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如今只剩幾百頭,自古以來漫遊中國的野象都消失去了哪?

2020-12-03 百哥曰

自2012年起,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便倡議將每年的8月12日定為「世界大象日」,我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區自2016年起也隨之響應,並舉辦公益活動。根據媒體報導,在政府的嚴格管制下,其實中國亞洲象的最大生存危機並非盜獵,而是生存空間相互擠佔的人象衝突問題。

人象衝突其實是橫亙數萬年的老矛盾,當人類祖先學會使用工具後,體型龐然的大象自然而然成了可口獵物;而當人類開始定居與農耕的生活後,大象更被視為會毀壞莊稼與房屋的害獸,故亟欲除之而後快。這種問題在古今中國也始終存在,導致本就受氣候轉寒而縮減棲地的中國野象,更不容易生存下去,最後逐步退縮到雲南一隅苟延殘喘。

根據殷商卜辭,不時可見到「獲象」與「祭象」的文字,再加上華北氣候曾較暖溼,因此可推估亞洲象在彼時仍遊蕩在中原大地上。儘管曾有學者提出異議,認為當時華北並未暖到足以令亞洲象過冬存活,因此主張那時的象很可能是從上新世孑遺的古菱齒象。

但1976年河北張家口陽原縣丁家堡水庫出土了包含亞洲象在內的大批古生物化石,既提供了亞洲象活躍於華北的地質證據,也刷新了亞洲象在中國分布的北界。但可惜的是,無論是古菱齒象或亞洲象,在氣候改變與人類獵殺的衝擊下,都逐漸在中原地區絕滅。自春秋以後至北宋中期,亞洲象的分布範圍最北只到秦嶺淮河一帶,中原居民因而漸漸不熟悉象的形貌。

反倒是匯聚四方進貢奇珍異獸的皇家苑囿,還多少有「馴象」可飼養,史籍便提過扶南(今越南南部與柬埔寨一帶)、文單(可能位處寮國或泰國)等國多次「貢象」,而君王也將此視為彰顯仁德的美事。而一旦有野象自己晃悠進城,那更是要大書特書的喜慶。比如東魏天平四年(537)曾發生過「有巨象至於南兗州,郡民陳天愛以告,送京師」的事,東魏孝靜帝(公元524─552年)因此大赦天下,史書也稱譽「王者自養有節則至」。

但事實是孝靜帝不過是個被高歡(496─547年)與高澄(521─549年)控制的傀儡皇帝,最後還慘遭後者毒殺,可見野象的來臨也沒能挽救東魏王朝的敗亡命運。

至於立足江南的南朝政權,則有更多野象的活動記錄,譬如梁元帝(508─555年)即位後不久,發生過「淮南有野象數百,壞人室廬」的情況,顯露當時象群數目仍很可觀,但也與正不斷開發江南的人類爭奪棲地。此外,皇室亦會利用貢象或乾脆捕捉野象充作儀仗之用,這也會致使象群減少。如篤信佛法的梁武帝(464─549年)前往同泰寺親自說法,聽眾達到數萬人之多,沒想到「南越所獻馴象,忽於眾中狂逸,乘轝羽衛及會皆駭散」。

還有一回,則是唐德宗(742─805年)即位後不久,下旨「珍禽奇獸悉縱之,蠻夷所獻馴象畜苑中,元會充廷者凡三十二,悉放荊山之陽」,將包含大象在內的三十二隻儀式用禽獸全數野放。不過能脫身而走的大象畢竟是少數,其餘被豢養與捕捉的野象就沒那麼幸運了。

因此自唐宋以降隨著人類往南開發的力度不停增強,以及氣候漸漸變冷,野象的生存範圍又進一步被局限,僅在嶺南地區較常見。唐代官員劉恂在著作《嶺表錄異》中記述「廣之屬郡潮、循州(今廣東省新豐、惠州等地),多野象。潮循人或捕得象,爭食其鼻,雲肥脆,尤堪作炙」,還提出「象肉有十二種,合十二屬,膽不附肝,轉在諸肉中」這種不知根據的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百姓將象肉視為珍饈美饌的話,只會更加速野象的絕跡。

