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邊境出現野生亞洲象,長近2米的象鼻,能撿起地上的一粒黃豆

2020-12-05 雪靈谷動物地理

雲南省南部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的這片熱帶雨林中,生活著我國僅有的野生亞洲象群。近年來,被迫無路可走的野象開始頻繁出現在人類活動的地方,人與野象的衝突也開始愈演愈烈。

這不,一群亞洲象成群結隊出現在寧洱縣。它們拖家帶口,糟蹋完莊稼地,又進入村子裡,還用鼻子捲起村民家的卷閘門,進屋找食物吃。這戶人家裡的紅薯、蘋果都被野象一掃而空,別看野象體型巨大,但鑽進屋裡尋食物卻十分靈活。

野生亞洲象屬於大型兇猛野獸,攻擊性強,萬一亞洲象近距離對村民發起攻擊,後果不堪設想。

01 兩隻蒲扇大的耳朵,能把血液的溫度降低5℃

亞洲象屬於長鼻目象科動物,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它們通體灰棕色,皮厚多褶皺,全身被稀疏的短毛。背部向上弓起,屁股比背部低,從側面看,十足像一個駝了背的老頭。

成年亞洲象體長5-6米,身高2-3米,最高可達3.4米;尾巴短小,附有細毛,長1.2-1.5米;體重一般2.7-5.5噸,最重達6噸。就因為這身笨重的軀體,在四肢著地的哺乳動物中,它是唯一不能跳躍的。

亞洲象的額頭很大,前額左右有2大塊隆起,常被稱為「智慧瘤」,這樣看起來,像是留了個有點過時的髮型——中分頭。

亞洲象的耳朵就像2把近1米的「大蒲扇」,耳朵上的皮膚像紙一樣薄,裡面還有很多褶皺,大大增加了散熱面積,幫助解決了身體過熱的問題。據科學家實驗,當它煽動「大蒲扇」時,森林裡的空氣可以將其血液的溫度最多降低5℃。

02長長的大門齒,最重80斤,一生要換6次臼齒

成年亞洲象中,母象是沒有長長的大門齒,只有公象有一對長長的大門齒,這對象牙竟然長達1-2米,一支就重達60-80斤。奇怪的是,這對象牙一輩子都在不斷生長,終生不會脫落。

像老虎、獅子與豹子等大多數動物的門齒,都是用來切割食物的。但是亞洲象這傢伙硬是與眾不同,它的門齒不是用來切割食物的,而是用作打架的武器,或者挖土的工具。

亞洲象的臼齒,主要用來咀嚼食物。不過,與人類小時候只換一次牙不同的是,亞洲象一生要換6次牙,每次都漸進式長出4顆臼齒,而不是一次全部換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最後一次長出的臼齒也磨損了,就沒有辦法進食了,這就離死亡不遠了。可見,有些亞洲象真的不是老死的,而是沒有臼齒後,活活餓死的。

03四肢粗大就像4根柱子,但走起路來很安靜

亞洲象的四肢粗大,而且十分強壯,就像4根柱子,垂直在地面上。它的前肢各有5個腳趾,後肢各有4個腳趾,而不像非洲象,前後肢各少一個。

大象的腳骨頭和腳墊之間長有一層軟骨,就好比一個「減震器」,在腳墊中央落地之前,先由腳墊外部撞擊地面,而腳墊撞擊地面產生的聲音,會被腳底下的氣囊吸收,走起路,就顯得十分安靜。如果沒有這套裝備,估計亞洲象一走動,就會發出很大的震動。

快步行走時,亞洲象會出現一種十分奇特的「溜蹄」搖擺動作。這是因為亞洲象總是同時提起身體同一側的前後肢,而不像別的哺乳動物那樣,在對角線上的兩肢同時離開地面。這樣走起路來,看起來就像要向一邊傾斜。

04長近2米的象鼻,能撿起地上的一粒黃豆,通過互相纏繞鼻子,來表示友好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根長約2米的肉質長鼻,彎曲自如、感覺十分靈敏。象鼻實際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長體,由4萬多條肌纖維組成,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鼻子就像是亞洲象的手,平常吃飯、喝水都得用它,就連打架也離不開它。

鼻子頂端有一個鼻突,這個鼻突不大,相當於人的手指,集滿了十分豐富的神經細胞,這使得象鼻十分靈活,能隨意轉動和彎曲,感知外物,甚至可以撿起地上的一粒黃豆。

亞洲象一次要喝水60多千克。先是把水吸到鼻子裡,再把鼻子放進口中,然後再把水喝下去,但是它們用鼻子喝水時永遠不會被嗆到。

因為亞洲象鼻腔後面的食道上方,長有一塊軟骨,類似「閥門」,吸水時咽喉部位的肌肉進行收縮,這塊軟骨暫時將氣管的口蓋上,吸進的水就不會進入氣管。喝完水後,這塊軟骨又會自動張開,從而保證正常的呼吸。

