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顆紅矮星正向太陽靠近,在其旁邊有一顆超級地球

2020-09-25 痴狂科學

位於蛇夫座巴納德星是一顆距離地球只有6光年的小質量恆星,科學家發現這顆衰老恆星已經演化成了紅矮星,質量僅為太陽的14%,其表面並不像普通恆星那樣高溫炙熱只剩下暗淡的光芒,巴納德b是以Ribas為首的研究團隊在2018年11月發現的,團隊在巴納德星周圍發現了這顆類地行星的存在,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如果表面有地熱活動的話,在恆星充足的光照下有可能出現生命形式。

巴納德恆星系統

研究團隊觀測到巴納德b的質量比地球大3倍,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約有233天,在恆星系的位置相當於水星與太陽的距離,然而即便如此靠近恆星其表面十分寒冷,但得到光照的時間比地球還要久,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巴納德b行星上可能有生命的理由,是其向恆星的那一面會在因為潮汐影響產生火山活動,大量的溫室氣體不斷在行星大氣層中聚集,會出現類似金星這樣的溫室環境,而且巴納德恆星已經存在了90億年的時間,意味著如果這顆類地行星上曾出現過生命的話,可能已發展出遠超過人類的高級文明。

在今年科學家又觀察到一個奇怪的情況——巴納德星運行的方向是朝著地球來的,科學家已經模擬出了這顆恆星與太陽系的對比圖,未來大概率會因為引力在太陽系邊緣運行,那麼這顆神秘的紅矮星的出現會對地球帶來影響嗎?

如今巴納德星奇怪的運行軌道再加上可能有高等生命的行星,不得不讓人對這顆紅矮星的身份產生質疑,要知道只有6光年距離的巴納德星是僅次於比鄰星的第二顆靠近太陽系的恆星,如今科學家都把目光放到了這顆此前不怎麼被關注的巴納德星上,按照這樣的運行方向下去的話,終有一天在地球上能肉眼看到這顆紅矮星越來越近。

科學家認為行星上的條件會制約生命能否發展成為智慧文明,首先不管行星的環境如何,如果行星的質量太大可能會使上面生存的智慧生命無法進入太空,由於巴納德b行星的質量超過地球3倍,意味著這顆行星上的重力也達到了地球的三倍,雖然巴納德b行星已經存在了90億年,如果有高級生命的話其文明的發展並不如人們認為的那麼先進,在其行星表面離開地面直至進入太空的技術要求是遠超過地球的,而現在圍繞運行的巴納德星已經進入恆星晚期,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或許這才是為什麼要向著太陽系飛來的原因?

科學家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計算智慧文明的方程式——德雷克方程,在這條方程式中就講到了智慧生命出現的條件以及文明存在的時間,天文觀測發現絕大多數的恆星都有其獨特的行星系統,然而只有在宜居帶上的行星才最適合生命的演化,即便是宜居帶上也會出現像金星和火星這樣過熱和過冷的行星環境,結果就是不管行星存在的時間有多長都難以出現生命,更別說演化出高等文明了。

不過科學家認為木星的第二顆衛星的環境會比較接近巴納德b行星,這顆衛星被證實在其厚厚的冰層下面存在一個溫暖的海洋,惠更斯號號探測器曾拍到木衛二表面有強烈的噴湧現象,這說明冰層下面不僅有液態海洋還會因為巨大的壓力將海水從表面縫隙中擠出來,在木衛二上表現出的活躍現象也可能出現在巴納德b行星上,而且其內部的火山活動要比木衛二活躍得多。

赫特福德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巴納德b就是一顆「超級地球」,雖然其表面十分寒冷而且接收到的恆星光芒也很暗淡,但其巨大的質量足以支持行星的大氣層和磁場活動,如果想要證明這顆90億歲的行星上是否有高級生命,應該使用其它特殊的設備分析行星的光譜數據,如果能分析出大氣層的成分就能基本掌握這顆行星的大概情況,那麼就不難解釋巴納德星向地球飛來是巧合還是其它因素了。

