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我國為滅蚊引進「大肚魚」,後在國內泛濫,如今怎樣

2020-12-05 尋歷史真相

引言

在自然界的每一個空間裡,整體由生物和環境構成,缺一不可。在整體中,生物和環境又都會彼此影響、制約,這樣才能夠達到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這就是所謂的生態系統。

一旦生態系統被破壞,人們就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彌補。就拿一個池塘來說,本身魚類生活的很好,突然有一天加入了一些其他東西,導致池塘的生態系統被破壞,這就需要人類來及時調整。

只要是能夠調整過來,生態系統中新加入的東西就會融入,生態系統就會再次升華平衡。

就拿玉米這個東西來說,作為農作物之一,它實際上是一個外來物種,當時也是破壞了一定的生態平衡,後來隨著人們及時調整,這才讓玉米融入到了整個大自然的環境中。

再比如長頸鹿,最早出現在宋朝,當時它生活在非洲,最開始來到我國中原地區時,給我國也造成了很大影響,同樣破壞了生態平衡,後來隨著人們整治加調整,數量相對穩定住了,影響也就定性了。

上世紀30年代,我國引進了一批「大肚魚」,目的是為了消滅蚊子。後來事實證明,這一物種泛濫成災,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吃都吃不及。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這一物種破壞了當時的生態環境,人們沒有及時的調整和治理。雖然這一物種在滅蚊方面上有好處,但是過度就不好了。

引進物種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好,如果合理引進並且加以控制,整個生態系統會變得更好,食物鏈會更加豐富,物種會更加多樣性,生態系統會更加穩定。

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態問題,但最終破壞了生態系統,又出現了新的生態問題。

或許我國是參考了美國治理蚊子的做法,因為美國用大肚魚治理成功過。

相比同樣引進而來的物種小龍蝦,大肚魚現如今可以說是泛濫成災,飽受詬病。

小龍蝦味道可口,很多人喜歡吃這個東西,連著吃好幾天都不會膩。而大肚魚就不同了,它的味道首先是沒有小龍蝦這麼好,其次吃一回就會感到膩。

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吃那麼多,自然就多。

現如今,大肚魚的數量非常多,而且相關數據顯示,他們的數量還在呈增長趨勢。它們在水域中生活,隨著數量變多,其他魚類就受到了影響。考慮到這一問題,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程度,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治理。在不久的將來,這個物種或許會減少,生態系統或許可以恢復正常。

作為大自然的一員,我們平時也可以做一些貢獻,如果你發現了這種大肚魚,你可以選擇吃掉或者殺死它,這樣就可以減少它們的數量,恢復一點平衡。雖然這樣的做法有些殘忍,但是考慮到整個生態環境,不得不這樣做。

只有生態環境趨於穩定平衡,我們的家園才會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才會不受影響。

往期精彩內容

民間四大香:「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為什麼香呢?

五魁首啊、八匹馬,划拳時吆喝的這些酒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80年代的國模有多美?國色天香,網友:當年審美比如今正常

