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恆星將塞德娜踢入了它自己的軌道?[圖]

2020-11-22 東方網

  東方網7月29日消息:據新浪網報導,一項新的天文研究提出了新的假設:40億多年前,一個恆星從太陽身邊經過,把迄今為止發現的太陽系最遙遠的小行星塞德娜踢入了自己的軌道。這一假說支持了關於塞德娜起源的主導理論,同時也揭開了更多奇異的可能性。

  塞德娜大約有冥王星四分之三大小,是2003年11月發現的。這顆小行星以一個較大的橢圓形軌道圍繞太陽運行,運行一周大約需要12000年之久;其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為74個和900個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直線距離)。天文學家認為這一公轉旅程將把塞德娜從目前冰冷的「柯伊伯帶」位置推向太陽系外圍的「歐特雲」(Oort Cloud)。柯伊伯帶是由巖石和冰組成的一個神秘地帶,位於海王星外圍。遙遠的歐特雲形成了一個環繞太陽系的冰體球殼,它最遠邊緣位於幾千倍於冥王星和太陽的距離的地方。

  塞德娜的軌道極其扁橢,科學家說它不可能通過巨行星的引力作用簡單形成,雖然那是彗星和冥王星奇異軌道的形成原因。科羅拉多西南研究學所的天文學家列文森認為可能是有什麼天體衝開了柯伊伯帶的小行星,迫使他們改變了軌道,這可能是塞德娜為什麼如此寒冷並形成奇異軌道的原因。

  列文森和他的法國同事提出了五種假說,並用電腦模擬塞德娜是怎樣形成它獨特的軌道的。最有可能接近真實的一種假說支持了塞德娜發現者的一個理論:他們認為太陽誕生於一個恆星束,這些兄弟姐妹中的一個或幾個在太陽誕生後的第一個1億年裡從它身邊掠過。

  這個假說可以解釋塞德娜的軌道成因,「我強烈的支持這個假說,」塞德娜發現者之一、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麥可-布朗說。

  但是新的研究否定了布朗和他同事認為的這顆行星正位於75個天文單位的距離上,正是塞德娜軌道的近日點。布朗承認:「這原是一種可能,但我們沒有發現實際的證據,所以現在我們認為它可能並不在近日點上。」

  新的研究也否定了其他一些理論,例如,認為過去有著同樣奇異軌道的海王星、天王星可能把塞德娜和其他天體推向了外邊的看法。這些行星不是非常巨大,不足以完成這個工作,列文森說。

