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CT的開拓者陳碩:光CT乃至光纖傳感任重道遠

2020-11-25 光纖日報

11/23/2020,光纖在線訊,距離深圳坪山光纖傳感大會已經告一段落了,現在武漢光博會也圓滿落幕了,在這次展會中也偶遇很多做光纖傳感的老師們,之前也有幸採訪了國家電網的陳碩老師。陳老師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光電子技術專業,是國內最早開展光纖電流互感器的研究者之一。2007年進入國家電網公司工作至今,負責光纖電流互感器產品的研發,主持研製的光纖電流互感器產品覆蓋35KV、110KV、220KV、500KV等多個電壓等級,成功應用於智能變電站工程、UPFC工程、柔性變電站工程等,制定《光纖電流互感器技術規範》電力行業標準。

他是光纖電流互感器領域的專家,在國內率先開展光纖電流互感器研究。

隨著現代工業的高速發展,對電網的輸送和檢測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高壓大電流的測量手段面臨挑戰,與此同時,光纖技術和材料科學也不斷變革,光學電流互感器(OCT)應運而生。

首先,陳老師給我簡單科普了光CT的原理。光學的原理是基於法拉第磁旋光效應,如果簡單來說就是偏振態在磁場中有一個旋轉,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是左圓光和右圓光由磁場造成的光速差,然後我們再利用幹涉儀把電流周圍磁場造成的這個光速差測出來,從而推算出電流大小,這就是其基本原理。

陳碩老師他們的方案是用寬譜光源,解調方面充分運用已經十分成熟的光纖陀螺技術,真正實現測相位差或光速差,而不是測光強。同時利用閉環跟蹤的檢測原理降低了誤差或非線性,完全克服了以前電磁式互感器由於磁飽和帶來的非線性問題。所以,從它的測量準確性來說,OCT在電力系統應用裡尤其是超、特高壓情況下,毫無疑問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也是它最大的特色優勢。除了測量精準外,OCT還具有易安裝,容易小型化、抗電磁幹擾能力強和絕緣性能好、可輸出數位訊號、沒有潛在的爆炸危險等一系列優越性。

至於應用方面,陳碩老師說當初大量推廣主要是在智能變電站上的應用,實際上就是為了數位化。所以國家電網在智能變電站或數字變電站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最後從效果看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所以目前不再推廣。究其原因,陳碩老師認為是其步子走得太快,因為採用全新的OCT測量系統,涉及的新技術很多,專用的器件沒有,運行經驗沒有,設計的可靠性也沒有保證,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它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是被整個電力系統認可的。在直流領域,尤其是在特高壓的大直流和柔性直流的工程裡光CT幾乎是首選方案,性價比最高。總體來說,雖然存在問題,但它有自身的應用領域。

另外,陳碩老師在深圳光纖傳感大會上作了《500KV變電站加裝光CT消除保護死區》主題演講,這次的亮點不是應用在直流領域,而是分享在500KV變電站有一些保護死區,如何通過加裝OCT消除保護死區的示範案例,從而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問及OCT技術目前的發展進程和路徑難點,陳老師介紹其直流領域還在用,他認為最重要的難點是可靠性和準確性。最需要保障的是光CT的可靠性,因為首先光CT是電力系統裡的核心裝備,是電力系統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一旦發生設備或運行故障,就需要保護裝置及時切斷故障,把故障隔離開,如果故障沒有隔離,事故擴大,最嚴重的就會引起整個電網停電;其次,電力設備需要每天24小時不斷電連續運行;另外,電力系統變電站電磁環境複雜程度也遠遠高於一般環境,一旦發生故障,電磁幹擾非常強,會從某些途徑耦合到產品中,可能對某些器件或電路產生顯性或隱性影響。光CT還面臨著實際測量準確性需要提高的難點,雖然前面提到其線性度很好,大部分情況下我們的產品準確度已經足夠,但是要想完全替代傳統的電磁CT還達不到,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這些都是它的特殊問題,也是其難點。那麼要想把光CT做好,未來光CT該怎麼發展,我們第一要解決的就是安全可靠的問題,而這需要綜合治理,需要從光學器件、電子器件、控制算法、光路結構設計、各種保護措施全方位綜合治理,才可能達到電力系統中理想的狀態。

當提及部分學者和公司都在做光CT以及問及國內外發展情況,有沒有成熟的產品時,陳老師非常冷靜且客觀的答道光CT絕對是中國做的最好!他給出三點理由。

其一,從使用層面看,中國的電力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微機保護已經很成熟了,而國外電力系統還在沿用60年代的繼電器保護系統。其二,因為中國地域很廣闊,東西部的能源結構、經濟消費結構決定了其西電東送格局。其三,中國是一個統一的政府,統一市場,比美國好幾家電力公司強多了。所以,中國的地域優勢、經濟結構、政治優勢最後促成中國的電力系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最先進的技術一定是在中國產生的。在直流領域,國外也有不同的方案我們稱之為實驗室方案,他們採用壓電陶瓷只能做開環檢測,做不了閉環檢測,其產品也從未通過武高所檢測,所以無論從技術指標、性能指標都比不上中國的光CT。陳老師沒有對國內個別公司的產品發表評論,但他說總體來看目前還沒有哪個產品能夠完全被市場認可。其實不只是光CT,包括光纖傳感器在各種領域應用也有很多案例,但是真正有哪個產品起到作用還很少,完全被市場認可的微乎其微,我們只能說任重道遠。

