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網紅逐夢B站,做「中國誇誇團」成財富密碼

2020-12-04 全現在

「她唱得不錯,但聲音聽起來很奇怪,太靠前了,一般在現場表演中會希望聲音和樂器混合得比較融洽。」德國小哥Duke對《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系列reaction視頻,從B站同類內容中脫穎而出,收到的點讚投幣數,與播放量兩倍於它的reaction相當。

因為有專業背景,Duke點評舞臺時往往能講出編曲的優劣,從混響效果推斷是假唱還是live,再加上文化背景不同產生的間離效果,來自YouTube的up主Duke在B站開始有了一批受眾蹲守他的更新。

「我對你們在中國的一切都充滿興趣……尤其是電視綜藝,大部分我之前都沒看過,一些節目設計和德國綜藝完全不一樣,我希望提供一些全然不同的觀點。」自今年《青春有你》期間開始入駐中國平臺,Duke如今已有3.5萬粉絲。

如果你是B站的用戶,你或許會留意到,首頁推薦裡的海外作者越來越多。號稱中國YouTube的B站正從它的海外競爭對手那裡挖掘紅人資源。

有些是官方邀請入駐,比如油管千萬粉音樂製作人Kurt,還有很多是像Duke這樣自發開設帳號的。

跟幾年前相比,YouTube作者在B站上遭遇的環境也在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很難簡單地說是好還是壞。

「搬運」仍然常見,YouTube博主對《黑神話:悟空》的十多條熱門reaction視頻一天之內就出現在B站上,且已經過或粗陋或精細的漢化。同時,一些原本在YouTube和B站多平臺運營的創作者因為各種緣故被「趕出」B站。如今留下來的和新進駐的視頻作者,明顯呈現出幾個共同的標籤:表達對中國好感的、嚴守文化藝術界限的……

「在中國網絡上建立信任和影響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外國人來說尤其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風險和挫折超過了潛在回報。」營銷平臺Parklu的首席營銷官Elijah Whaley向全現在表示。

在B站,「適者生存」法則下的YouTuber

「一個國家屏蔽另一個國家的App並非沒有先例,例如中國屏蔽了臉書、油管以及其他App. 但中國屏蔽這些App的原因是它們違反了中國的法律。這是合理的。」在《抖音海外版TikTok將何去何從?》視頻中,NathanRich火鍋大王評論道,「而TikTok在美國或中國都沒做任何違法的事。美國政府有權力封禁TikTok,但這完全是反資本主義的。」

Nathan Rich繼續說到,如果是中國公司就要禁,那中國人投資的AMC、GE、傳奇影業、摩根史坦利、Visa、福特、Reddit乾脆也關掉好了。

自稱「首席技術官、時事評論家」的Nathan Rich這些反諷評論得到了粉絲們的認可。Nathan Rich還就新冠肺炎、華為事件進行了一系列維護中國的評論,目前他點擊量最高的視頻為《新冠病毒來源於美國?此說法是陰謀論還是合理懷疑?》,其次是《油管如何屏蔽中國的聲音》。

Nathan Rich在B站上討伐YouTube,稱平臺不正常地剋扣其帳號粉絲增長,只因他曾發布視頻抨擊紐約時報。「YouTube宣稱要移除機器帳號,但我們看到它只是用這項規則壓抑言論。」

相較於Nathan Rich擺數據、挖資料支持自己觀點,原有1000萬粉絲的YouTube紅人Bart Baker則以砸碎YouTube千萬粉絲獎牌,作為進入中國的「投名狀」。

Bart Baker曾以搞笑視頻和烘焙成名,他在首支B站視頻中解釋,離開美國的原因是不能做想做的事業——讓人們開心,「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離開YouTube,現在會多麼可悲。」根據他此前的一些採訪和公開資料,因為YouTube更新規則,Bart Baker的MV內容被判定「少兒不宜」,帳號收益通道被封禁。

中國成了他事業的另一個機遇。

Bart Baker如今的主陣地在抖音。通過翻唱中國歌曲,抖音粉絲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他在B站不算活躍,去年11月入駐至今只發了11條,最新一條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愛上一個國家成為了一種錯誤,但這是我最後一次解釋這些了》。