為了驅趕或捕食野象,人民想出各種捉拿辦法。比方南宋官員黃震(1213─1280年)簡要地記載過「二廣亦有野象,盜酒害稼,目細畏火,欽州人以機捕之」。周去非(1135─1189年)在《嶺外代答》裡更詳述了廣西欽州人的捕拿法:「象行必有熟路,人於路傍木上施機刃,下屬於地,象行,機刃下擊其身,苟中其要害,必死。將死,以牙觸石折之,知牙之為身災也。苟非要害,則負刃而行,肉潰刃脫乃已。非其要害,而傷其鼻者亦死。蓋其日用無非鼻,傷之則療不可合,能致死也。亦有設陷殺之者,去熟路丈餘側,斜攻土以為穽,使路如舊而象行不疑,乃墮」,顯露人類如何利用大象習性加以捕殺。

南宋還出現了被稱為「象鞋」的陷阱,其「用厚木,當中鑿之如深竅,劣容其足,中植大錐,其末上向,於竅之外,周回峻鑿之如今之唾盂而加峻密密。埋於其往來之所,出草覆之,倘投足木上,必滑下竅中。其身既重,錐洞貫其足,不能自拔,即僕負其痛,莫能展轉,謂之著鞋」。這段史料,清晰地載明野象會在「著鞋」的遭遇裡如何痛苦難行,其下場不是被人類或其他掠食者殺害,抑或傷口潰爛而斃。

明末文人李文鳳則另外記錄了一條更駭人耳目的捕象過程,當「大廉山(在廣西合浦縣東北)群象踐民稼,逐之不去」時,當地太守胡公鰲便率領鄉民「預令聯木為簰柵,以一丈為一段,數人舁之,俟群象伏小山,一時簰柵四合,瞬息而辦」。待大象被關入簰柵後,鄉民還要「柵外深塹,環以弓矢長鎗,令不得破簰柵而逸」。最後困住的大象被「從日中火攻之,象畏熱,不三 四日皆斃。凡得十餘只」。更讓人鼻酸的是,李文鳳提及這群遭圍殺烤死的大象曾生下一頭小象,被鄉民發現後進獻給官府,不意在途中便夭亡。考慮到大象是群居動物,失去親族撫育的小象若要在人類馴養中度過餘生,也許這樣的結局還會痛快些。

正因為這樣年復一年的捕殺和氣候變化,令中國野象不斷減少到僅餘今日的三百餘頭而已。但若因此全然歸咎人類也未必公平,因為對仰賴作物的農民來說,被大象啃食踐踏過後的顆粒無收也形同斷己生路。

故為了解決人象衝突,雲南省政府於1998年公布《雲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補償辦法》,撥款補償莊稼受損的農戶;近年還通過紅外相機與推廣安裝預警APP等方式,提前讓人類避開象群,但成效仍舊有限。畢竟人象衝突的本質是兩種生物都需要生存餘地,只是掌握技術優勢的人類不可能全然退讓,而大象也沒法在不妨害人類活動的環境下順利增長種群。因此要如何解決這綿延萬年以上的難題,恐怕仍嚴峻考驗著人類的智慧。

