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異的B型亞矮星,一種全新的恆星種類,它究竟獨特在何處?
圖解:藝術家對於一顆B型亞矮星的印象(劍橋大學)這些恆星被命名為熱脈衝亞矮星並且被發現可能與另一種罕見且神秘的恆星——藍色大振幅脈衝星有關。所以到底是什麼使得這些奇異的脈衝星如此獨特呢?一旦這個研究團隊開始著手做這件事,他們就意識到他們可能是在觀察B型亞矮星的一個分支。B型亞矮星十分有趣,它們很小,大小可能只有太陽大小的十分之一。不過同時它們十分緻密,在如此之小的直徑內,積聚了大約百分之20至百分之50 的太陽質量。它們燃燒的溫度很高,接近光譜上的藍色,溫度大約在20000至40000開爾文之間。
-
地球內核的奧秘
我經常向外看這個頻道進入星際空間去找奇怪又有趣的科學發展我說到。內核的增長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液態外核產生對流。那是起源在地球的磁場,沒有磁場,在地球上將不能生存,所以一個對流核是任何類地行星逐步發展複雜生活能力的關鍵。
-
溫度比太陽還高的內核,年齡比地球還年輕
內核的增長性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在液態外核產生對流。 那是起源在地球的磁場,沒有磁場,在地球上將不能生存,所以一個對流核是任何類地行星逐步發展複雜生活能力的關鍵。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研究者四川大學張友君副教授解釋稱,地球的核心主要由鐵構成,分為固態內核和液態外核。高溫的鐵地核通過熱傳導向地幔中傳遞熱量,因此地核的熱導率是確定地核許多屬性包括內地核如何形成以及「地球發電機」如何驅動的關鍵。「地球發動機」則是指帶電的富鐵液態外核的運動產生了地球磁場。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
-
10-13億年前,熔融的內核冷卻成了固態
據推測,地核分為兩部分,最內側是內核,外面是外核。內核是由固態的鐵和鎳組成的,而外核則是熔融狀態的鐵在流淌。不過,地核並非一直是這樣的,在最開始的時候,由於能量比較高,整個地核都處於熔融的狀態。直到溫度不斷散失,內核才凝固下來的。至於這個內核冷卻的時間,則一直是科學家們爭論的焦點。
-
準媽媽是o型血,準爸爸是b型血,會發生溶血嗎?看完或許就知道了
有時候o型血也會給孕媽媽帶來一定困擾,因為有些時候在特定情況下,胎兒發生溶血的機率可能會有一定增高,如果女性朋友是o型血,準爸爸是b型血,將來會發生溶血嗎?準媽媽是o型血,準爸爸是b型血,會發生溶血嗎?看完或許就知道了想要知道如果女性朋友是o型血,那麼懷孕以後一定會患有溶血症嗎?
-
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記者彭科峰)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悉,中外科學家採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熱導率值有相當大的變化,預示了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範圍為少於5億年到接近20億年。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o型血和b型血難懷孕嗎?
這不,有網友提問說o型血和b型血難懷孕的說法,到底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其它的網友們都是怎麼認為的了。還有o型血和b型血會生出什麼血型的孩子呢?o型血和b型生的孩子會有溶血症的可能嗎?o型血和b型血難懷孕嗎【問】我是O型血,我老公是B型血,懷孕難嗎?在網上看說這兩種血型結合不好懷孕的,是嗎,很是擔心啊。【答】可以懷孕的,不過你需要查抗B效價,如果抗B效價是正常的則不需要擔心,定期產檢即可。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
地球固態內核僅十幾億歲 有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磁場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記者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最新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雜誌。
-
地球已經有45億年的歷史,為何內核的溫度仍然很高?
在地球的形成之初,地球的內部,以及表面的大部分區域,都因高溫環境而呈現熔融態,用「一片火海」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正是原始地球的這種狀態,奠定了地球由內到外熱量存在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以熱輻射為主要熱量傳遞方式的作用下,地球的表面熱量逐漸向宇宙空間散失,地球慢慢地發生冷卻。
-
科學家重估地球內核年齡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通過在實驗室中模擬類似於地球核心的環境,研究人員改進了對地球固態內核年齡的估計,認為其形成年代在10億到13億年前之間。
-
雲南天文臺發現SPB中心對流核外存在奇異的混合效應
湍對流運動現象廣泛存在於各種天體中,是引起物質輸運(混合)以及能量傳輸的主要物理過程之一,在恆星結構演化理論中佔據至關重要的位置。湍流元在對流區受浮力作用而運動,到邊界處浮力為零,但仍有速度。因此,湍流元將繼續運動,延伸對流對物質和能量的輸運效果,直至湍流元停止。這會導致實際混合區域要比對流區大。當前研究對流超射引發「額外」元素混合有全部混合和部分混合兩種主流描述。
-
三部曲系列2:庫布裡克-未來三部曲
而在這些電影裡,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他的未來三部曲。1964年,未來三部曲的第一部《奇愛博士》上映。電影中,美國空軍將領派轟炸機去摧毀蘇聯,而另一方面,蘇聯威脅如果受到攻擊,將毀滅地球。4年後的1968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2001太空漫遊》上映。影片圍繞一塊神秘的黑石板展開闡述。
-
《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地球固態內核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
《物理評論快報》雜誌:地球固態內核年齡介於10億到13億年之間(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四川大學地球物理研究室與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及美國科學家攜手,重新對地球固態內核的年齡進行估計,測算出其年齡介於
-
強對流天氣如何預報
強對流天氣發展比較快,消散得也快,在所有的天氣類型中最難預報——幾乎為預報員所公認。那麼,強對流預報為什麼那麼難?當前我國的強對流預報水平如何? 1.問:目前,我國在業務上能夠對哪些強對流天氣進行預報?預報水平如何?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科學家很早就破解了地震波的密碼,他們發現,地核實際上分成兩層,雖然這兩層的主要物質組成都是鐵,但外核是熔融的液態鐵,內核則因為受到更大壓力而呈現為固態。這個堅固的內核大小相當於月球的70%(半徑),溫度則接近熾熱的太陽表面。
-
強對流天氣的成因及其類型
當然各類強對流天氣形成的物理過程是不完全相同的,這與下墊面的動力和熱力作用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強對流天氣是以大尺度天氣系統為背景,大尺度天氣系統影響或決定著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生成、發展和移動過程。比如說梅雨期間,大範圍的冷暖空氣交匯形成梅雨鋒雨帶,如果配合上地形等有利條件就會在局部地區產生暴雨。
-
強對流天氣的種類
強對流天氣的種類有:龍捲風、冰雹、雷雨大風和短時強降水等。 龍捲風 龍捲風是一種強烈的、小範圍的空氣渦旋,是在極不穩定天氣下由空氣強烈對流運動而產生的,由雷暴雲底伸展至地面的漏鬥狀雲(龍捲)產生的強烈的旋風,其風力可達12級以上,最大可達每秒100米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時也伴有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