不過6光年的距離對於這顆恆星來說還是很遙遠的,按照巴納德星目前的行進速度至少還需要數億年時間,如果人類能存在如此長的時間,自身文明的發展程度早就已經離開太陽系開拓到其它行星上了,根本不用擔心巴納德星會不會撞進太陽系了,唯一需要了解的就是這顆紅矮星能不能到達目的地。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超級地球」:為離太陽第二近的系外行星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近期發現了一個「超級地球」,它距離我們的星球只有6光年遠,其繞著一顆離太陽最近的孤星運行。為了弄清楚這顆恆星是否擁有一顆在其軌道上運行的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梳理了大量的數據以尋找這顆恆星發出的光譜或光的細微變化。據了解,波長的變化可能能夠證明恆星軌道的擺動來源於一個大型巖石行星的引力。而這些微小的擾動可以被非常精確地測量出來,這要得益於ESO的HARPS光譜儀--用來觀察巴納德星的儀器之一--其收集的數據能夠追蹤到低至3.5公裡/時的速度變化。
  • 一顆超級地球在120光年外發現
    10月20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專家表示,紅矮星大多數紅矮星的直徑及質量均低於太陽的三分一,表面溫度也低於3500K。釋出的光也比太陽弱得多,有時更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因此,繞其運行的行星上可以存在液態水。
  •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
    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 其中一顆還是「超級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快科技: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
  • 距離地球十光年,一顆紅矮星,兩個超級地球!可能已有高級生命!
    上月底關於太陽系臨近恆星中有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在距離地球只有10.7光年的太陽系近郊,紅矮星Gliese 887星系中,接連發現兩顆行星,而且據研究表明都處在宜居帶上,而根據天文界對這顆紅矮星的研究表明,它比太陽還穩定!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當我們每天觀看日出和日落並享受寧靜的歲月時,我們的地球以每秒30公裡的速度繞著太陽飛行。如果我們以這種速度繞地球的赤道旋轉,我們大約可以在22分鐘內繞軌道旋轉。但這種速度在宇宙中根本不算什麼。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 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30公裡的速度繞著太陽飛行。如果我們以這種速度繞地球的赤道旋轉,我們大約可以在22分鐘內繞軌道旋轉。但這種速度在宇宙中根本不算什麼。一顆紅矮星正在靠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名為「Gliese710」的紅矮星位於Serpens方向,距離僅63光年。它的直徑約為800,000公裡,其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53%。
  • 科學家證明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
    6光年之外的蛇夫座,科學家以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那裡存在著一顆「超級地球」。這顆超級地球是一顆冰質行星,其質量是地球的3倍多一點。這顆新發現的超級地球被科學家稱作Barnard's Star,在圍繞著一顆亮度僅為太陽亮度3%的紅矮星運轉,其運轉周期為233天。
  • 紅矮星和太陽有什麼區別?
    紅矮星        人類對太陽系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長的時間,不管是針對宇宙中適宜人類居住條件的星球的尋找,還是針對宇宙奧秘的探索,人類正在一步一步的靠近事實的真相,太陽系中含有大量的恆星以及行星,比如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但是對恆星的研究也同樣重要,並且在對恆星,比如紅矮星的研究上,曾經一度認為眾多的紅矮星中含有適宜人類居住的條件存在,但是隨著研究歷程的進步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超級地球的出現,是我科學家探索星外生命的最好的一個答案,有地球的環境就有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生命離不開水」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
    一年僅9天,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環境居然比地球好!隨著人類發展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外太空的興趣也更加濃厚。最近,科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一年僅有9天,環境居然比地球還要好!毫無疑問,這顆行星依舊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發現的。但與以往發現的新星球不同的是,這可星球的光坡相當穩定,專家也根據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數據得出了一個結果,這個星球的環境很可能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 科學家發現比鄰星不只一顆行星,還有一顆6倍地球質量的潛在行星