Bart Baker的B站粉絲量只有不到10萬。有用戶在他的視頻下方留言稱,做點有「營養」的東西吧!惡趣味和諂媚並不能真的使中國朋友們開心。

當B站用戶紛紛刷起彈幕「財富密碼」,「密碼對了」,你會發現Bart Baker一類人已經有了專屬meme. 其適用場景凝練呈現就是「外國人對著屏幕高喊我愛中國」。它最早衍生自俄羅斯籍短視頻網紅伏拉夫。伏拉夫的代表作是用誇張之極的語調大喊「我愛中國,我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B站用戶們自認為對內容的要求比抖音高。然而「擁護中國」的準則仍在B站用戶正面和負面反饋中,把一批海外背景創作者推向向「愛國」立場。

「Barrett看中國」今年4月入駐B站,創作者是一對英國父子。他們通過探訪、體驗中國經濟活動中的一些具體側面,表揚中國的成績,迅速起量。

來自美國的旅遊Vlog博主「WhereisPoppy」去年底入駐,她播放量最高的視頻是《我終於讓油管的粉絲們知道了:中國真的和西方世界描述的不一樣》。來自斯洛伐克的「PopMatta」同樣是去年底在B站開始更新視頻,日常探討文化差異以及喝酒的體驗,但播放量最高的視頻則是《為什麼西方對中國充滿偏見?歐洲小姐姐告訴你美國網際網路霸權如何洗腦歐洲》。

被平臺規訓的例子也不少,且不分UP主的國界,一視同仁。方可成去年11月被大規模質疑在香港問題上的立場,最後以封號結局。法國籍的「信誓蛋蛋」是粉絲量近500萬的大Up主,近一年視頻內容以挑戰、探險為主。去年年中,「信誓蛋蛋」被抨擊「三宗罪」:其一,探險求生視頻造假。其二,賣三無產品。其三,也是核心罪名,辱華,包括使用辱華BGM和提及傅滿洲。這些「罪證」都是B站用戶們以及Up主從早至2017年的歷史內容中挖掘出來的。

自去年9月針對BGM發布道歉視頻後,「信誓蛋蛋」基本處於停更狀態。

當然,B站上也有一些YouTuber純粹得益於內容質量,不以各種營銷手段博眼球。

《後媽茶話會》等視頻被盜版搬運到B站並大火之後,這些視頻的製作方PattyCake Productions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積攢了粉絲基礎。PattyCake聯合創始人萊恩·斯坦(Layne Stein)被朋友告知時非常驚訝,「他們轉給我一個搬運視頻的連結,我看了下,'天哪,這太瘋狂了!」

擅長以迪士尼為靈感創作音樂影片的PattyCake Productions隨後在B站上開設了帳號。官方發布的《Tough Love》版本點擊已接近500萬,粉絲訂閱數37.6萬。

來自德國的健身Up主「帕梅拉PamelaReif」,更是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吸引了超過200萬訂閱者。

很難從整體上統計進駐B站或者其他中國平臺的YouTuber數量,不少人來了,又走了。

不過,明顯的,自去年以來,隨著B站邀請入駐的海外名人越來越多,B站官方正在不斷加碼有版權的國際化內容。

先是邀請一批音樂人入駐,比如知名DJ Alan Walker、棉花糖,音樂製作人Kurt Schneider,英國樂隊One Republic;然後是一批海外藝人,比如名模Karolina Kurkova(被中國粉絲稱為大KK)、巨石強森以及在B站人氣旺盛的荒野求生能力者貝爾;最近招攬範圍更是擴大到了學術圈,動物學家珍·古道爾也來到B站。

「在某些方面,(外國創作者)比本地人更具優勢,他們更具新穎性,能引起好奇心。」Elijah Whaley表示。

這一定程度上給海外創作者們指明了另一條「正道」,那就是專業的、個人化的、垂類的內容是平臺歡迎的,也是安全的。

出走YouTube?風險與收益

今年疫情期間,外媒開始關注到YouTuber入駐B站的現象,並使用了一個動詞「蜂擁」(flocking)。

這背後是B站在疫情期間的迅猛增長,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大漲70%,達到1.72億,幾乎完成全年的用戶增長目標。這個從二次元起家的視頻網站轉向內容多元的YouTube路線後,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不只一家PUGC視頻網站正在爭奪「中國YouTube」的稱號。

前有B站、西瓜,後有愛奇藝的隨刻。但三者加起來的用戶、廣告主數量都不及YouTube.

