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

2021-01-07 村上農民

夏季的時候,蚊子、蒼蠅非常多,尤其是在農村,因為水塘多,蚊蟲就更多了。除了靠藥物治理,人們還想著用天敵來對付它們,這種方法在很早的時候就被應用過。可後來的事情證明,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這些天敵的引入還帶來了一定副作用。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

這就是食蚊魚,又叫大肚魚、柳條魚,食蚊魚為溫暖性小型魚類,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都可以生存,即使是稻田裡的水很淺的時候,也可以生存。而且它們是成群地在水的表層活動,行動上也是非常的活潑。食蚊魚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昆蟲和小球藻,其中最喜歡吃蚊子的幼蟲孑孓,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人們利用起來消滅蚊子幼蟲。在20世紀初期,在食蚊魚的原產地美國,人們就利用它來滅蚊,當時的時候,由政府部門大量養殖,然後再傳播到各地。

不僅是全美各地,而且還傳播到南美、菲律賓等其它地區,我國也在1924年的時候,由菲律賓傳入到我國上海進行試養,之後又陸續的引入,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上海郊區的小河、池塘已經可以大量的自然繁育了。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又開始廣泛地轉移到南方和北方的許多省市,但因為食蚊魚是一種溫暖性魚類,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很難過冬,而在南方卻因為氣候合適,一年四季都可以很好的生長。除了在南方的適應性強之外,食蚊魚一天可以吃掉2000多隻孑孓才是人們最為看重它的一個方面。

就拿廣州地區來說,在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已經成為該地區池塘、水溝、低洼地等小水體數量很有優勢的一個品種了,就是說它的數量已經非常大了。這是因為這種外來物種在我國沒有天敵,而且一個月就可以產卵一次,一次可以產卵40枚,按照這樣的速度增加肯定是非常的驚人的。雖然食蚊魚吃孑孓的數量也非常驚人,但蚊子的繁殖能力更為的驚人。所以感覺效果好像並沒有十分大,反而還是要靠人工對於蚊子進行一定的治理,比如清理掉蚊子賴以棲息的地方,清理河道淤泥不給蚊子幼蟲孑孓安身之地。

而食蚊魚的數量卻越來越多,人們卻發現沒辦法去治理它了,如今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這種食蚊魚居然濫發了,已經成為了當地淡水河裡的主要品種。一些網友說,食蚊魚有沒有什麼其它的經濟用途,從目前來看,除了觀賞之外,就沒有其它的用途了。因為它特別的小,即使用來食用,也沒有什麼價值,處理特別的麻煩,肉也少,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引入食蚊魚是為了限制蚊子的幼蟲孑孓,來達到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的目的,但沒想到卻在南方泛濫了。

