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前段時間騰訊出的《一起來捉妖》有多火?
大概在廣場的大媽都不一定是來跳廣場舞的,而是來捉妖的...
當然這有點誇張了,廣場舞是一定要跳的,但妖也是不能不抓的。
短短一個星期,在小爆哥我的大肆宣揚下,已經致力於讓朋友圈的每一位同志都染上抓妖的毛病,於是一打開微信就是...
你要問不過就一個扔扔球捉捉妖的遊戲憑什麼這麼受玩家的歡迎,那不如先看看為啥那個臺灣老大爺願意用21臺手機來捉寶可夢了。
說到寶可夢,它真的算是讓世界看到了AR技術的無窮潛力。
《精靈寶可夢GO》是由Nintendo(任天堂)、The Pokemon Company(口袋妖怪公司)和谷歌Niantic Labs公司聯合製作開發的AR寵物養成對戰類RPG遊戲,你可以在遊戲中尋找、捕獲、進化和訓練自己的小精靈,並和其他玩家進行對戰。
在上線僅4個半小時,《精靈寶可夢GO》便已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免費應用,推出不到兩周的時間,它已經超越Facebook以及Snapchat成為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
當澳洲人民冒著嚴寒通宵刷怪的時候,《精靈寶可夢GO》獲得的巨大成功讓任天堂股價暴漲50%
在《精靈寶可夢GO》與《一起來捉妖》之外,還有更多的知名IP都陸續推出了AR手遊,如《勇者鬥惡龍 WALK》,《我的世界:地球》、《哈利波特:巫師聯盟》等。
在一份數據報告《上升勢頭不可阻擋:XR的未來》中就預測,2018年AR與MR的收入將達到32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會來自Niantic的《精靈寶可夢Go》以及即將上市的《哈利波特:巫師聯合》等移動AR遊戲。
而到2021年,AR/MR收入將達203億美元,一舉超過了VR的190億美元,更多觸手可及的手機應用與Magic Leap及微軟HoloLens等便攜高端設備的結合將是主要增長原因。屆時AR/MR軟體收入將達82億美元。而在移動AR軟體收入中,移動AR遊戲即AR手遊或將佔到最大的比重。
畢竟相對於需要設備支持的VR來說,無需設備或僅需便捷設配支持便可收穫較好體驗感的AR遊戲無疑更適宜在移動端發展。像報告所預測的一樣,今後幾年AR遊戲擁有光明的前景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除此之外,為什麼大家現在熱衷於AR遊戲呢?這些遊戲還有哪些吸引力?
▍社交性+強代入感
社交性自然不必多說,在這些遊戲中你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其他的小夥伴,與他們組成隊伍一起去做任務。
在代入感上,AR遊戲都應用到了GPS定位系統呵場景識別系統,將虛擬環境與真實地圖相結合,讓整個現實世界都成為了可操作的「沙盒」。
更不要說許多AR遊戲都有著強大的IP作為劇本,不管是知名遊戲還是知名小說,當你在現實場景中透過攝像頭進行操作時,就有種瞬間化身原作主角的感覺。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全都要
像《精靈寶可夢GO》與《一起來捉妖》這樣的妖怪收集遊戲,對於有的人來說,升到多少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集齊全圖鑑!
想當初在《一起來捉妖》中為了抓那一隻活動限定「顏如玉」,號稱萬年死宅的我,在掙扎了許久之後,終於是沒忍住誘惑,換衣出門,一個人在小區裡拿著手機屁顛屁顛的轉悠來轉悠去,即使中途下了大雨,也沒澆滅我圍剿顏如玉的心...
原來AR遊戲的終極目的是拯救死宅?!
▍AR遊戲前景知多少
也許有玩家會問:既然AR遊戲現在這麼火,那想必之後一定又會有很多遊戲廠商也推出這樣的遊戲吧。
非也,然也。
雖然現在AR技術已經不是什麼多神奇高深秘不可傳的技術,但畢竟這類遊戲還涉及到定位,那這就不是遊戲小廠能簡單解決的事了,畢竟就算大如騰訊,這些妖靈也無法覆蓋全部區域啊,畢竟一款成熟的AR遊戲產品需要解決很多技術問題,比如空間定位、場景識別、運動追蹤等。
而且既然說到要外出捉妖,那不可避免又會涉及到交通安全,畢竟低著頭到處轉悠可不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所以出於對於交通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騰訊也是十分謹慎,即便你是在自己小區、公司裡捉妖,它也會有彈窗彈出來提醒你請勿走路的時候玩耍。
雖然對於這一點有不少玩家覺得無法理解:你又要我去捉妖,又不讓我走路玩,你怎麼會醬紫!
但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捉妖不規範,妖靈兩行淚啊...遊戲什麼的,哪裡有安全來得重要呢。
同時AR遊戲對地理信息安全也有著不小的威脅,所以針對以上的問題,遊戲廠商在研發、引進、運營這一類遊戲的時候自然就會謹慎謹慎再謹慎。這種AR遊戲自然不會像吃雞遊戲一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但不管怎樣,作為國內首款AR探索手遊,騰訊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也讓其他遊戲廠商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不斷發展中,未來的AR技術也會更加完善,也許會有更多的遊戲加入這個隊伍當中,可能它們還有很多的不足,但作為在AR的新的探索者,自然是在不足中不斷前進,而作為玩家的我們,也是在包容中與之共同成長。
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