YouTube月活超過20億,是全球流量第二大的網站,它在視頻領域Google般的基礎設施地位、超高的廣告議價能力、與創作者共贏(進行廣告分成)的模式,形成一個非常漂亮的商業閉環,被羨慕和效仿。

YouTube給創作者廣告分成比例目前為55%

2019年,YouTube總營收達到150億美元。平臺收入排行榜榜首的博主年收入達2600萬美元(約1.84億人民幣)。

據YouTuber小馬識圖統計,去年李子柒平均每月YouTube分成收入為6萬6千美元(約合46萬元人民幣);辦公室小野平均每月分成收入為7萬美元(約合49萬元人民幣)。

YouTube是相對最理想的創作平臺,這是業內的一個共識。研究、參與內容出海業務的王健告訴全現在,「從收入上來說,還是YouTube上賺的多。」

YouTube上廣告CPM(每千人成本)根據視頻類型、用戶地區、實際點擊等因素浮動,財經類視頻CPM可達30美元,科技類CPM通常有7-8美元,而生活方式、美妝類則更低一些。

按照55%的分成比例,YouTuber每千次播放的分成收益可達到165美元(1127元人民幣)。

B站2018年也開啟了類似分成的激勵計劃,據全現在從Up主們的收入分析視頻及行業報導得到的數據,激勵一般在「千次播放量3元,萬次播放量30元人民幣」上下小幅波動。

事實上,因為「不貼片」的承諾,B站在分成的主要來源貼片廣告上無所創收,信息流廣告成為其擴大營收的重要來源。一位渠道投放公司人士向全現在透露,以B站目前的用戶體量、算法能力,「其信息流廣告的CPM(或CPC)價格在網際網路平臺裡處於中等,最貴的是朋友圈。」 一般來說,貼片廣告觸達率高,價格較其他廣告形式高。不像信息流廣告按實際觸達效果扣費,貼片廣告主要是包斷採買。

而最近才開通的商單平臺「花火」則是在激勵計劃之外,給Up主們提供的又一個重要商業化工具,連接品牌的廣告需求和Up主的內容創作能力。

在Elijah Whaley看來,B站UP主的收入方式與YouTube大不相同,幾乎沒有廣告收入分成。因此 KOL要麼依靠品牌贊助,要麼靠銷售商品。「這些變現方式比YouTube給創作者的被動分成收入要複雜得多。大多數KOL需要2到3年才能收回成本。對於想要儘快變現的YouTuber來說,這一點並不容易接受。」

那麼為什麼還有一批YouTuber「飄洋過海」,來B站等中國平臺尋找不確定的新用戶呢?

排除一些願意「用愛發電」的個案,這背後其實是YouTuber們自2017年驟然擴大的變現焦慮。

德國奧芬堡應用科技大學教授Mathias Brtl從2005年就跟蹤關注YouTube,他的一項研究顯示,頭部頻道越來越受歡迎,小頻道越來越不可見。2006年,訂閱人數前3%的頻道吸引到總觀看數的66.67%;十年後,排名前三的頻道佔去總觀看次數的90%。「前3%的頻道年廣告收入為16,800美元,但這還不到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一。後面97%的YouTuber幾乎不可能達到這一水平。」

2017年,YouTube收緊了有關獲利內容的規則,許多受歡迎的YouTube頻道收入均大幅下降。這一新政策後來被創作者們稱為「大災變」(Adpocalyspe)。創作者們被迫去尋找新的流量窪地,多平臺運營。體量不斷增長的BiliBili就是新的流量池之一。

但這一撮勇於嘗試者面臨著多重風險和挑戰。

一位臺灣的YouTuber「黑仔熊」感慨B站審核之細緻。他將一些視頻同步搬運到B站,很多條都會被標紅退回。黑仔熊稱,查看具體的審稿反饋才發覺,原來是某分某秒的畫面中,街頭一閃而過敏感的徽章、旗幟。

另一位書評YouTuber成功入駐B站但最後被封號,她回顧了那段「所託非人」的經歷:有MCN找上門說可以代理搬運和運營,圖省事就籤了合作。順利運營一段時間後,代理方沒有仔細篩選,搬了一條批評中國大陸某本圖書的視頻,引來大規模攻訐,帳號被封禁。

「外國創作者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缺乏相應知識和控制力。大多數外國人不能在中國社交網絡上開戶,因為需要有本地身份證。不真正擁有這些帳戶只是外國人面臨的第一個重大風險。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依賴於代理機構或朋友,而這些機構往往缺乏孵化建設頭部帳號的經驗。」

Elijah Whaley向全現在分析稱,真正的影響力是通過非常細緻的策略建立起來的,比如與粉絲一對一交流,這是缺乏中文能力的外國人無法做到的。此外,運營好一個帳號,從翻譯文本、發布時機、平臺/粉絲溝通、商業內容等,每件事都必須精準協調,有時非常講究技術性,因為就那麼一條特定路徑可以增加成功機率,而其他大多數方法往往都會失敗。