有趣的是,當亞洲象要表達友好的情感時,這個長鼻子就會互相纏繞在一起;有時雌雄亞洲象相遇,還用象鼻子相互「打情罵俏」。

05母象帶幼象過群居生活,愛抹「防曬霜」,還通過發出地震波進行溝通

亞洲象通常過著群居生活,大多是三五成群,或是結成幾十隻的大群,但不會超過100隻。每個群體都是由一個「家庭」或多個「家庭」所組成,由多頭成年母象作為群體的首領帶著幼象活動,彼此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而成年公象平時不在象群裡,它們獨自或者兩三頭一起在外遊蕩。

它的皮膚雖然很厚,但是特別脆弱,身上的毛十分稀少,直接暴露在太陽下容易被曬傷,而且沒法抵禦蚊蟲的叮咬。所以亞洲象常躲在山谷間的林蔭處,多在氣溫稍低的清晨和傍晚覓食。為了保護自己,亞洲象會選擇在泥地裡打滾,讓身上沾滿泥土,抹上「防曬霜」。

亞洲象向來就是遊泳的好手,可以一連遊上老半天,也不會累。它還很喜歡河水浴,經常在河邊洗澡,嬉戲,時不時用長鼻子吸水衝刷身體。

據北京師範大學何長歡教授介紹說,大象之間的交流有聽覺通訊和嗅覺通訊。而叫聲溝通只是聽覺通訊中的一個,它們可以接收次聲波,這是一種人類無法聽到的聲波。另外,即便遠隔10多公裡,亞洲象也能通過象腿有規律的敲擊地面,發出地震波來進行溝通。

06每天要吃掉300斤植物,還會在樹幹上拍掉食物上的泥土

亞洲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素食主義者。不過,儘管它們天天吃素,也並沒有影響它們的身形,讓其變得纖細苗條些。

動物志介紹,亞洲象主要以植物的嫩枝與樹葉為主食,其中,它們最喜歡吃的當然是竹筍、象鼻藤、粗糠柴、翅果麻與酸苔菜,還有野芭蕉、棕葉蘆、董棕、仙茅、鹿草與蘆草等植物。

一些農作物比如瓜菜、玉米、甘蔗等,它們也來者不拒。亞洲象還常在林中尋找硝塘來飲硝塘水,以便補充適當的鹽分與無機物。

亞洲象的食量大得驚人,一頭成年象1天要吃掉100-150公斤的新鮮植物,才能滿足其生存。所以,為了吃到足夠的食物,象群要必須從一個地方吃到另一個地方,邊走邊吃,遊無定所。很多時候,一天要走近10公裡,才能填飽肚子。

進食時,先用長鼻子把植物卷上,再把食物從土地上連根拔起,還很講究,在樹幹上拍掉上面的泥土,然後才送入嘴中慢慢吞吃。

07母象懷胎近2年才產仔,幼象一出生體重達150-220斤

7月開始,亞洲象就發情交配了。這時的公象變得十分暴躁,貌似對周圍的東西都看不順眼,懂不懂就推倒樹木,有時還攻擊別的動物。幼象這是特乖,它們會釋放出一種芳香向成年公象示弱。

公象一旦與母象配對後,就會雙雙躲進僻靜的密林深處,一連幾天進行交配。母象懷孕後,幼象要在母象肚子裡待上近2年的時間才能出生。

剛出生的幼象體重只有75-110公斤,比小牛犢稍微大一點,鼻子不長,也沒有長牙,全身為棕紅色,還沒有長毛。這小傢伙還很機靈,出生不到半天,就跟著母象四處活動。

在接下來的2-4年哺乳小象時間裡,母象不再發情,也不會再生幼崽。幼象很聽話,經常像「跟屁蟲」一樣跟著母象一起覓食。

幼象也開始跟著母象學習很多生存方面的技能,在整個象群裡,它們受到大家的重點保護;與此同時,幼象之間還會做一些類似遊戲的行為,彼此增加友誼。

08三千多年前,在中國廣泛分布,如今不到300頭

據考古發現證明,3000多年前,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溫暖溼潤,草木茂盛,很適合亞洲象的生存。亞洲象曾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兩廣及貴州地區,甚至在黃河流域也有其蹤影。

早在上古時代,中國的甲骨文裡就有「象」這個字,《詩經》裡也說「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可見大象曾經經常出現在北方地區。

到了商朝,大象還是黃河流域的常見物種,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還記載著商王狩獵大象的場景。到了戰國,《韓非子》裡寫到「人希見生象也」,說明在當時的中原地區,野象已經十分稀少了。

