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目前全球處理垃圾方式有分類回收、填埋、焚燒、堆肥等,在這一系列舉措中,野外露天傾倒被認為是最原始、汙染性最大、最不負責任的一種處理方式。露天傾倒的垃圾中,有機物部分會在短暫環境汙染後腐爛消失,而那些含不可降解塑料成分的垃圾,可能會持續汙染環境400多年。
人類發明創造出塑料不過100多年,大規模生產使用僅60多年,然而現在它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敵人」。
一直以來人們的目光更多的關注在塑料垃圾對水資源的汙染,對水生動物的危害,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的確種類龐大的水生動物們正深受塑料垃圾之苦,但僅僅讓塑料垃圾遠離水是不夠的。
野外露天傾倒生活垃圾正在危害陸地上的生態環境,甚至在一些地區森林都成了方便傾倒的垃圾場,陸地動物同樣處於危險之中。
2020年一位斯裡蘭卡攝影師在網際網路上發布了一組令人心碎的照片,照片中記錄了斯裡蘭卡一處與森林接壤的垃圾填埋場裡,填埋場內露天傾倒著如山的生活垃圾,20多頭野生大象在垃圾堆裡翻找食物,其中一些大象將塑料垃圾當成食物吃掉,攝影師還拍攝到野象排洩物中存在大量無法消化的塑料垃圾。
在斯裡蘭卡,大象是國寶級動物。但這位攝影師在垃圾場觀察拍攝了幾個月後發現,似乎這些國寶已經養成了吃垃圾的習慣,當地居民也證實了這一點。
這群大象不再在叢林中覓食,其行為幾乎就像是等待拖拉機來傾倒垃圾的家畜一樣,讓這位當地攝影師感到非常可悲。
據介紹,最初,在垃圾場周圍有豎起的柵欄,但現在柵欄已被破壞,無法阻止野象進入垃圾場。而且隨著不停地傾倒,垃圾場的擴大,相鄰的森林生物群落現在已經被能隨風飄散的聚乙烯袋,各種廢棄塑料和其他垃圾所覆蓋。
而且生活在這裡的野生象群經常進入人類棲息地,入侵附近的稻田和村莊,尋求更多的食物,這使當地村民與野生動物之間早已飽受折磨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張。
看到這些照片和介紹的網友們深深地感到不安,所有人都知道這對野象來說是不健康的,甚至是致命的。事實的確如此,當大象食用受細菌感染的垃圾時,會縮短它們的壽命,也會因吃塑料生病。
野生大象每天要吃掉約330-375磅的植物,它們的正常飲食包括草皮、樹皮、水果、樹枝和植物根莖等,絕不包括塑料!但它們也特別容易不小心吃到塑料垃圾,因為大象最喜歡鹹的、加工過的食品,這些食品的味道通常都是殘留在包裝袋上。
大象不僅是最大的現存陸生動物,還是最遠距離的「種子運輸工」。有研究表明一些大象可以將種子運輸到65公裡外,這一數字是熱帶草原鳥類的30倍,這也表明大象在維持植物的遺傳多樣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多數大象通常每天要走超過30公裡,並且每頭大象每天可能要吃掉近3200粒種子,當大象在另一個地方排洩時,種子也隨之廣泛散布,許多樹種的遺傳多樣性得以維持。但,塑料垃圾正在危害著這種重要的動物。
2018年,在印度喀拉拉邦森林發現了一頭二十歲的雌性大象屍體,屍檢結果表明,它的死因是消化道被長條塑料堵塞,引發細菌感染體內出血,導致其器官功能衰竭。
在泰國考艾國家公園的野生大象一直在吞食塑料垃圾,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當地人在高速公路上野象排洩物中發現了塑膠袋和其他塑料垃圾。
不但如此,如今越來越多的陸地動物受到塑料汙染影響。就在2020年9月,另一組令人心碎的照片剛剛出現過,兩隻北極熊幼崽用在雪地裡發現的塑膠袋玩拔河,然後吃了「一大塊」。
一張張讓人不安的照片凸顯著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及其對野生動物的危害。這正為什麼環保主義者一直呼籲,「不要在野外亂扔垃圾或塑膠袋」的原因。
有時我會想,把塑料瓶扔進回收箱而不是垃圾桶就夠了嗎?當然不夠,現在是我們努力減少塑料使用的時候了,不要再為了方便而破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