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物種入侵事件,在這個年代並不少見,如今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了物種入侵事件的不可避免,很多過去因為地緣隔離,很難到別的地區的物種,都跟隨著人類的交通工具被引進其他地區。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這些年來的改革開放,對外貿易的普遍,也使得我國也遭受了很多物種入侵事件,甚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受物種侵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入侵我國的外來有害生物達到544種,其中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有50餘種都已經入侵中國,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樣物種,它的原產地是南美,本來是為了消滅蚊蟲才被引進中國,如今卻已經在中國各地泛濫成災,你們是否有見過這種魚類呢?
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南美,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幾乎在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都有它的蹤跡,這種魚之所以會從南美擴散到全球,正是因為它的「滅蚊功能」。
食蚊魚是一種暖溫性小型魚類, 生活於水庫、湖泊、壩塘、沼澤、稻田、水渠、窪地等各類靜水水體,它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此外它特別喜食蚊的幼蟲孑孓,一尾成魚每天吞食孑孓2000餘只,是當之無愧的滅蚊高手,因此在20世紀初,被專門培養來消滅蚊蟲, 後被世界各國所引進。
中國也幾次引進了食蚊魚,最初是在1911年,從日本將食蚊魚引進臺灣,卻在路上死亡了大部分,後又在1924年,從菲律賓引進上海,1926年又從美國漁業局運來一批通過較長期馴育和適應, 食蚊魚已在上海郊區小河、池塘大量自然繁殖。
經過這三次的移植,食蚊魚在中國徹底適應下來,在上世紀50年代,食蚊魚被引進我國南方地區的多個省市,但是食蚊魚的繁衍能力太強了,如今它已經成為很多水域的優勢物種,數量龐大,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這也是很多國家引進食蚊魚會出現的問題,雖然食蚊魚有很多好處,它可以消滅傳播瘧疾和黃熱病病源的蚊子幼蟲,達到防治瘧疾等傳染疾病的目的,也可以作為觀賞魚,但是卻沒有什麼食用價值,繁衍能力也將,很難徹底解決。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每天分享更多各個國家的小知識和奇聞異事,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可以關注看到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