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眼讀書/溫星(資深文化記者,昆明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在世界大象日(8.12)到來前夕,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新民說」推出一部重磅環保主義作品——《象語者》。
本書作者,是被譽為「野象保護神」的國際著名環保主義者勞倫斯·安東尼。
這位南非的原金融工作者,1990年,傾盡畢生積蓄,在南非原始森林旁買了塊20平方公裡的草原,取名「禿啦禿啦動物保護區」。
兩天後,安東尼夫婦收留了因躲避獵殺到處亂竄而被村民視為公敵的7頭小象。
被保護於安東尼緊急修建的電網圍欄裡,小象們卻驚魂未定,集體出逃。
用了十天,夫婦倆艱難地搜遍整座森林,艱難地用麻醉槍將小象們放倒,再僱人僱大卡車,艱難地將它們全部運回。
但是,更加艱難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如何才能贏得象群的信任?
安東尼決定,先徵服象群首領娜娜。他把娜娜當成自己的女兒,拼命跪舔。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乖啦!不要出去亂跑啦,爸爸不會害你的!」
「我給你吹個口琴好不啦,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塊寶!做個乖寶貝好不好啊?」
「救命啊啊啊啊啊啊啊……」
後面這一長串啊啊啊,自然是娜娜不領情,要發飆,「爸爸」萬般無奈逃命去也。
不知面臨了多少次這種生命危險,安東尼的深情,終於感化了娜娜,整個象群隨之馴服。
這部《象語者》,語言和故事情節極其生動、鮮活,人象之間關係感人至深。其實就是安東尼自傳,已然被公認為當今世界非虛構傑作,更是環保主義與生態文學的經典之作。
在此書出版之後的2012年3月,安東尼病逝。早已回歸森林棲息地的「女兒」娜娜,不知為何,感應到了「爸爸」最後的訊息。她率領族群兒孫,共21頭野象的隊伍,跋山涉水達12小時,趕回到曾經的樂園,為爸爸安東尼送葬。
據說,下葬後整整兩天兩夜,象群依然哀鳴不止,不肯離去。大象是不會流淚的,但有人看見,娜娜漸漸老去的眼角分明有液體湧出。
鑑於時間關係,我僅大略翻讀這部《象語者》,但已是多次感動涕下。
作品裡,有著渾然天成的真與純,有著出類拔萃的人性與情感的含量,還有著對於人與大自然關係的深刻探討。
我略微有些遺憾的是,沒能在8月12日世界大象日這天,就向朋友們推薦這部傑作。
我身在有亞洲象的雲南,作為曾多次採訪過亞洲象新聞的記者,竟也沒能及時想起這個特殊的節日,那麼,還能指望哪些群體記住這個日子?
這恐怕正好說明,對於大象的保護,在當今世界,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事情。
由於這部《象語者》實在太觸動我,今天,同時推薦的另兩部傑作就只有委屈充當配角了。
一是被譽為義大利版《瓦爾登湖》的《山林間》,作者毛羅·科羅納;一是旨在拯救海洋的《深海SOS》,作者為「深海女王」西爾維婭·A.厄爾。二者與《象語者》一樣,都是環保主義和生態文學的經典作品。
該領域國內作家的創作,整體情況一直相當蒼白,從2019年中國十大自然好書獎10部上榜作品僅其四為國內原創,便不難看出這種尷尬。四者其一《與蟲在野》的作者,是雲南作家半夏,這令我非常驚喜。
而《與蟲在野》跟我今天力薦的三部傑作一樣,皆出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我想,這絕非偶然。
作者:勞倫斯·安東尼、格雷厄姆·斯彭斯
譯者: 鄔明晶、張宇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勞倫斯·安東尼,南非人,著名國際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地球組織」創始人;格雷厄姆·斯彭斯,英國著名記者。
本書為非虛構文學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稱,講述他曾被要求保護一群「愛惹麻煩」的野生大象的故事,如果他不接收、保護它們,它們就會被殺死。為了挽救這批野生大象的生命,安東尼接納了它們。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他一直跟隨象群、與象群交談。他與象群的關係經歷了一個從排斥、接近到信任的過程,最後,他成為象群家庭的有機組成部分。
他與這群大象結下了不解之緣,他保護象群的同時,象群也讓安東尼了解了生活、忠誠、愛、饒恕、自由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羅·科羅納
譯者:亞比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毛羅·科羅納,義大利著名環保主義者、作家。1950年,出生於阿爾卑斯山支脈多洛米蒂山麓十分貧窮的村落厄多。
年輕時做過樵夫、礦工、獵人……他天性叛逆,桀驁不馴,才華洋溢,標新立異的打扮(長髮披肩、絡腮鬍,頭上永遠綁著一條頭巾),令人印象深刻。小時候他跟著爺爺一起在山林間伐木,對樹木、森林和木材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並開始以木雕自娛。
本書分部分,人生之歌、故鄉之歌、攀巖之歌、採石之歌,共70餘則短文。書中記載他親眼所見的趣事奇事,或聽來的軼聞傳說,也回憶他自己身為雕刻家、登山家、礦工等多重身份的生活點滴,寫他與家人以及朋友的相處、在高山的森林中獨處所享受的孤寂與樂趣、一朵美麗的花所帶來的驚喜、登上峰頂後乍現的美麗風光、在大理石礦場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辛勞等等。
科羅納是個經驗豐富的登山家,在書中總是流露出對山林的熱愛。從來到人間、睜開雙眼那一刻起,就與山結下不解之緣。為了能時時去山上走一遭,他儘量減輕人生的重擔。山讓他明白:將生命存放在銀行,希望借著利息重新將它找回來,是很愚蠢的事。
作者:西爾維婭·A.厄爾
譯者:呂雅鑫、吳文智
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西爾維婭·A. 厄爾,著名海洋學家、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首席科學家、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深海探索基金會創建人、谷歌地球海洋諮詢委員會主席。主要從事海洋生態系統的研究和保護,特別關注海洋藻類以及利用新技術到達深海進行研究。她被《紐約客》和《紐約時報》尊稱為「深海女王」,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譽為「活著的傳奇」,被《時代》雜誌譽為「首位星球英雄」。
「沒有海洋,便沒有生命。沒有藍色,便沒有綠色。沒有海洋,就沒有我們。」這是作者的人生價值與追求。
迄今,厄爾已領導全球100多次海洋探險,並記錄下7000多個小時的水下探險日誌。她不畏艱險、膽識過人,通過其令人折服的親身經歷,為讀者呈現了現在海洋及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危機和未來可能面對的悲慘命運,用誠懇的語言,雄辯的口吻,呼喚世人保護地球的藍色心臟——海洋,為人類的未來敲響了警世鐘。
這部作品,從海洋一直以來對人類的恩賜、海洋生態目前面臨的現實問題等三個維度出發,回顧了大海對人類從古至今無私的眷顧、闡述如今海洋面臨的種種因人類的貪婪與無知造成的仍可逆甚而不可逆的問題,繼而提出一系列從人人可上手的細微環保舉動,乃至國家政策層面的科學性補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