英國人創建的帳號郝給力去年曾是B站最大的男性時尚類Up主,郝給力被「錘」,整個帳號功能被封,在Elijah Whaley看來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他無法控制帳號被暫停,未來也無法恢復帳號。年復一年的工作積累可能在一瞬間被拿走。

在B站「錘人」之風盛行時,半佛仙人呼籲警惕UP主影響力失控、社區環境惡化

「任何一個YouTuber都有機會在中國取得成功。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風險和挫折超過了潛在的回報。」Elijah Whaley重申。

————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網紅|伏拉夫|粉絲|youtube|抖音|高佑思
    1.日進鬥金的洋網紅們做「我愛中國」生意的洋網紅能崛起,有個背景:外國人在中國常常能享受超國民待遇,洋網紅也不例外。如今的頭部洋網紅,《歪果仁研究協會》節目的製作人高佑思,2016年在鬥魚上當主播時,平臺就給了許多流量支持。後來他回憶往事,還慶幸自己身在中國,「不然,我們不會起來得那麼快。」
  • 火在YouTube上的中國網紅
    其中,中國區創作者並非都是中國作者,也不乏The Food Ranger這樣的深入了解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外國人。 這些出海的網紅們,也各具特色: 「滇西小哥」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雲南姑娘,與李子柒風格接近,只不過她的內容更貼近鄉土民生。有人把李子柒的視頻比成不染一絲煙火的歲月靜好,而滇西小哥就是充滿生活氣息的五味雜陳。她的最新一期視頻是製作豆腐血腸。
  • Youtube上爆火的中國網紅們,都賺了多少錢?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443天的第447篇原創文章網紅出海、內容出海是近一階段的熱詞,youtube上也火了一大批中國網紅,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網紅們,徹底火出了圈。甚至有人說,做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在YouTube上火。這一篇,我們就盤點一下,YouTube上最火的10個中國網紅,他們都賺了多少錢?以及如何做網紅出海?
  • 外國人在中國找到財富密碼,害得我差點得了伏拉夫PTSD
    一個白人,睜大了眼睛如同一個甲亢患者,在鏡頭前拼命的誇中國好,張口閉口就是我們中國太厲害了,然後收穫百萬點讚。這就是網友對俄羅斯籍網紅伏拉夫的評價。外國人,操著一口帶濃厚口音的中文,誇張的演技,說著中國的好,然後獲得百萬點讚,被網友戲稱為外國人的財富密碼。 因為財富密碼這個詞的發明和各種濫用,甚至連老牌外國UP主郭傑瑞也遭了殃。現在只要是個在中國從事媒體相關行業的外國人,都會被冠以恰爛錢,財富密碼的帽子。仿佛大家都患上了伏拉夫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
  •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 YouTube視頻頻道地址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 YouTube視頻頻道地址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據媒體報導,最近一位名叫阿木爺爺的「新晉網紅」讓外國網友也了解到了中國傳統榫卯技藝的精妙絕倫,爺爺憑藉 50 多年的硬核實力,把一塊塊平平無奇的木頭變成了各式各樣的木質玩具、家具、裝飾品,網友們紛紛讚嘆阿木爺爺是「當代魯班」。
  • B站「財富密碼」流行,靠抑鬱症、多重人格、被綠了蹭熱度?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彈幕網這類視頻全都被打上「財富密碼」的標籤,所謂「財富密碼」就是指通過看似正義實則包含欺騙性質來獲得網友關注和流量的視頻。於是這些視頻不管是彈幕還是評論,全都被「財富密碼」刷屏。但現在蔓延到只要和上面那些關鍵詞有點關係,就被打賞上財富密碼的標籤。所有視頻都是假的?都是財富密碼嗎?並不!視頻博主「虎子」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分享自己作為患者的日常生活視頻,但刷到他最近的視頻會發現,一堆人在那兒刷「假癌症!
  • MCN是網紅們身上的吸血蟲?B站UP主的遭遇讓人深思!
    4.13日,b站up林晨同學投稿視頻《親身經歷,曝光某些公司有多麼黑暗》。該視頻仿佛是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剎那間掀起了了軒然大波。1.mcn是什麼?MCN模式源於國外成熟的網紅經濟運作,其本質是一個多頻道網絡的產品形態,將PGC(專業內容生產)內容聯合起來,在資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內容的持續輸出,從而最終實現商業的穩定變現。簡單的說,類似於明星和經紀人的關係,網紅只管出作品(直播、做視頻……),而MCN公司幫忙運營。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B站是否會成為中國的YouTube?
