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溝裡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

2021-01-07 山村孩子王

河溝裡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

在農村的河溝裡小魚兒特別的多,農村娃小時候都有抓魚的經歷,以前由於食物短缺,農村娃經常吃不飽肚子,所以農村的孩子就會經常到河溝裡撈魚吃。撈魚不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河溝裡的漁獲通常也是非常美味的,像鯽魚、鯰魚、泥鰍、河蝦、螃蟹,這些河裡的美味農村娃幾乎都吃過,不過在農村的河溝裡還有一些比較怪異的魚,這些魚通常沒什麼人去吃它,就像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種小魚,河溝裡的這種小魚專吃蚊子,小時候遍布南方各地,如今很罕見了。這種小魚就是大肚魚。

大肚魚又叫食蚊魚,是一種非常另類的小魚,同通常生長在靜水河塘或著小河溝裡,在大江大河反而很難看到。估計是因為它個頭太小加上遊動緩慢,為了防止被其它魚類捕食,所以選擇在沒有大型魚類的河塘或者河溝裡活動。大肚魚長得有點像迷你版的草魚,全身覆蓋細小的銀白色鱗片,頭部長著一對凸出的大眼睛,圓鼓鼓的。大肚魚個頭很小,但是它的肚子卻出奇的大,尤其是母魚,懷孕的母魚肚子非常的大,像個圓球一樣,看著非常的另類。

和一般的魚類繁殖方式不一樣,一般的魚類是排卵孵化小魚,而大肚魚是直接從肚子裡生產出小魚,這種繁殖方式和鯨魚類似,不過它並不是像鯨魚一樣的哺乳動物,小魚出生後就能直接覓食。大肚魚的食譜非常狹窄,它是一種專吃蚊子的小魚,不過吃的不是天上的蚊子,而是水中的蚊子幼蟲,一隻大肚魚,一生能吃掉成百上千隻蚊子幼蟲,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蚊子「剋星」。

小時候經常能看到大肚魚的身影,它幾乎遍布南方各地。農村的夥伴對這種魚應該是非常的了解吧!這小魚非常的好抓,在農村的河溝裡非常的多,經常在河溝裡成群結隊的活動覓食,一個網兜抄過去提起來就是幾十隻,農村娃小時候最喜歡抓它了,不過這種小魚非常的不好養,放瓶裡養半天就死掉了。在以前幾乎沒有人吃這種魚,因為個頭小,加上口感也不是很好,農村娃撈它主要是為了玩耍,或者用來餵養雞鴨。

不過如今看來這樣的做法真是太愚蠢了,因為它專門吃蚊子,是蚊子的天敵,缺少了它蚊子就會肆無忌憚的生長繁殖,如今蚊子越來越多,而大肚魚現在卻很罕見了。不知到是人為的幹擾還是環境的破壞,即便是農村的河溝裡也很難遇到這種小魚了。最後如果大家遇到這種小魚請不要捕抓它,就讓它幫我們剷除那些可恨的蚊子吧!謝謝各位了!

