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自然對流與不考慮自然對流的模擬方法

2020-12-06 流熱

此示例描述火柴點燃時周圍空氣自然對流的兩種方法,這是一種常見的自然對流現象。但是,在自然對流的模擬中,由於流體流動自由性強,模型建立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收斂的情況,本文介紹了兩種模擬自然對流的方法,並討論了如何提高模型的收斂性。

此示例分析室溫下,點燃火柴後其周圍空氣對流情況,使用非等溫流來耦合流場與溫度場,本模型的目的是分析火柴燃燒後其周圍空氣的流動狀態。

首先,假設在室溫20℃,從火柴盒中拿出一根火柴點燃,假設火柴火焰溫度為100℃。為簡化計算,模型採用二維建模,一般火材的長度為3cm,寬度為1mm,火柴頭部外徑2mm,幾何模型如圖1所示,為簡化模型,將火柴用一個直徑2mm的圓代替。

模型幾何

邊界條件

假設模型從火柴燃燒一刻開始計算,火柴燃燒時溫度保持穩定,則可以將火柴頭部溫度設置成100℃,空氣溫度 選擇室溫20℃,火柴與空氣的初始溫度選擇室溫。在傳熱模塊四周邊界選擇開邊界,溫度與室溫相同,流體模塊四周選擇開邊界,即法向應力為0。在流體模塊中為了給出初始條件,在邊界處選擇點壓力約束,其大小為大氣壓。

傳熱方程
流體方程
空氣密度

網格

模型網格

結果

火材周圍空氣溫度
溫度
流速分布

本模型的難點首先在於模型的邊界條件,模型自由度越高越不容易收斂,在計算過程中將傳熱模塊與流體模塊四周需要設置成開邊界。其次,空氣對流的產生是由於空氣密度在溫度不同產生密度差,因此需要將空氣密度設置成隨溫度變化的函數。最後,流體模塊在計算時,如果邊界無約束情況下需要給出一個約束條件,即點壓力約束,如果不加模型將不能收斂。

