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由24頭野生亞洲象組成的象群
進入寧洱縣勐先鎮境內
9月1日,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先鎮境內出現了一群亞洲野象,共計24頭,為有監測數據以來進入寧洱境內數量最多的一次。 為避免人象衝突,當地相關部門已對該象群活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並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
在竹山村,24頭野象沿著半箐河排成一列緩步前行,它們不停地扇動著耳朵,長長的鼻子甩來甩去,四處找東西吃,不時發出象鳴,似乎對此地的食物非常滿意。剛出生不久的小象依偎在象媽媽的身旁,畫面格外溫馨。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
亞洲野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野象種群數量逐漸增加。因寧洱縣境內有著良好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野象群也頻頻造訪,呈現出入境頻次高、遷棲範圍廣、遷移路線無規律等情況。
為確保當地群眾的人身安全,寧洱縣組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本次造訪的24頭野象加強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並通知附近村民提高警惕,同時督促周邊群眾撤離象群出沒區域。
亞洲野象監測員謝輝欽 告訴記者:發現象群後及時向村上匯報,只要象在的地方就不能有人做活,通過微信群通知村民,找到周邊做農活的人讓他們互相告知有野象,讓他們趕緊撤離,下午4點野象從樹林出來活動之前收工。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
近年來,隨著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野象種群數量逐漸增加。「因寧洱縣境內有著良好的植被和生態環境,野象群也頻頻造訪,呈現出入境頻次高、遷棲範圍廣、遷移路線無規律等情況。」寧洱縣林業和草原局保護股股長李天學說。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
李天學介紹,從2017年開始,野生亞洲象每年都會到訪寧洱,從監測數據看,本次24頭野生亞洲象屬於首次集中到訪寧洱,是歷年來數量最多的一次。「目前,從林草部門監測到的情況來看,象群活動區域周邊群眾生產生活正常,暫未發生人象衝突等情況。」李天學說,目前,象群對當地老百姓的茶地、玉米、竹子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當地政府部門也第一時間啟動了相關理賠手續。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
「這群野象帶著幼象,攻擊性更強,需要提高警惕。」 李天學特別提醒,野生亞洲象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其行進和覓食過程中,村民不要圍觀,與野象保持安全距離,不要採取放鞭炮、挖坑等方式驚嚇、驅趕野象,避免人象衝突。如遇野象傷人或人為傷害野象等情況,要及時向當地林業服務中心、派出所報告。
為促進人象和諧共處
下面的野象安全防範知識
要記住哦
01
野象攻擊人的原因
絕大部分野象對人的攻擊都發生在人無意間、無準備的情況下過於靠近野象。觀察和監測野生動物,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人過於靠近,野生大象就會有所防備,會將其視為入侵者,並會向人發起進攻。別看野象看起來體型龐大、笨重,但實際上它的行為動作極為迅速、敏捷。如果它在近距離內向人發起攻擊的話,人是很難逃脫困境的。據科研人員多年來的觀察研究,與野象的安全距離是100米。
02
如何避免遭遇野象
在有野象經常活動的地方,人們在日常的生產生活等外出活動時,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四多」以避免正面遭遇野象。
1.多問: 外出前,要向周圍的群眾多打聽附近野象近期活動的情況,如果確定有野象在這一區域有所活動的話,就應該停止往野外的一切活動,如果必須前往,應該尋找當前有經驗的嚮導陪同。
2.多聽: 在行進的途中,應該經常停頓下來觀察和傾聽周圍的動靜,選擇安全的途徑。
3.多看/多觀察: 當進入野象活動的區域內,應該認真的觀察周圍的環境,從野象活動後餘留造成的倒伏錯亂的植被、足跡、糞便等痕跡上來了解和判斷象群的行動路線、方向和所在位置等信息,由此來有效的防範和避免與野象相遇的危險。
4.多嗅: 野象正在活動或者剛剛經過的地方,通常會留下強烈的野象的尿騷味。由此來判斷是否還應該繼續往前走,會不會發生危險等等。
03
如果近距離碰到野象應該這麼做
1.如果在密林中遭到野象的攻擊, 應該跑上或者跑下非常陡的斜坡或土坎,因為野象的身體較大,在陡坡上上下活動困難。但是,切記千萬別跑向雜草叢生的平緩區域。如果沒有陡坡,應該利用周圍大的障礙物,如直徑大於40釐米的大樹或竹林與野象周旋。不要試圖爬上小樹,那樣做是很危險的。
2.如果在公路上與野象迎面遭遇, 距離在30米以外的話,那就掉頭順著公路快速奔跑撤離,如果與野象的距離太近,無法迅速逃脫的話,可以順勢滾向公路陡坡下面,這樣可能有機會逃脫。
3.如果遭遇到野象攻擊時, 當時的自然環境中沒有高架橋、沒有斜坡、土坎,也無可利用的障礙物時,可以把身上攜帶的背包或衣物等物品脫下,拋向追趕來的野象,用來吸引它的注意力。它可能會短暫的停下來,去攻擊拋向它的物品,此時可能有機會逃生。
再次提醒
象出沒
請注意
不要圍觀 走為上策
(來源: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