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剖麻雀」,而不是「蜻蜓點水」

2021-01-14 寧波晚報

  本報訊(記者黃合 通訊員勇祖軒)好幹部,要廣泛聯繫群眾,也要深入了解實情。昨日下午,第20期中青班社會調研成果匯報會在市委黨校舉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立平出席會議並講話。

  據悉,2012年起,我市中青班連續3年開展「強宗旨、接地氣」社會調研活動,有近160名中青班學員參與實地蹲點。此次,學員分6個小組,一半前往偏僻鄉村蹲點,走親連心,了解實際情況,理順發展思路;另一半前往各個企業,圍繞我市經濟發展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實地調研。

  匯報會上,第20期學員小組代表結合近半個月的深入調研走訪,分別圍繞「加快寧波電子商務發展」、「做大寧波港口經濟」、「當前中小微企業發展情況」以及象山、寧海、奉化鄉村生態村莊建設、民主法治建設、新農村建設等話題作了翔實的成果匯報,並提出具有參考性的建議意見。

  楊立平說,這些報告有價值、有質量、有水平,下一步要把這些成果好好加以運用。她希望各位學員真實地「解剖麻雀」,而不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真正地接一接「地氣」,看一看「鄉愁」,幫著提一提對策;真切地感悟現實和理想的距離,發現「平均數」後面的困難和苦楚。同時,做到「學」、「思」、「行」結合,通過這次「充電」學習和強化培訓,對黨的理論有更加系統的思考,回到崗位後學以致用、幹出業績。

