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B型亞矮星,一種全新的恆星種類,它究竟獨特在何處?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

一顆擁有被打斷的死亡系列恆星將會成為科學上另一種恆星類型的先祖。天文學家們剛剛發現了一種十分小且熱,由於它的外表試圖保持平衡而每幾分鐘進行一次亮暗變化的恆星。

圖解:藝術家對於一顆B型亞矮星的印象(劍橋大學)

這些恆星被命名為熱脈衝亞矮星並且被發現可能與另一種罕見且神秘的恆星——藍色大振幅脈衝星有關。

所以到底是什麼使得這些奇異的脈衝星如此獨特呢?

「許多恆星都在脈動,甚至是我們的太陽也在小幅度上跳動。」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卡夫利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Thomas Kupfer這樣說道。

「那些亮度有著最大變化的恆星通常都是徑向脈動星,在整顆星球急劇變化的同時收斂發散,換句話說,它們會『呼吸』。」

但是雖然我們的太陽也在脈動,它的周期是11年,而它的亮度在那個時間段內只有百分之零點一的變化,所以它其實不會被認為是一顆脈衝星。

而真正的脈衝星的亮度由於在形狀和溫度上的變化可以達到百分之十的巨大變化率。

那四顆從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的研究數據中發現的這顆恆星以200至475秒的周期進行脈動,並產生大約百分之五的亮度變化。

這個亮度上的變化可能是由食雙星造成的,所以在它們被認定成一種從未有過的恆星類型之前食雙星的可能性需要被排除掉。一旦這個研究團隊開始著手做這件事,他們就意識到他們可能是在觀察B型亞矮星的一個分支。

B型亞矮星十分有趣,它們很小,大小可能只有太陽大小的十分之一。不過同時它們十分緻密,在如此之小的直徑內,積聚了大約百分之20至百分之50 的太陽質量。

它們燃燒的溫度很高,接近光譜上的藍色,溫度大約在20000至40000開爾文之間。所以它們也十分明亮,被認為是從一顆多達八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消亡的歷程中形成。

當這些恆星用完了在它們核心聚變產能的氫氣之後,它們將會開始燃燒氦氣,逐漸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一顆B型亞矮星是當一顆紅巨星的外層氫層在氦聚變開始之前被拉扯脫離的時候形成的,這種脫離很有可能是由於另一顆聯星伴星的引力造成的,但確切的運行機制還未知。

所以你現在看到了一顆小且熱,十分緻密的藍色恆星。有一些藍色行星確實脈動變化。

長蛇座V361族恆星擁有一個壓力振蕩機制,意味著它們的脈動是由於恆星內部壓力的震蕩產生的。而V1093 Her 族恆星則是重力振蕩型的恆星,由重力波產生(不要與引力波混淆)。

儘管這些學者仍在探究這些熱亞矮脈衝星振蕩背後的確切機制,他們相信這可能是由於一種叫做鐵的K機制所造成的不穩定的輻射模式,憑藉著恆星內部鐵的形成產生一個造成脈動的能量層。

他們也認為另一個這種恆星與其它恆星的區別是它們核內的反應。B型亞矮星被通常認為在核內或在核周邊的殼內聚合氦。不過研究者們認為這些熱亞矮脈衝星在氫足夠熱且緻密能聚合成下一種元素之前就失去了它們外部的材料。

