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巴納德b每秒50萬公裡向地球靠近, 人類能移居過去嗎?

2020-08-10 熱愛大自然999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特別是深空探測技術的日益進步,人類對地外星系的探測範圍和認知程度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益的變化,而對於地外生命的探索,已經成為科學界為之不懈努力的重點領域之一。科學家們利用凌日法、視向速度法、引力透鏡法等多種探測方式,在距離太陽系較近的恆星系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行星存在,其中有一部分與地球的狀態比較類似,這些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這些行星也成為探索地外生命形式是否存在的重要研究目標。


以地球作為碳基生命搖籃的相關特徵為樣本,科學家們總結出了地外行星能夠誕生和發展演化生命形式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與恆星的距離適中,處於恆星系的宜居帶內。這一點是最基本的條件,可以保障行星上的溫度適於生命體的生存,還可以保障水能夠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


有適宜且穩定的大氣層條件。一方面可以為生命體的形式提供物質來源,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溫作用,不至於來自恆星的輻射能量以及行星內部的熱量很快的散失,另外還可以阻擋大部分來自恆星的高能粒子流的衝擊以及減少外太空小行星對行星直接撞擊的機率。


合適的質量大小。如果質量較大,則對表面物體的引力作用就會增大,大氣層濃度和厚度也會增加,在強大的引力和大氣壓力下,生命體的存在將變得非常不容易。


穩定的磁場。這也意味著行星內核必須處於高溫高壓狀態,使得內核外部擁有一層可以流動的液態金屬結構,這樣才可以在流動的過程中產生覆蓋全球的磁場。在磁場的保護下,來自恆星的高能粒子流和宇宙射線,則會有相當一部分被反彈回宇宙空間,另外一部分被引導至行星的兩極地區。如果行星上有生命體存在,則磁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它們不被這些有害輻射所損傷。


在2018年時,科學家們在距離太陽系第二近的恆星系-巴納德星中,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巴納德星是一顆處於蛇夫座的恆星系,距離地球6光年,僅次於比鄰星,與比鄰星一樣,它們都屬於紅矮星,質量只有太陽的14%左右,年齡可能已經達到了80億歲,遠超太陽現在的年齡,但由於紅矮星的質量較小,無論是從形成時的物質積累,還是內核的溫度,都不足以支持氦元素的繼續聚變,因此當氫聚變結束以後就會直接發生坍縮,而不會膨脹成為紅巨星,在核反應程度較低的情況下,紅矮星的壽命要比黃矮星長的多,因此巴納德星還處於嬰兒期。


巴納德b是圍繞著巴納德星公轉的一顆巖質行星,據監測分析,該顆行星的質量為地球的3.2倍左右,距離母恆星只有6000萬公裡,也就是地球與太陽距離1個天文單位的40%,相當於水星與太陽的距離,正因為如此近的距離,巴納德b圍繞著巴納德星公轉一周的時間僅需要11個小時,也就是說該星上的「一年」僅是地球上的11天。而且由於潮汐力的作用,巴納德b已經被母恆星潮汐鎖定了,有一面始終向著巴納德星。


雖然看上去巴納德b與母恆星的距離很近,但是由於母恆星是一個紅矮星,表面溫度還不到3000攝氏度,其向外散發的輻射能量相較於太陽來說,只有大約3%的比例,因此,在該恆星系統中,宜居帶的範圍離母恆星非常之近,處於800-2000公裡之間,顯然巴納德b並不處在宜居帶之內,而是離得太遠了,因此表面溫度將很有可能低於零下150攝氏度,是一個完全被「冰封」的星球,這對於生命的形成來說太過於嚴酷了。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紅矮星沒有像太陽一樣的輻射層,從內到外都在進行著氫的核聚變,那麼表面的核聚變反應會非常劇烈,從而直接釋放出的高能粒子就比太陽「兇猛」的多,據監測,其表面爆發耀斑的機率以及強度,要比太陽表面高出1萬倍左右,這種情況下,對於行星大氣層的穩定、有機物的合成、生命的孕育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巴納德b上存在生命形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當然更不適合人類移居。


最後再說一下巴納德b與地球的相對速度問題,據監測,它與太陽系的徑向速度達到了每秒140公裡,也就是時速50萬公裡左右,但這並不意味著今後這顆行星與地球的距離會越來越近。因為每個星系都有一套自身的運行體系和運行規律,巴納德星和太陽都以一定的周期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公轉,而巴納德b和地球也分別圍繞著巴納德星和太陽公轉,這樣就會產生相對的運行速度,目前的階段正好處於兩顆行星相對運行速度較快的時期,據科學家們推算,在8000年之後,巴納德星就會迎來與太陽的最小距離,然後就會進入遠離期,與太陽系的距離逐漸拉遠。


