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艾蓓 通訊員 陳瑋瑋
安康有好水,好水養好魚。這份自信源於生態安康孕育的生態漁業,源於安康人坐擁優良生態、光大「安康漁」的生態自覺。
長江「十年禁漁」,震動安康水產。久負雄心的「安康漁」向哪裡遠航?怎樣解好「禁漁」與「興魚」這個方程式,安康用綠水青山定律作出精彩回答。
「禁」就是「進」,安康算對「十年禁漁」機遇帳
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是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市,屬於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護好青山綠水,培好「安康漁」,養好「安康魚」,安康以十年之期向漢江約定。
作為長江最大支流的漢江,在安康境內流長340公裡,佔漢江全長1577公裡的22%。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捕,生態安康自有擔當。
長江十年禁漁,是國家「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要決策。安康自上到下,都有一個深刻認識,修復漢江水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其實早在十年前,安康就開始在西北地區最大的淡水人工湖瀛湖清理網箱,倒逼產業規範,健康產業機制,既要一湖清水,又要山水永續。從2018年始,安康對瀛湖大網箱養魚之弊發起攻堅,取得全勝,實現政策落實、漁民轉業落實,以養魚為主的農民上岸發展多種經營,開闢出新的生活。
如今面對瀛湖大水面,水天空闊,青山四環,人民安居樂業,旅遊加快發展,一湖好水帶來新機遇。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安康決策者對政策的敏感度和忠誠度,盡在新時期以來安康堅定綠色發展所獲得的生態自信,盡在全力推進長江流域漢江水域禁捕退捕的不二決心和堅定立場。
市委、市政府令行禁止,將其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落實。成立了以市長趙俊民為領導小組組長,常務副市長、分管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公安工作的副市長為副組長,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小組專題議事會議制度。與此配套的,還成立了以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市長為組長的長江禁捕工作專班,並將禁捕工作納入了河湖長制管理考核。
今年以來,市上陸續出臺了《安康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通告》《安康市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工作方案》《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關於打擊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專項行動方案》等系列剛性配套措施,全速全力推進此項工作,確保漢江流域禁區無「漁」。
與此同時,各職能部門組成工作專班,明確縣區、鎮(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細化工作方案,層層傳導壓力,並建立了漁政執法聯席會議、群眾舉報、行刑銜接、公益訴訟等制度,有力有效推進我市長江流域禁捕工作深入開展。
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我市強力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加快漁船網具回收拆解,積極引導禁止非法捕撈,持續加強漁業資源和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有序推進禁捕退捕各項工作,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捕魚人」已成「護漁員」,漢江為美好明天深呼吸
家住漢濱區瀛湖鎮清泉村的郭邦超,原本以打魚養魚為生,曾多次使用抬網、電魚等非法捕撈方式進行捕魚,後來在瀛湖漁政人員的制止懲罰和耐心勸導下,逐漸明白非法野蠻捕撈的重大危害,也懂得保護資源的重要性,自行將電魚器和網具銷毀,船舶也僅用於過河擺渡。
「現在不非法捕撈後,種起了枇杷、楊梅等水果,每天都有事做,生活很踏實,日子也逐漸紅火。」今年,郭邦超放下漁網不再打魚,而是在村上發展起了林果種植業,同時成為了護河信息員,閒暇時間幹起了勸阻捕魚工作。
漢濱區瀛湖鎮橋興村村民陳同建,昔日「捕魚人」已成為「護漁員」,不厭其煩地向周邊群眾宣傳禁捕政策和保護資源的意義。瀛湖大水面管理企業因此將他吸收到大水面管理工作隊中,後來又被瀛湖漁業局聘為漁政協管人員。如今陳同建一邊經營著自家的農家樂,一邊繼續盡職盡責地保護著瀛湖環境資源,日子越過越好。
「肯定是捨不得,但更不願意看到湖裡的魚數量越來越少、個頭越來越小。」 陳同建心裡清楚,打魚只是為了「小家」,護漁則是為了「大家」。「每次到了熟悉的水域,以前想的是怎麼捕魚,現在得想想如何保護江魚。」
變化的還有遍布安康城鄉魚特色餐飲飯店,走在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過去一些以「河魚」「野生魚」等字樣為門店招牌以及廣告語一夜悄然走下菜單、走下招牌,農貿市場和超市再沒有「野生魚」的叫賣之聲……堅決「管住船」、全面「管住岸」、切實「管住販」,在安康成效顯現。
