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時候,我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聽過一場講座,一個白人企業家在討論關於企業和未來科技發展的話題。
這個企業家在深圳生活和工作過幾年,最欣賞的中國企業是大疆。他認為,大疆無人機的發展,是遠超過美國相關企業的,大疆也是中國最強競爭力之所在。當時的我,完全不明白,一個會飛的攝像機,究竟有什麼遠大的意義?
近幾年,我慢慢地意識到,無人機不僅僅是會飛的攝像機。無人機為人們提供了一種低成本動態認知三維世界的方式。
在無人機之前,不論是拍攝、運輸或是測量,都很難離開大地。即使可以建立高塔探索高空的維度,這種探索也往往是靜態的。雖說,直升機和熱氣球都有能力動態地探索三維世界,但它們的購買成本和邊際成本(單次飛行成本),都太大了。同時,過大的體積,也限制了它們探索的範圍。
有了無人機,我們可以在近地的三維世界中隨意點一個點,不論是空中、峽谷或是山林,我們都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獲取到這個點的信息(如圖像、聲音、溫度、風力、空氣品質等等)。與此同時,我們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劃一個區域,無人機也有能力把這個區域的信息都收集起來。
未來,無人機會在運輸、醫療、通信、農業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簡單的總結了一下無人機的四種功能:
目前,無人機最直接、最為大家熟知的功能仍然是娛樂,比如高空攝像以及空中立體燈光秀。有了無人機,普通人也可以輕鬆拍出高質量的航空大片。
2020年深圳無人機燈光秀
因為在空中飛行,無人機受地理環境影響較小,不論是在擁堵的城市還是地形複雜的山區,它們都是很好的運輸工具。
順豐一直致力於解決貨物的末端配送問題,推出了針對各種場景的無人機設備。今年9月,亞馬遜也宣布Prime Air空中無人機業務已經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機運輸針對的不僅僅是日常貨品,其中還包括冷鏈醫療、應急配送、偏遠物流、災害下的救援物資配送等等。在農業上,無人機還可以被用來澆灌和施肥。
無人機配送
無人機通信是學者們的研究大熱門之一。傳統無線通信中,基站是通信的必備中轉站,手機會先發消息給基站,基站再通過有線網絡把消息發送到目的地。當基站被毀壞,或者同時發消息的人數過大,基站就無法正常運作,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災害發生時,人們會一段時間無法和外界通信。
無人機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無人機可以盤旋在有需要的地點,充當臨時中轉站,為手機與正常運作基站、衛星、或是其他無人機提供連接。想像天空中有很多無人機,以接力的方式把你的手機消息送出去,是不是有些感動呢。當然,維持通信是救援的必要條件,無人機通信的存在可能會拯救更多的生命。
無人機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大範圍的監測與巡檢,這包括農業、森林以及山體的監察、道路監控、邊防反恐、電網檢修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監測不僅僅是視頻圖片的拍攝,還可以包括溫度、溼度、風力等情況的探測。在這些場景下,特別是在大範圍農林或者災害時山體監測的情況,使用人力監測往往是不現實的。相比之下,無人機可以在三維空間隨意移動的特徵,為監測帶來的極大的靈活性、可調度性,也極大的降低了監測成本。
無人機,森林監測
我記得《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的書裡提到,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大概,正是因為無人機很好地詮釋了從0到1,當年的那位企業家才會如此的欽佩吧。
不知道你下次再看到無人機時,會不會感慨一下它的美呢。
願生活充滿乾貨。一個認真科普的90後女博士,每周分享通信、計算機、網絡及經濟學最新最有趣的乾貨。喜歡的話,記得點讚、收藏和關注喲。歡迎留言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