唐代十分活躍的農耕文明再次壓縮了野象的棲息地。隨著氣候變遷,北方逐漸變得乾燥和寒冷,不再適合亞洲象生存了。12-13世紀,亞洲象逐漸在閩南絕跡;17世紀,在嶺南、廣東與廣西等地絕跡。

後來,隨著氣候和地理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亞洲象被迫一路往西南遷徙,萎縮到了西雙版納,至今這裡就成了野生亞洲象的棲息地。

目前全世界野生亞洲象不到5萬頭,中國僅有300頭左右,比大熊貓還要珍稀。城市裡,歌舞昇平;森林間,輓歌不斷……

結語

亞洲象向來聰明伶俐,情感十分豐富。它們的記憶力往往超過你的想像,你對它好,它會永遠感激你,如果你傷害過它,它會記恨你一輩子。

請記住,千萬別去招惹亞洲象。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自然雜誌、通訊生物學、自然通訊、科學時報、自然密碼、中國動物志、科普之窗

相關焦點

  • 全城熱益科普:亞洲象有兩大天敵一個是人類,另一個你絕對想不到
    自古至今,象主要有兩個天敵,人類和氣候。在遠古時期,象的滅絕主要來自於無法對冰期間的氣候波動做出快速響應,比如畏寒的亞洲象,需要在冰期尋找抵禦嚴寒的避難所。後來,隨著(古)人類的進化、種群的增加,象真正意義上的天敵出現了。亞洲象屬於長鼻目象科動物。
  • 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達293頭
    新華社昆明12月2日電(記者趙珮然)經過30多年的拯救和保護,雲南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初的193頭發展到目前的293頭,增長率約為52%。  這是記者2日從在雲南省普洱市召開的第一屆亞洲象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的。
  • 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增長2倍 雲南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十三五」以來,全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雲南農業大學可以滿足你的想「象」!
    近期,由16頭野生亞洲象組成的象群從原生活地西雙版納州勐養保護區,沿太陽河保護區一路北上。它們好像也感知到我們學校已經開學,來到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倚象校園附近「遊學」了!就在前幾天,這群大象出現在思茅區倚象鎮大寨村,距離村子直線距離僅百餘米。對,「象」都來了,你還不來嗎?
  • 全國最大亞洲象活體走私案:犯罪分子給象餵毒品
    客居海南、休養了3年的4頭亞洲象西光、搬腿、格蘭、魯那,預計於本周六回到故鄉雲南。明天,它們就將從海口出發,途經海南、廣東、廣西、雲南4地。其中,從海口到海安路段,要渡過瓊州海峽,有長約一個半小時的海路;再從海安到雲南的1500多公裡的路程,將坐一輛9.6米長的大車。據了解,此次運輸4頭小象的花費在20萬元以上。
  • 世界大象日: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國內野生亞洲象增至300多頭
    為了讓人們更加關注和保護某一種動物,也會不同的動物設置不同的動物日,而今日是世界大象日——每年的8月12日,在這一天的主題:呼籲人們關注身處迫切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
  • 中國最大的亞洲象種群繁育基地——長隆迎來亞洲象第三代寶寶
    當前全世界的亞洲象保護工作在積極進行中,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的「亞洲象園」中也生活著一個亞洲象家族,他們在動物專家的照顧中過著幸福無憂的生活,安心繁衍下一代。同時長隆不斷攻克亞洲象繁育的難點,目前迎來了長隆亞洲象第三代的誕生。長隆亞洲象喜迎第三代2020年4月30日,長隆亞洲象莉娜產下了一頭公象,出生時已達88公斤,經過這近一個月的餵養,體重已達108公斤。接著到了5月12日,長隆又一隻亞洲象伊拉順利產下一頭母象,當時這頭「巨嬰象」出生體重已達108公斤。
  • 雲南勐海縣出現野生象群 還跑到村民家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3月16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照片稱,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出現幾頭野象,偷喝村民的酒後醉倒,照片中兩頭大象「醉臥」茶園,憨態可掬。網傳「醉象」並非勐海縣的野象。網絡截圖這兩天,西雙版納的大象受到不少網友關注,有網友稱,3月11日,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出現幾頭野象,到村民家中覓食,除了偷吃了村民的玉米、食鹽外,還偷偷喝了村民的30公斤包穀酒,最後不勝酒力醉倒在茶園中,大象對村民的簡易房屋和甘蔗造成了一定損壞,未造成人員傷亡。
  • 大象鼻子可以撿起繡花針?神奇動物直播見
    大象鼻子可以撿起繡花針? 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巨人國」裡 還生活著體型龐大的亞洲象 別看亞洲象體型很笨重 人家可是個愛學習的寶寶呢 每天下午3點的學習時間 亞洲象根據飼養員的目標棒 做出抬前腿,抬後腳 耳朵貼近,腹部貼近等動作 表現好就會得到獎勵!
  • 雲南普洱建亞洲象監測塔緩解人象衝突