相關焦點

  • 「解剖麻雀」找癥結 「對症下藥」補短板
    為認真貫徹區委有關工作專題會精神,近日,撫琴街道黨工委召開「解剖麻雀」專題會,結合街道實際,找準找實工作標準、工作效率、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克服今年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加力加勁全面推進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 -調查研究 毛澤東同志 解剖麻雀 反對本本...
    搞好調查研究要眼睛向下。不做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做正確的調查,必須要有正確的態度,誠心誠意拜人民為師,真正聯繫群眾,和群眾做朋友,從而調查出真情況來。這一點,是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開展調查研究時反覆強調的。毛澤東同志說:「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
  • 歇後語「屋簷下的麻雀——」後半句是什麼?
    麻雀現在是保護動物了,況且,人長大了,或者說慢慢老了,就會越來越珍視生命,包括自己的、別人的,人類的,非人類的。鳥的天堂在林間。他們離開林間,也算是背井離鄉了。久而久之,我們也漸漸地習慣了麻雀的啼叫聲,有時候竟然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了。不是收穫季節,禮堂的稻穀沒有了,但麻雀們依然不肯離開,它們好像把這裡當作了「家」。偶爾會有一、二隻鳥血淋淋地從梁上掉下來。
  • 純種中華麻雀幾乎在中國絕跡,為什麼要進口麻雀?
    麻雀應該是我們最常見的小鳥了,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能聽到麻雀在外面嘰嘰喳喳的叫聲,在野外,麻雀也是分布最多的,特別是農村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麻雀的身影。然而,如今我們常見的麻雀卻大多都不是我國的原有種類,絕大部分都是從蘇聯進口的麻雀的後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曾經麻雀也有過一段浩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麻雀。
  • 成語故事:蜻蜓點水
    就是俗話說的「蜻蜓點水」。蜻蜓真的是隨便「點水」玩嗎? 不是的,這是雌蜻蜓在產卵。卵直接產入水中,或產於水草上。卵孵化出來的稚蟲,稱為水蠆(chài)。水蠆常伸出勾狀帶爪鉤的下唇,捕捉水中小動物為生。水蠆長大了,爬上突出水面的樹枝或石頭,就羽化成一隻猶如空中飛龍的蜻蜓成蟲了。所以「蜻蜓點水」是蜻蜓生活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人們通常借用「蜻蜓點水」比喻大家做事要深入,不要淺嘗輒止。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時間:2016-06-08 12:23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蜻蜓要點水? 蜻蜓點水的原因是什麼?
  • 南海計劃以「麻雀」解剖向世界貢獻中國成果
    今奉上現場對話精要,以供聽眾先睹為快,嘉賓主講將在周三的演講精華版中與大家見面。>周懷陽教授《自然》雜誌研究成果力圖改變只有國外科學家貢獻知識的現狀,南海深度計劃意在「解剖麻雀我們要發展深海科學、知曉海洋,南海就是家門口最大的深海。汪先生提出,在南海進行國家基金委的重大計劃,就是希望能在南海像解剖麻雀一樣解剖深海。
  • 蜻蜓點水、太空漫步、魚躍龍門……
    挑戰共有8大關卡:蜻蜓點水、手忙腳亂、太空漫步、空中飛人、魚躍龍門、勇往直前、步步驚心、勇攀高峰。限時2分鐘。 上午10時,挑戰正式開始。本報小記者組成了一個戰隊——水上衝關超能戰隊。在登記報名之後,本報小記者劉晉源率先登場。第一個登場,戰隊成員會成功還是失敗?不少人可關注著呢!不過小傢伙表現不錯,順利通過一個個關卡,在限定時間內來到終點,重重敲響了象徵著勝利的終點鑼。
  • 大話蜻蜓點水
    說到蜻蜓點水,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成語:什麼意思呢,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也形容輕輕一吻。經常用來批評人們做事不深入,膚淺,淺嘗輒止。蜻蜓在水面上飛翔,尾尖緊貼水面,一點一點用尾尖點水, 是俗話說的「蜻蜓點水」。小時候都以為天氣熱了,蜻蜓也喜歡玩水了,蜻蜓真的是在玩水嗎? 不是的,這是雌蜻蜓在產卵。「蜻蜓點水」是蜻蜓生命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為什麼生活在陸地,平時在空中生活的蜻蜓要把卵產在水中呢?
  • 夏日清爽,「蜻蜓點水」:AJAZZ黑爵機械鍵盤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鐵皮阿童木0523身為一個女生,自然是個顏值控~對於機械鍵盤的選擇,除了手感、品質、品牌外,還有一點——外觀一定要好看,哈哈哈~AJAZZ黑爵,國內專業外設品牌,已經具有十餘年歷史,堅持「與產品談戀愛」的設計理念,為遊戲玩家打造高性能高品質的熱血外設裝備!
  • 蜻蜓點水是在做什麼?
