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來臨之前,人們就會挑選自己心儀的景點,之後帶上家人或者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時候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地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而主打原生態主題的景區就會備受人們歡迎,不過每每來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物種單一且泛濫。
很多物種因為生命力頑強,且繁衍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很快就會佔領一片區域成為霸主,然而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導致其他的物種紛紛離開或消失,剩下來的就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而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有存在,諸如此類的例子也不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道夫和福壽螺。
今天要說的「食蚊魚」也是榜上有名,顧名思義這種魚類可以消滅蚊蟲幼蟲,減少病菌的傳播,而最開始它是產自於美國,後來因為很多國家都產生了瘧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瘧原蟲,容易把瘧疾傳播給人類,之後造成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就不得已要從美國進口。
不過雖然之後達成的效果非常好,但等到瘧蚊不再出現,這些魚兒反倒是成了隱患,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每條魚一次可產出200多顆魚卵,偏偏一年裡面還能夠有3到4次,這樣長時間下來,整片水域生活著的都是這種長著大白肚子的食蚊魚,連如何消滅都成了問題。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提出把它們拿來吃怎麼樣?其實連國內的吃貨們也會有些束手無策,因為這些魚兒大多都只有10多毫米,甚至還比不過一節大拇指,根本嘗不到多麼美味的魚肉,一點誘惑力都沒有,此外這種魚性格也非常的兇猛,侵佔別人的領地,啃咬其他物種的魚卵簡直一點都不留情。
所以說現在食蚊魚已經成了重點處理對象,該如何減少它成為一個大難題,那麼大家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