    行星上面有生命存在嗎?其實天文觀測中已經發現比鄰星系中有行星存在,2016年8月時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在比鄰星附近發現一顆行星!它就是比鄰星b,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距離比鄰星只有700萬公裡,比水星到太陽的距離還近得多,然而由於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質量只有太陽的1/8,所散發出的光和熱也比較弱,表面溫度只有2800k左右,所以其宜居帶比太陽系更靠近星體,因此比鄰星b這顆行星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中。
  • 為什麼說,「另一顆地球」更有可能存在於紅矮星周圍?
    雖然m級恆星溫度比較低,類地行星就需要更靠近恆星才能獲得足夠的溫度,這樣就有可能造成行星在漫長的周期內被潮汐鎖定,但m級恆星也為類地行星提供了更穩定的環境,更少的紫外線輻射,更多的保護,使其免受星際空間的隨機暴力撞擊。
  • 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大氣中發現水蒸氣和甲烷,或許會存在生命
    隨著不斷對宇宙進行探索,也會不斷發現新的系外行星,有一些系外行星甚至可能適宜居住。根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在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24光年遠的宇宙深處,有一個名為「K2-18」的紅矮星,在這一個紅矮星系中,有一顆位於恆星系宜居地帶的「K2-18b」系外行星。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這些能夠被我們肉眼看到的恆星,都是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但是以目前的認知,恆星上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生命應該生活在像地球那樣的行星上,但是,行星自身不會發光,所以那些太陽系以外遙遠的行星我們很難發現,要發現地外行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 科學家突然發現半人馬座旁有一顆地球大小的世界!有生命嗎?
    我們知道,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一顆被稱為半人馬座近地星的紅矮星。它距離地球只有4.2光年(當然,這個距離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遠了),目前已知在其可居住區內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這並不意味著有生命圍繞著最近的恆星運行,但它的可能性應該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些行星。
  • 科學家又發現兩顆「超級地球」 欲繪製行星地圖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外媒報導,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太陽附近的恆星周圍,發現了五顆系外行星和八顆行星「候選人」,其中包括一顆「冷海王星」和兩個可能適合居住的「超級地球」。科學家稱,他們最終的目標是繪製太陽系附近的行星地圖。
  • 科學家發現一顆新地球!據我們僅14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16日報導,多年來,人類一直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以期未來毀滅性災難發生時可以移居新家園。日前,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備選項——一顆距離地球僅14光年的潛在宜居行星。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個「超級地球」名為「沃爾夫1061c」,它的質量是地球的4.2倍,處於一顆名為「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外潛在宜居行星。
  • 科學家不但發現了另一顆地球,而且還發現了另一顆太陽!雖然距離我們不是太遠!但坐飛船去是不可能坐飛船去了
    據外媒CNET報導,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René Heller領導的一項研究對恆星Kepler-160周圍的行星進行了調查,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數據顯示,可能有一顆稱為 KOI-456.04的系外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該團隊周四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報告。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將KOI-456.04描述為「不僅僅是另一個潛在的宜居世界」,並稱其恆星發出的光線 「很像我們在母星上看到的日光」。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周期也與地球相似。
  • 準確的講太陽是一顆「黃矮星」,主序星還包括藍矮星和紅矮星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其質量約佔了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是一個主要有氫元素和少部分氦元素組成的巨大氣體球,其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氫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的向宇宙空間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我們稱為太陽輻射。
  • 距離太陽最近的單星發現 「超級地球」
    為了弄清楚這顆恆星是否擁有一顆在其軌道上運行的系外行星,科學家們梳理了大量的數據以尋找這顆恆星發出的光譜或光的細微變化。據了解,波長的變化可能能夠證明恆星軌道的擺動來源於一個大型巖石行星的引力。而這些微小的擾動可以被非常精確地測量出來,這要得益於ESO的HARPS光譜儀--用來觀察巴納德星的儀器之一--其收集的數據能夠追蹤到低至3.5公裡/時的速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