陝西有一城隍廟,流傳「金鴨浮舟」的傳說,百年來不受洪水侵襲

她是「青幫」的創始人,一手提拔杜月笙,活了104歲卻被丈夫拋棄

參考資料

光明網

申明

題/1935年我國為滅蚊引進「大肚魚」,後在國內泛濫,如今怎樣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中國為滅蚊引進「食蚊魚」,如今卻四處泛濫,吃貨們都拿它沒辦法
    ,但如今卻已經泛濫成災。眾所周知蚊子非常的渺小,差不多就和一粒米一般大,所以這就讓它成為食物鏈底端的生物,蚊子有著很多的天敵,常見的有青蛙、豬籠草、蜘蛛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同樣也是蚊子的天敵,那就是食蚊魚,顧名思義就是吃蚊子的魚,他的體型也比較小,長15.5-37.5毫米,其在繁殖期的時候,魚卵都存放在腹部,肚子就特別的大,因此也被稱為「大肚魚」。
  • 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曾在中國泛濫成災,如今怎麼樣了?
    而這樣必然是會導致物種泛濫的,這其中會有一些好的東西,比如說小龍蝦,但是也有一些壞的影響,所以各個國家對於進出口的活物是檢查的很嚴格的,但是不乏有一些是因為特殊原因,而特意引進的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曾在中國泛濫成災,如今怎麼樣了?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導讀:俗稱大肚魚,因滅蚊而引進,如今在國內泛濫,網友:油炸倍兒香文/農夫也瘋狂進入五月以後,尤其是立夏節氣過後,溫度也是越來越高了,這個時候有一種美食又要開始風靡全國了,那就是小龍蝦了。但是因為後來有吃貨發現小龍蝦肉質鮮美,逐漸就不討厭它了,並且還因為市場需求大,很多的農民開始養殖小龍蝦,而每年這個時候就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了。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入侵物種,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很常見,可以說是已經泛濫了,它就是俗稱「大肚魚」的一種普通淡水小魚。
  •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
    為滅蚊中國引進「大肚魚」,泛濫成災卻毫無辦法,吃貨:下不去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們外出旅遊越來越喜歡去一些大自然的景點,可能是已經見慣了城市的喧囂和繁華,所以更想去風景秀美的山川河流看看。咱們中國境內有著無數的山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這些山脈營造了各色各樣的綺麗風景,還孕育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生命。
  • 因滅蚊而引進的「大肚魚」泛濫,國人叫苦不迭,吃貨都無心吃它
    如今大肚魚在我國的南北省市中都可以見到,但因為體積小,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是一個入侵物種。,後來隨著水域慢慢流向了美國南部和墨西哥北岸及大西洋沿岸國家當中,它們靠食用魚卵和蚊蟲迅速繁衍,所以如今全世界有很多國家都引進過這一物種來消滅蚊蟲,成果也非常顯著。
  • 為滅蚊引入「大肚魚」,泛濫後,中國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大了,尤其是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能夠輕易破壞環境為了改變環境,人們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引入新物種就是其中之一,有些物種引入之後,跟大自然能夠形成一種平衡,而且人們也能夠控制,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有一些物種引入之後,因為沒有天敵的約束,就會出現泛濫的情況
  • 因滅蚊而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好心辦壞事,泛濫在中國多地水塘
    >從20世紀開始,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就開始引進食蚊魚來滅蚊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前蘇聯,1925年前蘇聯從義大利引入食蚊魚,並在當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所以目前在俄羅斯索契也還存在一個「食蚊魚雕像」,用來紀念這個「滅蚊英雄」。
  • 中國曾引進的「大肚魚」如今億泛濫成災,各路吃貨都拿它毫無辦法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現在很多人在閒暇之餘喜歡去河邊釣魚,在河邊你是否常常見到一種體型小又扁長,但是肚子很大的小魚,這種小魚叫做食蚊魚,也叫大肚魚,是一個在中國南北省市中都可以看到的一個物種,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種魚不是產自我國,而是一種入侵物種。
  • 蚊子殺手「大肚魚」,一天能吃2000蚊子幼蟲,為何被列入黑名單?
    如今,外來物種在世界各地泛濫,許多國家每年你都要花費巨量的資金用來治理入侵物種的問題。很多入侵物種,最早都是由國家引起,有一些是作為經濟物種引入,在偶然情況下進入自然環境,然後泛濫成災,比如我國的福壽螺。
  • 曾經的「滅蚊能手」,現在竟淪落為「入侵物種」,究竟為何?