    蜻蜓有時在水面上飛翔,尾尖緊貼水面,一點一點用尾尖點水,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蜻蜓點水」 。其實這是雌蜻蜓在產卵。我們平時看到蜻蜓在空中優雅的飛翔,其實蜻蜓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水中。蜻蜓到了繁殖季節,通常會在小河邊、池塘裡的水草上產卵。卵排出後,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蟲,叫做「水蠆」 。
  • 難倒跳高冠軍的「蜻蜓點水」,真的是輕功嗎?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7日電(王昊) 最近幾天,已經退役的跳高名將張國偉模仿「蜻蜓點水」失敗的搞笑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網友調侃之餘,也有人疑問,「蜻蜓點水」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真的是玄之又玄的輕功嗎?所謂「蜻蜓點水」,即人站在水邊,跳起後,腳尖點到水面,再平穩地落回岸上。在張國偉發布的視頻中,他站在水邊輕輕躍起,然後……撲通落在了水裡,略顯狼狽地爬上了岸。
  • 「小常識」張國偉表演蜻蜓點水,你知道蜻蜓點水還有別的意思嗎?
    今日在熱搜榜上看到前跳水運動員張國偉的搞笑視頻,樂一樂的同時不由得對蜻蜓點水這個詞產生了興趣。來自微博生活中含義根據百度百科:蜻蜓點水,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也形容輕輕一吻。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 麻雀也是國家保護動物!它到底吃啥?
    雖然樹麻雀(簡稱麻雀)貌不驚人,它卻在2000年被列入了我國的「三有動物」名錄。任何非法捕殺、出售、食用麻雀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為什麼平凡無奇的麻雀會成為國家保護動物?這還要從50多年前說起。  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裡,中國人普遍認為麻雀以穀物為食,是危害糧食生產的害鳥。1958年,中國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麻雀和老鼠、蒼蠅、蚊子一起,被列為需要清剿的「四害」。
  • 新疆動物學專家人工繁殖麻雀 為防治蟲害(組圖)
    「我們主要做麻雀在北疆觀測實驗,目的就是找到人工繁育麻雀技術擴大其野生種群數量,利用麻雀喜食昆蟲的習性為新疆林果業防治病蟲害提供技術支撐,保障林果產品豐產、無公害。」承擔了此項課題的李海英說。「北疆氣溫比南疆低,麻雀的孵化率相對低,一對麻雀1年可孵化兩窩,每窩4到6隻。課題組多次使用人工孵化器孵化麻雀蛋,試驗證明孵化成功率達70%以上。」李海英說,孵化成功了,接著就是餵養。「從技術層面看,餵養人工孵出的小麻雀是個很繁重的活,得把食物一點點地餵到它們嘴裡,且每隔兩小時餵一次」。
  • 難倒跳高冠軍張國偉的「蜻蜓點水」,真的是輕功嗎
    (受訪者供圖)最近幾天,已經退役的跳高名將張國偉模仿「蜻蜓點水」失敗的搞笑視頻在網絡引發熱議。網友調侃之餘,也有人疑問,「蜻蜓點水」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真的是玄之又玄的輕功嗎?所謂「蜻蜓點水」,即人站在水邊,跳起後,腳尖點到水面,再平穩地落回岸上。在張國偉發布的視頻中,他站在水邊輕輕躍起,然後……撲通落在了水裡,略顯狼狽地爬上了岸。
  • 麻雀隨處可見,可為什麼麻雀的屍體難以見到?
    麻雀可能是我們最常見到的一種鳥類了,它們分布範圍非常廣,種類也非常多,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見到的都是活蹦亂跳的麻雀,很少見到死亡的麻雀,那麼問題來了,麻雀死亡後,它們的遺骸去哪裡了?它們又能活多少年呢?麻雀麻雀的體型較小,體長只有14公分左右,體重只有30克左右。體型較小的它們為了維持體溫,對食物的需求量很大,每天都要外出覓食。
  • 麻雀的壽命是多長,為什麼很少看見死去的麻雀?
    麻雀的種類很多,以農村常見的樹麻雀來說,壽命在10年左右,但是麻雀的天敵也很多,使得很少有麻雀能活到這麼長的時間,在森林中也是可以見到一些死去的麻雀。我們小時候的農村上,經常看到麻雀成群結隊地穿梭在竹林和森林之中,尤其是在曬穀物時,只要人離開一會,就會有很多麻雀來偷吃,但是麻雀的警惕性非常高,人稍微一接近就會飛走。
  • 曾經是「害鳥」的麻雀,成群偷吃莊稼,為什麼不能捕殺?
    但就是因為當時大量的捕殺麻雀,導致麻雀的數量急劇減少,一段時間麻雀竟成了少見的鳥種。也有可能是因為麻雀被人類捕殺多了,開始懼怕了,都老老實實躲到深山老林裡。按方便程度,麻雀肯定優先會吃農作物。農作物經過人類世代耕種的改良,產量比其他植物都要高。每年都有穩定的產量,麻雀也就習慣性的直接吃莊稼,不再像以前一樣在林間尋找食物。
  • 麻雀的友誼
    聽到頭頂上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抬頭一看,是一隻麻雀在撲稜翅膀。找了一會兒,才發現有隻麻雀順著衛生間換氣扇的通氣口鑽進來了。之前的塑料管老化了,要換新的管子,還沒有換,所以麻雀就從玻璃窗上的圓口鑽了進來,由於向光的一面都是玻璃,麻雀大概眼花了,所以找不到出口。麻雀飛到家裡來,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了,相反,是很常見的現象,就像走在街上總能遇上小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