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在吃軟飯這方面,這種魚真的是高手!

2020-11-26 騰訊網

在深海之中,有一種醜出新高度,總愛打著一個「燈籠」釣魚的魚,叫做鮟鱇魚。俗稱燈籠魚、琵琶魚。《海底總動員》裡小丑魚遊向深海遇見的就是鮟鱇魚。

打著「燈籠」釣魚的魚

雌性鮟鱇魚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從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形似小燈籠的肉狀突出,由於這個「小燈籠」具有腺細胞,可以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

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雌性鮟鱇魚引誘食物的利器。

鮟鱇魚:別說人家醜了,深海黑不溜秋的,誰都看不見,大家不都是隨便長長嘛。幸虧我有「小燈籠」,看到我家親戚都長這樣的我就放心啦!

愛吃軟飯的雄性鮟鱇魚

除去長相奇特之外,鮟鱇魚還有一個讓人驚訝的神操作——鮟鱇魚以寄生的方式交配,並且有的鮟鱇魚達到了真正的永不分離。

雄性的鮟鱇魚與雌性鮟鱇魚相比體型差異很大,而且雄性的身體結構也與雌性不同,沒有大嘴和牙齒,也沒有小燈籠。雄性鮟鱇魚一旦物色到合適的對象,就會咬住雌性鮟鱇魚的腹部,有些會使自己與雌性鮟鱇魚長到一起,在結合之後,雄性鮟鱇魚就會從雌性鮟鱇魚體內得到營養,直到自己的各種器官退化,最後成為掛在雌性鮟鱇魚身上的一塊肉。

雌性鮟鱇魚背部有一隻很小的雄性鮟鱇魚

也許你會問那什麼時候交配呢?其實兩者就像是一種交易,雄性鮟鱇魚從雌性鮟鱇魚身上獲取營養,而雌性鮟鱇魚在準備產卵時由雄性鮟鱇魚提供精子。

不可思議的兩性結合

這個特殊的生殖方式也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兩性鮟鱇魚結合時是如何避免被雙方免疫系統排斥的呢?

為了一探究竟,德國弗萊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的免疫學家 Thomas Boehm 和他的同事從 31 條鮟鱇魚身上分離出 DNA 樣本進行分析。

Boehm 說,與暫時結合的鮟鱇魚相比,長久附著的鮟鱇魚體內缺乏一種可以幫助它產生新的抗體的基因。那麼,鮟鱇魚有可能擁有一種與其他脊椎動物完全不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儘管這種可能性不大。又或者這些生物可能已經進化出一種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來保護它們不受感染。

眾所周知,在脊椎動物中,免疫保護通常涉及一種稱為適應性免疫的身體反應,它識別並消除病毒等外來威脅。免疫細胞,如T細胞,識別入侵者的碎片,並將這些碎片呈現給其他細胞,然後再發動攻擊。在另一種防禦系統中,被稱為抗體的蛋白質結合到侵入者身上,標記它們以供免疫系統清除。在器官移植過程中,這種反應也會導致受體對新器官的排斥。

雖然科學家們仍然沒有解開兩性鮟鱇魚作為兩個獨立的生命,能夠實現自然融合的奧秘,但大自然的多樣性已經讓我們嘆為觀止,正如洛厄爾大學的免疫學家 Natalie Steinel 所說,「看到不同物種免疫系統的多樣性,真的很有趣。」

資料來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9/science.aaz9445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anglerfish-fuse-mates-sex-immune-system-genes

