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一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外來物種
文/農夫也瘋狂
現在雖已經是冬季了,可是在南方的晚上偶爾還是有蚊子,這樣的蚊子在睡覺的時候在耳邊嗡嗡嗡地飛來飛去,甚是煩人。
蚊子這種小昆蟲,是名副其實的害蟲,它可以說是毫無用處。不僅會叮咬人畜,影響人的睡眠,而且還會傳播疾病。要是能想辦法把蚊子這種生物除掉,那該多好啊。
其實為了消滅掉蚊子,世界各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而我國就曾專門引進過一種魚,它的體長不到4CM,一天能吃掉上2千隻蚊子。在20年前河裡泛濫,如今也是非常少見了。這種魚就是農村過去常見的「大肚魚」。
「大肚魚」科普
農村的很多小夥伴,在童年的時候應該沒少撈魚、抓魚,就應該見過一種個頭很小,體長普遍是兩三釐米,且頭和尾巴很小,但是肚子卻很大的魚。這種魚就像是懷孕了一樣,肚子鼓鼓的,所以民間普遍叫它「大肚魚」。
大肚魚又名柳條魚、山坑魚等,學名叫食蚊魚。這是一種很小型的魚,它的特性也比較明顯,其中身體的背部是橄欖色的,而腹部則是的耀眼銀白色,並且在鰭上還有細小的黑點。它主要是生長在一些水庫、湖泊、沼澤、稻田和水渠等各類有水的地方。
大肚魚的肚子雖然大,但是行動卻很敏捷,它們常常在水的表層活動。以前農村的很多稻田的水溝裡面,就常見到這種魚成群的活動,當時非常多。說它泛濫成災,也一點不誇張。
大肚魚的價值
大肚魚在過去一直沒人吃,就算是撈到了也基本是放生了,或者是把它拿回家給雞鴨吃了。畢竟這種魚實在是太小了,在當時農村可吃的魚類資源很豐富,誰還會吃這種小小的沒啥肉的魚呢?老輩人還說這種魚很苦,所以更沒人吃了。
不過大肚魚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國當時多次從國外才把它引進過來,算是一種入侵物種了。其中目的也比較簡單,那就是希望它能滅蚊子。這主要是和大肚魚的食性有很大的關係。
大肚魚的肚子很大,那是因為它吃得多。這種魚主要是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在幼魚的階段,主要是食用輪蟲、纖毛蟲等,而成魚則主要是攝食各種昆蟲、枝角類、橈足類、小球藻,尤其是愛吃蚊子的幼蟲。
一條成年的大肚魚一天要吞食掉2000多隻蚊子的幼蟲。可見它在捕食蚊蟲這一方面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多個國家紛紛引進大肚魚,就是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消滅掉蚊蟲。
大肚魚在我國的現狀
大肚魚原產自美國,而我國是在20世紀初才從北美開始利用食蚊魚來滅蚊,但是經歷過多次引進,才最後成功。這種魚的適應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並且繁殖速度也很快。
它是一種卵胎生的魚類,雌性的大肚魚每隔30-40天就能產一次,一次能產卵20-40尾,而一年最低繁殖3次,最多可以達到七八次。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剛孵化出來的小魚仔,就能自由遊泳和捕食了,而經過一個月左右就能達到性成熟了,然後又可以繁殖後代了。
正是由於這種魚剛引進我國後,發揮了它入侵物種的特性,適應性強、繁殖能力強,可是又沒人捕撈,也就是沒有天敵,所以很快在野外到處生長、繁殖,然後從南到北到處都是,達到了泛濫的地步。可是在最近幾年,大肚魚在農村也很少見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還有藥魚和電魚等原因,導致它們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影響,所以數量也少了。
不過在有些環境不錯的地方,大肚魚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但是由於大肚魚是入侵物種,對當地的環境危害不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早就將它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種,而我國也於多年前將其列入了黑名單。其實把大肚魚油裹上麵粉炸著吃,還是挺香的。
可是,對於喜歡釣魚的朋友來說,這種魚可能是噩夢。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