「我們能夠通過將這種頻繁脈動聯繫到有相對較冷氦核的低質量恆星核的理論模型來理解它。」 UC Santa Barbara 的物理學家Evan Bauer解釋說。

圖解:B型次矮星結構略圖。

這些研究者也發現這種脈動與藍色大振幅脈衝星(一種在2017年發現的恆星種類)相類似。這意味著這兩種恆星之間可能會有關聯。

研究者們的下一步將會是進一步地對什麼過程在這些恆星內部發生從而產生了脈動進行描繪,並且精確理解這些恆星應該歸結於恆星演化模型的哪一種。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ciencealert-MICHELLE STARR-伊澤理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B型亞矮星對流內核發展存在「三部曲」
    B型亞矮星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恆星,是研究恆星結構與演化、元素擴散、對流混合等前沿問題的重要對象。日前,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人員在此類恆星內部結構和演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宇宙「裸露」奇異點:大質量恆星生命盡頭命運
    現代科學已把許多奇怪的概念昭告天下了,但其中最詭異的,莫過於大質量恆星到達其生命盡頭時所面臨的命運。在燃燒了億萬年後,恆星的燃料耗盡,無法再支撐自身的重量,於是開始災難性的崩塌。像太陽這類大小適中的恆星會在崩塌成較小體積時,再度穩定下來;但若是質量更大的恆星,它的重力將壓過所有阻止坍塌的力量,使得恆星從原本數百萬公裡的大小,塌縮成比英文字母「i 」上的一點還微小。
  •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奇異的褐矮星
    參與 NASA資助的後院世界「第九行星」項目的人員幫助引導科學家們找到這些奇異的天體,他們使用的數據來自 NASA 的近地天體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以及2009年至2011科學家稱這些新發現的物體為「第一個極端的t型亞矮星」。「它們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75倍,大約有100億年的歷史。這兩個物體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群中所看到的最像行星的褐矮星。
  • 這種全新的蠕蟲種類發現於菲律賓附近深海水域
    這種全新的蠕蟲種類發現於菲律賓附近深海水域(圖片提供:Laurence Madin,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2007年,科學家操作一臺遠程遙控潛水器對菲律賓附近深海進行了掃描,發現了一種外形奇異的蠕蟲,看上去既像烏賊,又像是正在吃烏賊的蠕蟲。
  • 恆星光譜型知多少,看完這篇文章你將會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1890年的時候,她們就發表了第一份含有10351顆恆星的光譜星和星等的星表,被稱為德雷珀星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hd星表,1897年隨著恆星樣本的增多,光譜的類型居然也增加到了22類,但是你想這個種類實在太多了,顯然是不甚理想,1896年皮克林新招的一位助手安尼起到了一個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位女性朋友她十七歲就因猩紅熱喪失了大部分的聽力,這也使得她一心鑽研學術
  • 都是恆星進行的物理反應,也代表了它走到了盡頭
    都是恆星進行的物理反應,也代表了它走到了盡頭在早期的時候,國外一位天文學家觀察到了一種非常漂亮的星雲現象。明亮的恆星周圍,忽然展開了一對巨大的彩色翅膀,在遼闊的太空之中仿佛一隻漫舞的蝴蝶一般。科學家們也把這樣的星雲形象的命名為「蝴蝶星雲」,那麼這種現象究竟是為何產生呢?
  • 宇宙中最奇異的七大恆星!最亮的恆星是太陽的870萬倍!
    浩瀚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的恆星,太陽便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恆星之一。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存在於宇宙中的十大奇異恆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恆星都各有哪些稀奇古怪的特點吧。4、亮度最大的恆星亮度最大的恆星往往是質量較大的恆星,炙熱、極強的恆星風帶來了較大數目的表面物質,但與之對應的卻是壽命也非常短暫。兩千零一零年觀測到的恆星R136a1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亮度最大的恆星。它的亮點竟然是太陽的870萬倍,質量也是它的256倍。
  • 波蘭發現獨特"雙星系統" 解開50年脈動恆星難題
    這是因為它的大氣溫度會產生有規律的冷熱變化,因而導致整個恆星體有規律的膨脹或收縮。20世紀初,美國女天文學家李維特(H·Lieavitt)發現了著名的「周光關係」:造父變星的光變周期越長,其光度就越大。周光關係的意義在於它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簡便而相對精確的恆星距離測量方法:假設有兩顆同樣亮度的恆星,距離地球較遠的那顆看上去會較暗。
  • 宇宙空間中一種特殊的存在,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還能散發熱量
