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我國引入食蚊魚治蚊,現在卻泛濫成災吃貨也沒辦法

2020-12-05 D一根小鹹魚

對我們人類來說,向來是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才會有意義,有樂趣。自然界也一樣,茫茫的大沙漠,一眼望去,除了滿眼黃塵,其他什麼也沒有。而豐富的熱帶雨林則不一樣,裡面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各色的景物交織在一起,十分漂亮,引人注目,這樣的自然才是美好的,才是真正吸引人類的地方,才是自然真正的美麗所在。

但是我們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犯下了很多錯誤,其中不僅給自然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同時,也給人類帶來很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人類對於自然,自然是希望其中的物種越多越好,比如原產巴西的水葫蘆,因為其美麗的外表,被國人引入種植,但水葫蘆進入了我國,因為沒有其他物種的制約,加之環境適宜,其大肆瘋長,不僅造成多數本土原生物種滅亡,就連人類的生活空間也被侵佔。

20世紀初,那時環境生活環境還很惡劣,科學技術也不發達,國內多發瘧疾等蚊蟲傳播的疾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食蚊魚被引入到了國內。食蚊魚原產於美國,第一次是在1911年,食蚊魚被引入到臺灣,但因路途遙遠,到站後僅有100多尾小魚存活,最後因適應當地氣候,隨即在臺灣泛濫開來。第二次是在1924年,菲律賓贈送了一批食蚊魚,我國隨即在上海進行試養。第三次是1926年,老美又送來一批食蚊魚。然後,然後就沒有國家送來食蚊魚了,因為食蚊魚已經適應我國環境,開了大肆生長。

食蚊魚體長在3-4cm,一年能夠繁殖3-4次,並且每次能從肚子裡產出200多尾小魚。這種魚受精孵化過程都在母魚腹中,這樣保證了魚卵到孵化這一過程的安全性,所以,小魚的存活率也會很高。它們主要以蚊蟲的孑孓為食。這裡在科普一下,孑孓(jiejue)就是蚊蟲的卵成長成蛹的一個中間形態,這些小魚看到這些食物,往往會迅速衝上去,直到把自己的肚子吃的鼓鼓的,它們一天可以吃掉2000個孑孓,所以,這種魚也被稱為大肚魚。

但是,大肚魚現在卻一點也不招人喜愛了,不僅沒有一點經濟價值,而且由於其繁殖速度快,生命力強,大大擠壓了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四川的青鱂,大概就就是被這種魚給整瀕危了。而且漁民對於這類魚也是十分討厭,有時候一網下去,撈起來很多這種小魚,怎麼辦,價值不高,市場也不好,只有倒掉。

現在大肚魚已經非常泛濫了,大到江河湖泊,小到農村的池塘,河溝,甚至雨後的小水坑,還有城市小區中的人工池。城市中的小孩,也經常會拿起小網兜,不惜打溼了衣褲,網來不少大肚魚,放在瓶裡慢慢把玩,整得身上一遍狼藉。最後他們父母回家,只有對他們慢慢「把玩」了。

在美洲泛濫的小龍蝦,到了中國,如果不進行人工養殖,可能會被吃成瀕危物種。那麼這個大肚魚呢?這麼小的個頭,還不夠塞牙縫,而且魚兒太小,捕撈又十分困難。即使吃貨們想吃,估計也得花上半天功夫才能撈到一小盤吧!所以面對這種小魚,吃貨也得犯愁。