因此,從目前的情況看,巴納德星系中的這顆超級地球,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也不具備生命形式誕生的條件。不過,科學家們在這個恆星系統中,發現了乙醇醛這種簡單的糖類分子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這顆恆星系統中將具備一定的生命孕育條件,然而簡單有機物的存在與生命形式的誕生之間仍然有非常大的鴻溝,待幾十億年之後,巴納德星進入生命中後期,或許可能會為生命形式的孕育提供更好的基礎條件。


相關焦點

  • 超級地球不請自來?帶著一身「冰晶」,以50萬公裡時速靠近地球
    超級地球不請自來?帶著一身「冰晶」,以50萬公裡時速靠近地球超級地球一直是科學家非常關注的星球。這是因為地球逐漸已經變成一顆不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如果人類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到更多適合生活和移民的星球的話。未來也許就會像其它生物一樣滅絕在地球上。
  • 距離我們6光年的蛇夫座「超級地球」是人類理想的移居之地嗎?
    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10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所謂的超級地球,就是類地行星,就是像地球這樣有著堅硬外殼,可能在所謂宜居帶的行星。
  • 超級地球正以50萬公裡時速從6光年外靠近地球,人類有望移民嗎?
    它璀璨炫目,神秘莫測,相信很多小夥伴們也曾經幻想過,星空那頭會不會有著這樣一顆跟地球一樣的星球,風景那麼迷人,環境非常適宜,能夠讓我們去那裡居住,欣賞最原始的景色。就在最近,科學家用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在距離地球六光年以外的蛇夫座,有一顆「超級地球」Barnard's Star,正在以50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向地球靠近。什麼是「超級地球」呢?
  • 如果地球毀滅,人類能移居火星嗎?
    2011年,「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拍到日偏食,發現古河床遺蹟,取得火星有水的有力證據,測定了火星年齡,發現火星有機物……越來越多的探測證據證明火星和地球如此相似。有朝一日,火星將會適合生命的繁衍。人類移居火星,絕對沒問題。  反對派:火星生態環境十分複雜,根本不適合人類移居  火星大氣稀薄,只有地球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氮氣、氬氣、微量的氧氣和水汽組成。
  • 科學家發現一顆紅矮星正向太陽靠近,在其旁邊有一顆超級地球
    巴納德恆星系統研究團隊觀測到巴納德b的質量比地球大3倍,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約有233天,在恆星系的位置相當於水星與太陽的距離,然而即便如此靠近恆星其表面十分寒冷,但得到光照的時間比地球還要久,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巴納德b行星上可能有生命的理由,是其向恆星的那一面會在因為潮汐影響產生火山活動,大量的溫室氣體不斷在行星大氣層中聚集,會出現類似金星這樣的溫室環境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宇宙中有上萬億乃至十萬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有千億乃至萬億顆恆星,你能算出有多少恆星嗎?恆星都算不出來,還能夠知道有多少行星嗎?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在2019年的時候發布了一則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現了第一個潛在的可居住星球。這顆新行星圍繞著一顆名叫GJ357的恆星運行。這顆m型矮星的質量和大小大約是太陽的1/3,比我們的恆星冷40%。
  • 今日科學家發現在巴納德b或許還能存在原始生命
    Barnard b,或編號GJ 699 b),雖然它的表面溫度只有攝氏零下170度,但若該行星擁有大而熱的鐵/鎳地核,並有強力地熱活動的話,那麼巴納德b或許能存在原始生命。吉南等人注意到表面覆蓋一層冰的木衛二(Europa),表面溫度與巴納德b很類似;而木衛二受到木星對其靠近木星一側到背對木星一側的重力差異(潮汐力差異),讓衛星繞木星公轉過程受到「潮汐加熱(tidal heating)」作用,使木衛二表面冰層下方可能擁有液態海洋。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久?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世界和宇宙空間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為了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和直接地了解地外空間的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啟了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序幕,其中以探測地外生命的存在基礎和生命形態為主要內容的宇宙生命科學工程,成為眾多太空探測器的重點任務之一。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世界和宇宙空間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為了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和直接地了解地外空間的環境狀態及其演化規律,科學家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啟了向太空發射探測器的序幕,其中以探測地外生命的存在基礎和生命形態為主要內容的宇宙生命科學工程,成為眾多太空探測器的重點任務之一。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由於人類發展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因此地球上的資源一直在不斷的被耗盡,倘若人類沒有辦法快速的尋找到其他能源能夠代替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100年時間又或者是幾百年的時間裡,地球將會慢慢的變成一顆資源耗盡的星球。