相關焦點

  • 蚊子殺手「大肚魚」,一天能吃2000蚊子幼蟲,為何被列入黑名單?
    如今,外來物種在世界各地泛濫,許多國家每年你都要花費巨量的資金用來治理入侵物種的問題。很多入侵物種,最早都是由國家引起,有一些是作為經濟物種引入,在偶然情況下進入自然環境,然後泛濫成災,比如我國的福壽螺。
  • 兒時常見的野生小魚,10塊錢一斤,裹上麵粉炸一炸,越嚼越香
    今天在菜市場見到一個攤兒在賣一大盆小魚兒,好奇問了賣家這是什麼魚,他說這是大肚魚,價格10元一斤。我想起了小時候吃的幹炸小魚兒了,所以今天買了一些回來,嘗試自己做了做!農村的夥伴對這種魚應該是非常的了解吧,這種魚在我小時候經常遇到,田間的小溪裡、河溝裡、稻田等水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一個網兜抄過去提起來就是幾十隻,農村娃小時候最喜歡抓它了,它形似柳條,小小的個子,肚子特別大,約2-5釐米長,如今田野變少了,魚塘裡也少見了,這魚也罕見了。
  • 農村河溝常見的幾種小魚,小時候經常撈來養,看看你認識幾個
    歡迎評論區下方評論留言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就是對小編的肯定與鼓勵  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不像城市裡的孩子們那樣,有各種各樣的娛樂設施,農村的孩子只能與大自然為伴,田地、山川、河流就是他們的娛樂場地,各種昆蟲、小動物、小魚小蝦就是他們的玩具,很多孩子們喜歡養魚,但是農村又沒有賣金魚的,所以只能去河溝裡抓一些小魚來養,這些小魚也不乏顏色豔麗的稀有品種。
  •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要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
    農村小河溝裡的6大「魚獲」,你要是全吃過,請收下我的「膝蓋」第一種:馬口魚我們當地人稱之為「浮梢」,長的有20多釐米,在流水的石縫邊邊好釣得很。馬口魚是一種小型魚類,又稱快魚、寬口、跑魚。身體延長、側扁,雄性略顯淺紅色,並有淺藍色橫紋,大多生活在山間溪流、江河、湖泊和水庫的中上層水域。
  • 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這就是食蚊魚,又叫大肚魚、柳條魚,食蚊魚為溫暖性小型魚類,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都可以生存,即使是稻田裡的水很淺的時候,也可以生存。而且它們是成群地在水的表層活動,行動上也是非常的活潑。
  • 農村河溝裡有一種特好看的魚,在城裡能賣錢,卻在農村沒人愛吃它
    尤其是讀書的時候最是好玩,每天上學時都能和小夥伴們在路上追逐,放學後先去村中河溝裡挪開石頭捉螃蟹和小魚。那個時候只要在河溝裡隨便摸一會兒,手中的塑膠袋裡就能裝著螃蟹、青蝦以及一些咱以前不認識的小魚。圖中這種小魚在咱小時候那會兒好像還有很多,以前聽大人們說它叫做「蓑衣魚」。
  • 水產業一大害蟲,性情兇猛專吃魚蝦,如今「變害為寶」成熱門寵物
    導讀:水產業一大害蟲,性情兇猛專吃魚蝦,如今「變害為寶」成熱門寵物在水產養殖行業,能對魚蝦造成傷害的昆蟲並不多,但有一種水生昆蟲卻被視為「水產一害」,它就是大田鱉。大田鱉和鱉(甲魚)其實並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在農村老家,村民們稱呼它為「吃魚鱉」,因為這種看似平常的昆蟲,在池塘中可是響噹噹的霸主,它只吃葷食,平時以捕食小魚小蝦為生,性情特別兇猛。正因為它的攻擊力強,對蝦苗、魚苗的殺傷力大,所以水產養殖戶們都怕它出現,導致魚蝦減產。近些年來,大田鱉卻成功「翻身上位」,變害蟲為寶貝,成了寵物界的一大熱門,備受人們喜愛。
  • 夏天到了,蚊子來了,小時候到處都是的蜻蜓呢?
    就蟲子來說,如果說最讓人討厭的兩種蟲子,大部分人腦海中都會浮現這兩個詞:蚊子、蒼蠅。近年來注重改善農村的環境衛生,但是蚊子和蒼蠅還是隨處可見。作為專吃蚊子一類小昆蟲的蜻蜓近幾年卻是越來越少見了。蜻蜓是專吃蚊子之類的小昆蟲的,而且蜻蜓和蚊子有著不解之緣。
  • 這種小魚小時候經常見到,如今基本消失不見,剩下的也許只是回憶
    前段時間回老家,一群小孩在小溪邊玩,捕撈了好多小魚,其中有2條鰟排魚,這魚我可是有十幾年沒有見過了,最終我花了2塊錢把它們買了下來,算是對小時候的懷念吧!中國鬥魚鰟排魚一般生長在小溪,魚塘,水溝以及稻田等靜止的小型水體裡
  • 很多魚類因它滅絕,如今入侵全國各地,抓不完吃不絕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家裡房子後面就是大片的麥田,麥田裡邊有個水渠,水渠中總能看到許多的小魚,有些魚是我們人工投放餵養的,但是還有一些魚,是純正的野生魚,這些魚的品種有很多,人們常說有水的地方就有魚,這一點一點都不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這種野外非常常見的魚,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麥穗魚