相關焦點

  • FLUENT方腔內自然對流模擬
    自然對流是一種由浮力驅動的流體運動現象,浮力是由流體溫度變化引起的密度差引起的。例如,在夏季由於水比陸地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升溫,因此陸地上方的空氣升溫更快,從而密度降低並在浮力作用下上升。然後,它被來自海洋的更冷、更密集的空氣所取代,從而產生海風的環形空氣運動模式就是一種自然對流現象。
  • 傳熱學實驗之自然對流橫管管外傳熱係數測試
    傳熱學實驗之自然對流橫管管外傳熱係數測試對流換熱是指流體與固體表面的熱量傳輸。
  • 創新:美國科學家研究出成倍增加太陽能農場的對流換熱新方法
    美國科學家們的工作基於先前對陸-氣相互作用和地表熱不均勻性的研究,並試圖評估核電站的設計和配置對對流式太陽能電池板冷卻的影響。他們在發表在《可再生能源》上的《組件布置增強太陽能光伏陣列對流冷卻的潛力》一文中指出:「我們假設某些太陽能農場布置可能會增強太陽能組件與周圍氣流之間的自然對流熱傳遞。」。
  • 這下,地幔 混合對流模式有了「實錘」
    事實上,如果上下地幔物質均一,就不太容易出現這種起伏。如果出現起伏說明上下地幔之間可能存在化學界面。因此,研究人員提出410千米界面主要成因在於相變,660千米界面的成因則不完全為相變面,在一些區域還應該是化學界面,而其他區域化學分層不明顯,存在化學界面就說明存在上下地幔整體對流。毫無疑問,這項研究成果支持了地幔混合對流模式。
  • 科學(普)有道:關於對流的知識
    因為固體中的粒子是固定的,所以對流只在氣體和液體中出現。溫度差導致能量從一個高能量區域轉移到一個低能量區域。對流是一種熱傳遞過程。當對流產生時,物質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所以這也是一個傳質過程。自然發生的對流稱為自然對流或自由對流。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從技術角度來說,先進的數值預報模式逐步使用和都卜勒天氣雷達網逐步完善,為強對流天氣的短時預報和臨近預報提供了最佳的預報手段和預報方法。這種系統從空間尺度看,大的颮線天氣系統不過百餘公裡,小的風暴單體只有十幾公裡甚至幾公裡,而龍捲更小到只有幾十米到幾百米,很難被常規氣象觀測手段捕捉到;從時間尺度看,強的天氣系統能維持幾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有些天氣系統持續不過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變化劇烈;同時,對於引發這種天氣系統的物理規律,現代氣象科學仍沒能完全認識,對其生消變化的模擬只能做到某種程度的近似。
  • 熱對流式加速度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類似其它加速度傳感器有重力塊, 熱對流式加速度計是以可移動的熱對流小氣團作為重力塊,通過測量由加速度引起的內部溫度的變化來測量加速度。熱對流式加速度計是以氣態氣體作為質量塊,同傳統的實體質量塊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它不存在電容式傳感器所存在的粘連、顆粒等問題,同時能抵抗50,000g 以上的衝擊。這使得熱對流式加速度計的次品率和故障率很低。
  • 英軍演示對流層散射通信技術
    來源:中國國防報據外媒報導,英軍在最近的「陸軍作戰實驗2020」中演示了對流層散射大容量超視距通信技術。對流層散射通信是指利用大氣對流層對無線電波的反射作用進行通信的一種技術。對流層是大氣層的最底層,包含大量不均勻介質,如空氣渦流、雲團和水汽等。
  • 對流層氣溶膠三維立體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該成果系統報導了季風期亞洲對流層氣溶膠層及其立體和垂直結構。該研究的開展,在詳細了解亞洲對流層氣溶膠分布的基礎上,有助於深入研究對流層氣溶膠及沉降對青藏高原冰凍圈氣候和環境的潛在影響。氣溶膠光學性質的垂直分布特徵對於減少氣溶膠輻射強迫和氣候效應定量的不確定性至關重要。
  • 次中尺度垂向對流對東海高基礎生產力的支撐作用
    但是,基於對大尺度物理-生物地球化學環境的認識,考慮大氣氮素沉降、底棲生物再循環、河流輸入、近岸上升流、無颱風天氣下的混合,匡算向真光層供給營養鹽的通量,遠遠不足以支撐夏季觀測到的高基礎生產力。近海動力過程與生態系統團隊之前的研究已揭示東海近岸鋒波對跨鋒面物質交換及次中尺度垂向對流對跨躍層能量交換的關鍵作用。由於其尺度小、變化快,目前一般通過高解析度遙感或數值模擬技術進行研究。本研究利用三維物理-生物地球化學耦合模式進行模擬實驗,分別調整了東海的解析度:低解析度模式在東海的解析度約為10公裡,高解析度模式在東海的解析度約為0.5公裡。
  • 颮線:強對流天氣的航空母艦
    理解了颮的含義,颮線的定義也就不難明白了——它便是串成一條線的颮。颮線是排列成帶狀的雷暴群,是一條範圍較小、生命史較短的不連續強對流天氣線。其寬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幾千米,最寬至幾十千米,長度一般由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維持時間由幾小時至十幾小時。颮線出現非常突然。
  • B型亞矮星對流內核發展存在「三部曲」
    B型亞矮星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恆星,是研究恆星結構與演化、元素擴散、對流混合等前沿問題的重要對象。日前,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人員在此類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熱量傳遞方式——傳導、對流、輻射,地暖空調暖氣片分別屬於哪種
    2、熱對流:熱對流是指在氣體或液體中進行熱量傳遞的方式,並且分為強制對流和自然對流兩種。比如一碗熱湯,我們把手放在湯的上方,手能感受到熱量,這就是空氣的自然對流。比如空調製熱,空調內部有風機,把熱量強制性的吹出來,這就是空氣的強制對流。
  • 對流層與平流層
    大氣層的垂直方向上,氣溫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由此產生了三種截然不同大氣運動方式,並形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從下到上依次為對流層、平流層、高空大氣層。今天,我們重點了解對流層和平流層。根據對流層溫度垂直遞減規律,你能計算出上圖中A、B兩地的氣溫值嗎?不得不說明的是,恰恰是因為對流層溫度下熱上冷,才形成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卻凝固、成雲致雨的對流運動形式。
  • 地球大氣對流層
    大氣的最下層稱為對流層,它是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所以叫做「對流層」。
  • 對流層保衛戰
    @李珩;上文數據為2013年全國平均霾日數,源自參考文獻[1])▼成都的對流層是這樣的(請橫屏觀看,下圖左側是被霾籠罩的四川盆地,右側是川西連綿的山地,攝影師@行影不離)▼烏魯木齊的對流層則是這樣的要回答這種種疑問必須從「霧霾」的本質開始說起 01「霧霾」的本質「霧」和「霾」本不應混為一談它們是對流層中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
  • 安世亞太:3步搞定自然冷卻散熱器尺寸,只需記住這13個公式
    但是,進行此類計算,主要是為了粗略計算散熱器的尺寸大小,然後再使用更加複雜的計算方法、或者軟體來改進散熱器的設計。所以,假定引起的誤差可以忽略。如圖1所示,本案例分析的散熱器,處於自然對流和輻射換熱的工況下,其板翅翅片垂直放置。
  • 新疆無人機培訓—什麼是大氣的對流運動?
    對流產生的原因大氣對流運動是由於地球表面受熱不均引起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受冷則下沉,進而產生了強烈而比較有規則的升降運動。溫度越高,大氣對流運動約明顯。因此赤道地區對流效果最明顯。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性質一樣,對流層低緯度溫度高,高緯度溫度低,使得空氣在赤道地區上升,極地地區下沉。
  • 強對流科普及防禦
    問:什麼叫做強對流天氣? 答:「強對流天氣」有兩層含義,一是「強」,另一個是「對流」。 「對流」說的是垂直方向的空氣運動,需要上冷下暖的條件,類似燒開水時底部的水受熱而向上翻滾,由浮力差異所驅動的垂直運動就是「對流」。
  • 「對付」強對流 咱有探測神器
    因為要準確判斷分析強對流天氣,除了熱力學信息,還要解決「對流有多強、周圍流場怎麼變化」等動力學問題。要了解一個物體的運動,必須知道其三維分量。上世紀90年代前,雷達只提供強度信息,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能夠探測徑向速度,這已然是熱力學向動力學探測的進步。但僅一個分量仍無法確定強對流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