很多人都說未來三到五年,光纖傳感行業會大火。但是,陳老師卻有自己不一樣的看法。「最近光傳感風頭很火,國家電網也投入很多,俗話說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但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樂觀。無論從目前科研機制還是用戶使用機制來看,經過幾輪的風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沉澱,有一個穩定的團隊和機制,踏踏實實做事情,認認真真做研究。」陳老師誠懇地說道。

就像他說的,我們總說成果轉化最後是一公裡,但是我們把產品從原理、做完樣品、檢測實驗到掛網運行只是剛走完一公裡,還剩99公裡沒走,後面的路才是極其艱難的。的確,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吾輩需砥礪前行,上下求索。

相關焦點

  • 光無源器件與光纖傳感
    光開關:具有一個或多個可選擇的傳輸埠、可對光傳輸線路或集成光路中的光信號進行相互轉換或邏輯操作的器件。它的用途包括光纖通信系統、光纖網絡系統、光纖測量系統以及光纖傳感系統。 10. 光隔離器:它的作用是讓正向傳輸的光通過而隔離反向傳輸的光,防止反射光影響系統的穩定性,與電子器件中的二極體功能類似。
  • ct技師考試題庫全套!
    它在ⅹ線管點焦點、真空傳播的條件下成立2.物質衰減:在診斷ⅹ線能量範圍內,ⅹ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形式主要是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X線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衰減,反映出來的是物質吸收x線能量的差異,是X線影像形成的基砒考點二、連續X線在物質中的減弱特點(熟悉)連續ⅹ線波長範圍廣,是一束包含各種能量光子的混合射線。
  • 多芯少模光纖在傳感領域的應用 - 訊石光通訊網-做光通訊行業的...
    ICCSZ訊  基於多芯光纖和少模光纖的空分復用技術,一方面可以顯著提升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容量;另一方面,由於多芯光纖中不同纖芯、少模光纖中不同空間模式在同一光纖中共同傳輸時擁有不同的空間分布,這些空分光場特性會對周圍環境參數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響應,在此基礎上可利用多芯光纖和少模光纖開展更前沿的傳感技術研究。
  • 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特點與研究現狀
    2.1、利用後向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 瑞利散射是入射光與介質中的微觀粒子發生彈性碰撞所引起的,散射光的頻率與入射光的頻率相同.在利用後向瑞利散射的光纖傳感技術中,一般採用光時域反射(OTDR)結構來實現被測量的空間定位,典型傳感器的結構如圖1所示.依據瑞利散射光在光纖中受到的調製作用,該傳感技術可分為強度調製型和偏振態調製型
  • 收藏《光纖導光原理和光纖材料》PPT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中的全反射原理而達成的光傳導工具。光纖實際是指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纖芯和在它周圍採用比纖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層,並將射入纖芯的光纖的光信號,經包層界面反射,使光信號在纖芯中傳播前進的媒體。光纖主要有兩個特性:損耗和色散。
  • 「光製造」時代,國內光纖雷射器龍頭大有可為
    ,步入「光製造」時代。相比之下國內雷射應用滲透率仍然相對較低。光纖雷射器具有節能、環保、高效且易於結合機器人及智能控制等特點,與未來智能製造的需求完美契合。我們認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趨勢,中國將步入「光製造」時代。
  • 微型光纖光譜儀—交叉C-T型和M型光譜儀對比分析
    交叉式切尼-特納(czerny-turner,簡稱c-t)光路和基本型c-t光路(m型光路),是光纖光譜儀中最常見的兩種分光光路,本文將詳細介紹交叉c-t光路和m型光路的基礎原理和各自的優缺點,交叉c-t光路結構緊湊、靈敏度較高,而m型光路解析度較高、雜散光性能更優。
  •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
    皮膚ct做局部還是全身_三維皮膚ct是全身照嗎?白癜風是皮膚病的一種,白癜風在早期的時候肉眼有時候難分辨出區別,很多患者就是因為誤判漏判導致病情加重,對於這種沒有把握的疾病症狀,患者還是應該到專業的白癜風醫院進行檢查。檢測過病情之後,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對於白斑白點,只有更為先進的技術才能做到更的檢查。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由於我們對醫療知識並沒有過多了解,更別說是醫療設備使用了。再受到當今網絡發達、真實或不真實的信息影響,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對醫療設備有錯誤認知。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
  • 空氣光放大!空芯光纖新紀錄
