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滅蚊能手」,現在竟淪落為「入侵物種」,究竟為何?

2021-01-08 吾心無憂

說到食蚊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何物,但對於它的另一個名字——大肚魚,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沒錯,食蚊魚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肚魚」,也被稱為「柳條魚」,我們經常可以在水坑、水窪、溝渠、小溪、稻田、魚塘裡看到它們的身影。儘管近些年由於化肥農藥的濫用,它們在很多地方已不多見,但這依舊否認不了它們是入侵物種的事實。在2016年我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食蚊魚赫然在列,可見它的危害並不小。

食蚊魚原產於美國,因喜吃蚊子幼蟲而得名。20世紀初,北美開始利用食蚊魚進行滅蚊,隨後食蚊魚被作為滅蚊手段而引進到世界各地。1913年前後,我國臺灣省食物十分匱乏,大量的青鱂(類似於食蚊魚的本土魚類)被人們抓來食用,導致蚊蟲泛濫、疾病橫行,不得不從美國引進食蚊魚來對付蚊子。為控制蚊子和防止瘧疾的發生,我國大陸地區也於1927年引進了食蚊魚。20世紀中後期,我國雲南省為了提高高原湖泊的漁業產量,在引進外來魚種的同時,也無意中引入了食蚊魚。目前,食蚊魚在我國長江以南和雲南高原地區的各水體中均有分布。

雖然成年的食蚊魚一天能吃上百條蚊子幼蟲(孑孓),但它們不單以蚊子幼蟲為食,它們吃得更多的是各種浮遊生物、土著魚類的魚卵或魚苗、兩棲類的卵或幼體、小昆蟲、無脊椎小動物等等,其一天的進食量可達體重的42%至67%,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食蚊魚大量繁殖擴散後,雖然對蚊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更多的是會造成部分土著物種走向瀕危或滅絕,進而影響當地水域生態平衡。在我國,同樣吃蚊子幼蟲的本土魚類「青鱂」,就幾乎被食蚊魚擠壓得走向滅絕。

據統計,在20個引進食蚊魚的國家和地區中,僅有4個達到了相當的控蚊效果,其中最著名的非俄羅斯索契市莫屬,2010年他們為滅蚊有功的食蚊魚建立起了一座紀念碑。大部分國家引進食蚊魚後,不僅達不到控蚊效果,而且還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實在是得不償失。食蚊魚不僅會吃大魚的卵、幼魚和蝌蚪,它們還會直接攻擊大魚,咬其魚鰭和鱗片,造成細菌感染,間接造成大魚的死亡率提高,其中鱸魚和鯉魚就是深受其害的魚類。食蚊魚也因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入侵物種」。