相關焦點

  • 琵琶魚的離奇愛情生活:雄魚寄生交配,吃軟飯,純屬為了下一代
    大自然中,長得爭奇鬥豔的生物數不勝數,這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為悅己者容,有的是為了恐嚇天敵,而有的是為了隱藏自己。在如此漆黑的環境中,能照亮深淵的唯一光線是深海生物發出的螢光,今天就和大家介紹一種,喜歡「釣魚」的魚,鮟鱇。頭頂明燈鮟鱇有很多名稱,哈蟆魚、琵琶魚和結巴魚等等,生活在深海中,長相一言難盡,也有醜魚和老頭魚的外號。
  • 鮟鱇魚:魚類中的奇葩上門女婿,論吃軟飯的能力,本魚就沒服過誰
    乍看有點像蟾蜍似的,因此大連人還稱呼它們叫「蛤蟆魚」。反正沒有光,這也讓他們它們就隨便長著玩玩兒得了,所以越來越醜。我感覺這個容貌在我們這肯定找不著伴侶了,但在鮟鱇魚這根本不算個事。鮟鱇魚表現了什麼叫做有自信!可以讓愛人心甘情願「吃軟飯」,而且吃到地老天荒!鮟鱇魚的世界裡,每隻雄魚都是上門女婿,而且個個都是軟飯男。
  • 遇到一個吃魚高手,10秒吃1條魚,網友:兄弟,你是屬貓的吧?
    美食是所有人都很喜歡的,前段時間跟朋友一起吃飯,遇到了一個高手,這次我是真的服了,大家應該都吃過魚吧,我們都知道魚身上有很多的刺,所以吃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如果被魚刺卡住喉嚨的話,是很難受的,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喝一些醋,把魚刺軟化了之後,再吃一些饅頭就可以了,但是這次遇到了一個吃魚的高手,只需要十秒就能夠吃一條魚,朋友把這個發到網上以後,很多網友驚嘆:兄弟,你是屬貓的吧?
  • 動物世界有意思的性知識,章魚交配會相繼死去,安康魚吃軟飯生活
    1、雄性鮟鱇魚的吃軟飯生活。鮟鱇魚是一種生活在溫帶海洋中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生物。因為其獨特的長相,雖然沒有見過真魚,但是看圖片,長得真的醜,不是我吐槽它的樣貌。這也算是生物進化的權衡選擇吧,讓雄性靠吃軟飯寄生生活。2、鴨子的生殖器是螺旋狀的。你見過鳥類動物有丁丁嗎?是的,百分之九十七的鳥類是沒有外生殖器的。大部分的鳥類動物的生殖器都在慢慢蛻變甚至消失。而鴨子作為鳥類中的戰鬥機,鴨子就沒有陰莖消失的煩惱了。
  • 深海奇聞:霍氏鮟鱇魚終身「吃軟飯」
    深海也是一個脆弱且亟待拯救的世界:一條深海魚,往往160年才能長成40釐米;過去10年,由於人類捕撈過度,深海鯊魚8—9成已經消失……帶著數千條有毒發光觸手的煙火管水母;遇到險情身體即刻膨脹成圓球的大眼魷魚;長著大紅耳朵好像外星人的章魚;圓乎乎的十字蛸貌似小豬;最為奇怪的是霍氏鮟鱇魚,其雄性體長僅有十幾釐米,要終生依附體長1.2米的妻子身上吃軟飯。  《深海奇珍》中兩個方面堪稱世界之最。
  • 吃軟飯的終極方式,與雌性合為一體,雄鮟鱇魚究竟有多弱
    因為雄鮟鱇魚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小了。隨意感受一下這類生活在深海中的魚自打19世紀被研究後,科學界家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咋發現的鮟鱇魚都是雌性,雄魚都跑哪去了在最初研究鮟鱇魚的時候,科學家們就發現有的鮟鱇魚身上附著的幾條小魚,他們一直以為這是鮟鱇魚的幼年形態,小魚通過雌鮟鱇魚獲得養分。但查爾斯就對這些小魚很好奇,他就把小魚解刨了,然後驚奇地發現,這哪是魚寶寶啊,這是寶寶它爸啊。
  • 這玩意兒居然是地球生物?
    那說到深海裡的黑暗,就不得不提到鮟鱇魚了,這種魚也常常讓人陷入沉思,能長成這個樣子的魚,真的是真實存在的嗎?這麼多年,它究竟經歷了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鮟鱇魚的樣子。鮟鱇魚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頭部上方會有一截突出,就像是一個小燈籠,甚至有的鮟鱇魚的「小燈籠」真的會發光。在小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這就是鮟鱇魚會自發光的原因,簡而言之就是小燈籠裡的腺細胞發生了化學反應。
  • 巴中村民"釣坨坨魚" 秒殺所有釣魚高手
    不用魚竿、不用魚線、甚至連魚鉤也不用,這種釣魚方法你見過嗎?手持小竹棍,深入湍急的溪流,僅憑手感就能將魚兒釣上來,你信嗎?這絕非道聽途說,也不是痴人說夢,而是華西 城市讀本記者近日親眼所見。這樣的釣魚方法可謂秒殺了所有釣魚高手。    巴中市南江縣,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大巴山米倉山南麓,與陝西漢中接壤,古屬巴國,後為集州。其流經境內的河流主要有焦家河、神譚河以及南江河,而其他小型支流則不計其數。
  • 圓形的魚缸,真的會傷害魚嗎?
    有人說,觀賞魚不喜歡圓形透明魚缸,因為它會損害魚的視力,讓觀賞魚感到焦躁不安,從而誘發一些魚病。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這種說法的科學依據是什麼?這種說法的源頭又是哪裡?同學們請坐好,譁仔開講啦!幾個小屁孩正圍著兩個金魚盆嬉戲,有個金魚盆是木質的,另一個是瓷質的,這兩個有個共同的特點——全是圓的。那時候的魚是觀背的魚,那時候的缸是不透明的缸。總之,這種「圓魚缸」的傳統印象在中華兒女的基因中難以揮去。久而久之,魚缸似乎就只能是圓的了。