相關焦點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但如今卻已經泛濫成災。雖然滅蚊魚的體型比較小,但是你可不要小看它的滅蚊能力,一條成年的食蚊魚一天能吞噬2000隻左右的蚊子幼蟲。不過滅蚊蟲雖然在滅蚊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但並不招人喜歡,因為滅蚊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原本在中國是沒有滅蚊魚的存在的,但因為世紀初我國科技並不發達,國內發生了許多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因此我國就向國外引進了滅蚊魚,而且中國不只有一次引進了食蚊魚。
  • 「食蚊魚」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沒辦法,美國人:你也有今天
    現如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對其他國家已經並不陌生了,以前我們為之嚮往的旅遊景點,現在都能親自去到遊玩。無論是法國的浪漫、紐約的繁華、日本的櫻花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還能結識許多外國朋友,可謂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稻田、水渠、窪地等各類靜水水體,它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此外它特別喜食蚊的幼蟲孑孓,一尾成魚每天吞食孑孓2000餘只,是當之無愧的滅蚊高手,因此在20世紀初,被專門培養來消滅蚊蟲, 後被世界各國所引進。
  • 食蚊魚論
    食蚊魚論作者:咬你一口原文來自環境與生活廣州投放  尤需謹慎    2003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食蚊魚,現如今怎麼樣了?
    食蚊魚「滅蚊能手」的稱號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在食蚊魚的「世界巡演"中,中國也是重要的一站。作為防治蚊蟲的物種,食蚊魚於1911年首先從菲律賓被引入到我國臺灣省,又於1924年引入杭州西湖。可惜那個時候我國的自然科學基礎還很薄弱,再加上戰爭的影響,所以一直沒有開展食蚊魚進入西湖後的跟蹤研究,也沒有統計食蚊魚對當地蚊子數量影響情況的相關資料。20世紀70年代以後,我國學者才系統開展對食蚊魚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在稻田、池塘、積水、水溝中,放人食蚊魚3 ~4天後,水體中蚊子幼蟲的密度就會顯著下降!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食蚊魚主要是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幼魚主食輪蟲、纖毛蟲,成魚攝食昆蟲、枝角類、橈足類、小球藻等,尤其是喜歡吃蚊子的幼蟲。別看食蚊魚個頭都不大,但是一條食蚊魚每天要吃掉蚊子幼蟲2000餘只。而我國當時引進食蚊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它能消滅掉蚊子,並且引進食蚊魚也是歷經挫折,先後經歷三次才成功引進。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咱們中國境內有著無數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這些山脈營造了各色各樣的綺麗風景,還孕育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生命。
  • 「食蚊魚」如今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束手無策,它還是魚類天敵
    現在,我們在家驅蚊一般使用驅蚊器、驅蚊燈等。那麼,在大自然中,蚊子是如何維持自己的種族平衡的呢?蚊子屬於食物鏈的底部,蚊子的天敵中常見的是青蛙、蟲草等。今天小編向你們介紹魚。這也是蚊子的天敵,是吃蚊子的魚。顧名思義,不能輕視能吃蚊子魚、吃蚊子的魚的驅蚊能力。吃蚊子的魚是外來種,是為了驅除蚊子而引進的,但是吃蚊子的魚現在在我國很普遍,不能吃東西。
  • 從美國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已在國內泛濫,吃貨們也束手無策
    今天要說的「食蚊魚」也是榜上有名,顧名思義這種魚類可以消滅蚊蟲幼蟲,減少病菌的傳播,而最開始它是產自於美國,後來因為很多國家都產生了瘧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瘧原蟲,容易把瘧疾傳播給人類,之後造成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就不得已要從美國進口。
  • 曾經的「滅蚊能手」,現在竟淪落為「入侵物種」,究竟為何?