    其實當用戶數量擴張之後,用戶的多樣性是必然存在的,用戶多樣性會造成社區的分化,這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其實圈地自萌,只能說可能減少原來b站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特點或者是它的特點基因,在減少的同時可能帶來其他新的特點基因,這未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真的想做成中國的YouTube的話,我感覺這種分化是必然的趨勢。
  • 外國網紅:成名在中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通過這場「反蛋」運動,我們倒是更加鮮明的體會到外國博主在中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已擁有了大批忠實擁躉。 這些戰鬥在中國內容市場的「老外」們,已經摸索出一條外國網紅道路。 「我們都有一個中國夢」 外國素人徵戰中國網紅圈,其實已有三十年的歷史。
  • 現在的肌肉男,賣個菜的功夫就成網紅了?!
    現在的肌肉男,賣個菜的功夫就成網紅了?!(圖片來源:youtube)  臺灣豆花小鮮肉  陳亦廷  是一家時尚公司的籤約模特  工作之餘幫父母賣豆花  被顧客偷拍上傳網絡
  • 今晚八點 《逐夢天河》登陸央視
    《逐夢天河挖掘鮮為人知的珍貴史料通過故事化的講述方式加以整合凝結成一部生動的紀錄片《逐夢天河》相關連結逐夢天河|天津衛視 超算就在你我身邊逐夢天河|天津衛視 揭秘中國超算衝頂時刻逐夢天河|天津衛視 這些超算影像首次公開
  • 「中國第一網紅」不是papi醬,YouTube或成下個戰場
    在國內短視頻平臺競爭激烈以及流量被擠壓的情況下,國外短視頻市場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未填補的空白領域,網紅國際化的確是一個新方向。 國內網紅出海已小具規模,辦公室小野、李子柒和滇西小哥作為YouTube中國區的頭部博主,已經為網紅國際化開了個好頭。
  • B站網紅彭美麗又有新瓜?劈腿和學歷造假?這屆網紅怎麼了
    其中有創作激勵大力支持的B站更是吸引了大量愛好美妝人士,頗有感覺像「中國youtube美妝圈」。有圈子的地方就有瓜吃,彭曈曈是B戰美妝區百萬粉絲的up之一,年收入百萬的頂流網紅。不做作的風格收穫了大量忠實跟隨者。
  • 「網紅柱狀圖」的前世今生
    不過嚴格來說,該作品與我們本期探討的 「網柱狀圖」 之間,還有一步的距離。Mike 在這個示例中,主要是說明 D3 過場動畫的應用,可以給讀者創造一種 「恆常」 的視覺體驗。如果這種恆常(排名)的視覺體驗,是基於時間軸排開,則成了我們熟悉的網紅柱狀圖了。另外,根據 DVS 的 Andy Krackov,Gapminder 2010 年左右已經具備該功能。
  • 美國版逐夢演藝圈
    畢志飛,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的導演。還記得主題曲的歌詞麼。「逐夢逐夢演藝圈圈圈圈圈圈圈圈。」畢志飛導演就此開始和豆瓣網的拉鋸戰,他認為豆瓣網對他的影片進行了惡意的刷分,是故意「黑」他的作品,為此他不止一次在網上手撕豆瓣網。
  • B站 UP 主靠肺癌賣慘月入十萬,割韭菜的財富密碼又多了一個
    這位 UP 主掌握了這個時代的「財富密碼」——編故事。從「咪蒙系」公眾號到「人均抑鬱,滿屏癌症」的 B 站,編故事已經成為各大內容平臺無往不利的流量收割機。就像薛之謙唱的:什麼時候我們開始收起了底線,順應時代的改變看那些拙劣的表演。
  • 貧窮的殺手,財富的終極密碼
    如果你深耕歷史就會明白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下很長時間都是把貴金屬白銀或是黃金當成一般等價物而隨著商品交換的逐步增多這些貴金的儲備有限>也就逐步的越來越貴所以黃金就成了最搶手的商品誰擁有稀缺的黃金誰擁有市場的話語權而後來紙幣的推出誰擁有貨幣誰就擁有話語權因為你有錢投資
  • 畢志飛再撕徐崢,曾表示《我不是藥神》比不上《逐夢演藝圈》
    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前兩年被網友罵出圈的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由畢志飛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講述某影視院校青年教師文天陽與自己的學生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共同成長的故事。但是兩度上映後,它卻創下了豆瓣最低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