    該團隊利用氣體布裡淵效應實現了空芯光纖裡的光放大,將信號放大了200,000倍,其實現的增益係數比之前的所有基於氣體布裡淵效應的工作至少提高了6個數量級,並且首次證實空芯光纖裡的增益能遠遠大於標準單模光纖。基於此原理,該團隊還分別展示了一種全新的氣體雷射器和傳感器。
  • 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原理及傳感過程
    如用公式來表達:當雷射脈衝在光纖中傳播時與光纖分子相互作用,會發生瑞利散射、布裡淵散射、拉曼散射,其中拉曼散射是由於光纖分子的熱振動和光子相互作用發生能量交換而產生的。如果一部分光能轉換成熱振動,那麼將發出一個比光源波長長的光,稱為斯託克斯光;如果一部分熱振動轉換為光能,那麼將發出一個比光源波長短的光,稱為反斯託克斯光。根據拉曼散射理論,在自發拉曼散射條件下,兩束反射光的光強與溫度有關,它們的比值R(T)為:  (1)其中,和分別是斯託克斯光強和反斯託克斯光強,h為普朗克常數,k為玻爾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
  • 為什麼去醫院拔智齒要拍CT,還得做血檢,這有必要嗎?
    把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建立在別人的經驗或者猜測上,這是不理智的。 對於已經露出一部分冠部的牙齒確實可以光靠肉眼從外邊看出大致的方向,可是……牙根的數量呢?兩個根?三個根?還是融合根?靠猜的?牙根有沒有膨大?有沒有彎曲?等等,這些也都靠猜的?牙根距離神經管的距離……也靠猜的?
  • 解析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傳感光纖的長度從一千米達上百千米,很適合應用在海底電纜的檢測中。
  • 科普 | X光、CT、核磁共振…你了解嗎?
    我們在醫院檢查的時候,有的醫生會說:你先拍個x光,查出來有必要我們再拍個ct。這讓很多小夥伴們一頭霧水:為什麼照了x光,還要照ct?為什麼不能直接拍ct呢?為什麼有時候要做昂貴的核磁共振呢?這些令人一頭霧水的問題,今天我們一一解答。
  • 大規模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光纖傳感網絡的研究新進展
    近些年來,光纖傳感技術由於其體小質輕、高靈敏度、抗電磁幹擾等優勢在許多工業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而隨著光纖傳感組網技術的發展,構建大容量、長距離、高精度的分布式布拉格光柵光纖傳感網絡成為當下光纖傳感技術的研究熱點之一。
  • 空氣光放大20萬倍!空芯光纖新紀錄
    因此,空芯光纖被普遍認為是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光通信骨幹網的重要組成,因此也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光纖研究的最前沿。雖然空芯光纖在光通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但是空芯光纖裡的光放大是一個長期存在的難題。因為不像實芯光纖那樣可以簡單的使用摻雜來進行光放大,空芯光纖裡的光絕大部分傳輸在空氣孔裡,摻雜光放大的效率非常有限。
  • 石墨烯在光纖傳感中的應用
    光纖傳感器以其高靈敏度、小尺寸、良好的抗電磁幹擾能力和其他潛在優點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本文綜述了石墨烯在光纖傳感器應用中的發展,介紹了石墨烯的常用製備方法,總結了石墨烯的光學性質和一些基於石墨烯的光纖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1.
  • 由水流和光流的啟發 製作超靈敏的光纖耦合器傳感器
    水的流動和光的流動在許多方面是相似的,這激勵了一批來自新加坡南南洋理工大學和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探討光流在波導中是否表現出同樣的特性,波導即可供電磁波在端點之間進行傳輸的一種線性結構。  根據在《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的報導,他們通過研究這種光纖微型耦合器的紅外傳感特性進行測試,並建立了一個傳感器,其靈敏度要比常規的基於光纖的生化傳感器的靈敏度高20倍。
  • 由水流和光流的啟發,製作超靈敏的光纖耦合器傳感器
    水的流動和光的流動在許多方面是相似的,這激勵了一批來自新加坡南南洋理工大學和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探討光流在波導中是否表現出同樣的特性,波導即可供電磁波在端點之間進行傳輸的一種線性結構。根據在《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的報導,他們通過研究這種光纖微型耦合器的紅外傳感特性進行測試,並建立了一個傳感器,其靈敏度要比常規的基於光纖的生化傳感器的靈敏度高20倍。
  • 基於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高壓海底電纜外力損壞仿真
    1 海底電纜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1.1 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定義和特點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是利用光波在光纖中傳輸的特性,可沿光纖長度方向連續地傳感被測量(溫度、應變等)的信號傳輸系統。此時,光纖既是傳感介質,又是被測量的傳輸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