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並不包含任何為伏拉夫洗地的成分,只是就事論事請各位謹慎評論。
一個白人,睜大了眼睛如同一個甲亢患者,在鏡頭前拼命的誇中國好,張口閉口就是我們中國太厲害了,然後收穫百萬點讚。這就是網友對俄羅斯籍網紅伏拉夫的評價。甚至最近網友還發明了一句話,看吳京也就圖一樂,真愛國還要看伏拉夫。
伏拉夫火了之後還冒出了大量模仿伏拉夫的人,他們都是一個同樣的套路。外國人,操著一口帶濃厚口音的中文,誇張的演技,說著中國的好,然後獲得百萬點讚,被網友戲稱為外國人的財富密碼。
因為財富密碼這個詞的發明和各種濫用,甚至連老牌外國UP主郭傑瑞也遭了殃。現在只要是個在中國從事媒體相關行業的外國人,都會被冠以恰爛錢,財富密碼的帽子。仿佛大家都患上了伏拉夫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今天組長就從幾個維度來談談我對伏拉夫等一系列「愛國者」的思考。
再次重申,本文不存在任何為伏拉夫洗地的成分,我也沒收伏拉夫一分錢。
一、來自「洋大人」的吹捧
對伏拉夫們誇中國這件事我有一個特別合適的比喻,就是你天天給王思聰打電話,誇王思聰有錢,誇王思聰爸爸有錢,誇他們家生意做得好,誇萬達的房子很棒。王思聰聽了你這麼誇他,他一定會這麼想,老子有錢還用得著你告訴我?
同樣的,中國很好這件事還用得著伏拉夫們說,難道我不知道?我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知道中國的火鍋好吃?我不知道中國的線上支付好用?我不知道在中國的高鐵四通八達還需要你說?這就好像王思聰並不需要別人告訴他他有錢一樣,中國的好並不需要你用這種誇張的方式告訴我,因為我們都知道。
但是為什麼很多網友就是喜歡看呢?
因為伏拉夫是白人,因為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打心底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打心底覺得白人高我們一等,這些人的自信就是從白人的誇讚中獲得。而他們有限的腦容量裡衍生出了這麼一個邏輯關係。
首先是,他們覺得發達國家的物質文化條件優於我們,所以比我們高級。發達國家基本等同於歐美國家,歐美國家的人基本等同於白人。伏拉夫是白人,所以他們意識的覺得伏拉夫是一個來自發達國家的上等白人,簡稱為洋大人。伏拉夫誇中國約等同於獲得了洋大人的認可,於是大多數覺得得到了洋大人的認可,覺得自己可以自信起來了。
這種邏輯從裡到外就是徹徹底底的錯誤,而且錯的很離譜。
首先是外國人或者說白人的文化一定比我們的文化高級嗎?好像不一定吧。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作家杉山正明曾經在書裡有一個很經典的論述,大致的意思是說,歐洲的文明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是遠遠落後於東亞(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明的。在歐洲通過近代工業革命之後,為了能夠從各方面壓倒之前遠超過他們的東亞文明,他們編織了各種文化謊言,推動歐洲歷史中心論。其中包括抹黑蒙古帝國,鼓吹亞歷山大大帝的馬其頓和羅馬帝國,來營造出歐洲文明凌駕於東亞文明之上的錯覺。
說穿了,歐美的白人四處文化輸出實際上就是為了牢牢的把握住所謂的歐洲中心論,讓世界上其他民族覺得歐美文化高級,以掩蓋自己血腥的殖民歷史和資本的原始積累。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心甘情願的被他們奴役,從而維持自己天龍人般的優越生活。
歐美文化比我們高級本身就是一個文化謊言,所以從白人的誇讚中獲得自信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再一個,白人都是來自發達國家嗎?好像也不一定吧。就拿伏拉夫來說,俄羅斯本來也不算是發達國家,而且經過網友對伏拉夫俄語名字的分析,發現他大概率是波蘭後裔。這就更可笑了,崇洋媚外咱們也要找一個正經的「洋大人」吧?
在過去有一種論調特別流行,就是喜歡以外國人的習慣和文化作為依據來批判我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比如說,外國人不吃小龍蝦,所以吃小龍蝦不好。大概西班牙人不是外國人吧,因為他不僅吃小龍蝦還有專門的龍蝦節。還有人說外國人不吃動物內臟,只有中國人愛吃。這就更離譜了,日本人吃內臟吃的歡著呢,法國人更是把鵝肝作為一道名菜。甚至有人覺得美國人持槍是一種先進文化,要求我們也放開管控,簡直要笑死人。
我們的文化自信應該來源於我們自己文化本身,而不是來自於「洋大人」和「洋大人」的吹捧。我們不需要任何外國人的認可,也不需要無條件的學習「洋大人」的所有東西,因為人類歷史要就已經證明了,中國的文化只要取其精華就是世界領先的,沒人能高我們一等。
所以說,在伏拉夫視頻下尋找自信本身就是可笑的。
二、外國人真的會愛中國嗎?