相關焦點

  • 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1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入侵物種
    導讀: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一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外來物種文/農夫也瘋狂現在雖已經是冬季了,可是在南方的晚上偶爾還是有蚊子,這樣的蚊子在睡覺的時候在耳邊嗡嗡嗡地飛來飛去蚊子這種小昆蟲,是名副其實的害蟲,它可以說是毫無用處。不僅會叮咬人畜,影響人的睡眠,而且還會傳播疾病。要是能想辦法把蚊子這種生物除掉,那該多好啊。其實為了消滅掉蚊子,世界各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而我國就曾專門引進過一種魚,它的體長不到4CM,一天能吃掉上2千隻蚊子。在20年前河裡泛濫,如今也是非常少見了。
  • 蚊子殺手「大肚魚」,一天能吃2000蚊子幼蟲,為何被列入黑名單?
    如今,外來物種在世界各地泛濫,許多國家每年你都要花費巨量的資金用來治理入侵物種的問題。很多入侵物種,最早都是由國家引起,有一些是作為經濟物種引入,在偶然情況下進入自然環境,然後泛濫成災,比如我國的福壽螺。
  • 滅治蚊子最重要的是消滅蚊子幼蟲孑孓
    孑孓這個名稱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其實就是蚊子的幼蟲,它們在水中孵化後長大了就是我們熟悉的蚊子,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如庫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條長呼吸管,管端為呼吸器的開口,呼吸時,身體與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於水面;按蚊(瘧蚊)無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開口於身體表面,呼吸時身體與水面平行;若受驚,則馬上潛入水底。孑孓經4次蛻皮後發育成蛹,初期蛹仍可活動,將羽化時則基本不可動,而後羽化為成蚊。孑孓之所以總是在水面上頭朝下地遊動,是因為它們要用位於腹尖上的呼吸管來呼吸空氣。
  • ...苦主,上海,幼蟲,孑孓,原生,淡水魚,小魚,魚類,蝌蚪,蚊子,-上海...
    成年食蚊魚一天能吃上百條蚊子幼蟲孑孓,不過孑孓們並不是食蚊魚的單一食物,各種浮遊生物、甲蟲、蟎類和無脊椎小生物等都是食蚊魚的口糧,一天的進食量可達其體重的42%至67%,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1986年,科研人員發現如果僅吃孑孓,食蚊魚會有一部分死亡,倖存的食蚊魚也會生長遲緩;而在封閉的實驗室環境中,食蚊魚甚至會同類相食,這種行為是否遺傳目前尚不清楚。
  • 8年才能長大,一年能吃掉3千隻蚊子,人們卻當成美食大量捕捉
    導讀:8年才能長大,一年能吃掉3千隻蚊子,人們卻當成美食大量捕捉不覺間,已到三春時候,雜花生樹,飛鳥穿林。春色怡人談復濃,南山花放北山紅,楊枝吹做千條線,喚侶黃鸝弄曉風。只見那百花深處,杜鵑成群,飛來飛去,爭鳴不已,把春光點綴得十分熟透,因此春季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 原產自中國的小魚,一天可吃上千隻蚊子幼蟲,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雖然這種魚只是一種不起眼的小魚,但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出現在池塘當中之後,很快這片池塘就會只剩下這一種魚類。因為這種麥穗魚體型較小,主要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而且在發現其他魚類的魚卵之後,它們就會將其他魚類魚卵吃個精光,久而久之就一片魚塘就只剩下麥穗魚的蹤影了。
  • 夏天蚊子那麼猖狂,是因為蚊子幼蟲孑孓在不斷產生
    肯定是耳朵不斷響起嗡嗡聲的蚊子,不斷吸你血,不斷在蚊帳外影響你休息睡眠,打死了一隻又一隻的蚊子,蚊子何為滅不掉,那是因為蚊子幼蟲孑孓在不斷產生!    孑孓(拼音為jié jué),成蟲後是蚊子,蚊子的幼蟲就是孑孓,又稱為跟頭蟲、方學蟲,生活中水中,身體細長,呈深褐色,遊泳時身體一屈一伸,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是它們的主要食物!
  • 農村一大益蟲,一年吃掉3千隻蚊子,如今80元一斤快被吃絕了
    導讀:農村一大益蟲,一年吃掉3千隻蚊子,如今80元一斤快被吃絕了夏季到來之後,不僅天氣炎熱,還有特別多的蚊蟲,尤其是在農村野外,那簡直不要太多,每次吃過晚飯後去田邊散步,若是不噴點花露水,散完步回來保準被蚊子咬得一身是包。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食蚊魚,現如今怎麼樣了?
    世界聞名的「滅蚊能手食蚊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蚊子的魚。不過,它吃的不是蚊子成蟲,而是幼蟲,手段可以說是極其老辣。科學工作者關注這種魚,也是因為它吃蚊子幼蟲的習性。蚊子的危害在衛生防疫領域中,一直是一個難以治理的問題。
  • 一場暴雨一場蚊,滅蚊先得滅孑孓,北京有人專門幹這個
