的知識可以串起來。
  • 欲學相對論需要哪些物理數學的預備知識?
    撰文 |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相對性首先是一個原則,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恰恰因為相對性是個原則,相對論涵蓋的物理對象是籠統的、廣泛的,進而它對數學的需求也是廣泛的。雖然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並稱現代物理兩大支柱,其實相對論的層面要高於量子力學,故有相對論量子力學而沒有量子相對論。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皮布爾斯和物理宇宙學 | 賽先生
    皮布爾斯的貢獻在於物理宇宙學。宇宙學曾經主要是一些簡單的哲學思辨、高度簡化和抽象的數學理論,加上一點經驗性的天文測量。而在皮布爾斯等人的努力下,它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有大量實驗相互驗證的物理理論。今天推送的上半部分,將為您解讀皮布爾斯和物理宇宙學。(PS:每年諾獎我們都會在第一時間推送解讀文章,今年也不例外,敬請期待!
  • 物理重心數學解
    我們知道,數學是進行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與手段,在很多物理研究中蘊藏著很豐富的數學思想。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推動、相互促進。請看下面的一道物理題。我們先從物理的原理角度來解此題。可見,如果能正確理解物理原理,非常簡單,不用任何計算便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