    在科學家們不斷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恆星和行星的特徵,對它們身上所具有的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研究者不斷對宇宙空間中一些特殊的星體展開了解,發現了一些具有恆星特點,又有行星特點的天體存在。這種天體混合行星和恆星的一些特徵,但是,這種天體卻有自己十分獨特的實體。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推它將是無敵的
    如果引力戰勝了斥力那恆星就會變成黑洞,反之,它就會成為一顆中子星。有一種假說認為,它裡面的質子和中子被分解成夸克,它們緊挨在起形成一鍋「夸克湯「」。這些夸克粒子組成了夸克物質,這樣的物質組成的天體叫夸克星。就是在這個天體中,夸克發生某種變化生成了奇異物質。這些夸克轉變成能夠製造奇異物質的奇夸克,奇異物質非常緻密且極穩定,甚至能獨立存在於中子星外,可以說是物質最理想的狀態了。
  • 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始於何處,又流向何方?
    時間究竟是什麼?它始於何處,又流向何方?過去和現在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記錄時間?時間又是如何調控生命的?時間是否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星星」
    中子星是除了黑洞以外最緻密的物體,在它們的核心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最危險的物質的存在——「奇異物質」,一個極端得能讓宇宙改變規則的「奇異物質」,它是夸克物質的一種。夸克僅作為其他粒子的基礎構件存在,它們有很多種類,可是,似乎只有兩種可以產生穩定的物質:在質子和中子中發現的上夸克和下夸克。
  • 一顆繞雙恆星系統運行的奇異行星
    研究驚現奇異系外行星環原始雙星運轉 原版《星球大戰》電影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場景,盧克·天行者俯瞰塔圖因的沙漠景觀,看到了雙重日落的奇觀。而今,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由多顆恆星環繞的奇異系外行星世界可能位於偏離的行星軌道上,遠離了主軌道平面。
  • 連載| 恆星的一生(二):主序階段
    而恆星質量大小對恆星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它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恆星的壽命,設計好了恆星生命的幾乎一切劇情。 上面提到,恆星的顏色(本質上是光譜能量分布特徵)與恆星表面的有效溫度有關。這樣一來,通過研究恆星光譜特徵,我們就可以了解恆星的溫度信息。
  • 過路恆星將塞德娜踢入了它自己的軌道?[圖]
    東方網7月29日消息:據新浪網報導,一項新的天文研究提出了新的假設:40億多年前,一個恆星從太陽身邊經過,把迄今為止發現的太陽系最遙遠的小行星塞德娜踢入了自己的軌道。這一假說支持了關於塞德娜起源的主導理論,同時也揭開了更多奇異的可能性。   塞德娜大約有冥王星四分之三大小,是2003年11月發現的。
  • 恆星周圍出現紫外線環,它究竟是什麼?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究竟是什麼?當時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使用目前已經退役的NASA「星系演化探測器」太空望遠鏡,在恆星TYC 2597-735-1的周圍,發現了一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通過望遠鏡傳回的圖像數據,這個神秘的紫外線光環,在恆星的周圍呈現藍色,研究者稱它為「藍環星雲」,它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
  • 2分鐘看完,被黑洞吞噬的恆星和光,究竟都去了哪裡?
    導語:2分鐘看完,被黑洞吞噬的恆星和光,究竟都去了哪裡?在這之前,人類雖早已就對黑洞進行研究,但對於它的模樣還都是靠想像來彌補。黑洞吞噬一切,覆蓋一切,這樣的存在是不可思議的但也是讓人類感到新奇的。黑洞可以吞噬萬物,任何光源都無法在內部存在,也進入不了黑洞。被黑洞吞噬的恆星也會在一瞬間消失,湮滅與那深不可見的黑暗之中。這些恆星與光最後會去往何處,黑洞內部結構如何,一直都是科學家們致力研究探索的主要項目。
  • 反物質,一種神秘的物質,物理學家苦苦尋找多年,它究竟在何處?
    在β衰變的過程中,中子從它的「南極」放射出一個電子,而反中子則從它的「北極」放射出一個正電子。這種差異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相互對稱一樣,沒什麼可奇怪的。圖解:左圖:由普通物質組成的花;右圖:由反物質組成的花的藝術想像圖。因此當我們放眼宇宙中的恆星和星系時,我們無法分辨它們是由普通物質還是反物質構成。反物質恆星與普通恆星有著相同的運行方式和軌道,並且同樣會發光。
  • 地球上的水究竟來源於何處?
    五行哲學。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五行」便有水的一席,它不僅代表著「水」這種物質本身,也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溼潤、陰柔性質的事物。這意味著很早以前人們就意識到了水在各方面所佔有的重要地位。水是如此重要,但地球上的水究竟來源於何處,科學界卻一直存在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