很多人覺得伏拉夫們並不愛中國,他們嘴上愛中國只是為了恰飯。有些人甚至認為沒有外國人會真的愛中國,他們愛中國都是有目的的。
但是我從我自己的經歷出發認為外國人是有可能愛上中國的,甚至伏拉夫們有很多也是真心愛中國的,只是沒有嘴上說的那麼誇張。
首先是,愛中國和恰飯本身不衝突,愛他們自己的國家和愛中國也不衝突。伏拉夫在中國生活了那麼多年,他不愛中國怎麼可能在中國生活工作那麼久?再一個,伏拉夫們至少普通話說的相當不錯了。你仔細看看身邊那些「精美」和「精日」,他們的英語或者日語甚至達不到伏拉夫中文水平的一半。那他們口口聲聲說喜歡美國喜歡日本,連他們的語言都不會,還談什麼喜歡。
所以我覺得伏拉夫們有相當一部分其實是非常喜歡中國的,只不過可能達不到嘴上說的那個程度而已。
再一個說一個我自己的經歷,我大學是在日本讀的。我有很多日本的同學或者韓國的同學可能是聽了我的安利,他們會選擇在某個寒暑假跑到中國玩。他們很多人在來中國之前對中國的態度屬於不冷不熱,而且有很多奇怪的刻板印象。等他們從中國回來之後,他們有相當一部分都改觀了很多,有些甚至成了資深中吹,吹到有的時候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很多國家的非首都居民,當他們來到中國,哪怕是來到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給他們帶來的震撼是永生難忘的。拿日本舉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日本除了東京以外基本都是村兒,哪怕是大阪人口也只有200多萬不到300萬。大家可能不明白200多萬是什麼概念,我們家這個中部非省會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都快300萬了。其他偏遠的地方更不用說了,100萬人口以上算超大城市了,50萬人口以上屬於大城市,我讀書的城市算是周邊幾個縣(相當於中國的省)裡最大的城市了,繁華程度還不如我老家周邊的小縣城。
我來到日本的心理落差有多大,他們來到日本的心理震撼就有多大。他們從中國回來之後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們的樓怎麼能建那麼高?你們開的車怎麼都那麼好?(日本很多人覺得開歐洲車是高級的)你們的馬路怎麼那麼寬?你們的行動支付怎麼那麼方便?你們的科技怎麼那麼發達?
我從伏拉夫們身上看到了很多我同學們的影子,他們愛不愛中國,我甚至覺得他們有點崇拜中國了,他們很多人開始主動學點中文,主動了解中國文化,難道這不算愛嗎?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喜歡外國的中國人,很多都是沒去過外國的,很多喜歡中國的外國人都是來過中國的。中國有讓外國人愛上她的魔力,我一直有這個自信。
三、伏拉夫真的對文化輸出有幫助嗎?
伏拉夫的支持者們最喜歡說的就是,伏拉夫至少能幫助我們文化輸出。但是實際上,伏拉夫對文化輸出的幫助非常有限,遠遠不如李子柒、王剛老師、華農兄弟甚至是TFBOYS。回到第一段的那個比喻,我問什麼要說是給王思聰打電話呢?因為伏拉夫做的這些視頻指向性很明確,就是我們這些中國人。
針對外國人的視頻平臺除了搬運的,至少目前我是沒看到他有發視頻。其實就算是發視頻,外國人也不會看,一個是因為伏拉夫說中文他們壓根聽不懂,再一個是他過於誇張的表現很容易被當成高級黑或者行為藝術。而且伏拉夫作為俄羅斯人,在主流歐美世界話語權並不多,沒幾個人會聽他說話。
所以說伏拉夫本身對我們的幫助非常有限,甚至還不如李子柒、王剛老師們的視頻。王剛老師做菜的視頻在油管上火的都沒邊了,還有粉絲主動翻譯成各國語言供外國迷弟迷妹們學習中國菜。
而且伏拉夫們能火的本質原因還是網紅圈的資本發現有利可圖,於是開始紛紛追捧。伏拉夫現在已經開始接廣告了,價錢還不低,一條帶貨視頻已經來到了近8萬的價格。還孵化了他的外國老婆,甚至他的全家成為網紅,真正做到了全家愛國。
除了伏拉夫,還有大衛、巴哥等等外國網紅,他們比伏拉夫更加誇張,甚至開始瘋狂貶低自己的祖國,來取悅網友。
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資本喜歡追逐這些外國網紅呢?因為成本低,收益高。
我們都知道資本是逐利的,講究的就是一個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係。只要投入產出比夠高,資本願意把自己的褲衩都賣了來投資。這些外國網紅做一條視頻,可能前後不過幾個小時,連BGM都能重複使用幾十次,成本幾乎低到爆表,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最關鍵的是,孵化一個這樣的網紅也不難。在中國找一個會說中文的老外比找一個三條腿的蛤蟆都容易,你需要的話還可以組一個團的老外一起誇中國。
正是成本夠低,產出又多,資本自然捨得投入。資本投入多了,自然那些外國網紅如雨過春筍般遍地都是,四處開花也不足為奇。但是這種現象卻是對優質的視頻作者是一種傷害,降低了那些真正有文化輸出內涵的優質作者的積極性,從而引起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所以我還是希望伏拉夫這種網紅少一掉,大家多關心關心真正優質的視頻作者。(當然B站的鬼畜UP主還很喜歡這些源源不斷的鬼畜素材的)
文章的最後我想給那些「精美」「精日」「印吹」「越吹」們提個醒,雖然你們覺得自己好像靠著吹捧別人,成功的抬高了自己,但是本質上和伏拉夫們是一樣的。我們看伏拉夫們有多尷尬,那些被你們吹捧的本國國民看你們就有多尷尬。
這是組長的第四篇原創文章,喜歡的小夥伴們點一波關注吧,在下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