  太陽系最遙遠的小行星賽德娜

相關焦點

  • 未知力量將極端天體推入遙遠軌道 它是「行星九」嗎?
    位於柯伊伯帶、不受海王星引力影響的「塞德娜」和其他極端天體令人費解——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與由氣體和灰塵組成的原始旋轉盤聚合而成的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體一道形成,它們曾經距離太陽更近,但後來,某些未知力量將這些天體中的少部分向外推到了現在的極遠軌道。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拜提金據此提出了「行星九」的存在。
  • 太陽系邊緣的星球---神秘的塞德娜
    2003年天文學家們在太陽系的邊緣又發現了一顆名字叫做「塞德娜」的天體。這是一顆顏色發紅的天體,看起來就好像火星一樣。它是目前發現的距離太陽系最遠的星球。通過分析它的光譜圖發現,塞德娜由水、甲烷和氮冰等組成。有著漂亮的紅色外表。
  • 身份未知的塞德娜,不屬於矮行星,更不屬於行星,它到底是什麼?
    但還有一個天體,它直到現在都沒有被正式確定行星身份,成為既不屬於矮行星、更不可能是行星的獨立天體,科學家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塞德娜。為什麼它一直沒有被確定身份呢?這還要從2003年說起:塞德娜剛被發現時的距離非常遠,大約到太陽要88個天文距離,是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
  • 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星,身份成謎的「塞德娜」究竟來自哪裡?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一共擁有8大行星,不過在2006年之前,冥王星也是太陽系行星中的一個,不過,因為2003年天文學家們在太陽系的邊緣又發現了一顆名字叫做「塞德娜」的天體,它被很多天文學家判定是一顆矮行星,不過塞德娜要比冥王星大上很多,這讓冥王星的身份再一次遭到質疑,終於在2006年被天文學家除名
  • 塞德娜:太陽系神秘新分子
    新天體的正式名稱是2003VB12,但科學家還依因紐特人神話傳說中 海洋女神的名字給了它一個更有人情味兒的稱呼「塞德娜」。科學家在2003年11月初次觀察到「塞德娜」。與冥王星相似,「塞德娜」也有一個高度橢圓的繞日軌道,其繞日一周要經過1.05萬年。軌道距日最遠點估計為1300億公裡,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900倍。
  • 海洋神話傳說:塞德娜女妖的故事
    塞德娜被一隻招搖撞騙的烏鴉騙去做了媳婦,父親卻幾次為了自保,把塞德娜推入了刺骨的北冰……從此多了個北冰洋女妖塞德娜。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名叫塞德娜,她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以打魚為生。到了成婚的年紀時,她一次次地回絕了上門求婚的獵人們。在她眼裡的那些獵人們都不是自己喜歡的人。
  • 「海外天體」塞德娜:有望接替冥王星,成為太陽系第9行星
    在2005年的時候,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投票將冥王星「開除」出了九大行星,自此太陽系中,能夠被稱為行星的天體,就只有八個了。可是部分天文學家仍然對此非常介懷,要麼想要恢復冥王星的「身份」——不過隨著鬩神星的發現,冥王星也徹底沒什麼希望重回行星的隊列了。
  • 一顆流浪行星被二元恆星踢回原星系內部
    實際上,銀河系內流浪著無數顆類似奧陌陌的星際來客,它們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和行星,也可能是巨大恆星。然而,奇怪事情發生了,一顆在星際空間流浪行星被一顆二元恆星踢回原來星系內部,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在太陽系內部,8大行星都圍繞著一個近似圓形固定軌道,不過冥王星和許多其他矮行星公轉軌道細長和傾斜。
  • 研究者:太陽的邪惡伴星,生物滅絕的元兇,歸來後或將滅絕人類
    2003年11月4日,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比冥王星還要遙遠的太陽系天體——矮行星塞德娜。塞德娜到太陽的距離十分遙遠。目前它距離太陽大約88個天文單位(132億公裡)。它圍繞太陽一周需要大約12000年的時間。
  • 鄭州:鴕鳥跑入鬧市 3隻獵狗圍攻被踢傷(圖)
    鄭州:鴕鳥跑入鬧市 3隻獵狗圍攻被踢傷(圖)鴕鳥在加油站內被制服  □記者張波 實習生張保富 文/圖  這兩隻鴕鳥原來是市民為逗小孩子開心,飼養的寵物  「越獄」後,市民、獵狗一起追趕,「逃犯」竟將狗踢傷、人踹翻  本報訊 鄭州街頭突然躥出一隻一人多高的鴕鳥,車流當中晃來晃去;見到有人前來抓捕
  • 它是科學家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