各位朋友,對於食蚊魚,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了解?沒想到它竟是外來入侵物種吧?你覺得它們的危害大嗎?它們是否曾經在你們那裡泛濫成災?你們那裡現在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其實我們本土的一些魚類就有吃蚊蟲的本領,例如青鱂、鰟鮍、鬥魚等,我們根本不用捨近求遠。其實很多時候,物種入侵的危害,都是盲目引進引起,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相關焦點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並且這個措施是按照愛衛辦有關滅蚊的指引做的,應該是安全的。」相關處室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但是其依然沒有回應「本地和尚能念經,為何請外來殺手?」的疑問。   市水務局告訴本報記者,相關專家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進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後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
  • 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現在去哪裡了?網友:跟我們作對很慘
    導語:曾經「入侵」中國的水葫蘆,現在去哪裡了?如果這個平衡體系中的某一種生物遭到了破壞,那麼原本的生態就會失衡,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相信很多人對於外來物種入侵沒有什麼感覺,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小龍蝦了,作為外來物種,小龍蝦曾經在以前河道裡面到處都是,破壞了物種平衡,但是隨著中國人對小龍蝦的「懲罰」,開始了大口的喝酒,大口的吃龍蝦,以至於小龍蝦吃到最後都需要養殖了,這連外國人都沒有想到。
  • 中國東部人民的美味,麥穗魚為何在雲南成入侵物種,並且泛濫歐洲
    和河鱸一樣引發物種滅絕危機的麥穗魚,這是鯉科一種,體型並不大,體長37~102毫米,喜好棲息於水淺、流速緩慢水體的中、底層, 尤其是水生植物叢生、富含有機質的池塘、湖泊沿岸帶等, 以底棲動物為主要食物麥穗魚在東部可以說也是一種美味,東部人民喜歡用麵粉一裹,再往油鍋一炸,外焦裡嫩,特別香酥,但是麥穗魚進入雲南之後,卻成為了雲南土著物種的噩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牛蛙為何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荊楚在線消息(湖北日報) 記者梁均貴、通訊員宋小華報導:在我省餐桌上經常可以吃到的牛蛙,為何被列為外來入侵物種呢?昨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省環保局自然資源處有關人士。由於它對本地兩棲類動物威脅較大,對一些昆蟲種群也存在威脅,故此次將其列為外來入侵物種。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咱們中國境內有著無數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這些山脈營造了各色各樣的綺麗風景,還孕育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生命。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雖然滅蚊魚的體型比較小,但是你可不要小看它的滅蚊能力,一條成年的食蚊魚一天能吞噬2000隻左右的蚊子幼蟲。不過滅蚊蟲雖然在滅蚊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但並不招人喜歡,因為滅蚊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原本在中國是沒有滅蚊魚的存在的,但因為世紀初我國科技並不發達,國內發生了許多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因此我國就向國外引進了滅蚊魚,而且中國不只有一次引進了食蚊魚。
  • 中國泛濫成災的「滅蚊高手」,原是南美的魚,你們見過嗎
    所以之間學習對方的文化,習俗而促進各國之間友好的國際友情,所以很多的植物,動物都被隨之帶回自己的國家發展,由於生長的環境不同導致物種更快地繁殖,就引發了很多的外來物種入侵事件。有著遼闊土地的中國,由於不斷地發展強大,也使得我國經常會受到很多的外來物種入侵的狀況
  • 入侵物種 鱷雀鱔絕非「善茬」
    近日,在廣州白雲區的白雲湖中發現了一種「怪魚」,經白雲區漁政專家對所拍到的幾張圖進行鑑定辨認後,大家認為此「怪魚」很可能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它為何會出現在白雲湖中?又為何會引起如此關注,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時引來議論紛紛。
  • 這個入侵物種來到我國卻成為保護對象,現在一斤48
    國家在進步,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要遠遠比很多年以前好了,比如說外出旅遊。以前可 能很多人想要出行的話還只能依靠雙腿走路,可是現在我們卻可以隨意選擇各種交通工 具,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交通工具,我們才得以能夠去到那麼多地方旅行遊玩。 但是凡事都是有正反兩面的。在帶來好處的同時,它也產生了一定的不好的影響,比如 說物種的入侵。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物種入侵事件,在這個年代並不少見,如今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了物種入侵事件的不可避免,很多過去因為地緣隔離,很難到別的地區的物種,都跟隨著人類的交通工具被引進其他地區。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小龍蝦曾上榜入侵物種名錄!但……