  • 異型魚可真的不容易養,一不留意就暴斃,這到底是為什麼?
    體態各異的異型魚可不都是像清道夫那樣難看,它們有著別樣的體型和花紋讓人著迷,因此異型魚受到不少魚友的歡迎。但事實上,異型魚並不是什麼好飼養的觀賞魚,很多飼養過異型魚都抱怨自己的異型魚總是死得不明不白。異型魚可真的不容易養,一不留意就暴斃,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些暴斃原因大家不能不清楚。
  • 揭秘:釣魚高手如何僅僅看看水面就能判斷出水中魚的密度和種類!
    平時我們見到的釣魚高手,往往能在幾個釣點來回走動,看看水面就能確定哪個是最佳釣點,然後悠然下竿,不斷連杆上魚。高手總能看到新手看不到的地方,今天就講講釣魚高手怎麼通過看水面的氣泡來判斷水裡是否有魚,是什麼魚的。 什麼是水中的氣泡?
  • 這種魚真的是"垃圾魚"?很多人還在吃...
    還有人說鯰魚吃糞便所以「鯰魚是世界上最髒的魚,不能食用」網絡新聞截圖那麼鯰魚真的有這麼髒嗎?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件事是真的。而且,對於正規養殖場來說,是絕不允許直接倒入垃圾和廢水的,這種做法會影響到魚體本身的健康,降低產量,最後反而會得不償失。
  • 動物兩性冷知識:吃軟飯 亂射箭-動物,兩性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
    「聞香識女人」的雄魚一旦找到雌魚就會一口咬住雌魚的腹部,並釋放一種酶,這種酶會溶解鮟鱇的皮膚組織,讓雄魚的組織、血管徹底與雌魚結合在一起。自此雄性鮟鱇終於如願以償地過上了不勞而獲的美好生活,它的精液會進入雌魚體內,同時也會從雌魚血液裡獲取營養。
  • 此種觀賞魚,讓人一看就是骨骼清奇,為淡水魚類中的絕世高手
    不過,有一種猛魚,不用等到它成年,即使是在幼魚期,它的尖牙已經足以刺激到我們的神經,如果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說,此魚不管大小,讓人乍一看起來就是骨骼清奇,絕對是淡水魚類中的絕世高手。它們就是今天的主角,哥倫比亞巨暴。看看此魚是不是骨骼清奇,尖牙利齒?而且體型巨大暴牙家族,所謂的暴牙魚,指的就是脂鯉目中的犬牙脂鯉科的魚類。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因為是「滅蚊高手」而被引進各國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南美,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幾乎在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都有它的蹤跡,這種魚之所以會從南美擴散到全球,正是因為它的「滅蚊功能」。
  • 中國泛濫成災的「滅蚊高手」,原是南美的魚,你們見過嗎
    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滅蚊高手」食蚊魚,也是一種淡水魚,現在在全球都會有它的存在,原因就是因為它是「滅蚊」的好幫手,之後便成為了世界性的魚,你們見過這樣的魚嗎?這種魚的生存環境也是是特別簡單,只要有水的地方它們都可以生存
  • 汙水養、餵糞便……這種魚真的是垃圾魚嗎?真相來了
    最近,關於鯰魚的網絡文章再次甚囂塵上,「鯰魚吃糞便長大的」、「鯰魚在汙水裡也能生長起來」、「鯰魚就是種垃圾魚」……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這種魚真的是"垃圾魚"?很多人還在吃...
    還有人說鯰魚吃糞便所以「鯰魚是世界上最髒的魚,不能食用」網絡新聞截圖那麼鯰魚真的有這麼髒嗎?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可以明確告訴你:這件事是真的。而且,對於正規養殖場來說,是絕不允許直接倒入垃圾和廢水的,這種做法會影響到魚體本身的健康,降低產量,最後反而會得不償失。
  • 長江紅尾魚難釣?釣魚高手一天能釣上百條,網友:這是魚殺手!
    有人一天可以收穫很多魚,有人釣上半天也沒有收穫,但是還是樂此不疲。這就是真正喜歡釣魚的人,一般有一定釣齡的人都喜歡野釣,長江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地方。長江波濤下,奇魚大物無數,不少釣魚愛好者都喜歡來這裡釣魚。長江雖然魚資源豐富,有很多奇魚怪魚出現。但是越是鮮美的魚,數量就越少,而且還非常難釣。
  • 見過觀賞魚築巢嗎?看大自然魚類裡的建築高手,魚缸有過這巢穴嗎
    這些建築的建築師,很有可能是一隻不起眼的蠶,也可能是一隻色彩繽紛的鳥,亦或是水中的魚。大自然中多數的建築都來自陸地生物,不過也有少數的建築來自水底下的魚類。巢穴,是每種生物最為溫暖的家,魚類也不例外。河豚——海底麥田圈的製造高手有少數的河豚品種,雄河豚在繁殖季節,會費盡苦心建築出一個能夠獲得雌性河豚青睞的巢穴。這個巢穴就像是一個麥田圈一般,形狀非常有規律,並且非常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