相關焦點

  • 野生大象曾遍布中華大地,現在卻只剩下不到500頭,原因何在?
    ,而且數量已經不足500頭,更重要的是由於棲息地的不斷縮小,人象衝突更是愈演愈烈,僅1991到2004年,西雙版納野象肇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4963萬元。安陽殷墟的象牙杯後來,隨著北方的天氣開始變化,氣溫降低,植被消失,尤其是水澤的減少,這對於需要溫暖氣溫且喜水的大象來說
  • 曾經地球至少有6個人種,如今只剩人類,其他人都哪去了?
    曾經地球至少有6個人種,如今只剩人類,其他人都哪去了?自人類有機會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的宇宙後,才深知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就連地球也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人類雖然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也成為地球上的主導者,力量也是有限制的。
  • 24頭亞洲野象首次集中造訪雲南寧洱縣
    近日由24頭野生亞洲象組成的象群進入寧洱縣勐先鎮境內9月1日,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先鎮境內出現了一群亞洲野象,共計24頭,為有監測數據以來進入寧洱境內數量最多的一次。△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供圖)在竹山村,24頭野象沿著半箐河排成一列緩步前行,它們不停地扇動著耳朵,長長的鼻子甩來甩去,四處找東西吃,不時發出象鳴,似乎對此地的食物非常滿意。剛出生不久的小象依偎在象媽媽的身旁,畫面格外溫馨。
  • 建一座大象食堂,讓流浪的亞洲象找到回家的路
    近幾年,在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以及普洱等地,頻頻傳出野象踐踏農田林地,甚至傷人的新聞。僅在今年,便有16頭野象在普洱出沒,還曾在7月造成一名當地人死亡。9月,24頭野生象進入寧洱,為有監測數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10月,在普洱思茅,一頭小象與母親走散後,跌入村民的咖啡製作池,後來被村民合力救出。
  • 給大象建食堂 - 新華社新媒體
    然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地質的演化、氣候的變遷,大部分象類由於適應不了變化的環境而逐漸消亡,如今只剩下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個象類遺子。在中國,亞洲象在7000多年前還曾廣泛分布,自周朝初開始,由黃河流域南遷;春秋戰國時期,分布北界為淮河流域;唐代時已退至長江以南,宋代時越過南嶺,如今已退至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和普洱等地,且主要分布於西雙版納。
  • 14頭野象到訪雲南村莊,打翻酒罈睡倒在茶田,可愛睡姿登上外媒
    英國《太陽報》和《鏡報》3月19日不約而同地報導了一件發生在中國雲南省勐海縣勐阿鎮一村莊的趣事14頭野生亞洲象「到訪」該村,進入當地一戶王姓村民家中。雖然它們或許並無惡意,但還是造成了王先生家的太陽能電池板、門窗等物品損壞,所幸無人受傷。另外,王先生家中用於儲存玉米和裝自釀酒的容器也被打破。
  • 殺死幾百頭大象的,竟然是微小的「藍藻神經毒素」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21日,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宣布,今年當地幾百頭大象神秘死亡但他們承認仍然有許多問題有待查明,因為與大象在同一地區的其他動物似乎沒有受到傷害。 今年7月,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有281頭大象神秘死亡,但這一數字現已上升到330頭。 與此同時,對辛巴威25頭大象死亡的調查仍在進行中,這些大象也被認為死於細菌感染。
  • 象語者:21頭野象跋山涉水,為人類爸爸流淚送葬
    本書作者,是被譽為「野象保護神」的國際著名環保主義者勞倫斯·安東尼。這位南非的原金融工作者,1990年,傾盡畢生積蓄,在南非原始森林旁買了塊20平方公裡的草原,取名「禿啦禿啦動物保護區」。她率領族群兒孫,共21頭野象的隊伍,跋山涉水達12小時,趕回到曾經的樂園,為爸爸安東尼送葬。
  • 大象表演背後的黑幕,它們遭受的痛苦我們看不到|百家故事
    列克27歲時才知道,100年前的泰國有30萬頭野象,還有10萬頭人工馴養的大象,但如今的數量卻不到零頭,全國加起來都沒有一萬。列克下定決心要做點什麼,卻沒想到自己會與整個泰國「為敵」。到了19世紀,工業化頗具規模的歐美人突然喜歡在酒足飯飽後去馬戲團消遣,生性溫順的大象自然是馬戲團的首選動物,因為容易馴服,危險係數又低。鼎盛年代共有4000多個馬戲團在歐美各地巡迴演出,每個馬戲團都標配著大象,多則二十頭,少則三五頭,這些大象絕大部分都來自印度和泰國。
  • 古代中國到處都有大象,是氣候改變,還是人類獵殺使其滅絕
    這種問題在古今中國也始終存在,導致本就受氣候轉寒而縮減棲地的中國野象,更不容易生存下去,最後逐步退縮到雲南一隅苟延殘喘。但1976年河北張家口陽原縣丁家堡水庫出土了包含亞洲象在內的大批古生物化石,既提供了亞洲象活躍於華北的地質證據,也刷新了亞洲象在中國分布的北界。可惜的是,無論是古菱齒象或亞洲象,在氣候改變與人類獵殺的衝擊下,都逐漸在中原地區絕滅。自春秋以後至北宋中期,亞洲象的分布範圍最北只到秦嶺淮河一帶,中原居民因而漸漸不熟悉象的形貌。
  • 保護大象,看它起舞