    圖為雲南普洱建設的亞洲象監測塔。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供圖中新網昆明1月6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6日從雲南省普洱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來普洱轄區內亞洲象數量增加,活動範圍擴大,為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該市在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建成首個亞洲象監測塔。
  • 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喜迎第9頭小象誕生
    新華社昆明2月23日電(記者姚兵)22日上午8時16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一頭32歲的母象「平載」順利產下一頭雌象,這是母象「平載」生產的第三頭小象,也是在該中心出生的第9頭小象。「這頭新生小象身高94釐米,體重85公斤,身體各項指標良好,出生40分鐘後,小象獨立完成站立,2小時15分後第一次吃到母乳。」該中心負責人保明偉說,由於母象「平載」生產經驗豐富,小象出生後就得到了媽媽細心的照顧,母象「平載」和小象狀態良好,目前工作人員正實時監測新生小象各項指標。
  • 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雲南90%以上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來雲南省多措並舉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六年來兌付野生動物肇事保險金2.97億元。
  • 雲南寧洱出現24頭野生亞洲象 專家稱:野象攻擊力極強切勿驚嚇
    人民網寧洱9月5日電 據云南省寧洱縣林業和草原局消息,9月1日,該縣勐先鎮境內出現了一群野生亞洲象,共計24頭,為有監測數據以來進入寧洱境內數量最多的一次。為避免人象衝突,當地相關部門已對該象群活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並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
  • 亞洲象殺人事件|溫柔的大象為什麼會變成狂暴的「殺人象」?
    近日裡,雲南地區出現了24頭野生亞洲象,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亞洲象的野生數量十分稀少,在我國境內甚至不足300頭,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保護動物。但這則消息對當地的人們來說,卻有許多人都覺得是個「噩耗」。這是為什麼呢?
  • 雲南一群野生亞洲象持續北遷 途中產下象寶寶
    2020年底,一群野生亞洲象首次進入雲南省墨江縣境內,在墨江縣,這個家庭再次產下一隻象寶寶,家庭數量變為18頭。近日,這群亞洲象繼續向北遷移進入到墨江縣通關鎮。  這群亞洲象在途經村莊時,闖進村民家中,將剛採摘回來的咖啡、曬乾的玉米粒等作物撒了一地,屋內的桌子等家具被掀翻。  據介紹,2020年3月,這群當時數量為16頭的野生亞洲象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向北遷移進入普洱市,沿著普洱市思茅區、寧洱縣一路北上,在此期間,這群象產下了一頭小象。
  • 普洱建成國內首個亞洲象監測塔
    近日雲南普洱建成中國境內首個亞洲象監測塔以加強野生亞洲象監測預警進一步緩解人象衝突促進人象和諧首座亞洲象監測塔建成亞洲象監測塔建設在普洱市思茅區六順鎮南邦河村勐主寨,這裡是亞洲象食物源基地,也是野生亞洲象頻繁造訪集中取食的區域
  • 24頭亞洲野象首次集中造訪雲南寧洱縣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亞洲野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野象種群數量逐漸增加。因寧洱縣境內有著良好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野象群也頻頻造訪,呈現出入境頻次高、遷棲範圍廣、遷移路線無規律等情況。
  • 亞洲象vs非洲象
    亞洲象——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亞洲象別名印度象、大象、亞洲大象,屬於長鼻目、象科。亞洲象有7個亞種,西亞象,印度象,婆羅洲侏儒象,中華象,蘇門答臘象,錫蘭象,馬來象。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四肢粗大強壯,尾短而細,皮厚多褶皺,全身深灰色或棕色。象牙長達⒈5~⒈8米,是雄象上頜突出口外的門齒,也是強有力的防衛武器。
  • 遊客帽子被吹進象園,竟被大象「還」了回來 網友感嘆:萬物有靈
    曹先紹說,母象個性較溫和,不像公象在發情期情緒較暴躁,而保育員也會保持安全距離與千惠互動,「安全距離就是大象鼻子構得到的地方,至少3、4公尺(米)外」。他指出,大象因象牙以及人類開發棲地等因素,族群數量受到威脅,已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帽子被吹進去是意外,呼籲其他遊客千萬別丟東西,並關心野生動物。
  • 美報:野生大象在雲南比在非洲更安全
    資料圖:2011年2月25日,一頭野象在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內覓食。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導 美報稱,在整個非洲地區數萬頭大象慘遭屠殺以滿足中國人對象牙的渴求之際,對野生大象來說,生存的最佳地點很可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熱帶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