    說到食蚊魚,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何物,但對於它的另一個名字——大肚魚,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沒錯,食蚊魚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肚魚」,也被稱為「柳條魚」,我們經常可以在水坑、水窪、溝渠、小溪、稻田、魚塘裡看到它們的身影。
  • 原本在我國泛濫的食蚊魚,現如今怎麼樣了?
    兩年後,義大利和西班牙根除了瘧疾。食蚊魚在這兩個國家首戰告捷後,又繼續向世界各地進軍,先後被引人到前蘇聯、加拿大。德國、日本、埃及等幾十個國家,在滅蚊方面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蚊子幼蟲的數量和蚊子叮人的比率都明顯下降,瘧疾傳播也顯著減少。食蚊魚「滅蚊能手」的稱號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認可!
  • 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為啥中國吃貨都拿它沒辦法?答案很無奈
    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入侵物種都能夠通過吃來解決,比如說有一種因被滅蚊而被引進的大肚魚,這種魚也在中國的自然水系中掀起了驚濤駭浪答案很無奈,這種魚實在是太小了,也就是一個指肚那麼大。正因為大肚魚身材迷你,所以我們才將它引進,想要利用它吃掉蚊子在水中繁衍的蟲卵,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除了吃掉蚊子蟲卵之外
  • 中國「搞不定」的物種,如今泛濫,專家都「無從下手」
    引言小夥伴們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很多都是在新聞上聽到某個國家的某個生物出現了物種泛濫的情況,隨著現在全球進程的不斷加快,物種入侵開始變得頻繁。而在我們國家,卻很少聽說過物種泛濫這個詞,但是此次我們國家也沒轍了,這些物種不能吃不能賣,引進我們國內109後卻泛濫了。
  • 「食蚊魚」在中國泛濫,吃貨拿它們沒辦法,美國人:你也有今天
    現如今,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對其他國家已經並不陌生了,以前我們為之嚮往的旅遊景點,現在都能親自去到遊玩。無論是法國的浪漫、紐約的繁華、日本的櫻花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還能結識許多外國朋友,可謂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了。
  •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本來是滅蚊高手,為啥如今卻在中國泛濫成災?
    原產南美的食蚊魚,因為是「滅蚊高手」而被引進各國食蚊魚,又稱柳條魚,是一種淡水小型魚類,它的原產地是南美,但如今這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魚類,幾乎在全球各大洲的各個國家,都有它的蹤跡,這種魚之所以會從南美擴散到全球,正是因為它的「滅蚊功能」。
  • 體長不到4CM,20年前河裡泛濫,1天吃2千隻蚊子,其實是入侵物種
    其實為了消滅掉蚊子,世界各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而我國就曾專門引進過一種魚,它的體長不到4CM,一天能吃掉上2千隻蚊子。在20年前河裡泛濫,如今也是非常少見了。這種魚就是農村過去常見的「大肚魚」。不過大肚魚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國當時多次從國外才把它引進過來,算是一種入侵物種了。其中目的也比較簡單,那就是希望它能滅蚊子。這主要是和大肚魚的食性有很大的關係。大肚魚的肚子很大,那是因為它吃得多。
  • 為控制蚊患引入中國,卻導致本土魚險些滅絕,如今已入侵世界各地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種魚,在1913年為控制蚊患引入中國,卻導致本土魚類險些滅絕,如今已成為全球入侵物種。這種魚看起來有些討巧,它們的頭很小,看上去感覺尖尖的,尾巴也長得比較細長,相對於背鰭和腹鰭來說,尾鰭要稍大一些。它們的肚子高高的隆起,看上去就好像中年男人的啤酒肚一樣,給人的感覺特別不協調,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讓它看上去比較有意思。
  • 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曾為滅蚊子而引入我國,一天能吃2千隻孑孓,如今在南方卻泛濫。這就是食蚊魚,又叫大肚魚、柳條魚,食蚊魚為溫暖性小型魚類,基本上只要有淡水的地方,都可以生存,即使是稻田裡的水很淺的時候,也可以生存。而且它們是成群地在水的表層活動,行動上也是非常的活潑。
  • 國內外來物種泛濫,數量多且規模龐大,中國吃貨:這我可幫不了
    相信很多國家都有一個「心病」,那就是外來物種入侵,這些外來物種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不僅能夠快速的適應當地的環境,同時還會迅速的生長繁殖,有些外來物種泛濫還好,但是它還會破壞周邊的生態環境,影響當地人的生活,甚至對經濟還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 「越南魚王」引進中國,卻意圖泛濫起來,如今已「霸佔」長江流域
    澳大利亞的野兔,美國的野豬就是這樣的體現,而如今在國內也有一股小型的「入侵」勢力泛濫在我們的長江流域,你知道這個物種是什麼嗎?這個物種其實就是越南的「魚王」巴沙魚,巴沙魚原產於越南湄公河,是越南國家二級保護物種,它的中文學名是博氏巨鯰,魚體沒有魚鱗,通體圓潤,背部是藍黑色,而腹部則是稍顯白色,頭部扁寬,身體兩側生長著大量的脂肪,也是這種魚最佳食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