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銀座購買的556g冷凍扇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洪蕾 攝
    
    解凍後淨含量只剩280g。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洪蕾 攝
    
    近日濟南氣溫驟降,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頓熱騰騰的火鍋是不少市民的選擇。尤其隨著物流日漸發達,遠在海邊河邊的水產品輕易就能買到。很多喜歡購買冷凍蝦仁、冷凍扇貝等水產品的市民發現,冷凍水產品掛「冰衣」已成為常態,但這些產品中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呢?記者進行了探訪和實驗。
    十斤一箱明蝦
    解凍後只有四斤
    21日,記者來到濟南維爾康肉類水產批發市場,了解冷凍蝦仁和冷凍大蝦等水產品在市場上的掛冰情況。
    在一家水產批發商鋪,記者看到冰櫃裡有大量成包的冷凍蝦仁。商鋪的負責人介紹,冷凍蝦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不掛冰蝦仁,140元一包,四斤裝,平均35元一斤。另一種為掛冰蝦仁,100元一包,五斤裝,平均20元一斤,明顯比前者便宜不少。
    當記者詢問掛冰和不掛冰蝦仁在化凍後能出多少蝦仁時,商鋪負責人說:「不掛冰的一斤蝦仁就是一斤,掛冰的差不多一斤出八兩左右。」隨後該負責人又補充:「掛冰的蝦仁保存時間更長,保鮮效果更好,不掛冰的一定要儘快吃,不然就會流失水分,不好吃了。」
    儘管這位負責人極力推薦掛冰蝦仁,但另一家商鋪的老闆卻表示,掛冰蝦仁解凍後,分量很少,還不如不掛冰的合算,「自己家吃的話,還是不掛冰的更好。」據他介紹,該商鋪所售冷凍蝦仁都是不掛冰的,有140元一包和130元一包兩種,每包都是四斤半裝。他還表示,化冰後每斤蝦仁至少能出九兩,這與上一位店鋪負責人所說的「不掛冰的一斤蝦仁就是一斤」顯然有所不同。
    經過對多家水產批發商的對比,記者發現,掛冰蝦仁每斤基本在20元到25元,不掛冰蝦仁每斤30元到35元,兩者相差不小。而在市場上不僅是蝦仁,在一處賣對蝦、明蝦的水產商鋪,記者清楚地看到冰櫃裡的盒裝大蝦穿了一件厚厚的「冰大衣」,厚度大約有兩枚硬幣的厚度,凍得十分結實。
    商鋪負責人介紹,這種掛了厚冰衣的蝦是明蝦,130元一箱,一箱大約十斤,但他也表示,在解凍後一箱明蝦實際重量大約只有四斤。也就是說除去一大半的水分,實際上平均每斤明蝦的價格是32.5元,而不是看上去的13元一斤。
    蝦仁三四成是冰
    扇貝摻水最嚴重
    為了了解掛冰水產品中的「水分」究竟有多大,記者除了對水產批發市場進行探訪,還分別到濟南市大潤發、家樂福、銀座、沃爾瑪等各大超市,隨機購買冷凍產品進行稱重實驗,結果比預想的更加「殘酷」。
    在濟南一家家樂福超市記者購買了三樣產品,實驗後發現,518g的散裝巴沙魚塊,化冰去水後淨含量僅剩309g;708g的散裝扇貝,經過自然化凍後一稱,只有304g;還有398g的散裝阿根廷去頭蝦,自然化凍後僅剩214g。在三樣產品中,扇貝「注水」最為嚴重,達到了57.06%,而記者在購買時,該扇貝打折後的價格為15.60元每斤。
    同樣在銀座購物廣場,銷售人員稱所售散裝的冷凍扇貝是超市自己稱重後再包裝的產品。記者購買了一袋淨含量為556克的該產品,經過自然化凍,該產品的實際淨含量為280克,一半都是冰。
    在記者購買的多種產品中,冷凍蝦仁的「水分」僅次於扇貝。銀座購物廣場所售的「我愛漁南美白蝦仁」,一袋淨含量為270克,化凍後淨含量200克;泉城路沃爾瑪超市所售的冷凍基圍蝦,記者購買時重量為274克,去冰後還剩182克。
    哪些冷凍產品含冰量相對較少呢?記者發現一種是魚類,記者購買的一袋美來巴沙魚淨含量為248克,去冰後淨含量剩下198克,冰佔重達到20.16%;還有一種不屬於水產品,不過人們也經常購買——散裝凍雞大胸,沃爾瑪所售的散裝該類產品,234克化凍去水後能剩下219克,6.41%的含冰量是所有產品中最低的。
    除了在各大商超進行實驗,記者還來到了歷下區棋盤小區的菜市場。實驗中發現,該市場所售的開背蝦仁,含冰量達到36.66%,並不比超市的低多少。而且在化凍過程中記者明顯發現,像開背蝦仁在解凍時,個頭變化並不大,而在大潤發所購買的紅蝦仁在自然解凍過程中,蝦仁變得非常小,與購買時相比相差很大。
    掛冰保鮮很正常
    標註淨含量的卻很少
    採訪與實驗中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水產品掛冰衣很普遍,就像蝦仁,真正的不掛冰的蝦仁還是比較少的,「如果一點兒也沒冰就容易凍過了,肉裡的水分沒法保持,就不保鮮了」。有的蝦本身就三四十元一斤,蝦仁反而也三四十元一斤,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掛冰保鮮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應該標註淨含量,特別是有些有包裝的產品,淨含量要達標。「散裝其實也能標註,註明淨含量大約在百分之多少,比如一斤冷凍蝦仁含冰百分之五十,只不過大家不會這麼做。」
    對於不少商家聲稱的一斤掛冰蝦仁化凍去水之後能剩下八兩的說法,這位業內人士表示,這個很難說,只是商家的口頭承諾,即便真的缺斤短兩,消費者很難維權,也很少有人會維權。「而且很多消費者其實也都明白,明眼就能看出來冰衣很厚。」
    記者從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了解到,目前國內對於冷凍水產品掛冰多少缺乏相關規範,沒有明確規定包冰量佔產品淨重的多少。專家表示,「關鍵要看經營者的承諾,如果經營者承諾的重量沒有達到,那麼就是在欺詐消費者。如果商家對冷凍水產品的加冰重量不予明確說明,就可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冷凍產品化凍後實際質量與標註淨含量相差過大,商家就構成了消費欺詐,消費者在找有關部門反饋和跟商家協調無果的情況下,可以持有效證據到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不過在現實中,由於冷凍產品現場證據難以搜集保存、維權麻煩、涉及利益較小等因素,消費者協會以往收到這方面的投訴較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朱洪蕾 實習生 李一諾 辛偉東 宋玉潔)