    中國生態環境部2日在北京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延伸閱讀:小龍蝦上榜入侵物種名錄!
  • 「入侵物種」大都泛濫成災,有沒有入侵失敗的物種?
    那麼,什麼是入侵物種呢?所有的入侵物種都是成功的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是「入侵物種」?簡單來說,入侵物種就是一個物種從原生環境到了一個完全沒有該物種存在的新環境中,並且由於種種原因,該物種在新環境下成功的生存了下來。在其中有幾個關鍵的點,第一個就是並不是國外的物種來到我國才算入侵物種,即使在同一國家內,一些區域性分布的物種去到新的野生環境中,並且成功的存活下來,就算是入侵物種。
  • 為控制蚊患引入中國,卻導致本土魚險些滅絕,如今已入侵世界各地
    無論是哪一種生物,對於大自然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食物鏈系統中只要缺少了一環,其他的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各個國家都會出臺相應的保護措施,來保護那些瀕臨的物種。但是物種都具有自己的地域性,一旦強行搬到其他的地方,很可能就會造成物種入侵,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種魚,在1913年為控制蚊患引入中國,卻導致本土魚類險些滅絕,如今已成為全球入侵物種。
  • 「最丟臉」的入侵物種:還沒開始入侵,就被中國人吃到「滅絕」
    而作為美食當中,就少少不了這麼幾種十分美味的入侵物種了,雖然說是入侵物種,但是他們可以說是丟了入侵物種的臉,還沒有開始入侵,就已經快被我們國家的人吃到「滅絕」了,現在小編帶你來盤點一下吧。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小龍蝦了,小龍蝦在德國和美國可以說是頭疼不已的入侵物種,在德國柏林甚至每年都會舉行小龍蝦的美食節,只要來了都可以隨便吃小龍蝦,這麼一個強大的入侵物種,來到我們國家之後瞬間就變了,特別是到夏天這個適合吃夜宵的季節,一家店一晚上賣個幾十斤的小龍蝦不成問題,而小龍蝦當初來入侵的那一批其實早就已經被吃光了,如今吃的都是人工養殖的,可以說是被我們國家吃到
  • 讓入侵物種瑟瑟發抖的中國吃貨,對此入侵物種,卻是敬而遠之
    物種入侵會給一個國家帶來多大的麻煩可以參考一下澳大利亞野兔,國外經常被這些外來物種弄得煩不勝煩。作為進出口生意作多國家之一的中國,也會遭遇到物種入侵,然而大部分入侵物種在中國吃貨的眼中只能瑟瑟發抖。但即使是中國吃貨,也有不敢吃的入侵物種。
  • 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為啥中國吃貨都拿它沒辦法?答案很無奈
    說到入侵物種,中國作為一個面積非常龐大的國家,入侵物種其實並不在少數,只不過我們有自己的處理方法,比如入侵物種之恥小龍蝦,就已經被中國人吃成了夜宵常客,反而把它變成養殖品種,人工養才能夠有充足的數量供貨。
  • 曾經泛濫成災的「水葫蘆」,現在怎麼都不見了?外來物種再次敗北
    水葫蘆原產地是巴西,但是它現在已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紮根,成為一種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只要是有水的地方,不管是熱帶,亞熱帶還是溫帶,水葫蘆都能生長繁殖,一個夏天就足以長出一大片,將整個池塘水面遮得嚴嚴實實。因為水葫蘆生長實在是太快了,封閉水面後造成水中的含氧量下降,大量魚類會因此死亡,過不了多久水就會變得又黑又臭,成為一片只有水葫蘆的黑暗世界。
  • 最受歡迎的入侵物種,這種外來的河馬竟填補了哥倫比亞的生態空缺
    在幾十年前,一位名叫巴勃羅·埃斯科巴(Pablo Escobar)的大富豪(史上最囂張的毒梟,曾被《財富》雜誌評選為全球7大富豪之一)將河馬這種動物帶到了哥倫比亞。如今,河馬已經在哥倫比亞的河流生態系統中茁壯成長。然而,作為一種「入侵物種」,科學家們卻不擔心它們的存在,更不用擔心它們會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 同為中國入侵物種!藍蝦個頭大,1隻可達1斤,為何沒小龍蝦火?
    在我國,有兩種比較出名的蝦類屬於入侵物種,其中一種是非常受歡迎的,還有一種吃不到,一種就是小龍蝦,還有一種就是藍蝦,但是從聲譽上來說,小龍蝦的歡迎程度比藍蝦高很多,讓很多人也難以理解,同為入侵我國的兩種蝦類,為了藍蝦就是火不起來,並且藍蝦的個頭還比小龍蝦大很多,所以該物種沒有備受大家的關注真的很奇怪,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入侵我國新物種——藍蝦。
  • 彭于晏帶蘋果過關,引發物種入侵討論,為什麼入侵物種如此強勢
    圖為: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的入侵兔子曾經有一個從埃及旅遊回北美的男子,回國時,他並沒有攜帶任何違禁物品,但是仍然被攔下,因為在他襯衫紐扣中發現了甲蟲的幼蟲,因為他的紐扣是堅果製成的。大部分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且防範意識也不強,所以經常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攜帶者,生物入侵總是是時時刻刻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從我們人類的直觀感受而言,到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往往會出現水土不服,為什麼入侵的其他物種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反而生命力極其旺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