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已在國內泛濫,吃貨們也束手無策

2020-12-05 時尚旅遊NGT

每到假期來臨之前,人們就會挑選自己心儀的景點,之後帶上家人或者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時候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地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而主打原生態主題的景區就會備受人們歡迎,不過每每來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物種單一且泛濫。

很多物種因為生命力頑強,且繁衍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很快就會佔領一片區域成為霸主,然而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導致其他的物種紛紛離開或消失,剩下來的就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而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有存在,諸如此類的例子也不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清道夫和福壽螺。

今天要說的「食蚊魚」也是榜上有名,顧名思義這種魚類可以消滅蚊蟲幼蟲,減少病菌的傳播,而最開始它是產自於美國,後來因為很多國家都產生了瘧蚊,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瘧原蟲,容易把瘧疾傳播給人類,之後造成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就不得已要從美國進口。

不過雖然之後達成的效果非常好,但等到瘧蚊不再出現,這些魚兒反倒是成了隱患,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因為它們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大了,每條魚一次可產出200多顆魚卵,偏偏一年裡面還能夠有3到4次,這樣長時間下來,整片水域生活著的都是這種長著大白肚子的食蚊魚,連如何消滅都成了問題。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提出把它們拿來吃怎麼樣?其實連國內的吃貨們也會有些束手無策,因為這些魚兒大多都只有10多毫米,甚至還比不過一節大拇指,根本嘗不到多麼美味的魚肉,一點誘惑力都沒有,此外這種魚性格也非常的兇猛,侵佔別人的領地,啃咬其他物種的魚卵簡直一點都不留情。