  • 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顆超級地球
    趣味探索訊 有人可能已經厭倦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天」的安逸地球生活,很希望去體驗一下另一個世界裡另一種生活方式,刺激一下已被安逸生活麻痺的大腦。不過,今天來自全世界的多家航天機構正努力地探索地外星球,準備為打造另一個人類世界鋪平道路。比如太空城市,月球,火星,還有「超級地球」。
  •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巨型「超地球」行星可能只有簡單的生命。 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超級地球」行星,它繞著巴納德恆星運行,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第二顆恆星。 Barnard b被認為是極冷的,其溫度與Europa相似,約為150攝氏度。
  • 超級月亮再度出現是何原因?原來月球向地球靠近43000公裡
    什麼是超級月亮呢?即使我們從沒有注意過天空中的月亮變化,單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判斷出超級月亮就是特別大的月亮。天上不就是一個月亮嗎?為什麼會有時候看上去很大,有時候看上去很小呢?咱們來聊聊超級月亮是怎麼出現的?
  • 超級地球.葛利斯,人類未來的家園
    其實你大可不必如此這般,因為地球毀滅的時間距我們還非常遙遠,大概還需要50多億年。如果你能活50多億歲,意味著你可能成為地球毀滅的見證者,這種悲觀會讓你產生絕望。事實上你的壽命不過百歲而已,相對於50億年只不過白駒過隙一瞬間不到,這種擔憂看來確是多餘了。地球是伴隨著太陽的毀滅而走向終結的。
  • 34.1公裡每秒!一個太空巖石靠近地球被大氣層彈出去
    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地球外太空中存在大量的小碎片,如隕石、流星體等,據科學家的估算,每年大約有1.7萬顆隕石會墜落到地球,平均下來每天大約46顆隕石墜地。當然,這些隕石等小碎片很難被發現,墜地的時間、地點也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們沒法精準預測隕石什麼時候掉下來。
  • 除了我們生活的地球以外,人類還有可能移居到哪一顆星球?
    比如,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星球月球,距離地球約為38萬千米,當然人類的太空飛行器不可能走直線,那麼大約7至8天也就能到達月球了。火星和月球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離地球最近,另外,地球的鄰居火星,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大約5500萬千米,人類的太空飛行器在1年之內也能到達。
  • 1月中旬小行星將靠近地球,800萬公裡上空飛過,地外天體能防禦?
    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小行星監測網顯示,又有一顆小行星要來了,正在靠近我們地球,天文學家也表示這一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是存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潛在危險小行星會撞上嗎?首先我們說明下,「潛在危險」的意思是什麼,潛在危險就是一顆具有撞擊地球概率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但是這個概率並不是100%的肯定模式,所以這種小行星被我們稱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 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發現 「超級地球」
    而這些微小的擾動可以被非常精確地測量出來,這要得益於ESO的HARPS光譜儀--用來觀察巴納德星的儀器之一--其收集的數據能夠追蹤到低至3.5公裡/時的速度變化。除了HARPS光譜儀之外,還有六個其他儀器也在觀測著巴納德星,而這能讓研究小組得以展開比較和驗證。
  • 地球在靠近黑洞?距超大質量黑洞比以前近2000光年,每秒快7公裡
    主要是星際間充滿了霧氣瀰漫的熱氣體和塵埃,我們不能簡單地走出銀河系並在地圖上指出我們的位置,再說我們人類目前乃至長期一段時間都走不出銀河系。由於計算任務之艱巨,以至僅在一個世紀前,美國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首次確定太陽不在銀河系的中心附近。要想確切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最好方法就是測量許多恆星的位置和運動。
  • 人類移民太空能去哪?火星「淘汰出局」,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對地球的環境發展也感到焦慮,由於人類還在不斷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密集,但是地球的陸地面積是有限的,在人類的加劇膨脹下,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太空移民的設想,美國科學家擬建太空城,設計方案為一個旋轉的圓筒,直徑為2800米,這個空間將容納1萬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