    在2016年我國環境保護部公布的《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食蚊魚赫然在列,可見它的危害並不小。食蚊魚原產於美國,因喜吃蚊子幼蟲而得名。20世紀初,北美開始利用食蚊魚進行滅蚊,隨後食蚊魚被作為滅蚊手段而引進到世界各地。1913年前後,我國臺灣省食物十分匱乏,大量的青鱂(類似於食蚊魚的本土魚類)被人們抓來食用,導致蚊蟲泛濫、疾病橫行,不得不從美國引進食蚊魚來對付蚊子。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市水務局告訴本報記者,相關專家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進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後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而這次投放於廣州相關水體中的食蚊魚,來源於廣州周邊地區,並非從國外引進,也就是說,食蚊魚對於廣州市的水體生態系統而言,是本來已經存在的,並非新的入侵物種。
  • 一直以為「食蚊魚」是滅蚊英雄,真相卻如此不堪!
    工具是地籠,餌料為蝸牛,蝸牛在天台泛濫成災,正好藉此機會消滅一部分。我將蝸牛壓糜,裝進地籠餌袋,用抄網推遠下水。大約一個多小時後,起網——不出所料,捕獲很多河蝦,但多數是小蝦,然意外的是,裡面還有幾尾大肚魚!當時如獲至寶,因為依稀記得大肚魚便是食蚊魚!
  • 中國曾引進的「大肚魚」如今億泛濫成災,各路吃貨都拿它毫無辦法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現在很多人在閒暇之餘喜歡去河邊釣魚,在河邊你是否常常見到一種體型小又扁長,但是肚子很大的小魚,這種小魚叫做食蚊魚,也叫大肚魚,是一個在中國南北省市中都可以看到的一個物種,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魚不是產自我國,而是一種入侵物種。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世紀開始,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就開始引進食蚊魚來滅蚊,規模十分龐大,往後的事件中,逐漸被引入南美,菲律賓和歐洲等地。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前蘇聯,1925年前蘇聯從義大利引入食蚊魚,並在當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所以目前在俄羅斯索契也還存在一個「食蚊魚雕像」,用來紀念這個「滅蚊英雄」。
  • 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為啥中國吃貨都拿它沒辦法?答案很無奈
    ,然而為啥這次中國吃貨都拿他沒辦法呢?,這群食蚊魚實際上還非常熱愛吃其他動物的卵,於是中國本土魚種的後代也被吃得傷亡慘重。加上食蚊魚的生存能力非常頑強,於是很多魚搶不過,只能夠被不斷擠壓生存空間,對物種的多樣性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
  • 食蚊魚一天能吃2000條蚊子幼蟲,懷卵量10萬枚,可能嗎?
    連它們的名字都和蚊子有關,被人們稱之為食蚊魚。因為昨天養魚老道寫了一篇關於小麥穗魚的文章,很多魚友問道,它們就是傳說中的食蚊魚嗎?其實不是的,食蚊魚和小麥穗魚,那可是沒有半毛錢關係,它們和魚友們經常飼養的孔雀魚,倒是有點近親關係。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在中國,最常見的吸血「家蚊」是庫蚊,在亞洲和歐美國家,常見的吸血、傳毒者是埃及伊蚊與白紋伊蚊。讓蚊子徹底滅絕是個終極難題,而這一結果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也尚未可知。因此,科學家們想出了一些折中的辦法來避免蚊子帶給人類的困擾。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在中國,最常見的吸血「家蚊」是庫蚊,在亞洲和歐美國家,常見的吸血、傳毒者是埃及伊蚊與白紋伊蚊。讓蚊子徹底滅絕是個終極難題,而這一結果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也尚未可知。因此,科學家們想出了一些折中的辦法來避免蚊子帶給人類的困擾。
  • 食蚊魚入侵全球:是「天使」還是「惡魔」?它就在你家樓下水域內
    通過較長期馴育和適應, 食蚊魚開始廣泛移植至中國南北許多省市。食蚊魚在水域內大量吞食浮遊生物和蚊蟲的幼蟲,造成靠這些食物生長的本土魚類食物減少,從而本土魚類大量減少。 入侵物種通過物種間競爭、捕食以及對生存水域環境的破壞等影響到當地的水生生態系統,使一些當地土著魚類瀕臨滅絕,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極大的危害。 在食蚊魚沒有入侵之前,一些本土小型魚類水域內有很多,現在很少看到。
  • 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
    可後來的事情證明,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這些天敵的引入還帶來了一定副作用。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這就是食蚊魚,又叫大肚魚、柳條魚,食蚊魚為溫暖性小型魚類,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都可以生存,即使是稻田裡的水很淺的時候,也可以生存。而且它們是成群地在水的表層活動,行動上也是非常的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