    由於這裡遠離太陽,處在太陽和其他恆星之間,所以有些時候,來自附近的恆星引力或銀河系內引力的波動會打擾奧爾特雲小天體的平靜生活,將它們「驅趕」到太陽系內層,當它沿扁長軌道進入內太陽系時,才成為「新」彗星被觀測發現。奧爾特雲位於太陽系的邊緣,最遠處大體上是冥王星距離的4000倍。
  • 有一顆奇怪的恆星被踢出了銀河系
    因為引力彈弓效應,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顆黑洞附近的恆星被踢出銀河系的圓盤平面。但現在,至少有一顆被踢飛的恆星並非來自那片區域。http://wx4.sinaimg.cn/large/a1262f29ly1g170zp3gi6g20go0a0b2a.gifumich.edu/Gfycat它是一顆快速移動的恆星,或者也被稱為超高速恆星。
  • 我們所見過的速度最快的恆星,從銀河系中心疾馳而出的奇特的恆星
    天文學家認為,迄今發現的超高速主序星可能是通過三體交換相互作用被拋入太空的,其中一個是黑洞,另兩個是雙星系統中的恆星。 因為恆星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只有存在體積巨大的緻密物體才能解釋恆星是怎能以1000公裡/秒的速度噴射。」 S5-HVS1的位置距離地球約29,000光年,它移動的速度表明,它是在480萬年前被巨大的力量踢出了銀河系中心。
  • 太陽系是雙恆星系統?---涅墨西斯星的猜測
    有科學家認為,這一規律與一顆看不到的太陽伴星有關,這顆伴星是在太陽系以外的遙遠軌道上繞太陽運行。太陽系雙星系統假想圖於是1000億-4000億顆之間,其中超過一半的恆星都是雙星系統,這就讓太陽系顯得很特殊,如果證明涅墨西斯星的存在,就表明太陽系也是雙星系統,這樣奧爾特星雲的存在也會變得合理。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我想題主是誤會了。冥王星始終都是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是太陽系中的一份子。冥王星不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而是從大行星中的名單中除名了。行星的標準主要有三點: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必須足夠大,能夠是自己保持球體形狀;必須有能力清除掉軌道附近的其它天體,公轉軌道內不能有比它大的天體。圖示:被踢出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很遺憾!冥王星不符合新規定的第三點。冥王星軌道附內有一顆比它大很多的天體,那就是海王星。於是冥王星就被降級成為一顆矮行星。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真的是因為它太小嗎?
    美國科學普及界的一哥 比爾-奈(Bill Nye)直接嘲諷這次決議將成為一張廢紙. 甚至由於英文&34;和著名動畫片中&34;狗重名, 一時間許多音樂家還創作了不少歌暗嘲這件事.那麼回顧當初的國際天文聯合大會, 將冥王星踢出太陽系九大星系之列到底是有哪些原因呢? 僅僅是因為小嗎?誠然, 冥王星的體積大小的確是小. 平均直徑只有2370千米, 不僅小於目前最小的八大行星的水星的4878千米, 還小於地球唯一自然衛星-月球的3476千米.
  • 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主要行星範圍,冤是不冤?
    自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它是我們太陽系的第9顆行星,是距離太陽最遙遠的行星。在對冥王星進一步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利用觀測到的冥王星對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的影響資料,推測冥王星的質量僅為地球的40%。隨著天文望遠鏡技術的改進,使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將射到望遠鏡聚焦面上的光譜進行處理,確定冥王星的直徑僅237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還小,質量僅相當於月球質量的四分之一。密度不足每立方釐米0.8克,非常低。
  • 太陽邊緣最神秘的「柯伊伯帶」,它是如何被發現的?藏著什麼秘密
    就像著名的哈雷彗星,以76年左右的周期繞日公轉,它的直徑最大處只有十多公裡,每次接近太陽時,都要被蒸發而損失大量質量。我們相信數千年後,哈雷彗星將在太陽附近消失。這些彗星從哪兒來呢?這真是一個謎。這些物體的軌道面與行星相似,但偶爾有些物體受到外行星或者恆星引力的擾動,脫離原來軌道而飛向太陽,並在越過內層海王星的軌道時,進一步受海王星重力的影響,成功進入太陽系內層的彗星。30到100天文單位之間的地帶,就是這些公轉周期較短的彗星的故鄉。它源源不斷地送出了它的遊子,從此,這一區域就被稱為柯伊伯帶。
  • 光速8%的恆星,卻無法逃離,人類將見證它被吞噬!
    ,反而人類可能將見證它被銀心黑洞吞噬!人馬座核心區,陰影更嚴重銀心黑洞的觀測方法儘管被遮擋,但科學家們依然想出了很好的辦法,首先黑洞自己不發光,但它會吞噬物質,這些掉落黑洞的物質會發出從電磁波到伽馬射線的所有波段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