  • 農村河溝裡的「怪魚」,魚嘴長得像豬嘴巴,一斤能賣到一百多元
    農村的河溝旁是夏天人們最愛去的地方,農村的河溝沒又汙染水質很清澈,天氣熱了人們就到河裡遊泳,河裡的一些小魚小蝦還可以撈上來打牙祭。然而有的河溝裡經常能撈上來一種怪魚,它的嘴巴長得跟豬嘴巴一樣,樣子很奇特。
  • 它是課本裡的益蟲,專吃蚊子,卻被人類吃到幾近滅絕,越來越少見
    小時候我們都在課本學過,蜻蜓是益蟲,專吃蚊子,是人類的好朋友。但是這些年蜻蜓卻越來越少見,究其原因,除了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蜻蜓的幼蟲都被人類吃掉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起蜻蜓幼蟲高蛋白的說法,於是很多大排檔、飯館都紛紛添加了炸蜻蜓這道菜。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估計很多人也對於小龍蝦有所了解,最初的時候它是一種讓農民很頭疼的入侵物種,這種生物對水稻的生長危害不小。但是因為後來有吃貨發現小龍蝦肉質鮮美,逐漸就不討厭它了,並且還因為市場需求大,很多的農民開始養殖小龍蝦,而每年這個時候就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了。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入侵物種,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很常見,可以說是已經泛濫了,它就是俗稱「大肚魚」的一種普通淡水小魚。
  • 原產自中國的小魚,一天可吃上千隻蚊子幼蟲,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現在在中國的水域中,經常出現一種名叫麥穗魚的小魚,這種魚本身是中國的本土魚類,憑藉著堅強的適應能力,在中國的各大領域中都存在著麥穗魚的蹤跡。雖然這種魚只是一種不起眼的小魚,但它的生命力非常的頑強,出現在池塘當中之後,很快這片池塘就會只剩下這一種魚類。
  • 農村河裡常見的4種小魚,小時候很愛吃,你吃過哪些?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最喜歡的就是去河裡抓魚了。農村環境好,水質乾淨,基本上每條小河小溪裡都能找到魚的蹤跡。河裡有草魚,鰱魚,鯉魚等體型比較大的魚,但是主要還是一些體型比較小的,今天我給大家來介紹一下農村河裡常見的4種小魚。
  • 天長市民發現外來魚種雀鱔 吃光魚塘裡所有小魚
    經天長市漁業部門專家確認,這種「怪魚」,學名叫雀鱔,是一種外來物種,主要生活在美國和墨西哥灣一帶,這種魚在國內沒有。該魚生性兇猛,身藏劇毒,進入當地的生態系統後如果沒有相應的天敵予以遏制,將對其他魚類構成極大的威脅,嚴重的會對當地的水中生態環境帶來滅頂之災。那麼,這條外來侵入者——「雀鱔」為何會出現在天長的小河溝裡呢?
  • 它是蚊子的「天敵」,一生能捕食上萬隻蚊子,野外遇到請別傷害
    在小編家鄉有一種捕食者,它是蚊子的「天敵」,一生能捕食上萬隻蚊子,野外遇到請不要傷害,它就是蜻蜓。很多農村娃小時候都有過抓蜻蜓的經歷,那時候經濟條件差,農村娃基本沒什麼玩具玩耍,所以放學後只能跑野外去抓昆蟲玩,而蜻蜓這種會飛的昆蟲非常吸引人,所以就成了農村娃的玩物了。而被抓到的蜻蜓,通常都被人用繩子拴著,最後都逃不過死掉的命運。
  • ...苦主,上海,幼蟲,孑孓,原生,淡水魚,小魚,魚類,蝌蚪,蚊子,-上海...
    它形似柳條,是一種矮胖的小魚,嘴巴略朝上,約2-5釐米長。通常雌魚大於雄魚,雌性食蚊魚是直接生出的是食蚊魚小魚而不是魚卵。成年食蚊魚一天能吃上百條蚊子幼蟲孑孓,不過孑孓們並不是食蚊魚的單一食物,各種浮遊生物、甲蟲、蟎類和無脊椎小生物等都是食蚊魚的口糧,一天的進食量可達其體重的42%至67%,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  1986年,科研人員發現如果僅吃孑孓,食蚊魚會有一部分死亡,倖存的食蚊魚也會生長遲緩;而在封閉的實驗室環境中,食蚊魚甚至會同類相食,這種行為是否遺傳目前尚不清楚。
  • 這魚有幾百個名字,以前每年春季就泛濫,如今都躲進深山
    在各地野生魚種群大不如前的如今,竟數量如此之多?甚至比羅非魚還瘋狂?是不是外來物種?其實,這種小雜魚,許多人都很熟悉,有人叫它「沙裡趴」,有人叫它「麻殼魚」,有人叫它「麻古弄」,以及「老頭魚」、「沙虎魚」、「蛤蟆魚」、「肉麻魚」等等等等....據長江君對我國水生物種的了解,這種「有幾百個名字」的小雜魚(趴地虎),其學名叫「子陵蝦虎魚」,屬於我國的特有原生魚種之一。
  • 雄安記憶:小時候雨後戳小魚
    2020-11-24 12:35:05 來源: 划拳喝酒吃串串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