據了解,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開展前,按照中省環保督查要求,我市2018年對瀛湖養魚網箱進行了全面清理,2019年底完成取締工作,共清理拆除養殖網箱3.5萬餘口、庫汊養殖攔網24處,清理船隻681隻,涉及農戶473戶,共兌現補償款1.08億元。
家住漢濱區瀛湖鎮王巖村的村民張修興告訴記者,他家在湖對面住著,每次出去採購生活用品都必須撐船過湖,這次自己的船隻雖然被列為「三無」船上交了,但漢濱區農業農村局對剩下的水上通行船將會根據情況,3至5戶合用一艘質量好的船,這樣一來,不僅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日常出行,還能拿到部分補助,表示很滿意能接受。
漁船漁具的回收拆解是禁捕管理的關鍵,只有將漁船漁具全面回收處置,才能真正實現「禁得住」的目標。
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劉繼瑞現場告訴記者,按照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建檔立卡工作要求,今年以來對全市各類船舶進行了全面摸排,目前全市摸排統計各類船舶總計2561艘,其中合法運輸船舶252艘,「三無」船隻2309艘。按照一船一檔的要求,對「三無」船隻全部建立了檔案,並與船主籤訂了不得非法捕魚的承諾書。按照精準研判、精準分類和先上岸再分類處置等辦法,目前全市「三無」船隻已上岸集中管理443艘,拆解342艘,統一編號105艘,鄉鎮登記監管1429艘,已全部籤訂禁捕承諾書。「三無」船隻的有效清理為如期完成長江流域禁捕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厲禁」連結「真心護」,幹群共織管護常態網
目前,安康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及其主要支流均已實行全面禁捕,實現水域各類船隻「四清四無」(清江、清湖、清船、清網,無捕撈船舶、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的目標。下一步,還將全面夯實各級各方責任,聚焦「禁捕」「交易」等關鍵環節,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整治頻率,深化宣傳引導,逐步構建「十年禁漁」全鏈條、全過程、全流域監管體系,讓漢江更好地休養生息。
「我們每天早出晚歸,一方面開展宣傳發動,提高大家建設藍天碧水、環境優美家鄉的自覺性;另一方面開展水域專項整治行動,確保禁捕工作措施落地落細。」正在開展漢濱區瀛湖巡邏的王磊向記者介紹。
「我們積極響應政府的政令,嚴禁捕魚,嚴禁違法運輸,讓咱們的瀛湖更美麗。」船主唐明亮告訴記者,幾個月來,瀛湖鎮和相關部門經常到農戶家中走訪座談,向他們宣傳禁捕政策,自己雖然捕了多年的魚,心中有些不舍,但為了響應國家長江流域禁捕政策,還是想通了,決心以實際行動支持禁捕工作。
十年禁捕,宣傳引路。讓基層幹部群眾知道、了解禁捕政策和法律法規,是開展長江禁捕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為此,充分發揮「河長(湖長)+警長+X」責任體系,將禁捕工作、護漁職責納入河長制、湖長制和警長制管理體系。落實護河員的護漁責任,沿漢江7縣落實護漁員2100人,明確了護河員護漁職責,加強日常巡查。
各地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張貼通告等形式和各類新聞媒體平臺,深入重要河段、庫區碼頭、集鎮村組、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全方位、廣角度、多形式宣講禁捕重大意義和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廣大群眾知法、懂法、守法。
市、縣區政府發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通告,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形成「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氛圍;在主流媒體刊發「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公告,面向社會廣泛展開宣傳動員;對以「漢江野生魚」、「野生江鮮」等為噱頭的宣傳營銷行為,追溯漁獲物來源渠道,不能提供合法來源證明或涉嫌虛假宣傳、過度營銷、誘導欺詐消費者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至目前,印發宣傳資料2.5萬餘份,宣傳海報8000餘張,重要河段樹立宣傳牌80餘個,「嚴厲禁」和「真心護」織成了安康無處不在的「禁捕網」。
同時,採取管漁護漁和增殖放流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魚類增殖放流,全力保障安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全市共增殖放流魚苗540餘萬尾,有效促進了漁業資源恢復和水域生態環境改善,向全社會宣示了很好的生態保護定力,促進了安康人對「十年禁漁」的理解與支持。
內容來源:安康日報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陝西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