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中的極品海鮮,可能很多會回答龍蝦、鮑魚、海參之類,但是劍走偏鋒的鮟鱇魚肯定會被忽略,在日本著名的痛風鍋裡,河豚的白子和鮟鱇魚肝絕對是眾多海鮮裡的無上妙品。
在很多關於深海的影視動畫中,許多情況下一定會有一條頭頂掛著小燈籠,優哉遊哉遊泳的小魚,俗稱燈籠魚,這類燈籠魚的學名就叫做「鮟鱇魚」,普遍遍布於各大洋中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底水域中,是一類全球性魚種。

全球現在已知有兩百多種鮟鱇魚,大部分都生存在大西洋和南極洲深海的漆黑海溝中,有少部分生存在淺水區的熱帶自然環境中。它們的樣貌大小都各不相同,但是相對於我們而言,它們就一個相同點,就是一個字:醜!
它們一般整體呈現菸灰色到深咖啡色,有很大的頭部和鐮刀一樣的嘴唇,長有銳利、亞克力一樣的牙。某些品種的鮟鱇魚體型十分巨大可以長到1米多。普通的的品種大約0.4米左右。它們肥胖的軀幹沒有魚鱗,有著不光滑的皮膚表面。乍看有點像蟾蜍似的,因此大連人還稱呼它們叫「蛤蟆魚」。

鮟鱇魚長得又兇又醜很容易使人望而生畏,大部分鮟鱇魚長期定居在幾千米深的深海水域,像海底幽靈一樣生存在孤寂且漆黑的海底。反正沒有光,這也讓他們它們就隨便長著玩玩兒得了,所以越來越醜。
我感覺這個容貌在我們這肯定找不著伴侶了,但在鮟鱇魚這根本不算個事。鮟鱇魚表現了什麼叫做有自信!可以讓愛人心甘情願「吃軟飯」,而且吃到地老天荒!鮟鱇魚的世界裡,每隻雄魚都是上門女婿,而且個個都是軟飯男。

我們人類對鮟鱇魚的科學研究起源於十九世紀,那時候動物學家對鮟鱇魚非常著迷。令人費解的是他們找到的鮟鱇魚樣本沒有一隻是雄性的,更不清楚雄魚長什麼樣。有的時候生物學家會捕捉到一種與角鮟鱇身體構造類似的魚,但是這類魚的塊頭小得多,不到1cm長,加上其餘的差別,最終被歸於另一個的物種下。
直至20世紀20年代,生物學家又抓住了一條雌性角鮟鱇。發現有兩條比它小許多的魚利用口鼻部粘附在雌魚的小腹。最初他們覺得這類小魚可能是雌魚的魚苗,但是這類照顧魚苗的方式又太特別了。
直到又過了兩年,謎題終於解開,生物學家裡根對其開展了局解探析,詫異地發現這類小魚並不屬於別的物種種群,也不是雌魚的魚苗,這就是鮟鱇魚的雄魚!

恍然大悟!鮟鱇魚悄然失蹤的雄魚其實一直都在雌鮟鱇魚的身上!而且一直被科學家忽視著。這類雄性鮟鱇魚比雌魚小許多,雌魚通常身長可以長到1米,雄魚通常僅有幾毫米!在極限情況下,雌性鮟鱇魚的長度是雄性的將近七十倍,體重是雄性的五十多萬倍!
身型上的極大差別為雄魚的「吃軟飯」產生了可能性,而雄魚更沒有錯過身型差別產生的各種益處,它通過捨棄覓食功能進而將「吃軟飯」達到了到了純粹的境界。

雌性鮟鱇魚的頭上有一條杆狀發光物,如同一條釣竿掛著魚餌一般,被譽為「擬餌」。鮟鱇魚像姜太公一樣靜候別的小魚小蝦等小動物上當,並且有著鋒利的牙齒,它們也有極大的嘴、韌性的身子,這使它們的嘴具備讓人詫異的關合功能,能夠吞掉比自身大兩倍的獵食。
但是這類特點雄魚都已經捨棄了,它沒有小燈籠,更沒有大嘴巴和尖牙,甚至都不用自己覓食,只是通過粘附在雌性的身上直接從雌魚身體內得到營養成分,在雌性產卵的時候提供精細胞就可以。這類關係在學術界稱為「性寄生」。

我認為簡言之就是說拿著戀愛的理由吃著軟飯,堂而皇之地靠老婆。有一些鮟鱇魚甚至把這種性寄生發揮到極致。這類雄魚僅有在與伴侶結合後才會性成熟,假如雄魚在生命的最開始幾個月裡找不到找尋雌性,它便會死掉!
因此雄魚一生只幹一件事就可以:努力的尋找雌性,並且寄生。不愧是是最強上門女婿,天生的軟飯男!

今天就說到這,我是一寸蟲奇聞,下次見,歡迎留言討論。(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