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錯刀頻道 祥燎
「看《戰狼》也就圖一樂,真愛國還得看伏拉夫。」
越來越多網友,開始對抖音網紅伏拉夫進行類似的調侃。
在抖音上,俄羅斯人伏拉夫坐擁近700萬粉絲,點讚量動輒數十萬上百萬,頗具影響力。
這一切,離不開他各種誇讚中國的短視頻,表達方式極其直白:
「我們中國真是太厲害了!」
「我們中國太安全了。」
「我們中國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這些話要是中國人來念,掀不起任何波瀾。但膚色一換,評論過萬。
在中國,伏拉夫們還有很多——「我愛中國」早已成為洋網紅們的熱門業務。
1.日進鬥金的洋網紅們
做「我愛中國」生意的洋網紅能崛起,有個背景:外國人在中國常常能享受超國民待遇,洋網紅也不例外。
如今的頭部洋網紅,《歪果仁研究協會》節目的製作人高佑思,2016年在鬥魚上當主播時,平臺就給了許多流量支持。
後來他回憶往事,還慶幸自己身在中國,「不然,我們不會起來得那麼快。」
2018年7月13日,「假笑男孩」Gavin Thomas入駐微博,當天就獲得超過100萬粉絲。
而且,才9歲的「假笑男孩」,在中國一年的商業營收能達到數百萬。因為還要在美國上學,他的中國區經紀人甚至不得不把「假笑男孩」在國內的活動報價提高一檔。
更近的例子,是一個叫「巴哥」的洋網紅。
巴哥原來是YouTube上的網紅,但由於YouTube算法和廣告展示形式調整,巴哥的收益銳減。
「(我的)前衛的視頻在YouTube推薦中不再受歡迎,一年半前,我一度痛苦到要找心理醫生」,巴哥說,「你不知道有多少YouTube創作者喪得不行。」
中國的網紅公司把他挖到中國後,通過演唱英文改編的中文歌曲,巴哥在入駐抖音的第10個月,粉絲數就突破1000萬。
「在YouTube就算音樂視頻也得大製作,但是在中國只要唱歌就行了」,他在微博上這樣稱讚中國的社交媒體環境。
再後來,巴哥乾脆從洛杉磯搬家到中國。
與此同時,他的收入直線上升。其經紀人曾在採訪中表示:「巴哥搬到上海兩周內,籤下的廣告約80萬,而這80萬廣告費,比巴哥搬來上海前10個月加起來的廣告費還高。」
這就是21世紀最新版本的「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活像個甲亢患者的伏拉夫,儘管表演浮誇,內容簡單,卻還是能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
伏拉夫的妻子、父母,也紛紛搭上這波時代紅利,前者在抖音上也已擁有140多萬粉絲。
明眼人都能看出,相比高佑思等洋網紅,伏拉夫們的業務水平著實一般。
不過,有外國人身份加持,業務水平從來就不是最重要的。
2.伏拉夫們的財富密碼
以外國人身份,製造強反差,這是所有洋網紅,甚至是所有希望受歡迎的老外都會的套路。
外網上還有專門的攻略,手把手教老外。
遇到中國人,就說「我愛吃中國菜」,最好能說幾個菜名。遇到有誰不舒服,就勸他們多喝熱水,還能博得一笑。
華為火了之後,套路隨之升級。有個老外得意地留言說:「假如吹一次華為能賺5毛,老子肯定能富成比爾·蓋茨!」
外國人會這麼做,因為效果立竿見影——老外居然也喜歡,老外居然會這麼想...強反差迅速引發圍觀。
作為一切向流量看齊的洋網紅,伏拉夫們更是深諳強反差的套路。
伏拉夫在視頻裡說,自己一直用的就是華為手機,引來一波點讚。
但實際上,蘋果手機他也用得飛起。
相比之下,巴哥做得就更為徹底,不落人把柄。
去年,巴哥來到華為線下門店,拿起華為P30 Pro,不僅直呼「漂亮」,還誇張地親吻手機,後來甚至把原先的iPhone摔到地上,摔完也不解氣,還狠狠地補上兩腳,最後伴隨著「我愛華為」的高喊聲離去。
對于洋網紅而言,摔手機已經算得上是大成本製作了。
更多時候,他們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能點讚、收入雙豐收。
巴哥的主要視頻內容是唱歌,所唱的歌基本是用谷歌翻譯把中文歌詞翻成英文,再對韻腳稍作調整就大功告成,創作方式相當簡單。
秘訣在於他選的中文歌,基本滿足了兩種特徵,第一要膾炙人口,第二要政治正確。
例如他用英文演唱的《西遊記》主題曲《通天大道寬又闊》,不僅在抖音收穫了273萬點讚,還登上湖南衛視的舞臺表演,最後被《人民日報》點讚。
點擊播放 GIF 3.8M
被他翻唱的中文歌,還有《龍的傳人》《紅旗飄飄》《光輝歲月》《滄海一聲笑》......
