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比較火,火的是該院的樓梯。
樓梯被貼滿了數學和物理公式,網友們稱之為「硬核」臺階,「學渣不通」樓梯。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所理工類的民辦高校。
據介紹,網紅樓梯的創意,源自幼兒培訓班的樓梯廣告,校方把公式貼在學校的樓梯上,目的是幫助學生們學習。網紅樓梯是通向東軟信息學院A5教學樓的樓梯,A5是個大教室,經常有數學和物理大課。因為網紅樓梯在學生中反響不錯,學校還計劃著在2019級新生來之前,在宿舍、食堂的臺階上也貼一些這樣的樓梯貼,讓學習不僅停留於課堂。
除了臺階公式外,學校還利用課餘時間在直播平臺上做直播,幫助學生們預習、複習功課。
從面上看,東軟信息學院的苦心沒有白費,學生歡迎,群眾歡呼,把數學公式、物理公式貼到學生眼皮底下,這一招簡單管用,達到了「讓學習不僅停留於課堂」的目的。
不過,細想想,這種歡迎和歡呼,能有多大的效果,能有多長的時效呢?
恐怕是微乎其微。
如果貼上公式就有效,那麼在每個教室裡都貼著「好好學習,天天身上」的標語,為什麼總有學習好的學生,總有學習不好的學生?
如果貼上公式就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我們為什麼不把學生的被子、鞋子、毛巾上,馬路地面、宿舍牆體、道邊樹幹上,全印上公式、單詞、定律,那樣所有學生全變成學霸?
網紅樓梯,說到底,是低智化網絡,對高校的侵蝕。一個用於幼兒培訓班的形式,居然被高校拿來教育大學生。是孩子沒長大,還是老師長不大?
在抖音、微博上火了,就說明教學成功了?也許恰恰相反。如果真有效,請講出一個網紅樓梯讓厭學學子浪子回頭的實例。
網紅樓梯,只是校方熱衷搞形象,只講好看,只求熱鬧,不求實效。
學生愛不愛學習,那是學風。學風嚴明,學生自刻苦,學風渙散,學生心難靜。
嚴明的學風,既要引導,又要他律和自律。
把公式貼在樓梯上,讓學生們在此打卡,刷視頻,不是引導學習,而是引導娛樂。
能引導學習的,是將學生引入靜靜的圖書館,引進亮堂的自習室,或者是讓學生獨立的思考。
音樂+特效,視頻15秒,那是耳朵的甜點,眼睛的快餐。
對於大腦,營養則顯得有點少。
網紅樓梯,如果是所文科類大學所為,還可以理解,畢竟它可以當成練習新媒體的操場,可以發散發散文藝的細胞。
但是,一個理工類的高校,玩這種花樣,就既玩不明白,也玩不出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