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便重死輕生,建造豪華陵墓,希望死而不朽。風水寶地林立帝王陵寢,異人名士埋骨於風景絕佳處。自古以來有入土為安和視死如侍生的觀念,墓葬慢慢的不再是簡單的風俗而是一種文化。隨著墓葬文化的興起,陵墓也隨之升級成為人類歷史的一種產物。造型精美、規模宏大的帝王陵自然深受遊客的推崇,而那些隱藏在荒野中的古墓墳冢也有好奇者前去探訪。
河北滄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數量眾多的文物,尤其古代的墓葬分布更為廣泛。說不定在荒野之中出現的土丘,底下就是一座千年的古墓。之前探訪過南皮縣,京臺高速附近的田野間的封土堆,這裡便是西周名人尹吉甫的墓地。
墳冢位於一條小河邊,河水因天氣寒冷,早已結上厚厚的冰。遠處的公路上,不斷駛過飛馳的汽車。封土堆高約1.5米,當地人稱之為「將軍冢」。尹吉甫是西周時期著名的賢相,輔助周宣王中興周朝,因為是流傳後世的《詩經》的總編纂者,所以又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同時他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
尹吉甫封土之上荒草萋萋,隨風擺動。墳前有兩塊墓碑,一塊上書「周卿士尹吉甫之墓」,這並不是之前的墓碑,而是在2000年新立的。旁邊的一塊小碑,則是對這個古墓的一些簡單介紹。
在河北的房縣和平遙古城內都有尹吉甫的墓地,而且每一個都說自己的是真的。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在湖北房縣共有尹吉甫墓12處。之所以有這麼多的墓地,是因為當時為了防盜,特意安排一些假墓地。滄州的這處尹吉甫墓最早出現在宋朝的文獻資料中,在清朝乾隆皇帝到滄州時,還專門到過這個墓地進行祭拜。那麼,這個墓地到底是不是尹吉甫的,還有待可查。
從古至今,盜掘古墓一直是難以制止的難題,在這座西周古墓的周邊更是遍布盜洞。在荒草之中仔細觀察,可以觀察到大大小小的黑洞,這裡都是洛陽鏟留下的痕跡。從洞口的痕跡來看,這些盜洞都是近期剛打下的,有的直達墓室。因為史料記載,尹吉甫是被周幽王誤殺的。周幽王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他給尹吉甫鑄造了一個金頭,隨著屍體一起下葬了。後來為了防止被盜,才有了房縣的12個墳冢。
山野中,一座荒草萋萋的墳冢,誰也不會想到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文武全才尹吉甫的墓地。但隨處可見的盜洞,似乎也預示著這座古墓很有可能在早前就已被盜。風光又如何?豪華又怎樣?如今的現狀正如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的那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