說實話,作為原YouTube網紅,巴哥雖然也迎合中國粉絲,但至少還算專業。
伏拉夫就沒什麼技術含量了。
不論拍什麼視頻,伏拉夫萬變不離其宗——對著中國的某樣東西,瞪眼、感嘆、豎大拇指,其神態、言語仿佛看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蹟。
誇華為、誇治安、誇行動支付,這些方面中國還算有過人之處,看起來還不太尷尬。
到後來,剪個發他都能感慨一句「厲害了我的中國」。內容依舊是外國剪髮不好,中國的好。
吃火鍋時,一樣的套路:「 百香果火鍋不好吃,加中國的料,好吃!」
為了表達對火鍋的熱愛,他甚至在婚禮上準備了一個火鍋蛋糕,結果不小心把蛋糕弄翻在地,他和老婆不假思素地蹲在地上吃了起來...
由於表情浮誇,臺詞魔性,網友還製作了伏拉夫的表情,極其生動。
也有洋網紅模仿,諷刺伏拉夫。
這種行為被網友戲稱為「財富密碼進化到第二層了」,「站著把錢掙了」。
比起伏拉夫,有的洋網紅更簡單粗暴,只拍一種內容,即「在中國待久了後的老外回國日常」,變著法誇中國。
更有甚者,連這種內容都懶得弄,直接把ID改成「愛中國的老外」也能收割數十萬粉絲。
這樣的「我愛中國」,是真愛中國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答案不言而喻。
3.不要一棒子打死洋網紅
在中國,許多人熱衷貼標籤,東北人、河南人常年被汙名化就是例子。
伏拉夫之類的洋網紅出現後,再看到洋網紅,有人便不加驗證,一律貼上「沒底線」「恰爛錢」的標籤。
從吹捧到抹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洋網紅裡認真做內容的人並不少。
例如高佑思,他曾透露拍攝的艱難:一般來說,要成功街採50人,才能選出既好玩又有信息量的10位,剪輯成短片。但是,街採的拒絕率很高,想要採訪到50人,他們至少要找150人,而這樣的視頻,他們一周要出2-3個。
例如郭傑瑞,許多選題都來自粉絲留言,粉絲關心什麼,他就去幫大家找答案。在視頻裡,他堅持講訴事實。「好不好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但事實是客觀的。同一個視頻,每個人看完後得出來的結論會不一樣,我覺得這是好事情,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可以讓大家進步。」
正因如此,疫情爆發後,郭傑瑞拍攝的《海外抗疫日記》火爆一時,還被央視推薦。
所以,與其一棒子打死所有洋網紅,不如先改變自己的心態。
很多人都知道,伏拉夫早期的視頻很正常,也會正兒八經地介紹紅酒。
是許多國人扭曲的心態,讓他發現了財富密碼。
為什麼說心態扭曲?原因很簡單,生活中沒有人會說自己崇洋媚外,但崇洋媚外卻深深印在許多人的潛意識,刻在了骨子裡。
伏拉夫們只是發現了沉默的大多數。
他們看似為國自豪,其實自豪得毫無底氣。只有當老外也說好時,他們才能挺直腰板,「自豪」地喊出:厲害了我的國。
也是看準了這種心態,許多國產品牌竭盡所能地冒充洋品牌。
給品牌取一個外國名只是初級段位,更高段位的是國外註冊國內運營。
卡爾丹頓(KALTENDIN)就曾被央視爆料,跑到國外註冊商標,回到國內生產經營、加工,以國外品牌的名義進行銷售,價格不菲。當時某個卡爾丹頓直營店的負責人還振振有詞:「這不是消費者被愚弄,而是公司為迎合消費者想買進口商品的需求。」
不論是假洋品牌,還是做「我愛中國」生意的洋網紅,他們能誕生、壯大,只能怪土壤太肥沃了。
一百多年前,堅持留辮的辜鴻銘面對那些剪去辮子的人說,我的辮子在頭上,你們的辮子卻在心裡。
21世紀,誰還留著心中的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