    保護大象,看它起舞1每年的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於2012年設立,呼籲人們關注身處困境的大象。做為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大象總是受到人們的關注。100多年前,地球上還有1000多萬頭大象;20年前,只剩下100來萬頭,而現在,只有50餘萬頭了,其中大部分是非洲象,亞洲象只有約2-3萬頭,大部分分布於印度。造成大象數量大量下降的原因,除了人類活動增多,棲息地被破壞,還有就是盜獵。象牙及其製品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珍貴的奢侈品,而近幾十年來的禁獵政策更助推了其價格,導致盜獵更加猖獗。
  • 野象改吃生活垃圾,還把塑料當食物,看的讓人心碎
    露天傾倒的垃圾中,有機物部分會在短暫環境汙染後腐爛消失,而那些含不可降解塑料成分的垃圾,可能會持續汙染環境400多年。,其中一些大象將塑料垃圾當成食物吃掉,攝影師還拍攝到野象排洩物中存在大量無法消化的塑料垃圾。
  •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曹衝是我國史書上記載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而「曹衝稱象」的故事正是表現其為「神童」的代表性事件,而這個事件被記載在正史《三國志》中。史料記載,曹衝稱象的地點是在「毛象坡」,據現代專家的實地考證,這毛象坡是在河北省臨漳縣一帶,所以「毛象坡」這個名字的由來都可能與此事有關,當時曹操統治的範圍是在北方,那麼問題來了,河北地區哪來的大象?我不妨回憶一下曹衝稱象時候的整個過程,起初,這是孫權送給曹操的,曹操的人,包括他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大象,所以他們很好奇。
  • 緬甸德林達依省一頭野象遭獵殺
    緬甸林業部門近日在德林達依省博賓鎮附近發現了一頭被獵殺的野象,這頭年齡在30歲左右的野象身高約2.4米,身中兩槍,倒臥在當地森林中的小溪旁,象牙被鋸斷。據當地林業部門負責人吳梭丁表示,根據現場提取的彈痕,可以認定野生象死於職業獵象者的手中,目前,當地警方正在追查盜獵者的蹤跡。
  • 24頭亞洲野象首次集中造訪雲南寧洱縣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5日訊 9月1日,雲南省寧洱縣勐先鎮境內出現了一群亞洲野象,這次造訪寧洱的野象共有24頭。為避免人象衝突,相關部門已對野象活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在竹山村,24頭野象沿著半箐河排成一列緩步前行,它們不停地扇動著耳朵,四處找東西吃,不時發出象鳴,似乎對此地的食物非常滿意。剛出生不久的小象依偎在象媽媽的身旁,畫面格外溫馨。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強,野象種群數量逐漸增加。
  • 亞洲象殺人事件|溫柔的大象為什麼會變成狂暴的「殺人象」?
    近日裡,雲南地區出現了24頭野生亞洲象,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亞洲象的野生數量十分稀少,在我國境內甚至不足300頭,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保護動物。但這則消息對當地的人們來說,卻有許多人都覺得是個「噩耗」。這是為什麼呢?
  • 雲南野象群致死50多人,曾經溫柔的大象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可怕?
    近日裡,雲南地區出現了24頭野生亞洲象,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亞洲象的野生數量十分稀少,在我國境內甚至不足300頭,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保護動物。但這則消息對當地的人們來說,卻有許多人都覺得是個「噩耗」。這是為什麼呢?
  • 大象為中國傳統吉祥物 寓意吉祥太平(圖)
    傳說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國歷史上馴服野象耕田犁地的第一人,他死後陵墓前曾出現大象刨土、彩雀銜泥的瑞兆,這應該是「太平有象」的最早傳說。此後,人們運用諧音、象徵等手法,把「太平有象」用圖畫、雕刻等形式表達出來,寓意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文/圖 鍾葵  中國傳統吉祥物·大象  大象,在東方文明古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 美報:野生大象在雲南比在非洲更安全
    資料圖:2011年2月25日,一頭野象在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內覓食。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導 美報稱,在整個非洲地區數萬頭大象慘遭屠殺以滿足中國人對象牙的渴求之際,對野生大象來說,生存的最佳地點很可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熱帶森林。
  • 雲南普洱16頭野象進入村莊 當地發布安全提示
    雲南普洱16頭野象進入村莊 當地發布安全提示中國新聞網2020-08-23 16:31據云南省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由16頭野生亞洲象組成的象群進入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倚象鎮大寨村當地政府部門發布安全提示:近期需上山採茶或者撿菌子時請務必先與村組幹部核實象群位置;禁止圍觀挑逗、戲弄,儘量避讓,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人員傷亡;遇到野象傷人時,儘快撥打報警救助電話:0879-2134852、0879-2122396、0879-28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