所以說現在食蚊魚已經成了重點處理對象,該如何減少它成為一個大難題,那麼大家有什麼比較好的建議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雖然滅蚊魚的體型比較小,但是你可不要小看它的滅蚊能力,一條成年的食蚊魚一天能吞噬2000隻左右的蚊子幼蟲。不過滅蚊蟲雖然在滅蚊方面有著不俗的實力,但並不招人喜歡,因為滅蚊魚是屬於外來物種,原本在中國是沒有滅蚊魚的存在的,但因為世紀初我國科技並不發達,國內發生了許多瘧疾等蚊蟲傳播疾病,因此我國就向國外引進了滅蚊魚,而且中國不只有一次引進了食蚊魚。
  • 「食蚊魚」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沒辦法,美國人:你也有今天
    現如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對其他國家已經並不陌生了,以前我們為之嚮往的旅遊景點,現在都能親自去到遊玩。無論是法國的浪漫、紐約的繁華、日本的櫻花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還能結識許多外國朋友,可謂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 「食蚊魚」如今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束手無策,它還是魚類天敵
    今天小編向你們介紹魚。這也是蚊子的天敵,是吃蚊子的魚。顧名思義,不能輕視能吃蚊子魚、吃蚊子的魚的驅蚊能力。吃蚊子的魚是外來種,是為了驅除蚊子而引進的,但是吃蚊子的魚現在在我國很普遍,不能吃東西。蚊香魚的危害蚊香魚作為外來種,是中國從美國引入國內的,1911年導入臺灣,1924年進入內陸,在很多省市自然繁殖。
  • 因滅蚊而引進的「大肚魚」泛濫,國人叫苦不迭,吃貨都無心吃它
    編輯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大肚魚,很多人在自己家鄉的靜態水體中總能夠發現這樣一種小魚,它所擁有的是碩大的白色肚子,其實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食蚊魚,後來隨著水域慢慢流向了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岸及大西洋沿岸國家當中,它們靠食用魚卵和蚊蟲迅速繁衍,所以如今全世界有很多國家都引進過這一物種來消滅蚊蟲,成果也非常顯著。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外來物種都是壞的,有些物種一開始是因為一些好處而被引進的。就比如這個「食蚊魚」就是如此。從20世紀開始,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就開始引進食蚊魚來滅蚊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前蘇聯,1925年前蘇聯從義大利引入食蚊魚,並在當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所以目前在俄羅斯索契也還存在一個「食蚊魚雕像」,用來紀念這個「滅蚊英雄」。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導讀:俗稱大肚魚,因滅蚊而引進,如今在國內泛濫,網友:油炸倍兒香文/農夫也瘋狂進入五月以後,尤其是立夏節氣過後,溫度也是越來越高了,這個時候有一種美食又要開始風靡全國了,那就是小龍蝦了。食蚊魚主要是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幼魚主食輪蟲、纖毛蟲,成魚攝食昆蟲、枝角類、橈足類、小球藻等,尤其是喜歡吃蚊子的幼蟲。別看食蚊魚個頭都不大,但是一條食蚊魚每天要吃掉蚊子幼蟲2000餘只。而我國當時引進食蚊魚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它能消滅掉蚊子,並且引進食蚊魚也是歷經挫折,先後經歷三次才成功引進。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食蚊魚,現如今怎麼樣了?
    鑑於食蚊魚滅蚊效果顯著,美國曾由政府出面來大規模飼養、繁殖、推廣這種魚類,它們很快就傳到包括夏威夷在內的美國各地以及臨近的南美洲一帶。1918年,它由美國傳至菲律賓。1919年春天,義大利和西班牙相繼暴發了瘧疾,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場流行病中悲慘地死去。
  • 20世紀初,我國引入食蚊魚治蚊,現在卻泛濫成災吃貨也沒辦法
    20世紀初,那時環境生活環境還很惡劣,科學技術也不發達,國內多發瘧疾等蚊蟲傳播的疾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食蚊魚被引入到了國內。食蚊魚原產於美國,第一次是在1911年,食蚊魚被引入到臺灣,但因路途遙遠,到站後僅有100多尾小魚存活,最後因適應當地氣候,隨即在臺灣泛濫開來。第二次是在1924年,菲律賓贈送了一批食蚊魚,我國隨即在上海進行試養。
  • 國內外來物種泛濫,數量多且規模龐大,中國吃貨:這我可幫不了
    國內外來物種泛濫,數量多且規模龐大,中國吃貨:這我可幫不了。相信大家之前都有聽說過美國當地鯉魚泛濫、澳洲兔子泛濫等情況,其實,我國也有很嚴重的外來物種入侵,有著40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給我國也造成很大的困擾。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因為是「滅蚊高手」而被引進各國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南美,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稻田、水渠、窪地等各類靜水水體,它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此外它特別喜食蚊的幼蟲孑孓,一尾成魚每天吞食孑孓2000餘只,是當之無愧的滅蚊高手,因此在20世紀初,被專門培養來消滅蚊蟲, 後被世界各國所引進。
  • 中國曾引進的「大肚魚」如今億泛濫成災,各路吃貨都拿它毫無辦法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現在很多人在閒暇之餘喜歡去河邊釣魚,在河邊你是否常常見到一種體型小又扁長,但是肚子很大的小魚,這種小魚叫做食蚊魚,也叫大肚魚,是一個在中國南北省市中都可以看到的一個物種,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魚不是產自我國,而是一種入侵物種。
  • 食蚊魚論
    食蚊魚論作者:咬你一口原文來自環境與生活廣州投放  尤需謹慎    2003
  • 中國「搞不定」的物種,如今泛濫,專家都「無從下手」
    引言小夥伴們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很多都是在新聞上聽到某個國家的某個生物出現了物種泛濫的情況,隨著現在全球進程的不斷加快,物種入侵開始變得頻繁。而在我們國家,卻很少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但是此次我們國家也沒轍了,這些物種不能吃不能賣,引進我們國內109後卻泛濫了。
  • 「越南魚王」引進中國,卻意圖泛濫起來,如今已「霸佔」長江流域
    澳大利亞的野兔,美國的野豬就是這樣的體現,而如今在國內也有一股小型的「入侵」勢力泛濫在我們的長江流域,你知道這個物種是什麼嗎?這個物種其實就是越南的「魚王」巴沙魚,巴沙魚原產於越南湄公河,是越南國家二級保護物種,它的中文學名是博氏巨鯰,魚體沒有魚鱗,通體圓潤,背部是藍黑色,而腹部則是稍顯白色,頭部扁寬,身體兩側生長著大量的脂肪,也是這種魚最佳食用的部位。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咱們中國境內有著無數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這些山脈營造了各色各樣的綺麗風景,還孕育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生命。
  • 一直以為「食蚊魚」是滅蚊英雄,真相卻如此不堪!
    原來我一直視作「食蚊英雄」的食蚊魚,其實並不以蚊子為主食,如果有選擇的話,它甚至對孑孓不屑一顧!除此以外,引進的食蚊魚也對原生態造成衝擊,已有不少報導指出,食蚊魚由於天性雜食,會吃其它種類的幼魚或魚卵,而它們對生存環境變壞也更具競爭優勢,長此以往,自然使本土魚類大量消減,而食蚊魚家族卻越來越興旺。這一點,相信很多釣魚人深有感觸。澳洲布裡斯班有一種彩虹魚已經絕種,據信便是食蚊魚所造成的。
  • 美國又一怪魚泛濫成災,個頭粗大體長,中國吃貨:別怕有我
    美國又一怪魚泛濫成災,個頭粗大體長,中國吃貨:別怕有我。說起泛濫成災的物種,大家英國對於美國鯉魚都不陌生,但是由於美國想引進鯉魚來調整生態,結果鯉魚繁殖的越來越多,導致當地河流鯉魚泛濫的情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又有一魚類泛濫了。
  • 食蚊魚是入侵物種?官方:適量投放(圖)
    、水塘等適量投放,通過食蚊魚攝食水體中的伊蚊幼蟲孑孓,是防蚊滅蚊的方法之一。   市水務局告訴本報記者,相關專家表示,食蚊魚為暖水性小型魚類,原產北美洲,1924年由菲律賓引進我國,在杭州西湖放養,後來其棲息地不斷擴大,目前已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定居者」已數十年。而這次投放於廣州相關水體中的食蚊魚,來源於廣州周邊地區,並非從國外引進,也就是說,食蚊魚對於廣州市的水體生態系統而言,是本來已經存在的,並非新的入侵物種。
  • 為滅蚊引入「大肚魚」,泛濫後,中國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為了改變環境,人們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引入新物種就是其中之一,有些物種引入之後,跟大自然能夠形成一種平衡,而且人們也能夠控制,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有一些物種引入之後,因為沒有天敵的約束,就會出現泛濫的情況
  • 1935年我國為滅蚊引進「大肚魚」,後在國內泛濫,如今怎樣
    上世紀30年代,我國引進了一批「大肚魚」,目的是為了消滅蚊子。後來事實證明,這一物種泛濫成災,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吃都吃不及。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這一物種破壞了當時的生態環境,人們沒有及時的調整和治理。雖然這一物種在滅蚊方面上有好處,但是過度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