    水箱注水一半時,工人將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劑「大滅」和50%甲基嘧啶磷乳油「保安定」兩種藥品經準確量取後倒入,接著繼續加水至水箱刻度上限。這兩種滅成蚊藥劑的有效成分分別為擬除蟲菊酯和有機磷類,可以說是目前主流的滅蚊藥,高效低毒環保,混配使用效果更好。「突突突……」伴隨電動車緩緩行駛,工人手持細管形狀的噴霧器,一路將藥水均勻噴灑在小區綠植上。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但如今卻已經泛濫成災。眾所周知蚊子非常的渺小,差不多就和一粒米一般大,所以這就讓它成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蚊子有著很多的天敵,常見的有青蛙、豬籠草、蜘蛛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同樣也是蚊子的天敵,那就是食蚊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蚊子的魚,他的體型也比較小,長15.5-37.5毫米,其在繁殖期的時候,魚卵都存放在腹部,肚子就特別的大,因此也被稱為「大肚魚」。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受外來物種危害的國家,就目前常見的外來物種,中國就發現了29種,並且平均每年遞增小1-2種。而這些外來物種會因為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性導致人類社會產生損失。食蚊魚是胎鱂科的一種小型魚類,主要分布在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岸大西洋的低洼地和溝渠當中,因為它擁有吃蚊子幼蟲孑孓的作用而得名
  • 認識蚊子幼蟲—孑孓
    孑孓(由雌蚊在淡水中產的卵孵化而成。遊泳時身體劇烈的左右扭動,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如庫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條長呼吸管,管端為呼吸器的開口。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2周左右。
  • 如何消滅蚊子的幼蟲孑孓?
    可高溫卻是讓人難耐,與此同時,蚊子又是趁火打劫。被吸吸血(雌蚊)也就算了,可惡的是它還會傳播疾病,最不能忍受的是蚊子吸完血,還留下到此一遊的痕跡,一個又癢又紅腫的包。我們必須予以重視,據說蚊子被列入世界上最致命動物排行榜,每年致死人數達70多萬。作為一個家庭單位,我們為了家人的健康必須想法設法,杜絕蚊子的危害。我們必須嘗試從根本上找問題,以嘗試消滅蚊子的幼蟲為開始。
  • 農村有一種吃蚊子的益蟲竟然是道菜,打死我也不會吃的
    還記得小時候暑假在奶奶家,只要不下雨,就能在村子空曠的地坪上見到成千上萬隻蜻蜓。不過,最近一兩年回去,蜻蜓還有,不過只是稀稀落落幾隻了。除了環境的原因,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在小學的課本裡,我們都知道蜻蜓是益蟲。一隻長成的馬大頭蜻蜓,一天可以吃掉將近1000多的小飛蟲。
  • 中國「搞不定」的物種,如今泛濫,專家都「無從下手」
    引言小夥伴們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很多都是在新聞上聽到某個國家的某個生物出現了物種泛濫的情況,隨著現在全球進程的不斷加快,物種入侵開始變得頻繁。而在我們國家,卻很少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但是此次我們國家也沒轍了,這些物種不能吃不能賣,引進我們國內109後卻泛濫了。
  • 農村叫它「麥穗魚」,一周能吃2000隻蚊子,海外引進卻大泛濫
    >它的滅蚊能力很強,一個月就可以吃掉上萬隻蚊子的幼蟲孑孓不過麥穗魚不光吃孑孓,同時也吃其它魚類的魚卵,這導致了滇池很多原生魚都瀕臨滅絕,麥穗魚本身就是一種群生物種,一旦一個麥穗群形成,那麼就會對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破壞
  • 河溝裡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
    河溝裡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在農村的河溝裡小魚兒特別的多,農村娃小時候都有抓魚的經歷,以前由於食物短缺,農村娃經常吃不飽肚子,所以農村的孩子就會經常到河溝裡撈魚吃。撈魚不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河溝裡的漁獲通常也是非常美味的,像鯽魚、鯰魚、泥鰍、河蝦、螃蟹,這些河裡的美味農村娃幾乎都吃過,不過在農村的河溝裡還有一些比較怪異的魚,這些魚通常沒什麼人去吃它,就像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小魚,河溝裡的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了。這種小魚就是大肚魚。
  • 世上最大蚊子你知道嗎?只吃素不吸人血
    蚊子總是令人討厭,一般來說。越大的蚊子越使人噁心,但是世界上最大的蚊子你見過嗎?而且它們竟能是捕捉其他種類蚊子為生。他們的體型比一般蚊子大上10倍左右,差不多人的手指左右大,想想都挺恐怖的!金腹巨蚊,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一種蚊子,也被稱為「蚊子捕食者」。金腹巨蚊成蚊腹部有銀藍色和黃色間紋,顏色鮮豔。主要分布於東洋區及南太平洋島嶼,我國在安徽、海南、貴州、雲南、廣東以及香港曾有捕獲記錄。
  • 為什麼颶風過後,美國蚊子會泛濫成災,難道蚊子能乘風而行?
    第一批洪水蚊子,是去年埋下的蚊卵。 去年,路易斯安那州的伊蚊在野外的潮溼地帶產卵,每隻雌蚊每次能產200個卵。草場、沼澤、田裡的犁溝,都布下了蚊子卵。這些潮溼的地區在天冷時變乾燥了,蚊卵潛伏在乾燥土地的裂縫裡,不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